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計算產品成本需要哪些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計算產品成本需要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5-11 16:43:33

1. 產品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產品成本核算的方法有三種:

  1. 品種法: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品種法主要適用於大批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如發電、採掘等;

  2. 分批法:分批法也稱定單法。是以產品的批次或定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批法主要適用於單件和小批的多步驟生產;

  3. 分步法:分步法是按產品的生產步驟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步法適用於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驟生產。如機械、紡織、造紙等。

拓展資料:

產品成本核算原則

一、實際成本核算原則

  • 某項成本發生時,按發生時實際耗費數確認

  • 完工入庫產成品按實際負擔額計價

  • 產品銷售成本按實際數入帳

二、可靠性原則

  • 真實性:核算出的成本數據與客觀的經濟事項相一致

  • 可核實性:同一成本核算資料採用一定原則有不同會計人員計算出的結果應該相同

三、重要性原則

四、及時性原則

  • 成本項目發生時,及時進行會計處理。

  • 為相關的內部管理人員及時提供信息

  • 及時提供財務成本報表

五、一致性原則

  • 某項成本要素發生時,確認該要素水平的方法前後期應一致

  • 費用分配方法前後期一致

  • 成本計算方法前後期一致

  • 成本核算對象,成本項目的確認前後期應一致

  • 權責發生制原則

2. 產品成本核算方法的組成要素有哪些

一、成本計算實體。
二、成本計算期。
三、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的分配情況。

3. 計算產品製造成本需要哪些資料

不同的企業,其生產過程有不同的特點,其成本管理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這對成本計算的具體方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也就是說,只有根據企業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選擇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才能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
[編輯]生產的主要類型和成本管理要求
不同的企業。按生產工藝過程和生產組織的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
1.按生產工藝過程的特點來分,可分為:①單步驟生產:也叫簡單生產,是指生產技術上不間斷、不分步驟的生產。如發電、熔鑄、採掘工業等。②多步驟生產也叫復雜生產,是指技術上可以間斷、由若干步驟組成的生產。如果這些步驟按順序進行,不能並存,不能顛倒,要到最後一個步驟完成才能生產出產成品,這種生產就叫連續式復雜生產。如紡織、冶金、造紙等。如果這些步驟不存在時間上的繼起性,可以同時進行,每個步驟生產出不同的零配件,然後再經過組裝成為產成品,這種生產就叫裝配式復雜生產。如機械、電器、船舶等:
2.按生產組織的特點來分,可分為:①大量生產。它是指連續不斷重復地生產同--品種和規格產品的生產。這種生產一般品種比較少,生產比較穩定。如發電、採煤、冶金等。大量生產的產品需求一般單一穩定,需求數量大。②成批生產;它是指預先確定批別和有限數量進行的生產。這類生產的特點是品種或規格比較多,而且是成批輪番地組織生產。這種
生產組織是現代企業生產的主要形式。③單件生產。它是根據訂單,按每一件產品來組織生產。這種生產組織形式並不多見。主要適用於一些大型而復雜的產品。如重型機械、造船、專用設備等。
不同的企業,成本管理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樣。例如,有的企業只要求計算產成品的成本,而有的企業不僅要計算產成品的成本.而且還要計算各個步驟半成品的成本。有的企業要求按月計算成本,而有的企業可能只要求在-批產品完工後才計算成本等。成本管理要求的不同也是影響選擇成本計算方法的一個因素。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的確定
不同的企業,由於生產的工藝過程、生產組織,以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成本計算的方法也不--樣。不同成本計算方法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成本計算對象不同。二
是成本計算期不同。三是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的分配情況不同。常用的成本計算方法主要有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1.品種法;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種方法。由於品種法不需要按批計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驟來計算半成品成本,因而這種
成本計算方法比較簡單。品種法主要適用於大批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如發電、採掘等。或者雖屬於多步驟生產,但不要求計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業,如小水泥、制磚等。品種法一
般按月定期計算產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2.分批法。分批法也稱定單法。是以產品的批次或定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批法主要適用於單件和小批的多步驟生產。如重型機床、船舶、精密儀器和專用設備等。分批法的成本計算期是不固定的,-般把一個生產周期(即從投產到完工的整個時期)作為成本計算期定期計算產品成本。由於在未完工時沒有產成品,完工後又沒有在產品,產成品和在產品不會同時並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牛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產品的生產步驟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步法適用於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驟生產。如機械、紡織、造紙等。分步法由於生產的數量大,在某一時間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產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產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產品完工後再計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計算成本,並且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4. 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

一、定義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是指根據產品生產工藝過程的特點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確定產品成本計算對象,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方法。

二、種類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包括基本方法和輔助方法。

1、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

(1)品種法:品種法是指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核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於單步驟、大量生產的企業,如發電、供水、採掘等企業。

(2)分批法:分批法是指以產品的批別作為成本核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於單件、小批生產的企業,如造船、重型機器製造、精密儀器製造等。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指按照生產過程中各個加工步驟(分品種)為成本核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計算各步驟半成品和最後產成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於大量大批、多步驟生產的企業,如冶金、紡織、機械製造等。
2、產品成本計算的輔助方法,包括分類法、定額法等。
具體介紹如下:
1、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由於品種法不需要按批計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驟來計算半成品成本,因而這種成本計算方法比較簡單。品種法主要適用於大批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或者雖屬於多步驟生產,但不要求計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業。品種法一般按月定期計算產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2、分批法:也稱定單法。是以產品的批次或定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批法主要適用於單件和小批的多步驟生產。分批法的成本計算期是不固定的,一般把一個生產周期(即從投產到完工的整個時期)作為成本計算期定期計算產品成本。由於在未完工時沒有產成品,完工後又沒有在產品,產成品和在產品不會同時並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產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3、分步法:是按產品的生產步驟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步法適用於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驟生產。分步法由於生產的數量大,在某一時間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產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產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產品完工後再計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計算成本,並且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5. 成本核算包括哪些方面

在進行成本核算之前,需要先確定成本對象。

所謂的成本對象,就是需要計量成本的任何事項,也就是當我們在考慮成本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想找到某個特定事項的成本,這個「事項」就是成本對象。比如企業生產的某種產品、提供的某項服務、運營中的某個部門,都可以作為成本對象進行成本核算。

確定成本對象之後,就可以對成本進行歸集。

所謂的成本歸集就是通過會計系統以有組織的方式進行成本數據的收集。在這過程中,需要收集與產品相關的不同類別的成本,比如不同原材料類別的成本、不同人工類別的成本以及監督成本之類的間接生產成本

因此,在此之前,需要先了解構成成本的各種不同類別,才能完整的把成本進行歸集。成本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分成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製造費用、直接/間接成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階梯式成本/混合成本、製造成本/非製造成本。

將成本進行歸集以後,接著需要把成本分配給指定的成本對象。

在分配過程中,直接成本的分配問題不大,可以直接追溯到產品或服務中,但是對於間接製造成本,比如監督成本,其中涉及到多種產品的監督,那麼應該以什麼比例或方法把監督成本分配給某個特定的產品或服務呢,這裡面就涉及到成本的分配方法。

分配方法的不同,將直接導致產品成本核算的差異,而成本核算的差異又將決定產品盈利性和業績表現,從而影響企業的各種管理決策。因此,成本核算對企業管理決策至關重要。

6. 產品成本核算方法

1、間接費用的歸集分配
有幾個爸爸車間,供電供水供氣維修(輔助車間),我熄火你們都別想干,雖然給每個兒子盡心盡力奉獻,但是計算的時候先扯皮:
直接分配法 : 爸爸們和氣,不考慮對方占沒占自己便宜,給兒子們按份分一分就行。(輔助車間用的,其他部門分)
交互分配法 : 都是爸爸,那就親兄弟明算賬,先搞清楚對方用了多少,把錢總一總,分一分,具體是哪個爹用了多少,再去給兒子算賬(進行兩次分配,分配結果准確但是麻煩)(輔助車間用的先扯清楚,「注意:總額是不變的」,輔助車間以外的部門分)
你爸爸掏了24塊錢買了8個蘋果,你媽媽掏了48塊錢買了8個梨;蘋果3塊錢一個,梨子6錢塊錢。
很清晰的直接分配法,爹娘吃的都算兒子頭上,算下來蘋果4塊錢一個,梨子8塊錢一個,明顯不準確。
第一次分配,弄明白這兩個到底用了多少錢,他爸花了24付出了兩蘋果吃了倆梨,就說6塊錢。(單價是總的耗用量除以提供的總量)

第一次分配結果(待分配費用) 26 46
第二次分配,把第一次分配的結果分配到輔助車間以外的其他部門。比直接分配更准確。
二、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成本分配
做好了的花錢了,做了一半的也花錢了,用各種方法准確計算出各自花了多少錢的過程。
倒擠法(先確定在產品成本再計算產品成本)+分配法(計算分配率分配)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 忽略在產品
2、在產品成本固定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算 在產品成本的年初數滾動存續,不影響當期費用
3、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 根據定額和在產品數量計算在產品成本
4、約當產量法——1、加權平均法(月初和本月發生的合起來在月末在產品約當和完工產品間分配),2、先進先出法(本月發生的費用在月初在產的追加投入約當+完工產品+在產品約當間分配)。 把在產品按照給出的要求計算完工程度轉換成相當的完工產品數量
5、定額比例法 通用公式,以定額作為分配標准
6、在產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 直接材料按照耗用材料計算分配率,其他費用按照「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方法計算,在完工產品之間分配。
注意:需要單獨考慮「直接材料」,注意題目的提醒,是一次性投入,分步驟投入,還是陸續投入,可能需要單獨算分配率。
三、聯產品和副產品的成本分配
一鍋出來兩個菜,是不是得分別算成本。
1、副產品——附帶生產的非主要產品
簡化處理先找出起成本,然後從總成本裡面扣除
2、聯產品——同時生產的主要產品
分兩塊,一是同時加工成本,二是分開後的成本
同時加工的也還是通用公式,分離點法就是分離點的售價作為分配標准,可變現凈值法就是分離點時的可變性凈值作為分配標准
四、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
成本計算對象不同分為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掌握不同方法的適用范圍,優缺點)
分步法:
大量大批多步驟(相對品種法需要分步驟計算)
也就是分品種、分步驟、分是否完工。看到就覺得麻煩,就是要考,計算麻煩,但是掌握了這個的計算,這章基本沒啥計算上的問題了。
分步法-逐步結轉法:需要計算各個步驟的半成品成品。 依次結轉,順序累計,直至最後一個步驟。(每個步驟的半成品如果對外銷售的話,我們能准確知道這個步驟下半成品的成本)
綜合結轉分步法——分步驟的料工費以半成品作為整體結轉,完工後如果需要知道產品的實際料工費構成需要再逐步的成本還原(按照本月所產的半成品成本構成進行還原)。
分項結轉分步法——分步驟的按料工費分項進行結轉,完工後能及時准確的知道產成品的料工費構成。
平行結轉分步法——不計算半成品成本,直接各步驟結轉到最終產品。注意分為完工產品、本步驟在產品、本步驟完工產品(本步驟之後步驟的在產品和完工產品對於本步驟來說都是本步驟完工產品),三個數量要考慮到,根據題目要求確定使用約當產量或者定額,

7.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成本核算的意義在於: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及時提供成本信息;優化成本決策,確立目標成本;加強成本控制,促進成本責任制的鞏固和發展,增強企業活力。

以下8種簡單好用的成本核算方法,請收好~
移動加權平均法
存貨的計價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即企業存貨入庫每次均要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新的平均單位成本, 並以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確定領用或者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永續制下加權平均法的稱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加權平均;其計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數量和金額與各次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其計算公式如下: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
舉例:在第一次發出時,期初是300件,2萬元;8日購入200件,2.2萬元;10日發出存貨400件。則加權平均單價為:4.2萬/500=84元。所以10日發出存貨成本為400*84=33600元。10日余額為100件,8400元。從10日到28日第二次發出做為一個「月」來計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額100件,8400元,入庫為20日購入300件,2.3萬,合計為400件,3.14萬。28日發出存貨200件。則加權平均單價為:3.14/400=78.5元。所以,28日發出成本為200*78.5=15700元。28日余額為200件,1.57元;30日購進200件,2.5萬。28日到31日為一個「月」計算,沒有發出。所以,31日余額為400件,金額為15700+25000=40700元。

總計,全月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的發出存貨成本為:33600+15700=49300元。
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商品成本比較均衡和准確,但計算起來的工作量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不多或者前後購進商品的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流通類企業。
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是以本月的期初數量和本月全部進貨數量作為權數,取出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期初的進貨成本,計算出本月存貨平均單位成本,以此作為基礎算出本月的發出存貨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庫存實際成本。主要適用於生產企業的產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權單價=(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舉例:如果期初有原材料單價5元,數量6個,一次購入原材料實際單價6元,數量5個,那麼當發出原材料時,我們算發出成本的單價則為:(5*6+5*6)/(5+6)=5.45元/個。
在全月平均法下,採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銷貨成本介於早期購貨成本與當期購貨成本之間。這種方法計算得到的銷售成本不易被操縱,因而被廣泛採用。
全月平均法作為一種平均價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價格波動趨勢的影響;存貨計價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內進行。缺點:不利於核算的及時性;與現行成本相比畢竟物價是隨行就市的,有比較大的差異。
先進先出法
物料的最新發出(領用)以該物料(或該類物料)各批次入庫的時間先後決定其存貨發出計價基礎,越先入庫的越先發出。採用先進先出法時,期末結存存貨成本接近現行的市場價值。
舉例:
例一:假設庫存為零,1日購入A產品100個單價2元;3日購入A產品50個單價3元;5日銷售發出A產品50個,則發出單價為2元,成本為100元。先進先出法假設先入庫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庫存材料就是入庫的材料,因此發出材料按先入庫的材料的單位成本計算。
例二:對銷售而言,先獲得的存貨先銷售出去,使留下存貨的日期越來越近,存貨價值越接近重置價值。在物價上漲時,此法會導致較低的銷貨成本,較多的盈餘。
例如存貨情形如下;1、1月1日進貨10個每個5元,小計50元。2、4月1日進貨10個每個6元,小計60元。3、8月1日進貨10個每個7元,小計70元。4、12月1日進貨10個每個8元,小計80元。

假設在12月31日存貨數量為15個,則期末存貨價值為12月1日10個每個8元小計80元,8月1日5個每個7元小計35元,總計存貨價值為115元。

對電腦數據結構而言,稱為排序的數據進出方式,從一端進,從另一端出,就好像排隊一樣。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企業不能隨意挑選存貨的計價以調整當期利潤;缺點是工作量比較繁瑣,特別是對於存貨進出量頻繁的企業更是如此。同時,當物價上漲時,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後進先出法
與先進先出發正好相反。在物價持續上漲時期,使當期成本升高,利潤降低,可以減少通貨膨脹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這也是會計實務中實行穩健原則的方法之一。
區別:1、先進先出:發出存貨計價時,堅持先購進先發出的原則進行計價;2、後進先出:發出存貨計價時,堅持後購進先發出的原則進行計價。

上述兩種方法均指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而與存貨本身實際發出先後順序無關。
舉例:

2012年3月1日購買A產品3個,單價:8元/個;2012年3月5日購買A產品9個,單價:7元/個;2012年3月9日購買A產品2個,單價:10元/個;2012年3月發出A產品8個。
這發出的8個A產品計價分別為:(1)先進先出:3*8+5*7=59元;(2)後進先出:2*10+6*7=62元。
註:我國已不允許使用後進先出法進行後續計量。
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亦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它是指對發出的存貨分別認定其單位成本和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要求具體存貨項目具有明顯的標志,而且數量不多、價值較大,如大件、貴重的物品。期末存貨的各種項目,分別確定每種物品的單位成本和總成本,然後相加各種存貨的成本,即為存貨期末全部的成本。

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各批(次)存貨發出數量×該批次存貨實際進貨單價
舉例:某工廠本月生產過程中領用A材料2000KG,經確認其中1000KG屬第一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5元;其中600KG屬第二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6元;其中400KG屬第三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8元。
本月發出A材料的成本計算如下:發出材料實際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
優點:計算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比較合理、准確。

缺點:實務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難較大。適用於容易識別、存貨品種數量不多、單位成本較高的存貨計價。例如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計劃成本法
計劃成本法是指企業存貨的日常收入、發出和結余均按預先制定的計劃成本計價,同時另設「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作為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聯系的紐帶,用來登記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的差額,月末,再通過對存貨成本差異的分攤,將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和結存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進行反映的一種核算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存貨品種繁多、收發頻繁的企業。
計劃成本法先要制定計劃價格,按計劃價格發出材料,然後分攤材料差異(成本會計,製造業)。
舉例:物品A,計劃成本120(暫估入賬),實際成本100,計劃和實際相差20(結轉材料成本差異)。
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前期實際(或本月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並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計算方法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多,月度計算成本確有困難的企業。它是一種簡化的成本計算方法,但是全部(或大類)商品的綜合毛利率受影響的因素較多,計算結果往往不夠精確。在採用該法時,一般只在季度的頭兩個月使用,季末則必須用「加權平均法」等其他成本計算方法來計算和調整,以便在一個季度范圍內使商品銷售成本和期末結存商品金額符合實際。
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00%

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毛利率)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舉例:某批發公司2018年4月初A類商品庫存50000元,本月購進50000元,本月銷售收入111000元,發生的銷售退回和銷售折讓為1000元,上月該類商品的毛利率為20%,本月已銷售商品和庫存商品的成本計算如下:

本月銷售凈額=111000-1000=110000元銷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本月銷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庫存商品成本=50000+50000-88000=12000元
零售價法
零售價格法指按照存貨成本與零售價格的比率估計存貨成本的方法。
它在零售商企業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後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的基礎上使用,也可結合成本與成本與市價孰低法運用。他的核心在於成本與零售價格比率的計算。它的一般在零售商和企業當中比較常見。例如像沃爾瑪,中百倉儲這樣的零售企業。
零售價格法用於零售商為主的企業,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等成本流動假定基礎上運用,也可結合成本與市價孰低法運用。在美國,零售價格法因公認會計原則和稅法均認可而得到廣泛應用。零售價格法的好處是它提供了在定期盤存制下准備月度和季度報表所需的數據。

8. 產品成本計算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
(1)品種法:品種法是指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核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於單步驟、大量生產的企業,如發電、供水、採掘等企業。
(2)分批法:分批法是指以產品的批別作為成本核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於單件、小批生產的企業,如造船、重型機器製造、精密儀器製造等。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指按照生產過程中各個加工步驟(分品種)為成本核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計算各步驟半成品和最後產成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於大量大批、多步驟生產的企業,如冶金、紡織、機械製造等。

9. 簡述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品種法;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種方法。由於品種法不需要按批計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驟來計算半成品成本,因而這種
成本計算方法比較簡單。品種法主要適用於大批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如發電、採掘等。或者雖屬於多步驟生產,但不要求計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業,如小水泥、制磚等。品種法一
般按月定期計算產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2.分批法。分批法也稱定單法。是以產品的批次或定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批法主要適用於單件和小批的多步驟生產。如重型機床、船舶、精密儀器和專用設備等。分批法的成本計算期是不固定的,-般把一個生產周期(即從投產到完工的整個時期)作為成本計算期定期計算產品成本。由於在未完工時沒有產成品,完工後又沒有在產品,產成品和在產品不會同時並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產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產品的生產步驟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步法適用於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驟生產。如機械、紡織、造紙等。分步法由於生產的數量大,在某一時間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產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產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產品完工後再計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計算成本,並且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10. 為了正確計算產品成本 應該做好哪些基礎工作

建立和健全原始記錄。

為了加強成本審核、控制,正確、及時地計算成本,企業應做好的基礎工作為建立健全各項原始記錄,做好各項材料物資的計量、收發、領退和盤點工作,做好定額的制定和修訂工作。

企業應當充分利用ERP等信息資源,編制、執行企業產品成本預算,對執行情況進行分析、考核,落實成本管理責任制,加強對產品生產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式控制制,加強產品成本核算與管理各項基礎工作。

(10)計算產品成本需要哪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原材料費用的核算,原材料費用的核算有多種,比如製造商品的主要材料,製造商品所使用的燃料,製造商品的低值易耗品,這些均屬於與原材料費用的核算范圍,因此需要對這些費用進行相應的核算。匯總後分配核算。

人工費用的核算,該核算至關重要,因為人們的勞動力不像物品一樣可以隨意的買賣,需要人性的關懷,因此在進行人工費用的核算需要重視,此外人性的服務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