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費用明細 » 如何評價醫保費用
擴展閱讀
在海邊為什麼會踩到石油 2025-07-08 04:19:37
防疫情工具有哪些 2025-07-08 04:13:35
靈丘中國石油的油怎麼樣 2025-07-08 04:12:41

如何評價醫保費用

發布時間: 2022-06-11 01:55:25

Ⅰ 如何看待「大學生醫保」,它和普通醫保有什麼區別

大學生醫保和普通醫保的區別

大學生醫保屬於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除了繳納的費用會比其他種類的醫保低之外,還有這些獨有的特點:

1、參保對象

大學生醫保,顧名思義,是在校大學生才能購買的醫療保險。

2、購買途徑

學生購買大學生醫保必須由學校購買。一般來說,大學會在開學時統一通知購買大學生醫保,而且學生必須按照學校渠道辦理參保等級手續,才可以按照學生的身份享受相應待遇。



3、就醫地點

其他種類的醫保參保人員,在定點醫院、葯店就診的相關費用可報銷。而大學生不僅可以在定點醫院享受醫保待遇,還也可以在大學的門診部,進行就診和享受醫保待遇的。但是校門診部一般以治療小病為主,大病的話還是要到其他醫院。

所以,建議咨詢一下學校的醫保定點是有哪幾家,還是全市所有的定點醫療機構都通用,一般是全市的定點醫療機構通用的。可以撥打12333咨詢一下。

4、報銷方式

通常來說,其他醫保參保人員在報銷醫療費用時,需要用到社保卡或醫保卡。而大學生的醫保卡一般是自己的校園卡,看病時可以在學校的門診部里直接刷校園卡享受相應的醫保福利。

如果需要到指定的定點醫療機構就醫,需要到門診部開一張轉診證明,就醫後拿著相關單據到門診部登記報銷。

如果在學校所在地(也就是大學生醫保的參保地)之外的地方看病,在多數地區是可以自己墊付醫療費,然後拿著各種醫療票據,比如發票、病例等票據,回到學校找學校的經辦老師來幫忙聯系市醫保經辦部門,辦理報銷。

總之,大學生醫保使用和繳納都非常方便,價格也比較低,建議各位大學生且用且珍惜啊!

Ⅱ 怎麼看待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准再增30元

「30元」單看數額不大,但這是國家給居民醫保實實在在的投入,能夠給很多人的生活帶來切實改善。

基本醫療保險是保障人們醫療風險的最基礎保障,醫保最重要的目的在於互助共濟,健康的人幫助生病的人,對於百姓來說是一項巨大的福利。

我國居民保險實施的是個人繳費加政府補貼的籌資機制,財政補貼佔一大部分,個人實際只需繳納較小的比例就可以享受醫療保險。

近年來,我國基本醫保制度不斷完善,居民保險的補貼力度逐年加大。

2018年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准同步提高。各級財政人均補助標准在2017年基礎上新增4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於490元。

2019年我國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准新增3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於520元。

2020年我國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准新增3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於550元。

3月2日,國務院公布了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任務的落實情況。在社會保障領域,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准新增了30元,顯示任務完成。截至2020年12月底,各地人均補助水平均達到或超過國家標准,實現了每人每年不低於550元。

參加醫保後,參保人能夠享受怎樣的報銷待遇?

從全國總體情況看,住院保障方面,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 80% 左右和 70% 左右,統籌基金年最高支付限額分別達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或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6 倍左右。門診保障方面,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普遍開展了門診慢性病(特殊疾病)保障,居民醫保還普遍開展了門診費用統籌。

《醫療保障藍皮書:中國醫療保障發展報告(2020)》顯示,近年來,醫療保險的保障范圍從住院大病逐漸向門診小病延伸,將高血壓、糖尿病、腎透析等部分醫療費用較高的慢性病和特殊疾病納入了醫保基金支付范圍。

隨著今年3月1日最新版的醫保目錄正式落地,可以醫保報銷的葯品數量達到歷史最多水平。這些保障措施落實到位,真正落地都需要資金保障。居民醫保補貼標准提高,可以進一步縮小兩種醫保制度間的差距,滿足了困難群眾的醫療需求。

覆蓋全民、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正是我國醫保體系的中國特色。目前,我國已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6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貧困人口參保率穩定在99.9%以上。

增加

Ⅲ 如何看待醫保改革後,單位繳納的30%不再劃入個人賬戶

按照這個新的規定,以後個人賬戶的錢只有個人繳費部分了,單位繳費部分不再進入。

這意味著以後個人賬戶當期計入的錢會變少了。

那單位繳費部分的錢去哪兒了?單位這部分錢就全部進入到統籌基金了,也就是統籌賬戶了。

有人就關心了,為什麼說明明個人賬戶的錢變少了,反而是好事呢?

這是因為同期還建立了門診共濟保障機制,職工門診費用也可以報銷了。

之前職工醫保報銷的主要是住院費用,比例80%以上,門診費用主要是個人賬戶支付,但是個人賬戶金額較低,保障能力弱,有些常見病費用很高,導致很多人為了報銷而故意住院,住院率居高不下。

這就是門診報銷缺失的結果,所以,建立門診報銷之後,更多病普通門診費用可以報銷了,而且支付比例50%以上。

所以,門診報銷也需要基金來出錢,所以其實就是把單位繳費劃入個人賬戶的部分,拿到門診來報銷了,用於提高門診報銷的待遇了。

也就是說,醫療保險的社會共濟互助的作用會增強,有助於減輕大家看門診的醫療費負擔,這是非常好的改進,畢竟保險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拿之前單位部分進入到個人賬戶的錢,提高門診報銷待遇,讓更多人看得起病,吃得起葯。

畢竟平均到每個人錢很少,但匯集起來,給生病的人看門診報銷,就能讓這些人少花錢。

Ⅳ 如何看待此次醫保制度改革,這次改革會導致個人賬戶的錢變少嗎

這次改革是會讓個人賬戶的錢變少因為單位繳費的部門不會計入個人賬戶了。而是會劃入統籌賬戶。不過從全國的大環境來說。雖然個人賬戶錢減少了。但是依然還是會受到保障。因為一些病統籌賬戶會進行保報銷的。而且這次改革會加大門診的慢性病等一些疾病的報銷。像是以前只有住院才能才能保報銷。門診的費用基本都是自己花錢的。

就像是這次疫情。真的是感謝有醫保。得病的人都是免費治療的。而且疫苗也是免費打的。讓這些得病的人能有個保障,不至於治不起病。因為這個病的治療真的是個人很難承擔的。所以我們國家真的為我們付出太多。醫保基金真的是支出非常多。所以我們每個人為了防止萬一。一定要好好的按時交醫保。這真的和我們的利益切實相關。

Ⅳ 如何評價整合城鄉居民醫保

據報道,近日,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人社部、衛健委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2019年全國范圍內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將全面啟動實施。

最後,全面推行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可以引導醫院加強內部管理,主動控制葯品及檢查。這可以提高資金投入與產出比,從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達到為住院病人節省醫保資金的目的。

為什麼這么說呢?以高血壓為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從1959年的5.11%上升到1991年的17.65%;高血壓病在導致過早死亡200萬人口、直接醫療費用366億的同時,還與50%-60%的腦卒中和40%-50%的心肌梗死有關。可見,只有從減少發病入手,才能從源頭上降低對醫保的需求。

減少發病的關鍵就是要激發「守門人」的積極性。目前,守門人的有限積極性源於當下的考核導向:分級設定待遇,越向基層越低;人員價值僵化,優勞難以優酬;工作量考核主要圍繞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開展情況進行。如果評價守門人的價值是通過考核基本醫療工作量和服務對象的健康水平(基於量化的發病率考核)及降低相應發病率後節省的醫保資金的獎勵,那麼「守門人」就有足夠的動力去做好健康管理,慢病的發病率也必然會降低。

整合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我們已經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希望醫療保障局以堅持改革的決心和魄力,堅定前行,把健康中國戰略繼續向前推進。

來源:新京報

Ⅵ 如何評價中國的醫保制度

近年來有一定進步,還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

Ⅶ 什麼是醫保費用多少費用嗎

醫保卡號,就是醫保卡上面的號碼。
醫療保險卡(以下簡稱醫保卡)是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專用卡,以個人身份證為識別碼,儲存記載著個人身份證號碼,姓名,性別以及帳戶金的撥付,消費情況等詳細資料信息.醫保卡由當地指定代理銀行承辦,是銀行多功能借計卡的一種.參保單位繳費後,醫療保險事業處(以下簡稱醫保處)在月底將個人帳戶金部分委託銀行撥付到參保職工個人醫保卡上.

1.醫保卡可以用於平時到定點醫葯店購葯,也可以用於門診,支付住院個人承擔的部分.參加醫療保險的職工看病,是應當到當地醫療保險定點醫院就診的,別不是在任何一家醫院都可以看病,切記!!
2.至於如何看病的程序如下:參保人員患病時,持醫療保險手冊和IC卡,可直接到本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大致程序是:持醫療保險手冊和IC卡-醫院醫保辦登記-審驗證卡-交住院押金-住院-對自費項目需經患者同意並簽字-現金或IC卡結算起付標准和自付比例的自付部分-統籌范圍內的由醫院先墊支-結算出院.
住院費用結算採用後付式的服務項目結算辦法.
(1)參保人員出院時,醫療機構只能向其收取以下費用:起付標准費,超過規定標准以上的床位費,個人應當負擔比例部分的費用,自費使用項目的費用,統籌基金不予支付范圍的費用.以上費用可以使用個人帳戶支付,不足部分由個人現金支付.屬於統籌基金支付的費用由醫療機構和醫保部門結算.
(2)住院床位費按規定標准支付;
(3)一個年度內,兩次以上住院的,從第二次起,起付線按本年度起付標準的50%執行;
(4)參保人員出院時,定點醫療機構醫保辦應當將所有費用清單列印一式三份,醫療機構,醫療保險機構,參保人員各一份.
(5)急診,在外地安家人員看病也有具體規定.
(6)門診,可以報銷2%,視各地的地方政策規定。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Ⅷ 你怎麼看待職工醫保門診費用擬納入報銷這件事呢

我最反對的就是這個個人賬戶只有2%。過去醫保個人繳費的2%和單位繳費的30%計入個人賬戶。改革後,單位繳費部分放到醫保統籌基金,不再劃入個人賬戶,個人繳費的部分計入個人賬戶。 職工賬戶為什麼資金充裕,居民醫保為什麼年年漲,年年不夠用?除了職工繳費比居民高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青年職工很少生病。住院,門診都很少去,都是葯店買幾盒葯。去趟醫院門診掛號看病檢查,亂七八糟的各種檢查也不是全額都報銷的,還是要自掏腰包,再說排隊這個時間一上午怕是不用,上班的年輕人小問題基本不會去醫院,請假還要扣工資。去趟醫院醫保卡的錢花沒了不說,錢包的錢也沒了,發工資的時候全勤獎,績效獎都沒了。至少目前為止,作為年輕人,我是不支持的。

Ⅸ 你如何看待大學生醫保

大學生身體好,患病可能大部份為急性病,如結石、闌尾炎等,這些普通外科手術,住院報銷比例還是較高的。醫保是不能報銷所有的住院費,按醫院的等級不同,所報銷的比例也不同,各醫院有不同的起付線,起付線是不能報銷的,比如說某醫保起付線是400元,那就是說住院費必須超過400以上才可以報銷,也就是說400是自費。

Ⅹ 如何看待人均醫療費增長遠超gdp

從1991年到2013年,我國人均醫療費用的年均增長率為17.49%,如果現有的政策環境不變,預計2015年我國人均醫療費用的年度增長率為14.33~18.24%,明顯高於2013年我國人均GDP8.97%的粗增長率。4月7日,由復旦大學牽頭的健康風險預警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公布上述數據。(4月9日《中國青年報》)
人均醫療費用年均增長17.49%,確實嚇人,繼續增長下去,風險大。基於「看病貴」的輿論共識,很容易使人想到人均醫療費用高速增長的罪魁禍首就是「看病貴」。但這只是看到了問題的一部分,並不客觀、公正和完整,容易激化社會情緒,不利於社會穩定。
事實上,「看病貴」有兩個層面:一是醫保不給力,二是醫院收費太高。事實求是的說,近些年來國家的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醫療保障層面的「看病貴」逐步緩解。正是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使人均醫療費用出現了高速增長。
首先,人均醫療費用高速增長有政策性因素。2002年10月,國家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逐步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到2010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基本覆蓋農村居民。實際運行情況是,2010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覆蓋面達到農村的80%以上,參保人數達8.3億。短期內大面積推行政策性醫療保障,必然使人均醫療費用急劇增長。
其次,財政投入和居民個人投入均不斷增加和提高。自2003年起,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除市區以外的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醫療補助資金,地方財政對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補助每年不低於人均10元。由於財政補貼逐年增加,到2010年,政府對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准達到120元每年;到2015年,財政補貼提高到380元。與此同時,農民和城鎮居民個人繳費標准也在不斷提高,2015年,全國平均個人繳費標准達到每人每年90元左右。
再者,新農合、城居保和城鎮職工醫保報銷比例均不斷提高。2010年河南省新農合住院報銷比例達到50%;到2012年,河南省最高報銷比例可達90%。
從政策利好到財政大力投入,從居民參保標准不斷提高,到報銷比例不斷上浮,大大刺激了居民的醫療衛生消費信心,居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原來小病拖、大病扛,實行全面醫保後,居民敢進醫院看病,人均醫療衛生消費必然大幅度上升。
事實上,從「衛生總費用中個人現金支出比例」來看,居民的負擔不斷減輕。2001年,該指標接近60%,到2013年該指標下降到33.9%,略超30%的世界公認水平。這一「曲線」說明,隨著國家政策和財政支持,人個現金支出比例基本趨於穩定。
從「醫療機構的葯佔比」來看,該指標從1991年的59.68%下降到2013年的42.75%,預計2015年和2020年分別為40.84%和39.60%。呈下降趨勢。當然,「高價葯易銷」等市場混亂現象依然存在,「看病貴」問題還比較嚴重。因此,繼續深化醫改,監管好醫院及醫生,使公立醫院回歸公益,很有必要,也是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