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纏論里哪些是主力成本
擴展閱讀
電腦上工具箱如何添加 2025-05-20 10:00:32
鑽石vj是什麼意思 2025-05-20 09:54:38

纏論里哪些是主力成本

發布時間: 2022-05-06 15:59:31

Ⅰ 纏論:中樞的作用

中樞最簡單運用就是一個度的問題,兩個同級別的中樞向上,這是一個上漲代表著這是一段盈利,向下意味你要虧損,一個中樞的結束代表就有可能有另一種方向,這時就需要用背馳來判斷,任何的中樞移動都離不開第三買賣點的問題,這個第三買賣點意味這是你這次操作的的最後極限值,因為這次操作後必然會形成另一個中樞,你看上證指數06年到07年的這段上漲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中樞不斷上移的結果,到2007年10月16號形成頂之後才出行中樞下移到2008年1月14好反彈結束就是你的最後機會,假如1月14後的下跌不創新低,很自然的還要買入實際上直到1664點就出現一次線段類反彈,直到1664點後形成的線段上漲之後再以一個線段下跌不創新低這是買入就非常有必要了這個時間就是200812月30日這個期間大盤下跌230%,這個期間你如果是以一個日線級別下手的沒有任何買點,因為這期間任何下跌線段的都是突破前期低點的,所以不形成買點,如果是以背馳進入從08年8月份的下跌就開始進入了背馳段,這里唯一需要的就是能有技術確認這個線段的下跌何時結束,很顯然我們散戶在沒有官放消息情況下這個第一買點想要精確的把握難度還是有點大,不是不可以把握,在30分鍾上需要不斷的去做,直到最後出現中樞上移了你才可以安心,說明反彈的級別變大了,直到日k線上的第二波創不了新低了下面必然會有一個日k線的線段上漲(但不一定就創新高),對應的賣點在09年11月23號,之後的下跌沒有創新低,當然要買入最後也沒創新高這時當然要賣出2010年的9月21出現了第二買點,到11年的4月19號出現的第二賣點一直到現在都沒出現第二買點。
所以你說中樞這個作用是什麼呢,這樣能看懂中樞,一個股票大勢就看的非常清楚,根本不是瞎掰的。
現在再來看大盤(上證指數我上面說的也是)在月線上可以看出現在是在形成底的時候,如果3月份大盤大幅拉升這個底就可以形成了,現在實際有很多金融股已經形成了一個月線底,而且在月線上現在的下跌是第二筆,在加上國家的政策底在2000點左右,所以這次底一旦形成向上力度一旦超越前面的力度一個年度的行情就很有可能出現,但是不排除在現在的位置出現月線上盤整的可能,所以明年行情肯定會有,實際上要會找個股,前期漲幅比較大的才出現下跌的股票不能碰,應該找已經再日線上形成了底分型的股票在30分鍾上進行操作,利潤會比較大
我實際不想推薦什麼股票,但是為了證明一下,海油工程現在就是一個日k線上線段的底分型的第二段開始這只股票只要不突破7.14在下的日k線的中樞不出現第三賣點都是安全的,一旦出現了第三賣點,這時是賣出去的最後一次機會不然就會被套,實際上我們在30分鍾來來回回,一旦在7.14下形成了第三賣點意味這只股票暫時報廢了,就需要換股票了一旦突破了7.14後的回調不突破11年12月22日的4.98這時就可以繼續搞,直到不創新高或創新低後退出所有,
我上面說的這些不是吹出開的,是用中樞分解出來的,上面推薦的股票只是參考不值得你信任,除非你自己也懂得分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Ⅱ 纏論 外匯纏論在外匯中怎麼用

外匯的趨勢延續性很強又很快成本還低,是練習纏論非常好的地方。按三十分鍾操作,一分鍾五分鍾加減倉,區分好底倉和加倉單的量和位置,大概就這樣吧。

Ⅲ 纏論為什麼值得我們深入去研究

纏論無非就是確立中樞,背馳,第一、二、三買賣點等內容。

確定操作級別------k線標准化----確定筆----找出操作線段------確定本級別中樞---必然性的走勢所需的條件---時空平衡估略---布林各個基本和理想的支撐及目標位---估略各種可能的走勢及調整的最小級別

苦苦研究這個理論那個理論,做無數次回測,擬合N多指標,為了“聖杯”上下求索,甚至不惜“以一次次的資金的覆滅而“殉道 ”。就算你最後把所有指標所有技術都學會了,又如何?只能編本書賺錢而已。

3000支股票,一年250個交易日,三個買點,還等不到一個完美的直白的淺顯的交易機會嗎?

在買點賣,在賣點賣,就這么簡單。你能耐心等到買點進場,之後閉上眼,等待。

你已經比市場里絕大多數交易者要強大了。要是能等待賣點再賣,那你就完美了。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執著自己所不了解的力所不及的事物。不懂就不要苦苦鑽研,做自己懂的就行,看不到交易機會就不要找機會,能給你發現的機會來了,抓住就好。

纏論只能作為輔助分析工具,確定操作級別,不能完全信任,還有K線,共振,籌碼,壓力位,支撐,如果人人都能掌握,還能有2、8定律嗎?

不斷地學習和領悟:任何一種知識的學習都不應該是單純的被動接收,而應該是一個主動去征服的過程,知道就好,認真你就輸了。

Ⅳ 對纏論的理解,目前纏論內部有哪些分歧

纏論是一種分析依據,學習纏論目的是賺錢而不是研究理論依據。如果誰真的陷進理論本身中,有時候纏了好多年還是不賺錢。

Ⅳ 請問纏論和波段理論一樣嗎波段理論是五個階段,纏論是一買二買三買和一賣二賣三賣六個階段,有什麼不同

不一樣。區別如下:
波浪理論名氣很大,但它的弱點是事後才能數得清,實用價值不大。纏論雖然知道的人不多,但它的形態是明確的,底背馳(底分型)就買,頂背馳(頂分型)就賣,錯過點一,還有點二點三,易學易懂易用。

Ⅵ 纏論的核心是什麼

應該是走勢終完美吧,其他的一切線段、中樞、背馳都是為了把握走勢完美的端點而進行的深入探討和分類方法。一個走勢要完美必須至少有一個本級別中樞,而中樞是由次級別已經完美的走勢重合而成,這樣循環去分析,為了避免出現無限循環才人為規定了級別大小和最小級別是線段、筆、分型等東西。不管核心是什麼,學習還是按照懶人路線圖從分析和筆開始吧,另一種意義上說這分型和筆也能當成核心。

Ⅶ 如何判定低位單峰密集籌碼是主力控盤

《纏論》中的理論。
在籌碼分布圖中,低位密集往往以一個低位密集峰的形態來呈現,這表明伴隨著股價的持續下跌,前期高位被套的籌碼終干無法,開始在下跌趨勢中的反彈或低位「割肉」出局,使得籌碼從高位向低位大規模轉移,形成了籌碼的低位密集狀態。當大部分套牢籌碼從高位轉移到低位後,上方阻力大大減弱,同時底部多方動能逐漸增強,股價接下來有較大可能出現一波上漲趨勢。
拓展資料:
一、分析籌碼成本分布的狀況是判斷莊家操盤意向,擴大自己操盤盈利水平和提早防範股價波動風險的一種重要手段。 我們通過一種數學模式盡可能地接近和模擬市場的實際籌碼分布狀況,雖然做不到知道所有人的底牌,但是做得到了解大部分其他人手中的牌。
許多股票分析軟體(如通達信)都為客戶自己定量地描述市場行情提供了兩個成本函數,COST和WINNER,從而為籌碼成本分布的分析提供了一個自由和開放的平台。
二、COST(成本)和WINNER(獲利)函數
1.COST與WINNER是相反的兩個函數。COST是根據獲利盤估算價格,WINNER是根據價格估算獲利盤。靈活應用這兩個函數,可以定量地進行成本分析計算。
2. COST(N):成本分布情況
含義:計算成本分布情況。表示當日N%籌碼(可視為獲利盤)的價格是多少,即有N%的籌碼在該價格以下,其餘(100-N)%的籌碼在該價格以上,這樣計算的原因在於通過具體的數值分析求得更加明確的市場成本構成情況。
3、若我們以COST(50)表示平均成本,則 COST(95)- COST(5)/COST(50) 就表示90%成本分布於平均成本附近的某個范圍之內,該數值描述了成本分布的密集程度,我們稱之為籌碼集中度。

Ⅷ 纏論 盤整後的方向

誰也不可能判斷得很准,打個比方,本來股票內的主力打算繼續往下砸的,技術形態也很惡劣,結果突然有了個大利好,那當然就很可能改變策略向上拉了呀。走勢是合力決定的,不是什麼固定形態就一定怎麼走,千萬別追求這種萬能靈丹。
當然判斷技巧也是有一些的,但要靈活運用。以下跌為例,比如你綜合看看這段走勢在大級別內處於於什麼位置?前面的上漲力度如何?大盤這個大環境如何?重要支撐是不是在附近?同板塊或同題材的龍頭是什麼走勢?等等。我比較重視各種支撐線的作用,假如盤整低點恰好位於重要支撐線上,那後面向上轉折的可能性就更高些。
再有就是提高一點操作級別,這樣只要看見盤整背馳你就可以大膽買,至少保證一段次級別的上漲不是么?只要級別夠,即使這次的反彈頂出個3賣來也夠你賺了,根本不用費心去猜之後到底是反轉還是會繼續下跌。

Ⅸ 如何學習纏論

雖然沒有人可以給出最准確的答案,但是過來之人還是可以分享一下學習的經驗,如果你學術不高,也就是裡面很多專業的東西不懂話,就需要先多讀纏論,熟讀纏論,然後再通過市場操作經驗來集合纏論運用,下一步就是理解纏論裡面重要理論能夠在市場上得到驗證運用,當你學完裡面所有理論而且懂得運用其實你只是走了一小步,最關鍵的一步是在市場上鍛煉自己的眼腦手同步,像纏所說的一樣手起刀落,這速度不能有半點怠慢,市場是不是死的,下面面對的就是成功在像你招手,很顯然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就像你懂1+1就當自己是數學家一樣能行嗎。一二三類買賣點是纏論所說的股票裡面最基本的構造,這三類買賣點要先搞明白,然後就是均線中樞線段結合起來運用(威力確實很大,而且是學無止境)最後再說句就是想急發財做暴發戶,這樣一個形態就已經宣告你註定會走向死亡一面,因為這和你發不發財一點關系都沒有(為什麼這么說因為在纏說的0風險應該是0成本假如市場從現在開始下跌十年發財的心態足以回了你一生,所以在技術沒有絕對把握前都應該多練少投資,投進去的錢要不能傷骨的,皮外傷可以治的),技術在裡面絕對是可靠的,不能有懷疑,事在人為,特級教師教出來學生不一定都是高材生學生,這裡面學到的不一定就是股票,也許你還能領悟到更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