㈠ 什麼是伽馬值
提高了伽馬值,較之普通墨水具有更強的表現力,使彩色列印效果更加明亮、清晰,而且不易污染紙張。同時這種新型墨水具有很強的防褪色能力,配合佳能專業相紙,可以保持顏色25年不褪色。由於使用高伽馬值的新型黑白墨水,佳能新款列印機的黑白列印也同樣出色,列印出的文字十分銳利、清晰,特別是在小號字和細線列印方面,效果更為明顯。新型黑白墨水同樣具有很強的防褪色能力,這對列印一些重要的資料無疑是十分有幫助的。
㈡ 圖像調整中的gamma值是什麼
gamma值即伽馬值,是對曲線的優化調整,是亮度和對比度的輔助功能。
Gamma也叫灰度系數,每種顯示設備都有自己的Gamma值,都不相同,有一個公式:設備輸出亮度 = 電壓的Gamma次冪,任何設備Gamma基本上都不會等於1,等於1是一種理想的線性狀態。
數字越大,圖片的亮度也就越高。圖片太暗或者太亮的話,就可以通過調節它的大小來改變圖片的亮度。從色階圖上就是圖這樣輸入色階表:暗部->中間調->亮部沒有斷層。
(2)石油伽瑪值是多少擴展閱讀:
gamma值的應用:
gamma值為 1,對應一個「理想」監視器;也就是說,這個監視器具有從完美的白色通過灰色到黑色的連續線性漸變效果。
然而,理想的顯示設備是不存在的。電腦監視器是「非線性」的設備。gamma 值越高,非線性程度越大。NTSC 視頻的標准 gamma 值為 2.2。對於電腦監視器,gamma 值一般在 1.5 到 2.0 之間。
在電腦上創建圖像的時候,根據從監視器上看到的色彩值和強度設置圖片。因此,在您的監視器上看上去很完美的一幅圖片,保存時將會補償監視器 gamma 值引起的偏差。
同一幅圖像在其他的監視器上(或復制到受到 gamma 影響的顯示介質上)的顯示會有所差別,這取決於顯示介質的 gamma 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Gamma校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gamma
㈢ 顯示器伽馬值什麼意思,多少合適。
說白了伽馬值就是顯示器色溫調整。影響你的視覺舒適度的,並沒有確定的一個數值。你自行調節,看顯示器舒服就可以的。
㈣ 自然伽馬測井
(一)自然伽馬測井物理基礎
1.岩石中的自然伽馬輻射場
(1)鈾、鐳、釷、鉀的核學性質
鈾(U)在元素周期表中處於第七周期,在自然界中存在於瀝青礦和鉀釩鈾礦中。它有三個天然同位素,即238U、235U、234U,其豐度分別為99.27%、0.01%、0.72%。鈾的化學性質活潑,是典型的親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呈正四價和正六價。在自然界U6+和U4+相互轉化,是鈾的地球化學過程的主要特點。
鐳(Ra)有四個同位素,其中226Ra是238U的一個子體。當鈾和鐳處於平衡時,鐳/鈾=3.14×10-7。鐳的化學性質與鋇相似,呈明顯鹼性,其離子半徑與Ca2+、Ba2+和Pb2+相似,可以類質同象方式進入方解石(CaCO3)、瑩石(CaF2)、磷氯鉛礦(Pb10(PO4)3Cl2)等礦物。鐳容易被從礦物中淋濾出來,導致天然水中富積鐳。在氧化帶中,淋濾作用有時能使鈾礦物中85%的鐳被水淋濾出來,使226Ra與母體238U分離而在氧化帶循環水中富集。在油田水中,鐳的濃度有時會高達7.5×10-9g/L。研究鐳在油田開發過程中的再分配,對觀察油田水和注入水的推進具有重大意義。
釷(Th)有兩個長壽命同位素和四個短壽命同位素,其中232Th的豐度幾乎為100%。化合價以四價為主,四價釷和四價鈾關系密切,常呈類質同象置換。釷和鈾經常是共生的,釷鈾比被認為是太陽系的基本比值。確實,幾乎所有的隕石,釷和鈾的比值(Th/U)都等於3~4;而在岩漿岩中Th/U也幾乎是定值,多數在4左右。在氧化環境中,鈾和釷會發生明顯的分離。釷的化合物性質穩定,運移以機械風化遷移為主。粘土礦物對釷的選擇性吸附,以及釷在穩定礦物中的存在是控制沉積岩中釷分布的主要因素。釷常作為粘土礦物指示劑,釷鈾比可指示沉積環境和岩性。
釷系的主要伽馬輻射體是208Tl,特徵伽馬射線的能量是2.62 MeV。
鉀(K)有三個天然同位素,即39K、40K、41K。其中40K是放射性同位素,它發射1.46 MeV的伽馬光子。鉀在岩漿岩中的含量隨SiO2的增加而增高。在沉積岩中,粘土岩的鉀含量比砂岩和石灰岩都高。
(2)岩石中的自然伽馬輻射場
岩石的自然伽馬輻射場,主要由鉀、鈾、釷的空間分布決定的,其次是受到岩石自散射和自吸收的影響。
岩石自然伽馬輻射場的空間分布是由單位體積或單位質量岩石中鉀、鈾、釷的含量決定的,含有鉀、鈾、釷的地層就是一種分布在有限空間中的伽馬源。
每種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和單位時間里發射的光子數成正比,活度相同的兩種不同的核素單位時間里發射的光子數卻不一定相等。單位時間里發射的光子總數稱為伽馬源的源強,而單位體積的源強稱為源強密度。對大體積的輻射體,需要用源強密度來描述光子發射率的空間分布。若進行自然伽馬能譜測井,還需研究光子的能量分布和角分布。
描述自然伽馬輻射場的主要參數是通量密度,它是這樣定義的:設有一球體通過球心的截面積是α,而dφ是時間間隔dt內注進球體的光子注量數,則通量密度φr定義為
地球物理測井
對平行射線束來說,單位時間通過與射線方向垂直的單位截面積的光子數稱為伽馬射線強度;對非平行射線,也可將式(3-1)定義的通量密度稱為強度。通量密度與儀器在單位時間里的計數,即計數率成正比。
為簡便,設無限、均勻、各向同性地層中只有一種發射單能光子的放射性元素(如鉀),地層的密度為ρ,每克岩石中含q克該種放射性元素,每克該種放射性元素每秒鍾平均發射a個光子,地層對光子的吸收系數為μ,求地層中任意點保持初始能量的光子通量密度。為此,在球坐標系中取一體積元dV,它在距離為r的M點處產生的通量密度增量為
地球物理測井
對半徑為r的球體求積分得通量密度φr:
地球物理測井
若對上述無限介質積分,即r→∞,得:
地球物理測井
式中:φ0為無限介質中任意點的光子通量密度;μm為質量衰減系數,隨光子的能量增加而減小;aq為單位質量岩石每秒內發射的光子數。
沉積岩中主要礦物的μm變化較小。例如,當伽馬光子能量為1.5 MeV時,純水、石英、方解石的質量衰減系數分別為0.0575 cm2/g、0.0545 cm2/g、0.0518 cm2/g。混凝土的μm是0.0519 cm2/g。對常遇地層可認為φ0∝q。
(3-3)式可以估計自然伽馬測井的探測范圍。用比值
地球物理測井
進行計算。當μr=4.605時,這一比值等於0.99。若μ分別取0.10/cm和0.15/cm,則相應的球半徑為46.05 cm和30.7 cm。可以認為,自然伽馬測井對地層的探測范圍大約是一個直徑為1 m的球體。
2.放射性地層的測井響應
(1)有限厚放射性地層在井軸上形成的光子通量密度
圖3-1 有限厚度放射性地層示意圖
設有限厚放射性地層厚度為h(圖3-1),井半徑為r0,井軸與地層面垂直,M點位於井軸上與地層下底面相距z1。層內物理性質均勻、各向同性,只含一種發射單能光子的放射性元素(如鉀),地層的密度為ρ,每克岩石中含q克該種放射性元素,每克該種放射性元素每秒鍾平均發射a個光子,地層和井內介質對光子的吸收系數均為μ,圍岩不含放射性物質,求井軸上任意點M處散射光子通量密度。為此,在柱坐標系中取體積元dV=rdzdrdφ,它在M點處產生的通量密度增量為
地球物理測井
先在0~2π域內對φ積分,得通量密度為:
地球物理測井
對此式做變數置換,令,h′=h/r′,以及
地球物理測井
可得:
地球物理測井
移動M點,即改變z1值,利用指數積分函數表對式(3-8)做數值積分,可求出該放射性地層造成的沿井軸的光子通量密度。對變數z′來說,被積函數在z′=0處有最大值,且對稱於此點。因而,當觀察點M位於地層中點時,積分有最大值:
地球物理測井
設μ=0.1/cm,r0=15 cm,並使地層厚度分別等於15 cm、30 cm、60 cm、90 cm和150 cm時,利用式(3-9)可獲得一組曲線,如圖3-2所示。
測井儀器測得的曲線,因受到儀器參數的影響而與圖3-2有所不同,或者說有不同的響應。
(2)儀器標准化和探測效率
自然伽馬測井在每個深度點上測到的計數率,與地層在該點造成的通量密度成正比。計數率曲線可直接反映通量密度(或稱射線強度)沿井剖面的分布。測井儀器的探測效率有很大差別,即使環境條件不變,不同的儀器在同一個測量點上測到的計數率也會不相同。所謂測井儀器標准化,實質上就是進行效率刻度。刻度過的儀器測量的計數率曲線是用標准單位表示的,國際上習慣採用API單位。API單位是美國石油學會選用的自然伽馬測井單位,它是這樣規定的:在美國休斯頓大學建造了一套由三層混凝土標准模塊組成的刻度井,每個標准模塊都是直徑1.219 m,高2.438 m的帶井眼的圓柱體,中間的一層是含有13 mg/L的鈾、24 mg/L的釷和4%的鉀的高放射性地層,而上、下兩層是未添加放射性物質的低放射性地層。將儀器在井眼中測得的高放射性和低放射性兩種模塊的讀數差定為200 API。在標准井中刻度過的同類儀器。對同一厚地層應該有同樣的響應,即應具有相同的幅度(含統計誤差)。這樣,不同的儀器測得的自然放射性剖面才能進行對比。
圖3-2 有限厚度放射地層沿井軸的光子通量密度
(二)自然伽馬測井原理
1.測井原理
自然伽馬測井儀有許多類型,彼此的結構、具體線路的差別還比較大,但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結構框圖基本一致(圖3-3)。
自然伽馬測井儀分為地面儀器和下井儀器兩部分。下井儀的基本組成是伽馬射線探測器、放大器和高壓電源等。伽馬射線探測器是感知伽馬射線的,並把其轉變成電脈沖的裝置;放大器把這些脈沖放大,以便電纜傳輸。
地面儀器有前置放大、鑒別、整形和計數率計等。鑒別器的目的是消除干擾;整形器可以把所有的脈沖信號變成幅度一樣大、寬度一樣寬的矩形波,這樣每一個矩形波帶的電量就是一樣的;計數率計把單個的矩形脈沖變成連續變化的電壓(或電流),電壓(或電流)的大小反映伽馬脈沖的多少。再由測井記錄儀記錄成電壓形成伽馬射線強度隨井深變化的曲線——自然伽馬測井曲線。
最簡單的計數率計是電阻和電容元件組成的積分線路(圖3-4)。電阻R與電容C的乘積RC=τ,稱為時間常數。RC積分線路的輸出電壓U和輸入的脈沖數n有以下關系:
地球物理測井
其中:q為每個矩形脈沖所攜帶的電荷數;t為從矩形脈沖輸入開始算起所經過的時間。
圖3-4表示,輸出電壓不能隨輸入電壓同步變化,即積分線路存在惰性。惰性的大小由時間常數決定。計算表明,當t=2τ時,輸出電壓只能達到最大輸出電壓的86%;當t=3τ時,輸出電壓增至最大輸出電壓的95%。由此可見,積分線路的使用要對測量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
圖3-3 自然伽馬測井儀原理示意
圖3-4 積分線路輸入輸出特性
2.探測半徑
由於地層和泥漿對伽馬射線的吸收,地層中放射性元素發射的伽馬射線是不能全部到達探測器、為探測器所測出的,即自然伽馬測井主要探測的地層是靠近探測器的有限地層。圖3-5是自然伽馬測井的視幾何因子分布曲線。從圖中的積分幾何因子曲線可以看出,隨著徑向距離增加,積分幾何因子呈指數增加規律變化。積分幾何因子可用來研究自然伽馬測井探測范圍;而圖中對信號貢獻曲線,是隨徑向距離增加呈指數下降規律變化,說明距探測器越遠的媒體對測量信號的貢獻越小,可用來研究自然伽馬測井的探測范圍。在無限均勻地層中,探測范圍是以探測器中點為球心的球體,球體半徑就是探測半徑。設探測范圍內的地層產生總自然伽馬強度的90%,則計算的探測半徑小於25 cm。實際上,它的大小和伽馬射線能量、地層和泥漿密度有關。能量降低或密度增加,探測半徑減小。再者,探測范圍並不是嚴格的球形。這是因為井的存在和探測器有一定體積等原因。
利用探測范圍內,放射性地層多少的變化,也可近似繪制放射性測井曲線。設厚度大於二倍探測半徑的放射性地層的上、下圍岩中均不含放射性(圖3-6)。當自然伽馬測井儀在放射性地層以下時,因其探測范圍內,不含放射性,自然伽馬強度為零。隨著儀器向上移動,探測范圍內放射性逐漸增加,自然伽馬強度逐漸增強。當儀器探測范圍內全是放射性地層時,自然伽馬強度最大。如果地層的厚度較大,自然伽馬測井曲線上有段平直段。以後,隨儀器向上移動,直至進入上圍岩。探測范圍內放射性地層逐漸減少,直至完全沒有,自然伽馬強度逐漸降低,而逼近於零。
圖3-5 自然伽馬測井視幾何因子分布曲線
(三)自然伽馬測井曲線特徵和影響因素
1.曲線特點
可以歸納自然伽馬測井曲線的特點:當圍岩的放射性相同時,自然伽馬測井曲線以地層中點為對稱;地層中點的自然伽馬幅度最大,其幅度與地層厚度有關。當地層較薄時,測得的地層中點的自然伽馬幅度Jγ與它應具有的自然伽馬幅度Jγmax滿足:
地球物理測井
其中:h為地層的厚度;r為探測半徑。
當地層厚度大於二倍探測半徑(或大於三倍井徑)時,利用半幅點確定地層界面。
2.影響因素
實際的自然伽馬測井曲線(圖3-7)和理論自然伽馬測井曲線有明顯的差別,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主要是統計漲落。
圖3-6 自然伽馬測井探測范圍
放射性測量的統計漲落現象,造成自然伽馬測井曲線上的鋸齒變化。這種變化與地層岩性變化,儀器不穩定的變化都可能同時在測井曲線上出現。正確識別曲線上的各種變化是正確利用自然伽馬測井曲線的前提。
統計漲落用標准誤差衡量。標准誤差要用多次測量的平均值計算。但是,在自然伽馬測井中,通常只測一次。這樣,就不可能求得平均值,而只能以這次的測量結果作為平均值。於是
圖3-7 實際的自然伽馬測井曲線
地球物理測井
我們知道,測井結果是以「c/min,(c指counts)」作單位的。所以,N=nt。t是測井儀器在該地層的停留時間,n是該地層的平均計數率。從而,式(3-11)就成為
地球物理測井
測井計數率的誤差是:
地球物理測井
地層厚度為H,下井儀運動速度(測進速度)為v,式(3-12)變為
地球物理測井
σ1表示:當以測井讀數代替平均值時,將帶來誤差,誤差大小為σ1。如果能進行多次測量,求得平均值的話,則平均值應該有68.3%的可能分布在的范圍內。
一般認為,採用了積分線路的自然伽馬測井儀,其輸出結果是在輸出時刻前2τ時間內的平均值。於是,地層的總讀數N=2τ·n-。從而有:
地球物理測井
測井計數率的誤差是:
地球物理測井
定義σ2為:如能根據多次測量確定平均值,則每次的測量讀數與平均值的誤差為σ2。
顯然,由於統計漲落的影響,自然伽馬測井曲線的相對誤差為σ1+σ2,即
地球物理測井
根據∑的大小,評價測井儀器的性能,判斷曲線變化引起的原因。
為檢查儀器性能,通常的做法是把下井儀放入井中某一位置,持續測量一段時間的自然伽馬強度。當儀器性能正常時,曲線上的幅度變化,應該是統計漲落引起的,即測量的相對誤差應該符合統計規律。否則,說明儀器不穩定,需要對儀器進行修理、調試。下面的例子說明計算誤差的方法。
設由曲線確定的平均值線離基線5.5 cm(基線不是零線),基線補償10 cm(即對零線移動10 cm);橫向比例尺為380 c/min.cm,時間常數4s。則:
地球物理測井
和
地球物理測井
σ2在曲線上的距離是:
地球物理測井
在自然伽馬測井曲線平均值的兩側、各0.57 cm處,畫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包括的范圍,就是68.3%的測量結果應分布的范圍。把超出這個范圍的曲線,按縱向長度累計起來為3.9 cm,該曲線的縱向總長度為12.3 cm,據此可算出超出誤差的比例數100%=31.7%。這就表明,該曲線符合統計規律,測井儀性能正常。
一般認為,曲線幅度的變化大於時,才是地層岩石發生了改變,應該分層,確定界面。由上可知,自然伽馬測井漲落誤差的大小與計數率儀時間常數τ有關。τ大,說明所取的平均范圍大,利用了較多個測量結果進行平均。顯然,這個平均值比較接近真實值,誤差較小。為了使測量結果接近真實值,應選τ大的計數率儀。
3.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是指井眼環境對測井響應的影響。在裸眼井中,主要是鑽井液對來自地層的伽馬射線的屏蔽作用,而井徑變化改變儀器與地層間鑽井液的厚度。可以用數值積分法、蒙特卡羅法或物理模型實驗來研究環境影響。在研究環境影響時,引入一個稱之為「鑽井液吸收函數」的綜合校正系數Ap,它以鑽井液衰減系數μp和井半徑R的乘積為參變數,而以儀器半徑Rs與井半徑R的比為變數,如圖3-8所示。求出Ap後,用下式進行校正:
地球物理測井
式中:J為實測值;Jc為校正值。
對套管井,同樣可根據實際模型計算或測定校正公式或校正曲線圖。
圖3-8 下井儀居中時鑽井液的吸收函數
圖3-9 自然伽馬測井響應曲線API為美國石油學會規定單位
(四)自然伽馬測井曲線應用
1)劃分岩性。主要是根據地層中泥質含量的變化引起自然伽馬曲線幅度變化來區分不同的岩性,圖3-9是自然伽馬測井曲線對不同地層的響應,對於純石灰岩、純砂岩、白雲岩、硬石膏、石膏、煤層及鹽岩等,自然伽馬顯示低值;對於火山灰、泥岩顯示高自然伽馬值;而對於含泥質岩石自然伽馬顯示中等,並且隨著泥質含量增減而變化。一般來說,泥岩的自然伽馬幅度為75~150 API,平均為100 API,硬石膏和純石灰岩為15~20 API,白雲岩和純砂岩的自然伽馬幅度為20~30 API。對某一地區來說,應該根據岩心分析結果與自然伽馬曲線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地區性的規律,再應用於自然伽馬曲線的解釋。
2)進行地層對比。自然伽馬曲線與地層中所含流體性質無關,地層水礦化度對其也沒有影響。因此,自然伽馬曲線幅度主要取決於地層中放射性物質鉀、釷、鈾的含量,通常對於不同岩性其幅度較為穩定。另外,對比的標准層也易於選取,通常用厚泥岩作為標准層,進行油田范圍或區域范圍內的地層對比(圖3-10)。
3)計算地層的泥質含量。為了計算地層的泥質含量,先由解釋井段的純地層和純泥岩的自然伽馬幅度,計算解釋地層的泥質含量指數:
地球物理測井
其中:CGR、CGR,sh、CGR,clean分別為解釋地層、純泥岩層和純地層的自然伽馬測井值。
顯然,純泥岩層的Ish=1,純地層的Ish=0。用下式將Ish轉化為泥質含量Vsh:
圖3-10 穿過某油田的東/西剖面確定第1、2類砂岩的分布
地球物理測井
式中G為地區經驗系數,可由本地區的實驗資料統計獲得(一般來說,對第三紀地層用3.7,老地層則用2)。
㈤ 常用井下物理測井方法介紹
1.視電阻率測井
(1)視電阻率測井原理
在實際測井中,岩層電阻率受圍岩電阻率、鑽井液電阻率、鑽井液沖洗帶電阻率的影響,井下物探測得的電阻率不是岩層的真電阻率,這種電阻率稱為視電阻率。視電阻率測井主要包括三部分:供電線路、測量線路和井下電極系,如圖4-6所示。
圖4-6 視電阻率測井原理圖
在井下將供電電極(A,B)和測量電極(M,N)組成的電極系A,M,N或 M,A,B放入井內,而把另一個電極(B或N)放在地面泥漿池中。當電極系由井底向井口移動時,由供電電極A,B供給電流,在地層中造成人工電場。由測量電極M ,N測得電位差ΔUMN。M ,N兩點的電位差直接由它所在位置的岩層電阻率所決定,岩層電阻率越高,測得的電位差就越大;岩層電阻率越低,測得的電位差就越小。電位差的變化,反映了不同地層電阻率的變化。視電阻率測井實際上就是對電位差的連續測量,經過計算就可求得視電阻率。
(2)視電阻率曲線形態
視電阻率曲線形態與電極系的分類有關。當井下測量電極系為A,M,N時,稱為梯度電極系;當井下測量電極系為M,A,B時,稱為電位電極系。由供電電極到電極系記錄點的距離稱為電極距,常用的有2.5m梯度電極系和0.5m電位電極系。梯度電極系根據成對電極系(AB或 MN)與不成對電極系(AM或MA)的位置又分為頂部梯度電極系和底部梯度電極系。
實際測井中,底部梯度電極系曲線形態如圖4-7所示。頂部梯度電極系曲線形態正好相反。
電位電極系曲線形態如圖4-8所示,曲線沿高阻層中心對稱,A表示異常幅度,A/2稱為半幅點,岩層上下界面與半幅點位置對應。
圖4-7 底部梯度電極系視電阻率曲線形狀
圖4-8 電位電極系視電阻率測井曲線形狀
(3)視電阻率測井的應用
1)確定岩性。一般純泥岩電阻率低,砂岩稍高,碳酸鹽岩相當高,岩漿岩最高。根據視電阻率曲線幅度的高低,可以判斷地下岩層的岩性。但當岩層中含高礦化度的地下水時,其對應的視電阻率相應降低。由於影響視電阻率的因素很多,曲線具有多解性,要結合岩屑、岩心等其他錄井資料綜合判斷。
2)劃分地層。實際應用中,以底部梯度電極系曲線的極大值劃分高阻層的底界面,以極小值劃分高阻層的頂界面,單純用視電阻率曲線劃分頂界面往往有一定誤差,應結合其他曲線進行劃分。視電阻率曲線確定高電阻岩層的界面比較准確,而對電阻率較低的地層則准確度較差。
2.自然電位測井
(1)自然電位測井原理
地層中有3種自然電位,即擴散吸附電位、過濾電位和氧化還原電位。擴散吸附電位主要發生在地熱、油氣井中,是我們主要測量的對象;過濾電位很小,常忽略不計;氧化還原電位主要產生在金屬礦井中,這里不做研究。
在砂岩儲層地熱井中,一般都含有高礦化度的地熱流體。地熱流體和鑽井液中都含有氯化鈉(NaCl)。當地熱流體和鑽井液兩種濃度不同的溶液直接接觸時,由於砂岩地層水中的正離子(Na+)和負離子(Cl-)向井液中擴散,Cl-的遷移速度(18℃時為65×105cm/s)比Na+的遷移速度(18℃時為43 ×105cm/s)大,所以隨著擴散的進行,井壁的井液一側將出現較多的Cl-而帶負電,井壁的砂岩一側則出現較多的Na+而帶正電。這樣,在砂岩段井壁兩側聚集的異性電荷(砂岩帶正電荷,鑽井液帶負電荷)就形成了電位差。
與砂岩相鄰的泥岩中所含的地層水的成分和濃度一般與砂岩地層水相同,泥岩中高濃度的地層水也向井內鑽井液中擴散。但由於泥質顆粒對負離子有選擇性的吸附作用,一部分氯離子被泥岩表面吸附在井壁側帶負電,井壁的井液一側將出現較多的Na+而帶正電。這樣,在泥岩段井壁兩側聚集的異性電荷(泥岩帶負電荷,鑽井液帶正電荷)就形成了電位差。
由於正負電荷相互吸引,這種帶電離子的聚集發生因地層岩性不同,在兩種不同濃度溶液的接觸(井壁)附近,形成自然電位差(圖4-9)。用一套儀器測量出不同段的自然電位差,就可以研究出地下岩層的性質。
(2)自然電位曲線形態
在滲透性砂岩地層中,若岩性均勻,自然電位曲線的形態與地層中點是對稱的。異常幅度大小等於自然電流在井內的電位降。一般用異常幅度的半幅點確定地層頂底界面,如圖4-9所示。
圖4-9 井內自然電位分布與自然電位曲線形狀
(3)自然電位測井的應用
A.劃分滲透層
自然電位曲線異常是滲透性岩層的顯著特徵。當地層水礦化度大於鑽井液礦化度時(地熱水多為此例),滲透層自然電位曲線呈負異常,泥岩層自然電位曲線呈正異常。當地層水礦化度小於鑽井液礦化度時則相反。
劃分滲透層一般以泥岩自然電位為基線,砂岩中泥質含量越少,自然電位幅度值愈大,滲透性愈好;砂岩中泥質含量越多,自然電位幅度值就愈小,滲透性就變差。
劃分地層界面一般用半幅點確定。但當地層厚度h小於自然電位曲線幅度Am時,自1/3幅點算起;地層厚度h≥自然電位曲線幅度5Am時,自上、下拐點算起。
B.劃分地層岩性
岩石的吸附擴散作用與岩石的成分、結構、膠結物成分、含量等有密切關系,故可根據自然電位曲線的變化劃分出地層岩性。如砂岩岩性顆粒變細,泥質含量越多,自然電位幅度值就降低,據此可劃分出泥岩、砂岩、泥質砂岩等。
3.感應測井
(1)感應測井原理
感應測井是研究地層電導率的測井方法。井下部分主要測井儀器有:發射線圈、接收線圈和電子線路,如圖4-10所示。在下井儀器中,當振盪器向發射線圈輸出固定高頻電流(I)時,發射線圈就會在井場周圍的地層中形成交變電磁場,在交變電磁場的作用下,地層中就會產生感應電流(I),感應電流又會在地層中形成二次電磁場(或叫次生電磁場),在次生電磁場的作用下,接收線圈會產生感應電動勢,地面記錄儀將感應電動勢的信號記錄下來,就成為感應測井曲線。
圖4-10 感應測井原理圖
(2)感應測井曲線形態
由於感應電流大小與地層電導率成正比,所以,地層電導率大,感應測井曲線幅度高;地層電導率小,感應測井曲線幅度低。
(3)感應測井的應用
A.確定岩性
與其他曲線配合,可區分出砂岩、泥岩、泥質砂岩、砂質泥岩等岩性。劃分厚度大於2m的地層,按半幅點確定其界面;厚度小於2m的地層,因用半幅點分層較麻煩,實際中往往不用感應曲線分層。
注意的是,感應曲線上讀的是電導率,其單位是毫歐姆/米(mΩ/m)。它的倒數才是視電阻率,單位是歐姆米(Ω·m)。
B.判斷含水儲層,劃分界面
感應測井曲線對地層電阻率反應極為靈敏。由於電阻率的變化導致電導率的變化,水層電導率明顯升高,分界面往往在曲線的急劇變化處。
4.側向測井
(1)側向測井原理
側向測井是視電阻率方式之一,不同的是它的電極系中除有主電極系外,還有一對屏蔽電極,其作用是使主電流聚成水平層狀電流(又稱聚焦測井),極大地降低了鑽井液、沖洗帶和圍岩的影響,能解決普通電極測井不能解決的問題,如在碳酸岩地層、鹽水鑽井液以及薄層交互剖面中提高解釋效果。
側向測井有三側向、六側向、七側向、八側向和微側向。下面僅介紹常用的七側向、八側向、雙側向和微側向。
(2)七側向測井
1)七側向測井是一種聚焦測井方法,其主電極兩端各有一個屏蔽電極,屏蔽電極使主電流成薄層狀徑向地擠入地層,此時,井軸方向上無電流通過,七側向測井曲線就是記錄在不變的主電流全部被擠入地層時,所用的電壓值。當地層電阻率較大時,主電流不易被擠入地層,所用的電壓值就大;相反,當地層電阻率較小時,主電流容易被擠入地層,所用的電壓值就小。在測井曲線上,對應高阻層,曲線有較高的視電阻率;對應低阻層,曲線有較低的視電阻率。
2)七側向測井曲線的應用
七側向測井曲線的特點是正對高阻層,曲線形狀呈中心對稱,曲線上有兩個「尖子」,解釋時取地層中點的視電阻率作為該高阻層的視電阻率值,取突變點作為地層的分界線,如圖4-11所示。
七側向測井可分為深、淺兩種側向。深側向能反映地層深部的電阻率;淺側向能反映井壁附近地層的電阻率變化。對於熱儲層而言,它僅反映鑽井液沖洗帶附近的電阻率變化。根據七側向測井的特點,將它們組合起來,就能較好地劃分地層所含流體的性質。此外,還可以求出地層的真電阻率。七側向測井常用於孔隙型地層測井中。
圖4-11 七側向測井曲線形狀圖
(3)八側向測井
八側向測井是側向測井的一種,原理與七側向測井相同,實際為一探測深度很淺的七側向測井,只是電極系尺寸大小和供電迴路電極距電極系較近,因此看起來很像一個八個電極的電極系,故名八側向。八側向探測深度為0.35m,應用地層電阻率范圍0~100Ωm,且泥漿電阻率大於0.1Ωm(魏廣建,2004)。因八側向探測深度淺,縱向分層能力較強。它是研究侵入帶電阻率的方法,通常不單獨使用,而是和感應測井組合應用,稱為雙感應-八側向測井,是目前井下地球物理測井的主要測井項目。
(4)雙側向測井
雙側向電極系結構:由七個環狀電極和兩個柱狀電極構成。
雙側向探測深度:雙側向的探測深度由屏蔽電極A1,A2的長度決定,雙側向採用將屏蔽電極分為兩段,通過控制各段的電壓,達到增加探測深度的目的。側向測井由於屏蔽電極加長,測出的視電阻率主要反映原狀地層的電阻率;淺側向測井探測深度小於深側向,主要反映侵入帶電阻率。
雙側向縱向分層能力:與O1,O2的距離有關,可劃分出h>O1,O2的地層電阻率變化。
雙側向影響因素:層厚、圍岩對深、淺雙側向的影響是相同的,受井眼影響較小。
雙側向測井資料的應用:
1)劃分地質剖面:雙側向的分層能力較強,視電阻率曲線在不同岩性的地層剖面上,顯示清楚,一般層厚h>0.4m的低阻泥岩,高阻的緻密層在曲線上都有明顯顯示。
2)深、淺側向視電阻率曲線重疊,快速直觀判斷油(氣)水層。
由於深側向探測深度較深,深、淺測向受井眼影響程度比較接近,可利用二者視電阻率曲線的幅度差直觀判斷油(氣)、水層。在油(氣)層處,曲線出現正幅度差;在水層,曲線出現負幅度差。如果鑽井液侵入時間過長,會對正、負異常差值產生影響,所以,一般在鑽到目的層時,應及時測井,減小泥漿濾液侵入深度,增加雙側向曲線差異。
3)確定地層電阻率。
根據深、淺雙側向測出的視電阻率,可採用同三側向相同的方法求出地層真電阻率Rt和侵入帶直徑Di。
4)計算地層含水飽和度。
5)估算裂縫參數。
(5)微側向測井
微側向裝置是在微電極繫上增加聚焦裝置,使主電流被聚焦成垂直井壁的電流束,電流束垂直穿過泥餅,在泥餅厚度不大的情況下可忽略不計,測量的視電阻率接近沖洗帶的真電阻率。
由於主電流束的直徑很小(僅4.4cm),所以,微側向測井的縱向分辨能力很強。因此,應用微側向測井曲線可以劃分岩性,劃分厚度為5cm的薄夾層、緻密層,常用於碳酸鹽岩地層測井中。
5.聲波時差測井
(1)聲波時差測井原理
聲波時差測井原理如圖4-12所示,在下井儀器中有一個聲波發射器和兩個接收裝置。當聲波發射器向地層發射一定頻率的聲波時,由於兩個接收裝置與發射器之間的距離不同,因此,初至波(首波)到達兩個接收器的時間也不同。第一個接收器先收到初至波,而第二個接收器在第一個接收器初至波到達Δt時間後才收到初至波。Δt的大小隻與岩石的聲波速度有關,而與泥漿影響無關。通常兩接收器之間的距離為0.5m,測量時儀器已自動把Δt放大了一倍,故Δt相當於穿行1m所需的時間。這個時間又叫做聲波時差,單位是μs/m (1s=106μs)。聲波時差的倒數就是聲波速度。
圖4-12 聲波時差測井原理圖
(2)聲波時差測井的應用
A.判斷岩性
岩石越緻密,孔隙度越小,聲波時差就越小;岩石越疏鬆,孔隙度越大,聲波時差就越大。因此,可以利用聲波時差曲線判斷岩性,從泥岩、砂岩到碳酸鹽岩聲波時差是逐漸減小的(泥岩252~948μs/m;砂岩300~440μs/m;碳酸鹽岩125~141μs/m)。
B.劃分油、氣、水層
當岩層中含有不同的流體時,由於流體密度存在差異,聲波在不同流體中傳播速度不同。因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前提下,沉積地層中的流體性質也影響聲波時差,如淡水聲波時差為620μs/m,鹽水為608μs/m,石油為757~985μs/m,甲烷氣為2260μs/m。同樣,岩石中有機質含量也可影響聲波的速度,一般情況下,泥頁岩中有機質含量越高,所對應的聲波時差值越大(操應長,2003)。
實際應用中,氣層聲波時差較大,曲線的特點是產生周波跳躍現象。油層與氣層之間聲波時差曲線的特點油層小,氣層大,呈台階式增大;水層與氣層之間聲波時差曲線的特點是水層小,氣層大,也呈台階式增大。但水層一般比油層小10%~20%,如圖4-13所示。
C.劃分滲透性岩層
當聲波通過破碎帶或裂縫帶時,聲波能量被強烈吸收而大大衰減,使聲波時差急劇增大。根據這個特徵,可以在聲波時差曲線上將滲透性岩層劃分出來。
D.沉積地層孔隙度、地層不整合面研究
在正常埋藏壓實條件下,沉積地層中孔隙度的對數與其深度呈線性關系,聲波時差對數與其深度也呈線性關系,並且隨埋深增大,孔隙度減小,聲波時差也減小,若對同一口井同一岩性的連續沉積地層,表現為一條具有一定斜率的直線。但是,有的井聲波時差對數與其深度的變化曲線並不是一條簡單的直線,而是呈折線或錯開的線段,可能就是地層不整合面或層序異常界面。
圖4-13 聲波時差測井曲線應用
6.自然伽馬測井
(1)自然伽馬測井原理
在自然界中,不同岩石含有不同的放射性。一般地,岩石的泥質含量越高放射性越強,泥質含量越低放射性越弱。其射線強度以γ射線為最。
自然γ測井中,井下儀器中有一γ閃爍計數器,計數器將接收到的岩層自然γ射線變為電脈沖,電脈沖由電纜傳至地面儀器的放射性面板,變為電位差,示波儀把電位差記錄成自然伽馬曲線。岩層的自然伽馬強度用脈沖/分表示,如圖4-14所示。
圖4-14 自然伽馬測井裝置及曲線形狀圖
h—岩層厚度;d0—井徑
(2)自然伽馬曲線形態
1)自然伽馬曲線對稱於地層層厚的中點;
2)當地層厚度大於3倍井徑時,自然伽馬曲線極大值為一常數,用半幅點確定岩層界面;
3)當地層厚度小於3倍井徑時,自然伽馬曲線幅度變小,小於0.5倍井徑時,曲線表現為不明顯彎曲,岩層越薄,分層界限越接近於峰端,如圖4-14所示。
(3)自然伽馬測井的應用
A.劃分岩性
在砂泥岩剖面中,泥岩、頁岩自然伽馬曲線幅度最高,砂岩最低,而粉砂岩、泥質砂岩則介於砂岩和泥岩之間,並隨著岩層泥質含量增多而曲線幅度增高(見圖4-15)。
在碳酸鹽岩剖面中,泥岩、頁岩自然伽馬曲線值最高,純灰岩、白雲岩最低;而泥質灰岩、泥質白雲岩則介於二者之間,並隨著泥質含量的增加而自然伽馬值也增加。
圖4-15 應用自然伽馬和中子伽馬曲線判別岩性
B.判斷岩層的滲透性
根據自然伽馬曲線的幅度可判斷泥質膠結砂岩滲透性的好壞,也可間接判斷碳酸鹽岩裂縫的發育程度,劃分裂縫段。
C.進行地層對比
由於自然伽馬曲線不受井眼、鑽井液、岩層中流體性質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其他測井曲線難以對比的地層中,可用自然伽馬曲線進行地層對比。
D.跟蹤定位射孔
由於自然伽馬測井不受套管、水泥環的影響,所以,在下完套管之後的射孔作業中,將下套管的自然伽馬測井曲線與裸眼測井曲線對比,確定跟蹤射孔層位。
㈥ 魔獸世界伽馬值多少合適
1.2伽馬值,然後開護眼模式。
是顯示器的物理屬性,固定的,不變的,不可校正的。顯示器伽馬在不同的上下文環境中,有不同的含義,一個意思是指顯示器的輸出圖像對輸入信號的失真。
另一個意思是指這種失真的具體數值。由於顯示器伽馬和文件伽馬是固定不變的,伽馬校正過程是校正計算機的系統伽馬,使得顯示器伽馬、系統伽馬、文件伽馬三個變換的疊加為1.0,從而使最終顯示器的圖像和原始場景一樣,不存在失真。
㈦ 自然伽馬測井單位轉換
這個要看你測量時的儀器刻度。儀器會進行刻度。
API,美國石油學會規定的自然伽馬和中子伽馬測井的計量單位。規定在美國休斯頓大學自然伽馬測井刻度井中測得的高放射性地層和低放射性地層的讀數差的1/200為一個API自然伽馬測井單位.對中子伽馬測井,在中子測井刻度井中將儀器零線與孔隙度為19%的印第安納石灰岩層的中子側井幅度差值的1/1000為一個API中子測井單位。
㈧ 伽馬值是什麼
是曲線優化調整,是亮度和對比度的輔助功能,強力伽馬優化模式可以對畫面進行細微的明暗層次調整,控制整個畫面對比度表現,再現立體美影像,此項技術的關鍵就在於「強力伽馬曲線優化模式」,對每一幀畫面都進行固定的伽馬調整,畫面的亮度和對比度得到大大的優化,畫質也可以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專業上用的比較多,一般用不到。
㈨ mc伽馬值最亮是多少
300。伽馬值是游戲裡面游戲亮度的一種設置。mc是一種沙盒游戲所以它的伽馬值沒有太高。它的伽馬值最高就是300。出自《mc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