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果成本是5元,利潤是30%,那售價是多少,怎麼算的詳細說明。
售價是6.5元。
分析如下:
利潤是在本金的基礎上多賺的,那麼利潤為30%就是在本金的基礎上多賺的30%,售價是本金加利潤,所以可以列出算式:
售價=本金×利潤+本金=5×30%+5=6.5元。
(1)成本價除以賣價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利潤的特性
1、神秘性
商業利潤的神秘性,利潤是資本的生命,加快商品生產、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社會發展的動力。
剩餘價值是僱傭勞動者在直接生產過程中創造出來的,但必須經過流通過程把商品轉化為貨幣後才能實現。至於商品能否賣掉,以及按什麼樣的價格出售,從而利潤能否實現以及實現到什麼程度,將取決於供求關系和市場競爭的具體狀況。
2、分割性
利潤分割為利息和企業主收入。隨著資本主義信用制度的發展,產業資本家和商業資本家不僅使用自有資本,而且大量使用借入資本。借貸資本對職能資本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大。由於使用借入資本必須支付利息,於是產業利潤或商業利潤又會在量上再分割為利息和企業主收入兩個部分。
3、再轉化性
農業利潤和資本主義地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先從工業發展起來並取得統治地位,再逐步向農業擴展。由於在農業中存在著兩種壟斷,即對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的壟斷以及土地私有權的壟斷,因而它不具備如象在工業中那種自由競爭的條件,從而阻礙著利潤率的平均化。
因此,農業中的超額利潤便轉化為地租。一是由土地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於社會生產價格而產生的級差地租;二是由土地產品的價值超過社會生產價格而產生的絕對地租。這兩種地租的實體,都是農業僱傭勞動者所創造的剩餘價值的一部分,它體現了土地所有者通過農業資本家共同剝削農業工人的生產關系。
由此可見,剩餘價值是利潤的內在本質,而利潤則是剩餘價值的現象形態。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以及利潤再轉化為平均利潤等等,層次越多,就愈是從抽象逐步上升到具體,就愈是接近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和資本關系當事人的意識;這樣一來,它們離開自己的本源或始基卻越來越遠,從而資本關系就愈來愈神秘化。
② 利潤率是銷售價-成本價除以成本嗎
是的。即為利潤÷成本×100%=利潤率。
利潤率在資本主義社會,是剩餘價值量同預付總資本量的比率。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表示資本增值即資本家贏利的程度。
利潤率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利潤水平的相對指標。利潤率指標既可考核企業利潤計劃的完成情況,又可比較各企業之間和不同時期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
(2)成本價除以賣價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利潤和利潤率的關系:
利潤是絕對指標,比如你們公司每年實現利潤100萬元,這就是你們公司每年的利潤。
利潤率則是相對指標,通常使用的有銷售利潤率、成本利潤率、資金佔用利潤率等。利潤率=利潤/總收入;利潤就是指收入減去成本。
利潤 率是剩餘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 的比率,利潤率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是同一剩餘價值量不同的方法計算出來的另一種比率。利潤是企業經營效果的綜合反映,也是其最終成果的具體體現。
③ 售價減去成本價等於什麼
售價減去成本價等於利潤。
售價即銷售價,銷售價是商家根據自己情況提高或降低指導價得到的最終銷售價格,是浮動價格。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它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
拓展資料:
成本控制(Cost Control )的過程是運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進行計算、調節和監督的過程,也是一個發現薄弱環節,挖掘內部潛力,尋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徑的過程。
同時還是鉑略咨詢Linked-F重點關注的企業財稅難點。科學地組織實施成本控制,可以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轉變經營機制,全面提高企業素質,使企業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生存、發展和壯大。
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為控制的手段,通過制定成本總水平指標值、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製成本的責任等,達到對經濟活動實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動與過程。
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絕對額,故又稱為絕對成本控制;成本降低還包括統籌安排成本、數量和收入的相互關系,以求收入的增長超過成本的增長,實現成本的相對節約,因此又稱為相對成本控制。
企業成本控制是指企業根據預先確定的成本制度和管理控制目標,在一定職權范圍內,在成本過度耗費發生之前,對各種可能影響企業成本的主要因素和不利條件進行管控,進而採取風險預防和控製成本的措施,從而保證成本制度和管理控制目標順利實現。
根據成本控制的階段進行劃分,企業成本控制主要分為事前企業成本控制、事中企業成本控制和事後企業成本控制三類。
第一,事前企業成本控制是整個作業成本控制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到整個作業管理流程的成本。
第二,事中企業成本控制是指對整個物流企業運行成本的事中控制,包括對物流人力、物力、財力的事中控制以及勞動工具等費用支出的事中控制。
第三,事後成本控制是指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成本問題,及時進行問題糾正,保證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於滿足成本要求(CCA2101:2005第2.5.10條)。滿足成本要求主要是指滿足顧客、最高管理者、相關方以及法律法規等對組織的成本要求。成本控制的對象是成本發生的過程,包括:設計過程、采購過程、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銷售過程、物流過程、售後服務過程、管理過程、後勤保障過程等所發生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結果應能使被控制的成本達到規定的要求。為使成本控制達到規定的、預期的成本要求,就必須採取適宜的和有效的措施,包括:作業、成本工程和成本管理技術和方法。
如VE價值工程、IE工業工程、ABC作業成本法、ABM作業成本管理、SC標准成本法、目標成本法、CD降低成本法、CVP本-量-利分析、SCM戰略成本管理、質量成本管理、環境成本管理、存貨管理、成本預警、動量工程、成本控制方案等等。
開展成本控制活動的目的就是防止資源的浪費,使成本降到盡可能低的水平,並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
④ 銷售價 除以 成本 等於什麼(這個公式是聲明意思) 謝謝!
加成比,這個方法是:成本加成定價法。
加成定價法是為了確定一種產品的價格而把一個百分比(或絕對的)數量加到所估計的產品平均(或邊際的)成本上。
具體又包括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標准成本加成法。
1.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
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其「成本」基數是指單位產品的製造成本,「加成」內容包括非製造成本(如推銷成本及管理成本)及目標利潤。
2.採用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
採用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其「成本」基礎是指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加成」內容包括全部的固定成本及目標利潤。
(4)成本價除以賣價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加成百分比的確定:
確定附加於成本基礎上的加成百分比,是成本加成定價法的核心問題。無論是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還是採用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所確定的加成數除了能提供所需的利潤外,均還需包含一部分成本項目。
(1)若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
加成百分比=〔(投資額×期望的投資報酬率)+非製造成本〕÷(產量×單位製造成本)
假設某公司投資1 000 000元,每年產銷A產品50 000件,其單位製造成本40元,銷售與管理費用每年500 000元。若該公司期望獲得的報酬率為20%,則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其加成百分比計算如下:
加成百分比=[(1 000 000×20%)+500 000]÷(50 000×40)=35%。
按此加成百分比計算,A產品的目標售價為40×(1+35%)=54(元)。
(2)若採用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
加成百分比=〔(投資額×期望的投資報酬率)+固定成本〕÷(產量×單位製造成本)
假設某公司投資1 000 000元,每年產銷A產品50 000件,其單位變動成本25元,固定性製造費用750 000元,固定性銷售與管理費用每年500 000元。若該公司期望獲得的報酬率為20%,則採用變動成本加成定價法,其加成百分比計算如下:
加成百分比=[(1 000 000×20%)+(750 000+500 000)]÷(50 000×25)=116%。
按此加成百分比計算,A產品的目標售價為25×(1+116%)=54(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加成定價
⑤ 成本除以0.5乘以0.7等於售價,分別代表什麼
成本÷0.5×0.7
=成本×2×0.7
表示將成本價格翻番作為標注售價,然後打7折出售,最終(成本÷0.5×0.7)表示實際售價
實際利潤=成本×2×0.7-成本=成本×(1.4-1)=成本×0.4
就是利潤是成本的40%
⑥ 成本價除以賣價等於什麼
銷售成本率, 計算的是成本占銷售收入的比率。
⑦ 利潤點怎麼算啊!是成本除賣價=利潤點,還是利潤除賣價=利潤點
是利潤除成本。比如你進貨價是2元,賣出價是3元,利潤就是3-2=1元,那麼1/2=0.5,按百分比算就是50%。
⑧ 總成本除以總售價等於什麼
銷售成本率,計算的是成本占銷售收入的比率。
成本價除以售價等於銷售成本率。如果這里的成本是單位產品銷售成本,成本不含各種期間費用,成本率是純成本率。如果這里的成本是單位產品總成本,成本含各種期間費用,成本率是銷售成本率。我猜想題目中的成本是廣義成本,包含各種期間費用。有關公式如下:單位成本率=單位成本/售價=銷售成本率。
成本會計是會計信息系統中一個比較完整的獨立子系統。需要清晰的核算框架和相應的信息處理程序和手段,以便保證成本會計信息的輸出。
⑨ (賣價—成本價)÷賣價=利潤率()
他們都是正確的。
除以賣價,計算得出的是銷售利潤率
除以成本價,計算得出的是成本利潤率。
通常財務上採用的是銷售利潤率,但是很多地方也會採用成本利潤率,比如成本控制等。
⑩ 銷售價減去成本除以銷售價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有人這樣算的
這是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