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新星石油廣州有限公司前景怎麼樣
擴展閱讀
石油分類是什麼意思 2024-04-27 09:06:31
職工工資怎麼結轉成本 2024-04-27 07:46:54

新星石油廣州有限公司前景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8-11 14:47:13

『壹』 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招聘

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全稱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前身是原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
待遇不錯,我有幾個同學在西北局,工資挺高的。當時廣州分公司似乎不是很好。現在石油行業有很多私企,但都是石油服務業的,如物探服務、測井服務、油藏業務的,以接油田外協項目為生,最好不要考慮。

『貳』 新星石油公司事轉企的啟示——財務管理在改革中起關鍵作用

中國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是由原地礦部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改變過來的。這個局原本是事業單位,經國家批准,於1996年正式改為企業(公司)。如今5年過去了,其「事轉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下面是這個局從1996年到2000年發生的變化。

(1)生產經營總收入,1996年為30.5億元,2000年為82億元,年均增長28%。

(2)生產增加值,1996年為15億元,2000年為35億元,年均增長23.5%。

(3)總資產,1996年為54.3億元,2000年為134億元,年均增長25.3%,

(4)凈資產,1996為30.5億元,2000年為72億元,年均增長24%。2000年年末的資產負債率為46.5%。

(5)企業積累(即攤提成本加稅後利潤、攤提成本包括油井及油建折舊、油田維護費、儲量使用費、遞延資產攤銷、勘探投入攤銷),1996為8.7億元,2000年為21.7億元,年均增長20%。

(6)利稅總額,1996年為2.28億元,2000年為6.9億元,年均增長24.8%。

(7)石油產量,1996年為55.5萬噸,2000年為240萬噸,年均增長34%。

(8)天然氣產量,1996年為81.4萬立方米,2000年為162萬立方米,年均增長14.7%。

(9)四類產業的年均增長:

a.油氣銷售,35%;

b.石油煉化,45%;

c.油氣工程,20%;

d.多種經營,5%。

這5年(1996到2000年)國家撥入地勘費30億元,基建投資5億元,二者之和為35億元;而這5年期間,該公司凈資產增加41.5億元,上交利稅19.7億元,二者之和為61.2億元。這就是說新星石油公司在事轉企的5年中,不僅把國家撥入的地勘費和基建投資,全部轉增國家資產,還為國家創造新的價值26億元。而按規定,國撥地勘費是可以核銷的。這一增一減,新星石油公司為國家作出的貢獻是非常顯著的。

新星石油公司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從總體上說當然歸功於事轉企的決策。但是當我們具體總結其經驗時,發現在新星石油公司事轉企當中,抓財務制度改革,加強財務管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一點,也正是處在事改企起步階段的各地勘局所面臨的問題。為此,我們對新星石油公司在財務管理方面的一些經驗做些調研,現綜述如下:

一、根據改革所確定的企業構架,實行企業財務制度

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區別在於:凡是事業單位,一定有一個主辦單位,由這個主辦單位向它下達任務,並提供相應的經費,通過完成任務,核銷其經費;凡是企業單位,一定有一個或若干個出資者,由出資者提供資本並授權經營,企業則確保資本的保值和增值。可見,二者的根本區別在於核算制度,事業單位實行報銷制度,企業單位實行資本金制度。因此,一個單位由事業向企業轉化,首先應當改變核算制度,而新星石油公司正是這樣做的。

新星石油公司的企業構架是:將原地礦部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本部改成中國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將局所屬的地區局,分別改成分公司或子公司,其中西北局、東北局改成分公司,中南局、西南局、華北局、華東局、上海局、廣州局等改成子公司。

根據企業構架,財政部於1996年以財基字[1996]3號文,批復執行企業財務制度。主要內容是:

(1)從1996年1月1日起,執行工業企業財務會計制度,其中對該公司承擔的國家地質勘查、油氣勘探項目,應加強財務管理,補充設置有關會計科目,進行核算和反映。

(2)該公司由地礦部授權,建立國家資本金,並按規定核實資本金,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從1996年1月1日起,由國家地質勘探費、國家基本建設撥款及使用油氣開發基金形成資產部分的,首先增加資本公積金,待一定期限再增國家資本金。

(3)鑒於該公司由事業單位轉為企業,油氣勘探工作資金來源有一定困難,同意該公司在過渡期間內,暫按油氣銷售收入的12%提取儲量有償使用費,計入生產成本

(4)同意提取油田維護費,具體執行由該公司編制各油田提取計劃,報經財政部批准後,下達到所屬企業執行,在生產成本中據實列支。

(5)國家地質勘探費形成的地質成果對外有償轉讓所得收入,增加油氣勘探開發基金。

建立油氣勘探開發基金的目的是為了加快油氣勘探開發步伐,擴大油氣地質成果,逐步形成「以油養油,以氣養氣」的良性循環。基金的來源有:①按油氣銷售收入12%提取的儲量有償使用費;②以地質成果資料有償轉讓凈收入轉入;③從稅後利潤轉入;④經批准返還的稅費轉入等。基金的用途:①用於彌補地質勘探費用的不足;②用於油氣勘探項目的投入,擴大油氣地質成果;③用於油氣田試採的技術措施、科學研究等。

上述規定的第3、第4、第5條,作為過渡辦法已經終止,財政部已經按照國際慣例修訂了石油行業的財會政策,新星石油公司從2001年開始執行。

根據當時財政部的批復,原地礦部石油局制定了《執行企業財務制度實施辦法》,其中有關內容的規定是:

(1)建立資本金制度。總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接受地礦部授權,對其全部國有資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建立國家資本金,並自主經營全部財產。

(2)總公司將國有資產以法人名義投入地區子公司及直屬子公司,由各子公司建立法人資本金;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專業工程公司或多種經營企業,接受地區子公司的法人財產投入,建立法人資本金。

(3)由國家地質勘探費撥款投入,國家其他專項撥款投入、基本建設基金撥款投入,及油氣勘探開發基金形成的固定資產(含油氣井資產)增加資本公積。

(4)各級公司取得的國家地質勘探費撥款、科研三項費用撥款等,以及提取或撥入的油氣勘探開發基金,在未核銷或未形成資產前,視同長期負債。

(5)國撥地勘費對上按國家規定辦理,對下近期實行部分資本化,逐步達到實行全部資本化管理。建立勘探風險補償制度,逐步形成勘探經費良性循環的機制。

(6)勘探經費按項目經費、經常性經費和轉產經費三大類,實行項目管理或預算管理。

二、根據公司所確定的「增儲上產,加快發展」戰略,抓好資金籌集

由事業單位轉為企業,起步階段關鍵是抓發展,此間的發展是持續生存的條件,沒有發展就很難繼續生存下去。因為作為事業單位的終結,最主要的標志是主辦單位的切出,代之是資本的出資者。而主辦單位和出資者的最大區別是:主辦單位提供的是經費,承受者完成既定任務之後,即可核銷,如此往復,不存在生存危機;而出資者提供的是資本,授權經營之後要承擔保值增值的責任,如果不能保值,就會出現生存危機。地勘單位由事業向企業轉化,雖然由主辦單位換成了出資者,但是主辦單位留給地勘單位可用於生產經營的資本,卻很難保證它繼續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由事業轉化為企業,必須有一個過渡期。通過過渡期,一方面國家通過各種優惠政策,促使國有資本逐步增加;另一方面企業通過對資本的經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完成過渡。

新星石油公司經過5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由事業向企業的過渡。這期間,人均凈資產由6萬元增加到14萬元。即使這樣,它比石油總公司還相差甚遠。

新星石油公司起步階段確定的「增儲上產,加快發展」的戰略,正是體現了以發展求生存的思想。首先它明確了主業,即從事油氣勘探和開發是公司主導產品,而勘探又是開發的前提,開發是勘探的目的。在油氣產品需求比較旺盛的條件下,勘探、提供可供開發的油氣儲量,就成為新星石油公司求發展的最主要的制約因素。而勘探需要大量資金,如何籌措這些資金,便是新星石油公司管理工作的頭號任務。

從1996年到2000年,新星石油公司實現的投資規模如下:

地勘單位改革與管理

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其資金是如何籌措的呢?主要做法是:

1.在內部改革投資機制。在勘探投資方面,改革了勘探費單純依靠國家撥款的做法,實行公司總部與地區局拼盤投入。即根據勘探項目的性質不同,實行不同的拼盤比例:

(1)國家專項,由國家專項撥款統一安排專款專用。

(2)區域評價項目,投資由總公司統一安排,風險由總公司承擔,成果歸總公司所有。

(3)區帶工業勘探項目,經費全部按貸款方式運作,資金由總公司承擔80%、地區公司承擔20%。風險和成果按出資比例分配。

(4)滾動勘探開發項目,資金全部自籌,風險自行承擔。

拼盤辦法的執行,發揮了上、下兩個積極性,增加了勘探資金來源,加大了投資力度。該公司1996年的地勘投資為5.4億元,而2000年為13.5億元,比1996年增加1.3倍,有力地保證「增儲上產」的需要。

在基建投資方面,停止內部無償撥款,對非生產性設備由總公司所屬單位自行解決;對生產性設備,經同意後,總公司與所屬單位五五分攤;對大型設備,由總公司統一購入,對下租賃。實行這套辦法以後,改變了基層單位盲目購置設備的情況,加快了設備更新速度,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

2.實行多種方法籌資,鼓勵負債經營。勘探投資除了用國撥地勘費和專項撥款外,還實行了儲量使用費、油田維護費,用於勘探投入,甚至還動用了油田資產折舊。即使這樣,仍然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不得不鼓勵負債經營。但負債經營的原則必須堅持兩條:第一,必須有比較好的遠景不能用於風險比較大的項目;第二,必須控制負債率。全公司的銀行借款,從1996年的6.8億元增長到2000年的36億元,但資產負債率僅從1996年的40%增長到2000的的46.5%,完全在可以控制的范圍內。

3.籌集資金重點在自我積累。為了增強所屬企業的自我積累能力,公司在對下考核業績時,沒有將利潤作為主要指標,而是將企業內部積累作為考核重點。所謂內部積累,就是把公司的油氣成本劃分三大塊,一是操作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費、人工費、井下作業及測試費、其他直接費,這些是必須當期支付的消耗,不可能形成內部積累。二是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和稅金,這些也是當期必須支付的消耗。三是攤提成本,包括油井及油建折舊、油田維護費、遞延資產攤銷、勘探投入攤提、其他攤提等,這些資金一經形成,企業在再生產中是完全可以支配的,是企業真正的實力。此外,在攤提成本之外,還有稅後利潤,也是可以用於再生產的資金。上述的攤提成本加稅後利潤,就是內部積累。新星石油公司的內部積累,從1996年的8.7億元,增長到2000年的21.7億元,5年實現內部積累69.7億元,佔5年投資總額的55.3%。可見,資金來源主要在內部。

三、根據生產經營目標的需要,加強全面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包括兩大部分,一是財務預算;二是資金預算。每項預算都由一系列表格和文字說明所組成。

1.關於財務預算,主要包括4項內容,即資產、負債和權益指標預測;收入、成本費用、利潤和利稅指標預測;主要產品產量、收入和成本指標預測;其他主要財務指標預測(見表1~表5)。

表1資產負債表單位:萬元

表2財務收支預算表單位:萬元

表3勘探開發、工程施工和多種經營成本明細表單位:萬元

表4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預算表單位:萬元

續表

表5經濟效益指標預算表單位:萬元

續表

(1)資產、負債和權益指標預測,包括:①計劃年度資產總量要達到的水平,比上年實際凈增減量,其中具體列出增減的項目,如銀行借款、國家基建撥款、勘查投入轉為資產、其他增減因素等;②負債總量達到的水平,比上年實際的增減量、增減比例,其中具體列出增減項目,如銀行借款(長期和短期)、各種應付款的增減因素等;③凈資產達到的水平,比上年實際的增減量、增減比例,並具體列出增減的因素;④最後計算出資產負債率,確定是否可以接受。

(2)收入、成本費用、利潤和利稅指標預測,包括:①計劃年度生產經營總收入達到的水平,並具體列出主要收入項目;②總生產經營成本費用支出控制的水平,並具體列出生產經營成本、銷售費用、銷售稅金、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收支凈額等預測;③利潤總額達到的水平,其中列出主要產品和勞務利潤,其他產業利潤;④所得稅預計;⑤凈利潤預計;⑥利潤總額預計。

(3)主要產品產量、收入和成本指標預測,包括計劃年度預計達到的油氣總產量、商品率,以及主要承擔的單位;油氣成本的控制水平,其中操作成本、攤提成本和期間費用的控制水平以及承擔單位的落實。

(4)其他主要財務指標的預測,包括計劃年度生產增加值的預安排,經營現金凈流量的預安排,保值增值率的預安排,資本收益率的預安排,總資產報酬率的預安排,全員勞動生產率和人均工資的預安排等。

上述預算指標都要細化,並落實到所屬單位和總部有關職能部門。

2.關於資金預算,主要分兩大類,即資金來源與支出(見表6)。

表6××××年資金預算平衡總表

續表

(1)資金的來源預測,包括:①國家撥款。新星石油公司在由事業向企業過渡期間,仍然保有國家預算撥款,這是相對穩定的收入。但是逐年減少,其中地勘費每年減少1億元,最終停留在基數1.8億的基礎上,不再減少,用於老職工的養老金。其他還有科技三項費用,資源補償費和基本建設撥款。②油氣收入的再投入,主要是指油氣成本中的攤提費用,如:儲量使用費、油田維護費、勘探投入攤銷、遞延資產攤銷、油田資產折舊、其他資金等,都要逐項作出預安排。③除油田資產之外的其他各種資產折舊,也是再投入資金的重要來源,要逐個單位作出預安排。此外,還有動用以前年度結存貨幣資金、職工住房周轉金等,也作為資金來源,進行預安排。

(2)資金支出預測,即各項投資的預安排,如:①勘探投資,這是大頭;②開發投資,這也是大頭;③科研投資;④土建投資;⑤設備更新購置投資;⑥技術改造投資;⑦多種經營投資;⑧前期費用;⑨機動費用;⑩經常性經費;

結轉項目投資等。

(3)上述資金的來源與支出,經過平衡以後一般都是有缺口的,而解決缺口的主要途徑是銀行借款。但對貸款總規模總公司是嚴格控制的,即控制資產負債率。在使用銀行貸款時,對地質勘查投入「盡量不給」。勘查投入主要用油氣再投入和國家撥款安排,這樣做比較穩妥。

四、在新的石油行業財會政策下,降低油氣綜合成本是求生存、求發展的關鍵

1.財政部按照國際慣例修訂了我國石油行業的財會政策。新的財務政策主要是對油氣成本核算辦法進行了改革,取消了在成本中提取儲量使用費和油田維護費的做法,採用國際通行的「成果法」核算油氣成本,即將勘探投入中鑽井成功的有效部分資本化,形成固定資產,通過每年計提折耗的方式分攤計入成本。鑽井的無效投入部分、物探工作支出、科研費用及其他勘探費用作為期間費用全部進入當期損益。這種做法,勘探投入的效果好壞,對當期油氣生產的效益影響巨大。也就是說,勘探投資規模不再取決於能否籌集到多少資金,而是取決於油氣勘探生產綜合成本的承受能力,取決於當前目標利潤指標和中長期目標利潤。

根據這一變化,首先對計劃年度油氣產量、商品率和油氣市場價格進行預測,計算油氣銷售收入。

第二,確定年度計劃利潤目標,再根據目標利潤,計算、確定油氣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目標。

第三,將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目標進行分解:①確定需要支付的現金成本,包括操作成本、期間費用中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等;②確定攤提成本,包括油氣井資產折舊和遞延資產攤銷;③根據總成本及扣除上述現金成本和攤提成本後,剩下的是可計入損益的勘探費用的最高限額。

第四,根據成功的勘探井支出轉油氣井資產和計入損益的勘探費用支出,確定總的勘探投資規模。

2.新的制度,突出了對成本的控制。與油氣板塊相關的成本有5個指標,即:①油氣綜合成本即開采每噸原油發生的支出,包括操作成本、攤提成本、期間費用;②現金成本,即綜合單位成本中需要支付現金的成本,包括現金操作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等;③儲量成本,即探明每噸油氣儲量發生的勘探支出;④產能建設成本,即建成每百萬噸產能發生的油氣開發支出。這5個成本是相互牽制、互為關聯的。油氣單位綜合生產成本是其他各個成本控制指標的落腳點,隨著其他成本指標的上升而增加、降低而減少,在產量和市場油價確定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反映油氣利潤水平。現金成本是油氣單位綜合生產成本的組成部分,反映各油氣生產單位經營性的現金流出量,只有降低現金成本支出才能增加單位的現金凈流入量,增加單位自我發展的能力。儲量成本和產能建設成本直接反映油氣生產單位的勘探、開發投資效益,通過油氣井資產折舊、遞延資產攤銷和勘探費用支出來影響油氣單位綜合成本。勘探開發成本是儲量成本和產能建設成本的結合體,它要求油氣的勘探規模和開發規模有規律、成比例、協調地開展,綜合體現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平衡關系。所有這些關系要求各單位必須講成本、講投資效益,充分考慮勘探、開發投資規模對油氣成本的影響,加強對現金成本的控制,通過降低各個環節的成本來降低油氣單位綜合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3.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他們的做法是:

(1)加強研究、精心部署。勘探是提高整體效益的關鍵,新的形勢要求他們在勘探決策中必須精心部署,加強綜合研究。部署和決策的失誤是最大的浪費,在油田勘探開發中必須把好部署決策關。

(2)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勘探開發井的命中率,提高勘探投資效益。緊跟世界石油工業科技發展水平,積極採用適合公司情況的新理論、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是他們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降低綜合成本的必要條件。強調要兼顧好眼前和長遠、全局和局部利益,處理好成本控制和科技進步的關系,樹立依靠科技降低成本的管理觀念。

(3)切實加強工程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質量。他們強調要重視工程施工的管理,千方百計減少工程事故,提高施工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對開發項目必須優化設計方案,嚴格技術把關,強化施工監理,降低開發成本。

(4)加強日常管理,採取措施,切實降低生產操作成本和期間費用,通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降低各種原材料消耗,降低管理費用,降低財務成本,節約一滴油,節約一滴水。

五、從新星石油公司事轉企中得到的啟示

新星石油公司是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查和開發的,它的產品(只要成本低於價格)是銷路暢通的,從這一點說新星的經濟具有局限性。但是作為原來的事業單位,整體向企業轉化,它的許多做法具有普遍意義。

1.在保持原業事業單位待遇不變的前提下(注意,不是性質不變),下決心由事業單位轉為企業,並且從財會制度轉起,義無反顧。在轉制期間,國家財政原來撥給他們的地勘費、基本建設投資、科技三項費用、科學事業費、工交事業費、資源補償費、資源保護費等,照給不誤。他們深知,如果作為事業單位的既定條件已經限制後(如基數不變),再按事業的路子走,是沒有出路的。

2.以企業為動力,立足於發展,用發展求生存,不是用「保持事業性質不變」求生存。他們懂得,作為石油天然氣的企業,事業單位留給他們的老底,即人均6萬元資產是不夠的,只有通過向國家要政策(國家財政各種撥款不變),並且通過企業機制運作,用好用足這些政策,求得發展,才能取得生存條件。果然,經過5年的努力,他們的人均資產已經由6萬元增加到14萬元,基本完成了由事業向企業的過渡。

3.抓發展,必須具體落實在產業上。即首先要制定企業發展戰略,明確主導產品和關鍵環節。新星公司的主導產品就是石油天然氣,關鍵環節就是地質勘查,因此他們提出「增儲上產,加速發展」的戰略。所謂增儲上產,就是只有增加儲量,才能把產量搞上去。而增加儲量,就是加強地質勘查。而地質勘查,不僅風險大,周期也長,這就必須以總公司為單元,統一部署和指揮油氣勘查和開發,並把兩個油氣遠景比較好的地質局直接掌握在總部手中,組建成分公司,從體制上保證發展戰略的實現。

4.抓主業發展,必須有資金保證。因為這里所說的發展,是把濟規模做大,而為此,必須有大量資金投入。新星公司5年籌措資金126億元,平均每年25億元,其中除1/4是銀行貸款外,主要靠內部動員。他們的基本做法是:在機制上調動公司總部和子公司、分公司兩個積極性;在核算上強調增加攤提費用,而不是單純鼓勵增加利潤,5年實現攤提費用50.1億元,實現利潤19.7億元,二者之和為69.8億元,占總投資的63%。

5.大量的內部資金積累,是靠嚴格的管理實現的。新星公司的主要管理措施是,全面的預算管理,用財務預算保證資金預算。通過財務預算,把計劃期的總資產、總負債以及資產負債率確定下來;把主要產品產量、總收入、成本費用和利稅要達到的指標確定下來,並且落到實處,來保證內部積累的順利完成。同時又用嚴格的資金支出預算,保證重點項目的投入,保證投資效益。最後他們用生產增加值、經營現金凈流量、資產保值增值率、資本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工資水平等指標,來保證企業的綜合效益。

6.真正的油氣企業、勘查投入是靠礦產品成本補償,並與礦產品開發構成良性循環(其他礦產也一樣)。新星公司從2001年起,實行新的石油行業財會政策,已是體現探采良性循環的要求。需做到這一點,必須嚴格控制油氣綜合成本。而這個綜合成本,是倒算出來的,即首先預測銷售收入、銷售利潤,然後再算出綜合成本,對算出的綜合成本能不能實現,就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能實現,就可以在油氣市場上佔有份額;不能實現,就可能被擠出油氣市場。因此,成本和費用管理,是企業的生存線、生命線。

以上6條經驗,對所有準備實行企業化改造的地勘單位來說,都是有參考價值的,關鍵在於怎麼認識。

『叄』 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怎麼樣

不要通過名字判斷,其業務跟中石化關系不大,跟石油更是相去甚遠,主要搞地熱的。地熱算是一種新興能源,說他新興還是因為產業不成熟,並未規模化,效益一般。其在咸陽和霸州有兩個項目。我定位為中等,慎入。

『肆』 新星石油廣州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新星石油廣州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屬下的全資子公司,公司本部位於廣州市區,在廣東省佛山市山水區設有分公司(新星石油廣州有限公司三水分公司)。本公司是一家以油氣,二氧化碳,岩鹽開采為主的礦產資源開發型企業,主要從事固體礦產與氣體礦產勘探;油氣,二氧化碳勘探開發;岩鹽等礦產開采,銷售;房地產租賃等業務。
法定代表人:張洪昌
成立時間:1998-10-21
注冊資本:2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00000007051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廣州市越秀區環市東路477號7樓B

『伍』 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的公司簡介

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星石油公司),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公司機關位於北京市北四環中路263號,主要從事海外工程服務、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礦業開發等業務。國內所屬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廣州、西安、咸陽、保定等大中城市,海外項目遍及埃及、奈及利亞、哈薩克、衣索比亞、安哥拉、喀麥隆、查德等國家。
新星石油公司前身是原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引領了中國石油工業以大慶油田的發現、珠江口盆地和東海陸架盆地的突破、新疆塔北沙參2井打出高產工業油氣流為標志的三次重要戰略性轉折,為發展我國石油工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支隊伍50多年來,為發展我國石油工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曾先後在中國陸地及海洋76個盆地進行了系統的油氣普查工作,在其中的35個盆地發現了工業油氣流,取得了多次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突破,為石油工業帶來三個重要的戰略性轉折:一是以大慶油田的發現為標志,解決了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思路和陸相盆地有沒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問題;二是以珠江口盆地和東海陸架盆地的突破為標志,揭示了我國近海海域具有豐富的油氣資源;三是以新疆塔北沙參2井打出高產工業油氣流為標志,實現了我國海相油氣勘探的重大突破,證實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豐富,為我國油氣勘查開發重點西移的戰略決策提供了依據。
為了加快我國石油工業體制改革,1996年12月7日,國務院以原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及其所屬石油系統的普查勘探、科研隊伍為基礎,成立了中國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
新星公司成立後,在過去工作的基礎上,迅速形成了西北、西南、東海、東北、華東、鄂爾多斯等油氣勘探開發基地,發現和建設了塔河大油田。油氣產量大幅增加,效益不斷提高,國有資產快速增值。
在我國石油工業體制深化改革中,2000年2月29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明確中國新星石油公司整體並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更名為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
新星石油公司本部設在北京,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國內外石油及公用工程施工、礦業開發等業務,產業分布在北京、廣州、西安、湖南、咸陽、沈陽等國內城市及埃及、奈及利亞、哈薩克等十幾個國家。
新星石油公司員工即將面臨老齡化,公司竭誠歡迎有識之士加盟,共創美好明天!公司為考核應聘人員各方面綜合能力,前期都會安排兩到三個月不等的外省試用期,試用期結束後將為以重用。
新星石油公司具有輝煌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蘊含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理念,擁有國際化精誠團結的人才隊伍,願依託中國石化集團的強大實力,與海內外各界人士和團體一道,精誠合作,互利雙贏,共同發展。

公司成員企業
中地海外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中薩鑽井公司
陝西綠源地熱能源開發有限公司
新星石油廣州有限公司
業興分公司

『陸』 中國石化新星下屬公司有哪些

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星石油公司)是中國石化集團以地熱開發利用為主的清潔能源公司,受國家能源局委託成立了國家地熱能源開發利用研究及應用技術推廣中心,公司機關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中路 263 號。國內所屬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廣州、西安、沈陽、保定、咸陽、鄭州、成都、運城、盤錦等大中城市,海外項目遍及埃及、奈及利亞、哈薩克、衣索比亞、查德、吉布地等國家。

『柒』 地礦部石油海洋地質局事業轉企業

地質工作體制和機制的變化,集中表現了要把一部分事業性質的地勘單位,逐步轉化為企業。這個企業包括繼續從事地質工作的地勘企業,也包括形成探采結合的礦業企業和其他多種經營的企業。其中原地礦部石油海洋地質局整體轉為石油企業,就是這次體制、機制改革最成功的實例,即中國新星石油公司的誕生,其具體的改革過程如下。

一、根據改革所確定的企業構架,實行企業財務制度

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區別在於:是事業單位,一定有一個主辦單位,由這個主辦單位向它下達任務,並提供相應的經費,通過完成任務,核銷其經費;凡是企業單位,一定有一個或若干個出資者,由出資者授權經營,確保資本的保值和增值。可見,二者的根本區別在於核算制度,事業單位實行報銷制度,企業單位實行資本金制度。因此,一個單位由事業向企業轉化,首先應當改變核算制度。而新星石油公司正是這樣做的。

新星石油公司的企業構架是:將原地礦部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本部,改成中國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將局所屬的地區局,分別改成分公司和子公司,其中西北局、東北局改成分公司,中南局、西南局、華北局、華東局、上海局、廣州局等,改成子公司。

根據企業構架,財政部於1996年以財基字[1996]3號文,批復執行企業財務制度。主要內容是:

(1)從1996年1月1日起,執行工業企業財務會計制度,其中對該公司承擔的國家地質勘查、油氣勘探項目,應加強財務管理,補充設置有關會計科目,進行核算和反映。

(2)該公司由地礦部授權,建立國家資本金,並按規定核實資本金,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從1996年1月1日起,由國家地質勘探費、國家基本建設撥款及使用油氣開發基金形成資產部分的,首先增加資本公積,待一定期限再增國家資本金。

(3)鑒於該公司由事業單位轉為企業,油氣勘探工作資金來源有一定困難,同意該公司在過渡期間內,暫按油氣銷售收入的12%,提取儲量有償使用費,計入生產成本。

(4)同意提取油田維護費,具體執行由該公司編制各油田提取計劃,報經財政部批准後,下達到所屬企業執行,在生產成本中據實列支。

(5)國家地質勘探費形成的地質成果對外有償轉讓所得收入,增加油氣勘探開發基金。

建立油氣勘探開發基金的目的是為了加快油氣勘探開發步伐,擴大油氣地質成果,逐步形成「以油養油,以氣養氣」的良性循環。基金的來源有①按油氣銷售收入12%提取的儲量有償使用費,②以地質成果資料有償轉讓凈收入轉入,③從稅後利潤轉入,④經批准返還的稅費轉入等。基金的用途是①用於彌補地質勘探費用的不足;②用於油氣勘探項目的投入,擴大油氣地質成果;③用於油氣田試釆的技術措施、科學研究等。

上述規定的第3、第4、第5條,作為過渡辦法已經終止,財政部已經按照國際慣例修訂了石油行業的財會政策,新星石油公司從2001年開始執行。

根據當時財政部的批復,原地礦部石油局制定了「執行企業財務制度實施辦法」,其中有關內容的規定是:

(1)建立資本金制度。總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接受地礦部授權,對其全部國有資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建立國家資本金,並自主經營全部財產。

(2)總公司將國有資產以法人名義投入地區子公司及直屬子公司,由各子公司建立法人資本金;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專業工程公司或多種經營企業,接受地區子公司的法人財產投入,建立法人資本金。

(3)由國家地質勘探費撥款投入,國家其他專項撥款投入、基本建設基金撥款投入,及油氣勘探開發基金形成的固定資產(含油氣井資產)增加資本公積。

(4)各級公司取得的國家地質勘探費撥款、科研三項費用撥款等,以及提取或撥入的油氣勘探開發基金,在未核銷或未形成資產前,視同長期負債。

(5)國撥地勘費對上按國家規定辦理,對下近期實行部分資本化,逐步達到實行全部資本化管理。建立勘探風險補償制度,逐步形成勘探經費良性循環的機制。

(6)勘探經費按項目經費、經常性經費和轉產經費三大類,實行項目管理或預算管理。

二、根據公司所確定的「增儲上產、加快發展」戰略,抓好資金籌集

由事業單位轉為企業,起步階段關鍵是抓發展,此間的發展是持續生存的條件,沒有發展就很難繼續生存下去。因為作為事業單位的終結,最主要的標志是主辦單位的撤出,代之是資本的出資者。而主辦單位和出資者的最大區別是:主辦單位提供的是經費,承受者完成既定任務之後,即可核銷,如此往復,不存在生存危機;而出資者提供的是資本,授權經營之後要承擔保值增值的責任,如果不能保值,就會出現生存危機。地勘單位由事業向企業轉化,雖然由主辦單位換成了出資者,但是主辦單位留給地勘單位可用於生產經營的資本,卻很難保證它繼續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由事業轉化為企業,必須有一個過渡期,通過過渡期,一方面國家通過各種優惠政策,促使國有資本逐步增加;另一方面企業通過對資本的經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完成過渡。

新星石油公司經過五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由事業向企業的過渡。這期間,人均凈資產由6萬元,增加到14萬元。即使這樣,它與石油總公司相比還差很遠。

新星石油公司起步階段確定的「增儲上產、加快發展」的戰略,正是體現了以發展求生存的思想。首先它明確了主業,即從事油氣勘探和開發是公司主導產品,而勘探又是開發的前提,開發是勘探的目的。在油氣產品需求比較旺盛的條件下,勘探提供可供開發的油氣儲量,就成為新星石油公司求發展的最主要的制約因素。而勘探需要大量資金,如何籌措這些資金,便是新星石油公司管理工作的頭號任務。

從1996年到2000年,新星石油公司實現的投資規模如表2-3所示。

表2-3 新星石油公司投資規模(1996~2000)單位:萬元

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其資金是如何籌措的呢?主要做法是:

(1)在內部改革投資機制。在勘探投資方面,改革了勘探費單純依靠國家撥款的作法,實行公司總部與地區局拼盤投入,即根據勘探項目的性質不同,實行不同的拼盤比例:

1)國家專項,由國家專項撥款統一安排專款專用。

2)區域評價項目,投資由總公司統一安排,風險由總公司承擔,成果歸總公司所有。

3)區帶工業勘探項目,經費全部按貸款方式運作,資金由總公司承擔80%、地區公司承擔20%,風險和成果按出資比例分配。

4)滾動勘探開發項目,資金全部自籌,風險自行承擔。

拼盤辦法的執行,發揮了上、下兩個積極性,增加了勘探資金來源,加大了投資力度。該公司1996年的地勘投資為5.4億元,而2000年為13.5億元,增加了1.3倍,有力地保證了「增儲上產」的需要。

在基建投資方面,停止內部無償撥款,對非生產性設備由總公司所屬單位自行解決;對生產性設備,經同意後,總公司與所屬單位五五分攤;對大型設備,由總公司統一購入,對下租賃。實行這套辦法以後,改變了基層單位盲目購置設備的情況,加快了設備更新速度,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

(2)實行多種方法籌資,鼓勵負債經營。勘探投資除了用國撥地勘費和專項撥款外,還實行了儲量使用費、油田維護費,用於勘探投入,甚至還動用了油田資產折舊。即使這樣,仍然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不得不鼓勵負債經營。但負債經營的原則必須堅持兩條:第一,必須有比較好的遠景,不能用於風險比較大的項目;第二,必須控制負債率。全公司的銀行借款,從1996年的6.8億元,增長到2000年的36億元,但資產負債率僅從1996年的40%,增長到2000年的46.5%,完全在可控制的范圍內。

(3)籌集資金重點在自我積累。為了增加所屬企業的自我積累能力,公司在對下考核業績時,沒有將利潤作為主要指標,而是將企業內部積累作為考核重點。所謂內部積累,就是把公司的油氣成本劃分三大塊,一是操作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費、人工費、井下作業及測試費、其他直接費,這些是必須當期支付的,不可能形成內部積累;二是攤提成本,包括油井及油建折舊、油田維護費、遞延資產攤銷,勘探投入攤提,其他攤提等,這些資金一經形成,企業在再生產中是完全可以支配的,是企業真正的實力;三是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和稅金,這些也是當期必須支付的。此外,在成本之外,還有利潤,它也是可以用於再生產的資金。上述的攤提成本加利潤,就是內部積累。新星石油公司的內部積累,從1996年的8.7億元,增長到2000年的21.7億元,五年實現內部積累69.7億元,佔五年投資總額的55.3%,可見,資金來源主要在內部。

三、根據所確定的生產經營目標的需要,加強全面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包括兩大部分,一是財務預算,二是資金預算。每項預算都由一系列表格和文字說明所組成。

(一)關於財務預算

主要包括4項內容,即資產、負債和權益指標預測;收入、成本費用、利潤和利稅指標預測;主要產品產量、收入和成本指標預測;其他主要財務指標預測。

(1)資產、負債和權益指標預測,包括:①計劃年度:資產總量要達到的水平,它比上年實際凈增減量,其中具體列出增減的項目,如銀行借款、國家基建撥款、勘查投入轉為資產、其他增減因素等;②負債總量達到的水平,它比上年實際的增減量、增減比例,其中具體列出增減項目,如銀行借款(長期和短期)、各種應付款的增減因素等;③凈資產達到的水平,它比上年實際的增減量、增減比例,並具體列出增減的因素;④最後計算出資產負債率,確定是否可以接受。

(2)收入、成本費用、利潤和利稅指標預測,包括:①計劃年度生產經營總收入達到的水平,並具體列出主要收入項目;②總生產經營成本費用支出控制的水平,並具體列出生產經營成本、銷售費用、銷售稅金、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收支凈額等預測;③利潤總額達到的水平,其中列出主要產品和勞務利潤,其他產業利潤;④所得稅預計;⑤凈利潤預計;⑥利潤總額預計。

(3)主要產品產量、收入和成本指標預測,包括計劃年度預計達到的油氣總產量、商品率,以及主要承擔的單位;油氣成本的控制水平,其中操作成本、攤提成本和期間費用的控制水平以及承擔單位的落實。

(4)其他主要財務指標的預測,包括計劃年度生產增加值的預安排,經營現金凈流量的預安排,保值增值率的預安排,資本收益率的預安排,總資產報酬率的預安排,全員勞動生產率和人均工資的預安排等。

上述預算指標都要細化,並落實到所屬單位和總部有關職能部門。

(二)關於資金預算

主要分兩大類,即資金來源與支出。

(1)資金的來源預測,包括:①國家撥款。新星石油公司在由事業向企業過渡期間,仍然保有國家預算撥款,這是相對穩定的收入。但是逐年減少,其中地勘費每年減少1億元,最終停留在基數1.8億元的基礎上,不再減少,用於老職工的養老金。其他還有科技三項費用,資源補償費和基本建設撥款。②油氣收入的再投入,主要是指油氣成本中的攤提費用,如儲量使用費、油田維護費、勘探投入攤銷,遞延資產攤銷、油田資產折舊、其他資金等,都要逐項做出預安排。③除油田資產之外的其他各種資產折舊,也是再投入資金的重要來源,要逐個單位做出預安排。此外,還有動用以前年度結存貨幣資金,職工住房周轉金等,也作為資金來源,進行預安排。

(2)資金支出預測,即各項投資的預安排,如:①勘探投資,這是大頭;②開發投資,這也是大頭;③科研投資;④土建投資;⑤設備更新購置投資;⑥技術改造投資;⑦多種經營投資;⑧前期費用;⑨機動費用;⑩經常性經費;瑏瑡結轉項目投資等。

(3)上述資金的來源與支出,經過平衡以後一般都是有缺口的,而解決缺口的主要途徑是銀行借款。但對貸款總規模總公司是嚴格控制的,即控制資產負債率。在使用銀行貸款時,對地質勘查投入「盡量不給」。勘查投入主要用油再投入和國家撥款安排,這樣做比較穩妥。

四、在新的石油行業財會政策下,降低油氣綜合成本是求生存、求發展的關鍵

(1)財政部已經按照國際慣例修訂了我國石油行業的財會政策。新的財務政策主要是對油氣成本核算辦法進行了改革,取消了在成本中提取儲量使用費和油田維護費的做法,採用國際通行的「成果法」核算油氣成本,即將勘探投入中鑽井成功的有效部分資本化,形成固定資產,通過每年計提折耗的方式分攤計入成本。鑽井的無效投入部分、物探工作支出、科研費用及其他勘探費用作為期間費用全部進入當期損益。這種作法,勘探投入的效果好壞,對當期油氣生產的效益影響巨大。也就是說,勘探投資規模不再取決於能否籌集到多少資金,而是取決於油氣勘探生產綜合成本的承受能力、取決於當前目標利潤指標和中長期目標利潤。

根據這一變化,他們首先對計劃年度油氣產量、商品率和油氣市場價格進行預測,計算油氣銷售收入。其次,確定年度計劃利潤目標,再根據目標利潤,計算、確定油氣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目標。然後,將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目標進行分解:①確定需要支付的現金成本,包括操作成本、期間費用中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等;②確定攤提成本,包括油氣井資產折舊和遞延資產攤銷;③根據總成本和扣除上述現金成本和攤提成本後,剩下的是可計入損益的勘探費用的最高限額。再次,根據成功的勘探井支出轉油氣井資產和計入損益的勘探費用支出,確定總的勘探投資規模。

(2)新的制度,突出了對成本的控制。與油氣產品相關的成本有五個指標:①油氣綜合成本,即開采每噸原油發生的支出,包括操作成本、攤提成本、期間費用;②現金成本,即綜合單位成本中需要支付現金的成本,包括現金操作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等;③儲量成本,即探明每噸油氣儲量發生的勘探支出;④產能建設成本,即建成每百萬噸產能發生的油氣開發支出;⑤勘探開發成本,即發現每噸原油或每方天然氣經濟可采儲量發生的勘探支出和開發支出。這五個成本是相互牽制、互為關聯的。油氣單位綜合生產成本是其他各個成本控制指標的落腳點,隨著其他成本指標的上升而增加、降低而減少,在產量和市場油價確定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反映油氣利潤水平。現金成本是油氣單位綜合生產成本的組成部分,反映各油氣生產單位經營性的現金流出量,只有降低現金成本支出才能增加單位的現金凈流入量,增加單位自我發展的能力。儲量成本和產能建設成本直接反映油氣生產單位的勘探、開發投資效益,通過油氣井資產折舊、遞延資產攤銷和勘探費用支出來影響油氣單位綜合成本。勘探開發成本是儲量成本和產能建設成本的結合體,它要求油氣的勘探規模和開發規模有規律、成比例、協調地開展,綜合體現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平衡關系。所有這些關系要求各單位必須講成本、講投資效益,充分考慮勘探、開發投資規模對油氣成本的影響,加強對現金成本的控制,通過降低各個環節的成本來降低油氣單位綜合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3)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他們的做法是:①加強研究、精心部署。勘探是提高整體效益的關鍵,新的形勢要求他們在勘探決策中必須精心部署,加強綜合研究。部署和決策的失誤是最大的浪費,在油田勘探開發中必須把好部署決策關。②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勘探開發井的命中率,提高勘探投資效益。緊跟世界石油工業科技發展水平,積極採用適合公司情況的新理論、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是他們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降低綜合成本的必要條件。強調要兼顧好眼前和長遠,全局和局部利益,處理好成本控制和科技進步的關系,樹立依靠科技降低成本的管理觀念。③切實加強工程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質量。他們強調要重視工程施工的管理,千方百計減少工程事故,提高施工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對開發項目必須優化設計方案,嚴格技術把關,強化施工監理,降低開發成本。④加強日常管理,採取措施,切實降低生產操作成本和期間費用,通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降低各種原材料消耗,降低管理費用,降低財務成本,節約一滴油,節約一滴水。

五、從新星石油公司事業轉企業中得到的啟示

新星石油公司是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查和開發的,它的產品(只要成本低於價格)是銷路暢通的,從這一點說新星的經驗具有局限性。但是作為原來的事業單位,整體向企業轉化,它的許多做法又具有普遍意義。

(1)在保持原來事業單位待遇不變的前提下(注意,不是性質不變),下決心由事業單位轉為企業,並且從財會制度轉起,義無反顧。在他們轉制期間,國家財政原來撥給他們的地勘費、基本建設投資,科技三項費用、科學事業費、工交事業費、資源補償費、資源保護費等,照給不誤。他們深知,如果作為事業單位的既定條件已經限制後(如基數不變),再按事業的路子走,是沒有作為的。

(2)以企業為動力,立足於發展,用發展求生存,不是用「保持事業性質不變」求生存。他們懂得,作為石油天然氣的企業,事業單位留給他們的老底,即人均6萬元資產是不夠的,只有通過向國家要政策(國家財政各種撥款不變),並且通過企業機制運作,用好用足這些政策,求得發展,才能取得生存條件。果然,經過5年的努力,他們的人均資產已經由6萬元增加到14萬元,基本完成了由事業向企業的過渡。

(3)抓發展,必須具體落實在產業上,即首先要制定企業發展戰略,明確主導產品和關鍵環節。新星公司的主導產品就是石油天然氣,關鍵環節就是地質勘查,因此他們提出「增儲上產,加速發展」的戰略。所謂增儲上產,就是只有增加儲量,才能把產量搞上去,而增加儲量,就是加強地質勘查,而地質勘查,不僅風險大,周期也長,這就必須以總公司為單元,統一部署和指揮油氣勘查和開發,並把兩個油氣遠景比較好的地質局,直接掌握在總部手中,組建成分公司,從體制上保證發展戰略的實現。

(4)抓主業發展,必須有資金保證,因為這里所說的發展,是把經濟規模做大,而為此,必須有大量資金投放。新星公司5年籌措資金126億元,平均每年25億元,其中除四分之一是銀行貸款外,主要靠內部動員:他們的基本做法是在機制上調動公司總部和子公司、分公司兩個積極性;在核算上強調增加攤提費用,而不是單純鼓勵增加利潤,5年實現攤提費用50.1億元,實現利潤19.7億元,二者之和為69.8億元,占總投資的63%。

(5)大量的內部資金積累,是靠嚴格的管理實現的。新星公司的主要管理措施是,全面的預算管理,用財務預算保證資金預算。通過財務預算,把計劃期的總資產、總負債以及資產負債率確定下來;把主要產品產量、總收入,成本費用和利稅要達到的指標確定下來,並且落到實處,來保證內部積累的順利完成。同時又用嚴格的資金支出預算,保證重點項目的投入,保證投資效益。最後他們用生產增加值、經營現金凈流量、資產保值增值率、資本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工資水平等指標,來保證企業的綜合效益。

(6)真正的油氣企業、勘查投入是靠礦產品成本補償,並與礦產品開發構成良性循環(其他礦產也一樣),新星公司從2001年起,實行新的石油行業財會政策,已是體現探采良性循環的要求,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嚴格控制油氣綜合成本。而這個綜合成本,是倒算出來的,即首先預測銷售收入、銷售利潤,然後再算出綜合成本,對算出的綜合成本能不能實現,就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能實現,就可以在油氣市場上佔有份額;不能實現,就可能被擠出油氣市場。因此,成本和費用管理,是企業的生存線、生命線。

以上六條經驗,對所有企業化經營的地勘單位來說,都是有參考價值的,關鍵在於怎麼去落實。

『捌』 基本工作情況

我國自1958年在渤海開始海上地震勘查法試驗以來,地質部、石油工業部、中國科學院、國家海洋局及有關海洋院校等部門和單位,圍繞油氣勘查、淺海區煤炭勘查、砂礦和多金屬結核調查、海洋地球物理場研究、區域和深部地質構造研究以及工程地質調查等目的,相繼開展了海上地球物理工作。

我國海上物探工作一開始主要是圍繞海上油氣資源勘查而開展的,主要從事這方面工作的是當時的地質部和石油工業部,中國科學院圍繞海上綜合調查也進行了一些物探方法試驗及區域地質構造的調查研究,而後數十年海上物探的大量工作也多為此目的而進行。地質部(以後的地礦部)除調查油氣資源,還開展了海底砂礦及區域構造的調查。地質部門、油氣工業部門及國家海洋局在有關海洋工程地質調查中均進行了相應的物探工作。大洋調查主要由國家海洋局和地礦部組織力量開展相應工作。海洋物探工作,特別是系統的油氣物探工作,是由渤海到黃海,再到東海及南海北部,最後進入南海中、南部,由北向南發展。整個海洋調查是逐漸由近海進入大陸架,再深入到大洋深海區,各部門擁有的綜合調查船近40艘。

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均已完成了1:100萬重力調查和磁力調查[1],其中一些海域還進行了更大比例尺的調查;在進行這些工作時還進行了回聲測深,各部門、各單位進行了各種比例尺、各種工作方式的海上地震勘查。根據1997年12月地礦部部長宋瑞祥在全國海洋地質科技工作會議的報告,我國各部「先後進行了以尋找油氣為主的不同比例尺綜合地質地球物理調查,面積達180萬km2」。根據有關資料,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到1998年完成了近160萬km測線的海上地震測量,地礦部門所進行的海上地震測線可達數十萬測線公里[1,4]

下面按以油氣調查為主的區域概查及油氣勘查、區域性綜合調查、大洋科學考察、濱海砂礦調查、海洋工程地質勘查及濱海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等六個方面分述[1~12]

(一)以油氣調查為主的區域概查及油氣勘查

20世紀50年代末是我國海洋物探事業開創階段,海洋油氣物探首先在渤海拉開了序幕,而後在渤海、海南島及黃海開展了系統工作;圈定了油氣盆地,詳查了油氣構造,取得了一批成果,在渤海打出工業油流。20世紀70年代是海洋物探擴大戰果階段,在北部灣海域開展了海上綜合物探調查和潿洲島以南海域的石油地震普查,隨後又在珠江口盆地進行油氣勘查評價,兩地區均取得出油成果。20世紀80年代是海洋物探大發展階段,以油氣調查為主的海洋地質工作重點之一在東海陸架盆地,全面系統地開展了區域地質地球物理綜合調查,並取得東海出油的重大突破。與此同時,開展了台灣海峽西側,鶯歌海-瓊東南盆地及南海北部陸坡的物探綜合調查,取得一批成果,發現一批油氣田。20世紀90年代是海洋物探走向成熟階段,地礦部、中國科學院、國家海洋局等單位加強了對南海廣大海域,尤其南部海域的地球物理綜合調查與多學科綜合考察。圍繞萬安盆地、曾母盆地、禮樂盆地及北康盆地、南薇盆地等一批中、大型重點沉積盆地,展開了系統的油氣物探勘查,獲得一批重要成果。

現按每個海域開展過的工作概述如下:

1)渤海的物探工作。始於1958年底,中國科學院、地質部和石油工業部合作進行了海上地震方法試驗,這是我國海上物探的開始。1959年初,地質部航空物探大隊在渤海海域及周邊陸地進行了我國首次海上航空磁測,該項工作結果認為渤海海域為一可能含油氣的盆地,構造與陸地相連。1961~1964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在渤海進行了海底重力測量試驗;1960~1966年,地質部第五物探大隊在渤海遼東灣開展了地震和淺水重力工作,還進行了海上電法及放射性法試驗。1964年,石油工業部646廠正式在渤海開始了系統工作,在全區進行海上重力、磁力及地震測量。1967年6月,石油工業部首次在渤海打出工業油流。進入20世紀80年代,為擴大油氣勘查成果,開始對外開放,與日、法等國合作進行勘查和開發[3,4,6,7]

2)南黃海的物探工作。始於1961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在南黃海開始了地震勘查試驗。1964年,地質部第五物探大隊在南黃海開始了地震試驗和初查;1968年,開始了大規模地震初查和磁力測量。1971~1979年,國家計委地質局及後來的國家地質總局第一海洋地質大隊在南黃海以地震為主配以重力、磁力方法開展了油氣普查、詳查,對南黃海有了較全面的了解;1974年7月-11月,國家計委地質局航空物探大隊在南黃海進行了航空磁測。自1979年開始,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1982年後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法英等國的公司合作在南黃海進行了普查、詳查,取得大量資料,經鑽探發現了油氣顯示。1990年,地礦部航空物探總隊在南黃海的部分地區進行了1:5萬高精度航磁詳查。1994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在南黃海大陸架中部海域進行了重力、磁力調查。1996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與韓國漢城大學合作在黃海東部韓國一側進行了物理海洋學和海洋地質學調查[3,4,6]

1966年,地質部第五物探大隊首次在北黃海進行了地震試驗;同年地質部航空物探大隊在北黃海進行1:100萬航空磁測。1969年,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北海分局聯合開展了北黃海的船載走航式重力調查。1977年後,國家地質總局和石油工業部的有關單位在北黃海開展了重力、磁力、地震測量。1978年,國家地質總局航空物探大隊在北黃海進行了1:20萬航空磁測。1982年,地礦部第一海洋地質大隊在北黃海進行了磁力、重力及水深測深等方法的綜合地球物理調查[4,6]

3)東海的物探工作。始於1974年5月,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與山東海洋學院在東海陸架區進行了兩條海上磁力剖面測量,1975年又進行了一些工作。1974~1979年間,國家計委地質局第一海洋地質大隊在東海開始了系統的磁力、重力、地震及水深測量等方法的綜合調查;1975~1976年,國家計委地質局航空物探大隊在東海進行了1:100萬航空磁測,這些調查均證實東海存在一大型盆地。1975~1978年,國家海洋局也在東海用水深測量、重力、磁力等方法進行了1:100萬調查。1980年後,地質部上海海洋地質調查局在重點區進行了油氣普查、詳查,並於1983年打出油氣流,實現重大突破。1980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隊伍開始進入東海,開展了地震、重力、磁力測量,在重點區開展了地震詳查。到1983年底,地礦部海洋地質調查局完成了東海全海區1:100萬綜合物探概查。1993年後,外國公司參與了東海石油物探招標,並實現了合作勘探,雖見有一些油氣顯示,但未有重大突破[3,4,6,7]。與此同時,地礦部上海海洋石油局及與其有繼承關系的新星石油公司繼續在一些重點區進行工作,並有一批發現。

4)台灣海峽的物探。始於1958~1959年,地質部航空物探大隊曾在福建沿海進行過航磁測量。1966年,台灣有關方面曾在島的北部海域小范圍內開展過地震、重力測量;台灣中油公司曾在澎湖海城進行重力測量,1968年還在台灣海峽和台灣以北至釣魚島東北部海域,首次(與外國合作)進行了航空磁測。1970年以來,台灣有關部門與多家外國公司合作在島的西側進行了地震測量。1972年,國家計委地質局航空物探大隊在福建東部海峽中心線以西進行了航空磁測。1973年,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在台灣海峽東部進行了地震、磁力、水深測量等綜合調查。台灣中油公司在海峽東側又進行了大量地震、重力和磁力測量,並於1979年在新竹以西近海發現長康油田。1981年、1985年,地礦部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在台灣海峽作了兩條地震路線調查,證實了海峽西部韓江、九龍江和晉江三個凹陷。1985年,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台灣海峽海域開展了重力、磁力、水深測深和多道地震等調查。1986年,南海海洋研究所與福建海洋研究所在台灣海峽西部又進行了綜合地球物理調查。1987年,地礦部南海地質調查指揮部在台灣海峽進行剖面性地震調查,並在晉江凹陷發現一批局部構造。1989年,中國海洋東海公司、福建省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在海峽開展了綜合物探的油氣調查。同年,地礦部廣州海洋地質局又在晉江、九龍江等凹陷進行了地震、海上磁測。1990年,地礦部廣州海洋地質局和中國海洋石油東海公司在台西盆地又進行了地震普、詳查工作[3,4,6,7,12]

5)南海北部的物探工作。始於1960年,北京石油科學研究院海上研究隊在海南島鶯歌海至林高進行了淺海地震工作。1963年,石油工業部茂名油頁岩公司在海南島和西部沿岸進行了地震測量。1963年7月—11月,地質部航空物探大隊在北部灣、雷瓊等海域進行了1:100萬航空磁測,首次發現並圈出了北部灣坳陷區。1970~1974年,國家計委地質局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在北部灣進行了1:100萬重力、磁力、地震及水深測深等綜合物探方法的概查,而後又進行了1:20萬地震普查及其他物探工作。1977年10月,石油工業部南海石油勘探指揮部根據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提出的建議孔位打出了工業油流。1979年後,多家外國公司進入北部灣工作,擴大了油氣勘查成果。

1974年開始,國家計委地質局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在珠江口外陸架區開展了重力、磁力、地震及水深測深等項內容的概查,發現珠江口和瓊東南兩個盆地。1976年底至1977年初,國家地質總局航空物探大隊在南海北部(包括北部灣)鶯歌海西南海域、瓊東南海域、珠江口海域進行了1:100萬航空磁測,後在珠江口盆地進行了1:20萬航空磁測,進一步圈定和證實了在這一海域沉積盆地的存在。1979年8月,國家地質總局南海地質調查指揮部在珠江口盆地打出工業油流,這是南海北部大陸架石油普查的重大突破。1979年起,石油工業部與國外公司合作在珠江口盆地合作勘探開發,陸續取得許多新的發現[2~4,7]

(二)區域性綜合調查

在圍繞油氣概查及普、詳查工作所進行的調查同時,20世紀70年代末起,在東海東部、南海的中南部海域開展了一些區域性綜合調查,其目的主要是對地質構造的全面了解,並兼顧重點區油氣調查。

1)東海。1981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首次在東海大陸架和沖繩海槽進行地球物理調查。1983年,地礦部海洋地質調查局在東海大陸架、沖繩海槽、琉球海溝進行了重力、磁力、地震、水深測量等綜合地球物理調查。1989年,中國科學院開展「中國東南海陸岩圈組成、結構與演化」的研究工作,進行了黃山—溫州—釣魚島附近海域、沖繩海槽—琉球海溝的地質-地球物理綜合調查。

1990~1991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在沖繩海槽北部進行熱流觀測,獲取了測量熱導率的樣品,並進行了海底電磁測量。1995年,國家海洋局在沖繩海槽中部海域進行了重力、磁力調查,並進行了單道地震、淺層剖面測量,還在釣魚島附近海域進行地球物理調查。1998年7~8月,中國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海洋石油局和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合作在東海執行國家「863」計劃,進行雙船地殼深部探測試驗,並成功地開展了東海深部地殼結構的深反射探測[3,9,13]

2)南海北及中、北部海域。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我國的海洋地質地球物理調查由南海北部陸架區及島嶼區向南展開。1975年,國家計委地質局第二海洋地質大隊首次在南海北部大陸架進行了地質-地球物理綜合概查,圈出了大型沉積盆地。1976年月9月,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南海的海南島—中沙群島—西沙群島海域進行了地球物理調查。1976年10月,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在南海北部海域進行了測深、重力、磁力等地球物理調查。1977~1979年,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陸續在南海北部、中北部及東部進行了綜合地質-地球物理調查;1979年,該所又在南海東北部海域進行了工作。1979~1982年,地質部南海地質調查指揮部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質觀測所合作在南海北部進行了綜合地質-地球物理調查,並首次開展了海底地熱流和地震聲納浮標測量;1985年,又進行第二次合作,在南海中、北部開展了雙船地震探測。1981年起,地質部南海地質調查指揮部的第二海洋地質大隊在南海中、北部45萬km2海域進行了重力、磁力、水深、單道地震等綜合調查;1982年,該隊又完成了珠江口—禮樂灘(巴拉望)區域地學斷面的地震、磁力、測深等方法的綜合調查;到1985年,該隊完成了南海北部大陸坡多船次1:200萬綜合地球物理調查,面積約32萬km2。1983年起,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等單位在南海中部64萬km2內進行了測深、重力、磁力調查,並編制了1:100萬相關圖件和報告;1985~1986年,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與法國合作在南海中部進行了重力、磁力、單道地震測量;1987年,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與聯邦德國地球科學和自然資源研究所合作在南海中部進行了反射地震、重力、磁力、淺層剖面、地熱流等綜合調查剖面。1993年,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與日本東京大學合作,在南海北部進行「深地殼地震折射探測」。1999年起,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開始在西沙海槽開展天然氣水合物前期調查,這是我國首次以天然氣水合物為目標的海洋地質調查工作,使用了較先進的地震勘查技術[3,4,7]

3)南海中、南部海域。1987年10~11月,地礦部南海地質調查指揮部首次前往南沙西南海域(曾母盆地)進行綜合地質-地球物理調查,完成了多道地震、重力、磁力及水深測量,並在32個站位進行了地質取樣。1989年4月該指揮部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在南沙海域南部、西部(萬安灘西海域)進行多道地震、磁力、重力、水深測量等綜合調查,並進行了表層沉積物取樣。與此同時,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也於1987~1988年在南沙海域進行了重力、磁力、多道地震、測深等綜合地球物理調查,並進行表層取樣。1991年5月,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南海東部石油公司合作執行了「南沙群島附近海域油氣物探和油氣化探」科學考察任務[3,7]

1991~1999年,地礦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多次進入南沙群島西南海域、南沙萬安盆地、南沙南部海域、東南海域、中部海域進行了大量以油氣概查為主要目標的多道地震、重力、磁力、測深等綜合地球物理調查。1994年6月開始,地礦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在南海中南部海域完成了1:100萬近100萬km2的航空磁測。1996~1997年,地礦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等單位利用海洋衛星的海面測高數據計算求得了南海全部海域1:100萬重力異常,面積逾200萬km2[3,17]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南海東部、西北部、南沙海域、馬尼拉海溝北部海域進行了多次綜合地質-地球物理調查;1994年,在南海東北部開展了重力、磁力、單道地震和海底地震等綜合地球物理調查。1996~1997年,地礦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赴南沙群島中部海域執行95-1和95-2科學考察任務,進行多道地震、重力、磁力、測深等地球物理調查。1998年,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也在南沙群島中部海域開展了類似方法的綜合地球物理調查[3]

(三)大洋科學考察與深海礦產資源調查

自1983年起,我國國家海洋局及地礦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各進行了九次大洋考察,國家大洋協會辦公室直接組織有關方面進行了兩次考察,這些考察中大多進行了地球物理(磁力、重力、單道或多道地震、淺層剖面、多頻探測、水深測量、多波束測深等方法)調查,每個航次均採集了多金屬結核、沉積物樣品。1983年和1985年,國家海洋局首次在北太平洋海域進行了工作;1986年,地礦部開始在同一海域進一步開展了更多的地球物理方法測量。1988年,地礦部第二海洋地質大隊在東太平洋進行第三次綜合考察的返航途中在馬里亞納海溝兩側和菲律賓海進行了地質-地球物理剖面調查。1991年,地礦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首航南極,在布蘭斯菲爾德海峽、德雷克海峽進行了地球物理多條剖面測量和島架區、南極陸地的調查。1999年7~8月,國家海洋局首次對北冰洋進行科學考察,並取得第一個絕對重力值[3,17~20]

(四)濱海砂礦調查及煤炭勘查

1983年4~7月,地質部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與CCOP(亞洲近海礦產資源聯合勘探協調委員會)合作在廣東汕尾紅海灣開展了海底砂錫礦1:10萬物探普查,首次將淺層剖面、淺層地震、磁法和水深測量等方法用於找砂錫礦,完成面積2630km2。根據淺層地震等資料圈出了砂錫礦有利地段[8]

1988年4月,地礦部南海地質調查指揮部與CCOP再次合作,在廣東陽江一電白近岸開展了以獨居石、磷釔礦為主的稀土砂礦普查,採用了多極電火花震源進行淺層地震測量,獲得砂質海底反射,圈出二個工級遠景區和二個Ⅱ級遠景區[8]

1991年,山東煤田地質局用地震勘查方法在山東龍口北皂海域進行過找煤,圈出了煤系的范圍、查出了多條斷層(詳見本章第二節煤炭勘查)。

(五)海洋工程地質勘查

1972年,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首次參與國際海底電纜路由勘察,完成了「中日海底電纜路由調查」,採用了淺層剖面測量。

自20世紀70年代起,海上油氣鑽探、採油、輸油管線等工程地質的勘察中廣泛採用了海上工程物探方法(聲測深、旁側聲納、淺層剖面、淺層地震等方法),以了解海底地形、地貌、海底障礙物、海水底面以下200m內的地層土質物性變化、斷層、古河道分布,海底淺層氣、海底滑坡等。為此,海上石油有關部門自1976年組建了專門的海洋工程勘察隊伍,陸續引進了一系列專門的技術設備。其他部門雖也開展這類工作,但規模及設備的專業化方面均不如海上石油部門[3,4]

1985年8月,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與力學研究所合作承擔「南海西部石油開發區區域性工程地質調查與評價」項目,完成工程物探測線6800km。1987年以來,地礦部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在南海承擔了國內外石油公司六個井位的工程地質調查項目。1992年7~11月,冀東油田與地礦部海洋地質研究所合作,在該油田南堡近岸極淺海泥灘區進行了以淺層剖面為主的調查。1995年,國家海洋局的有關單位在南海北部海域、南沙群島美濟礁海域進行島礁測繪和工程地質調查,採用測深、淺地震、旁側聲納等方法。1995~1996年國家海洋局有關單位還參與了環球光纜系統中國上海段海底路由勘察。1997年國家海洋局有關單位完成了歐亞光纜工程地質調查[2,3]

(六)濱海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

1999~2001年,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局調查局進行了汕頭幅(國際標准分幅)1:100萬區域補充調查,採用了淺地層剖面測量。自2000年開始,國土資源部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進行了南通幅1:100萬區域補充調查,採用了淺地層剖面和測深測量[3]

『玖』 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是什麼關系一家的嗎

中國石油的全稱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分有限公司。

中國石化的全稱是:中國石油化工股分有限公司。

二者在原來石油部的時候,中國石油是生產企業,中國石化是銷售企業,所以現在中國的油田除成功油田,中原油田之外,大油田基本上都在中國石油1方,二者以黃河為界,所以在南方您看到的是石化的加油站比較多,在北方基本是中國石油的天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了與國外的石油公司,例如韓國SK等競爭,國家讓中石油中石化兩大企業在對方地盤上互建加油站,搶佔好地段,最直觀的辨別方法就是看站的顏麵包裝,再有就是看衣服,中石化是藍色的,中石油是紅色和黃色的。

『拾』 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現在是什麼單位

我給你說說這段歷史。
新星石油公司前身是原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下屬多個地區石油及海洋調查局,包括廣州和青島)。1996年12月7日,國務院以原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及其所屬石油系統的普查勘探、科研隊伍為基礎,成立了中國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不包括廣州和青島海洋調查機構),擁有西北、西南、東海、東北、華東、鄂爾多斯等油氣勘探開發基地,發現並建設了多個大油田。2000年2月29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進一步深化我國石油工業體制改革,中國新星石油公司整體並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並更名為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