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期貨里的燃料油生產成本怎麼算
擴展閱讀
中石油加油卡優惠是多少 2025-05-14 09:15:39

期貨里的燃料油生產成本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2-05-28 05:38:17

① 燃料油行業,期貨行業,高人請進!

這個也是我找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燃料油的產地

世界產油區主要集中在中東、南美、非洲、俄羅斯、中國等,凡有煉油廠的地區基本都有燃料油產出。在九十年代,我國主要從新加坡、泰國、日本和南韓等亞洲國家進口燃料油。隨著國內進口規模不斷擴大和對品種需求的增加,進口來源地擴大到歐洲、南美洲以及中東地區,主要有新加坡、韓國、日本、台灣、菲律賓、中東和美國西岸,近兩年來,由歐洲直接運送到中國的數量有所增加。以下就幾個主要產地的基本情況作簡單介紹:

韓國

韓國共有5家煉油廠,包括位於岱山現代煉油廠,位於仁川的仁川煉油廠,位於蔚山的SK煉油廠,位於YOSU的LG-CALTEX煉油廠和位於ONSA的雙龍煉油廠。目前,現代煉廠產出的燃料油基本為直餾180CST,SK 煉廠出口的燃料油也以直餾油為主,其他煉廠生產的180燃料油以調合油為主,也有部分直餾油。南韓年出口總量約為240萬噸。

新加坡

黃埔市場進口燃料油近一半來自新加坡,這包括從馬來西亞和印尼海上錨地駁運的燃料油。這個地區的燃料油主要是調合油,並且以船用燃料油為主,其比重和粘度都接近符合中國多數用戶規格的上限。

新加坡有4家煉油廠可生產燃料油,產品主要供應當地發電廠。當地每年交船用燃料油的數量曾超過 200 萬噸,但近幾年有所下降。巨大的市場需求、其優良的港口條件,以及其規范化管理金融支持使新加坡成為亞洲的燃料油貿易中心。

台灣

台灣中油(CPC)的煉油廠每月可出口6-8萬噸 180CST 燃料油。其油的特點是粘度低、密度小,凝固點低,因其良好的品質而深受國內用戶的青睞。台塑煉廠投產後,高硫燃料油的產量有所增加,每月出口可達15 萬噸。

俄羅斯

俄羅斯生產的燃料油基本上是直餾 180CST 燃料油,通稱「M-100」,年出口量可達300-500萬噸。該油品的特點是低含硫(一般在1.5%以下)、低粘度(一般在 160CST以下)和低密度(一般在0.96以下),價格一般比相同含硫量的韓、日低硫油低,但高於中東、台灣等地的直餾油。

鹿特丹

鹿特丹現為世界貨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其煉油能力占荷蘭總能力的一半以上,是世界三大煉油中心之一,也是歐洲石油貿易中轉與調合的基地。隨著歐洲對船舶燃料油含硫量要求的提高,含硫量超過1%的燃料油將會越來越多的轉向亞洲。

中東

國內進口來自中東的燃料油國家主要是伊朗和沙特,近兩年來來自伊朗地區的280CST直餾燃料油不斷受到青睞,起初,由於需要調合成180CST才能符合使用要求,考慮到運輸成本方面的原因,主要在新加坡進行調合後再運到中國市場,目前,由於國內煉廠對該油品的需求,已基本不需要進行調和直接運到國內使用。沙特的燃料油主要是A961,這種燃料油屬於裂解油,主要供國內電廠使用。

除以上幾個主要燃料油供應地以外,南美的委內瑞拉–奧里乳化油和180CST也有較大量進入中國市場,巴西出口約300萬噸/年低硫380CST燃料油到亞洲。

國內燃料油產量

我國燃料油以進口為主。國產燃料油主要由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兩大集團下屬的煉油廠生產,以及少量的地方煉廠生產。近年來隨著兩大集團的燃料油收率的大幅下降,國產燃料油的產量呈下降趨勢,其主要原因是煉油廠為提高柴汽油等輕油的收率而增加了加工進口輕質原油的比例,使得重質油品收率下降。此外,由於長期以來煉油廠能力過剩,原油加工量一直受到限制,促進了我國重油深加工技術的發展。當前,擴大重油深度加工能力、建設催化裂化和渣油加氫裝置已成為各大煉廠挖潛增效的重要途徑,其結果是燃料油產量減少且質量下降。

國內燃料油用戶

電力行業是我國燃料油消費第一大戶,一直以來都佔全國燃料油消費量的 40%以上由於國家電力近年來持續緊張的局面,電力行業成為燃料油需求的中堅力量,2004年年底到2005年以來,由於國際油價的不斷高企及國家對電力行業價格控制的原因,電廠的總體需求逐步降低,由於燃料油在燃油發電廠生產成本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其對燃料油所能夠承受的價格必然是有一定限度的,2005年新加坡燃料油價格一度超過300美元,國內燃料油價格更是達到了3400元/噸的天價歷史紀錄,過高的價格嚴重削弱了國內燃料油用戶的總體需求,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發電廠始終都需要發電,其需求在燃料油市場的總體需求中仍然是佔比重最大的行業。

石油、石化行業是我國燃料油第二大消費行業,主要用於化肥原料和石化企業的燃料,由於國際油價的高漲及國內對成品油價格的宏觀調控,該行業對燃料油的需求急劇下降,在整個燃料油市場中所佔的比例也極不穩定,隨市場實際情況經常會出現較大幅度變化。在某些時候,它們可能會是滿負荷運轉,但由於國際油價的變化或者國內價格的調整及國內政策的變化,其開工率可能會很快就下降到 50 以下。

除以上兩大行業以外,燃料油的用戶還包括一些工業用戶,這些用戶主要為一些建材和輕工行業,如陶瓷廠、玻璃廠等,雖然需求比例不是很大,但基本保持穩定,並且有持續增加的趨勢。

廣東省是燃料油消費的最大終端市場,下面對廣東省的主要用戶使用燃料油情況做簡單介紹。

1、電廠:根據其設備的要求電廠可分為燃氣機組、柴油機組和汽輪機組三類:燃氣機組對燃料的要求最高,一般情況下以低金屬、低比重油為主;柴油機組對燃料油質量的要求比燃氣機組低,主要使用新加坡油、日本油、南韓油以及中東油,一般使用混調/裂解油即可;汽輪機組對燃料油的要求最低,主要燒各類低品質渣油,從新加坡進口的 180CST 基本都可以滿足其使用需求。

2、工業用戶:多數工業用戶基本都是由鍋爐來使用燃料油,其對燃料油品質的要求一般也較低,主要使用普通的高硫燃料油。

各類用作燃料的用戶所需燃料油指標大致如下表所示:

3、燃料油加工企業:指對燃料油經過減壓蒸餾得到工業燃料油和渣油的企業,其需求主要是俄羅斯M100 及其它各類可進行再加工的直餾燃料油,其中,山東地區主要使用俄羅斯M100,廣東地區也有使用俄羅斯 M100,同時,來自韓國 SK、現代等煉廠以及中東地區的直餾油也被普遍使用。蒸餾後的工業燃料油及渣油將主要用於陶瓷、玻璃、小型發電廠及加熱爐等。該類用戶能夠使用的燃料油僅限於直餾油,而且基本上各類直餾油都可使用,對粘度要求不大,考慮到成本問題,很多企業對280直餾油也非常歡迎。

4、船舶燃料:船用燃料油在整個燃料油市場中也佔有較大比例,大體上,船用燃油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重柴油,一類是燃料油。重柴油基本上是針對一些小的柴油機船,原來使用柴油作為燃料的,目前基本都使用重柴油,重柴油的品質接近柴油,只是密度偏大,色度也會差一點。使用燃料油的船舶基本都是較大型的船,所使用的燃料油品質也不同,經常提到的180CST、380CST甚至品質更差的燃料油,都可以成為一些大型船舶的燃料。國產燃料油一般品質較差,大量用於船舶燃料,同時也有較大一部分是來源於進口,由於經營船舶用油的過程比較復雜,本書中涉及到的一般燃料油貿易並不含有船舶用燃料油的貿易,但也要注意到船舶用燃料油在整個燃料油市場中所佔的份額是較大的。經營船舶用燃料油的貿易公司有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應有限公司、中國船舶燃料有限責任公司等。

國內燃料油市場

我國進口燃料油主要在以下三個市場上消化:華南市場(占總進口量的 46.32%-2003年)、華東市場(占總進口量的 35.53%-2003 年)和華北市場(占總進口量的 15.31%-2003 年),在2004年,這種情況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燃料油市場在華南及華東市場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其中華南地區 2004年總進口量為 1891.71 萬噸,比上一年增長約70%,同時在全國總進口量中所佔比例也達到了61.94%;華東市場在總進口量上也出現較大幅度增長,特別是山東市場,2004年由於在直餾油需求上急劇增加,直餾油消費量大增。而華北市場則基本沒有大的發展,出現一定程度的萎縮。

國內燃料油貿易商

燃料油市場是作為我國石油市場機制改革的試點市場,其開放程度為所有油品市場最高的,正因如此,燃料油市場得到國內民營企業參與的力度也是所有油品市場中最大的。隨著國家政策對燃料油市場的逐步放開,燃料油市場在我國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同時也為其它油品市場的陸續開放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從燃料油市場開始開放以來至今,先後已有多家公司擁有了燃料油的經營權及進口權。

雖然擁有經營權的公司很多,但多數公司對燃料油的實際經營量並不大,從近兩年的經營情況來看,燃料油經營主要集中在十幾家較大的公司。

我國燃料油市場的特點

燃料油是我國市場化程度最高、政策最為開放、價格波動最貼近國際市場的成品油。

2001年10月15日國家計委公布的新的石油定價辦法,正式放開燃料油價格,燃料油的流通和價格完全由市場調節。從 2004年1月1日起,國家取消了燃料油的進出口配額, 實行進口自動許可管理,我國燃料油市場基本實現與國際市場接軌。但同時,我國燃料油市場又是一個不成熟、缺乏透明度和規范化管理,信用風險和價格風險較大的市場。

首先,燃料油與其他成品油不同,燃料油的用戶基本上為大型工業企業,由於其資金周轉期的限制,行業內習慣賒帳銷售,貿易商需承擔巨大的資金信用風險。近年來,國內商業銀行積極推出票據結算,要求買賣雙方規范經營管理和加強監督,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市場的健康發展。

其次,貿易商要承擔價格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我國是亞洲最大的燃料油進口國,但國內市場尚未形成自己的價格體系,沒有石油期權、期貨及其它積極的避險工具,國內進口商和用戶被動地接受國外價格體系的價格。新加坡燃料油以船舶用油為主,而國內燃料油市場則受國家政策、市場供需關系、季節性因素、油品價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進口成本以新加坡市場的價格計價,卻按國內現貨價格銷售,當兩個市場出現不同步時,進口貿易商或用戶就要承擔巨大的風險。

面對市場的巨大需求,國內數家專業石油信息公司近年來一直在嘗試制訂中國的燃料油作價系統,例如北京金凱訊石油信息網建立了網上信息平台,即時報道國內外石油市場價格信息;C1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推出了黃埔燃料油價格和貼水;道瓊斯、普氏、ARGUS等國外專業信息公司於2004年也紛紛推出黃埔燃料油現貨價格和市場報道,這將對促進國內燃料油市場化、信息化和基準價格的形成起到積極的作用。

為了健全國內燃料油市場體系,經國務院等相關國家機關批准,歷經多年的前期調研及准備工作,上海期貨交易所燃料油期貨合約於 2004年 8月25日成功推出。這為健全我國燃料油市場體系、爭奪燃料油價格話語權提供了可能。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易,國內燃料油期貨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品種,在套期保值、價格發現等方面均已開始發揮積極的作用。

上海期貨交易所燃料油標准合約如下表所示:

上海期貨交易所燃料油標准合約附件

1、交割單位

燃料油標准合約的交割單位為10手(100噸),交割數量必須是交割單位的整倍數。

2、質量規定

上海期貨交易所燃料油質量標准:

國內燃料油期貨交割庫分布:

由於燃料油貿易主要集中在華南地區,作為一個新品種,燃料油期貨首批交割庫全部在廣東省。

附表:上海期貨交易所燃料油指定交割油庫

進口燃料油的計價方式

我國燃料油進口貿易基本都是在新加坡市場完成,進口價格則無論進口油品來自哪裡基本都以新加坡MOPS 價格為基準價進行計價。常用的計價方式主要採用固定價和浮動價兩種,其中固定價即是以買賣雙方商定的固定價格來確定合同價格,由於採用固定價格對買賣雙方都存在巨大的風險,所以在實際貿易中很少採用;而浮動價格則是由買賣雙方以商定時間區間內MOPS中間價的加權平均作為基準價,再加上貼水形成的,商定的時間通常是五天,也有十五天和全月平均等。採用浮動價進行計價的采購成本則為:MOPS平均價+貼水。

MOPS平均價:MOPS是Mean Of Platt』s Singapore 的簡寫,直譯過來即為新加坡普氏平均價。以五天計價為多,如果是按照五天的價格計價,則會有幾種方式可供選擇(2+1+2、2+0+2、3+0+2等),對於多數貿易而言,計價日的基準以提單日為基礎,如果是2+1+2,則表示計價的實際日期為提單日的前兩天、提單日當天和提單日的後兩天;如果是3+0+2,則表示計價的實際日期為提單日的前三天和提單日的後兩天,這樣計算基本上都是因為提單日當天為新加坡公眾假期,沒有價格產生,一般如果提單日當天為新加坡工作日,則計價都以 2+1+2為主。如遇計價日為公眾假期沒有價格,則向前或向後順延。也有不以提單日為基礎的計價,比如說從南美、美西、中東或歐洲等地直接到中國的油輪,由於路途較遠,若以提單日計價,則等貨物運到中國時,價格可能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對購貨方不利,所以,從以上地點直接到中國的貨物一般會以NOR(Notice Of Readiness,卸貨備妥通知書)方式計價,常用的基礎計價日為NOR-6。

貼水:貼水包括離岸貼水和到岸貼水,離岸貼水是指基準價增、減部分的價格,它主要受市場供需情況、油品質量和出口地的影響。此外,訂貨數量、批量、交貨期的長短以及客戶相互間的信用也會影響離岸貼水的高低;到岸貼水等於離岸貼水加運費,而運費的高低則受船型結構、大小、船齡、運程遠近以及航運市場供需情況等因素影響。國內貿易商與國外供應商所簽訂合同中的貼水條款大多為到岸貼水。

在現貨市場的買賣中,買賣雙方基本都是以浮動價進行交易的,由於各方面的交易都已形成一定的慣例,所以雙方在進行談判的時候主要談的就是貼水的多少,一旦貼水確定了,則這筆交易就基本上可以達成了。

需要說明的是品質對離岸貼水的影響十分重要。目前進入國內的燃料油出產地包括新加坡、韓國、俄羅斯、美國、中東、歐洲、南美等國家,由於各地選用加工的原油及加工工藝有所不同因而出產的油品的品質存在較大的差異。普氏燃料油報價只有180CST和380CST兩種標准規格油品,因此在亞洲地區,所有燃料油均以此兩種規格報價為基準,優於或劣於標准180CST或380CST規格的燃料油通過在基準價上增加或減少貼水來確定價格。

進口燃料油成本的計算

上面敘述的MOPS平均價+貼水為進口燃料油的到岸成本,但是進口商在銷售的過程中要大致估算出總的進口成本,才能確定實際的銷售價格。進口成本基本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確定:

(MOPS平均價+貼水)×1.2402×8.11+各種費用,其中MOPS平均價和貼水前面已經做過說明;1.2402 是進口關稅(6%)和增值稅(17%)的總和,即(1+0.06)×1.17 得到的,8.11為匯率,其它各種費用就相對比較復雜,不同時期這些費用也可能會有變化,這些費用包括港口費、倉儲費、商檢費、碼頭費、干倉費及各種稅費等等,目前這些所有費用加起來約為50元/噸左右。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中國給東盟五國的關稅優惠政策,原產地為新加坡的燃料油進口關稅調整為5%,所以來自新加坡的燃料油並能夠享有5%關稅的成本計算則應為:(MOPS平均價+貼水)×1.2285×8.11+各種費用。

② 關於期貨品種的燃料油

燃料油也叫重油、渣油,為黑褐色粘稠狀可燃液體,粘度適中,燃料性能好,發熱量大。用於鍋爐燃料,霧化性良好,燃料完全,積炭及灰少,腐蝕性小。閃點較高,存儲及使用較安全。

燃料油是原油煉制出的成品油中的一種,廣泛用於船舶鍋爐燃料、加熱爐燃料、冶金爐和其它工業爐燃料。燃料油主要由石油的裂化殘渣油和直餾殘渣油製成的,其特點是粘度大,含非烴化合物、膠質、瀝青質多。燃料油主要技術指標有粘度、含硫量、閃點、水、灰分、和機械雜質。
我國燃料油消費的主要方式是以燃燒加熱為主,少量用於制氣原料,具有較強的節約和替代潛力。同時,我國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很多大型煤礦生產能力未充分發揮。從我國石油供需情況看,工業用油占石油消費量的一半,其中燃料油又占工業用油的35%,因此,我國減少工業用油的重點將放在燃料油替代方面,是緩解我國石油消費過快增長的有效途徑。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燃料油消費主要是用作燒油,主要集中在發電、交通運輸、冶金、化工、輕工等行業。其中電力行業的用量最大,占消費總量的32%;其次是石化行業,主要用於化肥原料和石化企業的燃料,占消費總量的25%;第三是交通運輸行業,主要是船舶燃料,占消費總量的22%;近年來需求增加最多的是建材和輕工行業(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器皿、建築及生活陶瓷等製造企業),占消費總量的14%;鋼鐵部門的燃料油消費佔全部消費量的比例為7%左右

各行業燃料油的主要用途如下:

電力行業的燃料油消費主要用於兩個方面:一是燃油發電、供熱機組,二是燃煤機組的點火、助燃和穩燃用油。雖然整個電力行業中燃油機組裝機容量只有1700萬千瓦,僅占整個裝機容量的5.7%,但卻消耗了32%的燃料油消費量。

石油化工行業的燃料油使用主要為自備電廠的發電、油田生活採暖、煉油廠生產工藝用熱、化肥廠生產用原料和燃料以及其他化工生產。

建材行業消耗的燃料油主要用於平板玻璃和建築衛生陶瓷的生產,隨著產品質量要求的提高,一部分高檔產品生產將會逐步轉向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為燃料。

鋼鐵行業消費的燃料油主要用於加熱爐、自備電廠發電供熱和耐火材料等方面。

化工行業耗油主要用於化肥、炭黑、原油加工和化學品生產供熱。

我國燃料油的主要消費地區集中在華南、華東地區,佔全國消費總量的71%左右。另外,東北佔14%、華北佔10%、華中佔5%。華南主要集中在廣東省,占該地區消費量的80%。華東主要是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占該地區消費量的72%.
我的qq347771767

③ 上海燃油期貨的問題

計算方法如下,4678人民幣=700美元,1噸燃油=6.68桶,700/6.68=104.79美元/桶。

④ 燃料油進口成本價計算公式。。詳解~~

燃料油進口成本價計算:
燃料油進口成本價=(MOPS價格+貼水) 匯率 1.2402+其他各項費用
MOPS價格(以B/L提單日或NOR為基準,全月2+1+2、2+0+3等方式計價)
匯率:按當天的外匯牌價計算
1.2402=(1+0.06) 1.17(包含關稅和增值稅)
其他費用:種類較多,根據情況可包含下列內容:進口代理費、港口費/碼頭費、倉儲費、商檢費、短駁費、衛生檢查費、保險費、利息、城市建設費和教育附加費、防洪費等
1、 貼水:13.5美元
2、 匯率:8.29
3、 進口代理費:35元/噸
4、 港口費:26元/噸
5、 倉儲費:30元/噸
6、 商檢費:2.4元/噸
3項-6項其他費用共計94.3元/噸
舉例說明:假定某日MOPS價格為158.25美元,燃料油進口成本價為:
(158.25+13.5) 8.29 1.2402+93.4=1859.206元

⑤ 燃料油期貨一手多少錢

國內4000多加保證金的

⑥ 期貨怎麼算盈利 具體怎麼操作 別說廢話

期貨獲利中的計算公式:

昨結:指昨天的結算價。(不同於昨天的收盤價)結算價是指某一期貨合約最後一小時成交價格按成交量的加權平均價。

如果該合約為新上市合約,則當日結算價計算公式為:合約結算價=該合約掛盤基準價+基準合約當日結算價-基準合約前一交易日結算價。

量比:是指當天成交總手數與近期成交手數平均的比值,具體公式為:現在總手/((5日平均總手/240)*開盤多少分鍾)。

量比數值的大小表示近期此時成交量的增減,大於1表示此時刻成交總手數已經放大,小於1表示表示此時刻成交總手數萎縮。

總手:指截止到現在的時間,此合約總共成交的手數。國內是以雙方各成交1手計算為2手成交,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尾數都是雙數位。

委比:是指用以衡量一段時間內買賣盤相對強度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委比=〖(委買手數-委賣手數)÷(委買手數+委賣手數)〗×100%。

當委比數值為正值大的時候,表示買方力量較強期價上漲的機率大;當委比數值為負值的時候,表示賣方的力量較強期價下跌的機率大。

持倉量:是指買賣雙方開立的還未實行反向平倉操作的合約數量總和。持倉量的大小反映了市場交易規模的大小,也反映了多空雙方對當前價位的分歧大小。

例如:假設以兩個人作為交易對手的時候,一人開倉買入1手合約,另一人開倉賣出1手合約,則持倉量顯示為2手。

倉差:是持倉差的簡稱,指目前持倉量與昨日收盤價對應的持倉量的差。為正則是今天的持倉量增加,為負則是持倉量減少。 持倉差就是持倉的增減變化情況。

例如今天11月股指期貨合約的持倉為6萬手,而昨天的時候是5萬手,那今天的持倉差就是1萬手了。另:在成交欄里也有倉差變化,在這里是指現在這一筆成交單引發的持倉量變化與上一筆的即時持倉量的對比,是增倉還是減倉。

(6)期貨里的燃料油生產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演算法

倉位金:總資金*(X%-Y%);

單筆最大允許虧損額<=總資產*Z%;

單手開倉價:(現價*交易單位*保證金)+手續費;

默認手數(最大開倉):倉位金/單手開倉價;

每筆最大止損點數:最大允許虧損額/開倉手數/交易單位/最小變動價位;

期貨品種波動一個價位的值:最小變動價*交易單位*開倉手數;

參考資料:期貨-網路

⑦ 期貨成本計算

平倉時 先平開倉時間早的那些單子 也就是 3398 這10手 對沖3391裡面的10手 剩餘的倉位是[(3391*20-3391*10)+3397*20+3400*10]/40=3396.25 平倉有個原則 就是先平掉開倉時間最早的 那些單子

⑧ 生產成本怎麼算謝謝拉

生產成本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包括直接材料費、直接工資、其他直接費用以及分配轉入的間接費用。生產成本=直接材料費+直接工資+其他直接費用+分配轉入的間接費用。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

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加上期初在產品成本,減去期末在產品成本,便能計算出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期初在產品成本 + 本期發生生產費用 = 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期末在產品成本

(8)期貨里的燃料油生產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成本是衡量生產消耗的補償尺度,企業必須以產品銷售收入抵補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支出,才能確定盈利,因此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生產成本的控制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生產成本法是目前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用生產成本法計算成本時,只將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和製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而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而是作為當期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生產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效果。

⑨ 求最新各期貨品種的成本價

LME銅進口成本價計算

LME銅進口成本價=LME銅的交易手續費 +(LME三月銅價 + CIF升水 + 利息)* 匯率 *(1 + 關稅稅率)*(1 + 增值稅率/(1 + 增值稅率))*(1 + 開證費率 + 商檢費率)+ 港雜費 + 短駁費 + 入庫費

1、交易手續費:國際為貨價的(1/16)%;國內為貨價的0.06%

2、CIF升水:外商報價或談判產生,現貨報價假定為:CIF上海110美元/噸——120美元/噸

3、利息:Liber+1%,目前約為6.0%

4、匯率:官方定價,目前為8.27

5、關稅:2%

6、增值稅率:17%

7、開證費率:貨價的0.15%

8、商檢費率:貨價的0.15%

9、港雜費、短駁費、入庫費150元/噸

10、倉儲費0.25元/噸日(如需交割此項應算入,另需支付交割費)

舉例說明:假定某日LME銅價為2876美元,進口成本價為:

2876*(1/16)%*8.27+(2876+120+2876*6%*5/12)*8.27*(1+2%)*(1+15.45%)*(1+0.15%+0.15%)+150=29981元

LME鋁進口成本價計算

LME鋁進口成本價=LME鋁交易手續費 +(LME三月鋁價 + CIF升水 + 利息)* 匯率 *(1 + 關稅稅率)*(1 + 增值稅率/(1 + 增值稅率))*(1 + 開證費率 + 商檢費率)+ 港雜費 + 短駁費 + 入庫費

1、LME鋁交易手續費:國際為貨價的(1/16)%;國內為貨價的0.06%

2、CIF升水:外商報價或談判產生,現貨報價假定為:CIF上海75美元/噸-80美元/噸

3、利息:Liber+1%,目前約為6.0%

4、匯率:官方定價,目前為8.27

5、關稅:5%

6、增值稅率:17%

7、開證費率:貨價的0.15%

8、商檢費率:貨價的0.15%

9、港雜費、短駁費、入庫費150元/噸

10、倉儲費0.25元/噸日(如需交割此項應算入,另需支付交割費)

舉例說明:假定某日LME銅價為1728美元,進口成本價為:

1728*(1/16)%*8.27+(1728+75+1728*6%*5/12)*8.27*(1+5%)*(1+15.45%)*(1+0.15%+0.15%)+150=18697元
大豆進口成本價計算

CBOT大豆成本價=[(CBOT大豆價格+貼水)*單位換算+海運費用]*匯率*(1+關稅)*[1+增值稅/(1+增值稅)]+保險費等其它各項費用

1、 CBOT大豆價格(美分/蒲式耳)

貼水:40美分/蒲式耳

單位換算:1噸=36.744蒲式耳

海運費:20美元/噸

2、關稅(關稅率3%)

3、增值稅(增值稅率13%)

4、保險費8元/噸

5、中間商傭金40元/噸

6、卸船費22元/噸

7、商檢、衛檢費5元/噸

8、港雜費12元/噸

9、入庫短途費20元/噸

10、其它雜費10元/噸

4項-10項其他費用共計120元/噸

舉例說明:假定某日CBOT大豆價為880美分,進口成本價為:

[(880+40)*36.744+20]*8.27*(1+3%)*(1+11.5%)+120=3520元
天然橡膠進口成本價計算

目前,上海期貨交易所天然橡膠合約的交割等級為:國產一級標准膠SCR5符合國家標准GB8081-8090-87,進口煙片膠RSS3符合《天然橡膠等級的品質與包裝國際標准(綠皮書)》(1979年版)。由於進口產品涉及的手續比較多,因此相應的成本也較多,進口煙片膠RSS3的成本大致如下:

天然橡膠進口成本價=進口售價(即報價)×匯率(人民幣對美元)+關稅+增值稅+其他費用

1、假設泰國對中國的報價為A美元/噸,海上運費與保險費為40美元/噸, 如果是遠期付款(一般是一個月),則報價提高10美元/噸。到岸價B=(A+40)*8.3=8.3A+332

2、天然橡膠的進口關稅為C(20%)=B*20%=1.66A+66.4

3、增值稅D=(B+C)*17%=1.6932A+67.728

如果用於交割,期交所規定在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進口橡膠適用17%稅率,國產適用13%稅率。

4、其他費用E:貨物到港、吊裝等費用200元/噸,進口商的進膠所需資金利息、運雜費、倉儲費等費用大致為150元/噸。

天然橡膠進口成本價計算公式=B+C+D+E

=(8.3A+332)+(1.66A+66.4)+(1.6932A+67.728)+350

=11.6532A+816.128

≈11.7A+816

按照這個公式,東南亞一般報價所對應的進口成本:

東南亞報價中國的進口成本東南亞報價中國的進口成本

(美元/噸)(人民幣/噸)(美元/噸) (人民幣/噸)

800 10176 1450 17781

900 11346 1500 18366

950 11931 1550 18951

100012516 1600 19536

105013101 1650 20121

110013686 1700 20706

115014271 1750 21291

120014856 1800 21876

125015441 1850 22461

130016026 1900 23046

1350 16611 1950 23631

1400 17196 2000 24216
燃料油進口成本價計算:

燃料油進口成本價=(MOPS價格+貼水)×匯率×1.2402+其他各項費用

MOPS價格(以B/L提單日或NOR為基準,全月2+1+2、2+0+3等方式計價)

匯率:按當天的外匯牌價計算

1.2402=(1+0.06)×1.17(包含關稅和增值稅)

其他費用:種類較多,根據情況可包含下列內容:進口代理費、港口費/碼頭費、倉儲費、商檢費、短駁費、衛生檢查費、保險費、利息、城市建設費和教育附加費、防洪費等

1、 貼水:13.5美元

2、 匯率:8.29

3、 進口代理費:35元/噸

4、 港口費:26元/噸

5、 倉儲費:30元/噸

6、 商檢費:2.4元/噸

3項-6項其他費用共計94.3元/噸

舉例說明:假定某日MOPS價格為158.25美元,燃料油進口成本價為:

(158.25+13.5)×8.29×1.2402+93.4=1859.206元
CBOT大豆壓榨利潤構計算公式:

按照1蒲式耳大豆大約能壓榨出11磅豆油的出油率,44磅豆粕的出粕率,1蒲式耳大豆壓榨利潤計算:

1蒲式耳大豆壓榨利潤=11*豆油價格(美元/磅)+44*豆粕價格(美元/磅)—大豆采購價格(美元/蒲式耳)—加工費

七、國產大豆壓榨利潤值計算公式為:

國產大豆按16%的出油率和78.5%的出粉率,壓榨利潤可以依照下列公式計算:

1噸大豆壓榨利潤=豆油銷售價格×0.16+豆粕銷售價格×0.785-大豆采購價格-加工費 供參考、還有、成本區是要有多年的經驗仔細盯盤才能看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