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員工招聘成本高表現在哪些方面
擴展閱讀
存貨成本主要有哪些 2025-05-21 05:32:09
蘋果耳機成本是多少 2025-05-21 05:31:23

員工招聘成本高表現在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 2022-05-05 07:35:12

Ⅰ 企業人才浪費導致人力資源成本增加的具體表現

企業人才浪費,直接影響以下人力資源成本:

  1. 薪酬福利、辦公等直接成本。企業招來的人才績效因為人才浪費的狀況,達不到應有的水準,造成成本的增加。

  2. 招聘、選拔、錄用成本。比如,招聘計劃不合理,或者招聘團隊費了很多功夫招到了人才,卻發現崗位縮編甚至取消,造成浪費;或者造成崗位急招, 招聘團隊不得不增加外部渠道投入,保證崗位正常運轉。

  3. 培訓引導、人才開發的成本。比如,引進的人才確有能力,但是需要和崗位有一段時間磨合,企業沒有給予充分的培訓引導或者培訓安排不合理,導致人才無法發揮價值,不得不招聘更多的人來完成工作;或者,企業和人才都投入了時間和資源進行磨合,剛剛開始見效,企業卻進行了崗位調整,造成人才流失,之前投入的培訓成本完全浪費了。

  4. 離職重置的成本。比如,由於人才不能發揮價值,造成人才另謀高就,不僅需要再次投入招聘、安置、培訓資源,還造成崗位空缺、工作績效下降、業務交接問題等。

  5. 僱主品牌的損失。核心人才的流失,對僱主品牌會造成較大傷害,甚至會引起客戶對企業品牌的信心。

企業經營以人為本,人才的浪費給企業造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以上只是部分列舉。

Ⅱ 招聘包括有哪些成本

招聘人才的成本總體可分為兩大類: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
而領導通常會把顯性成本看得比較重,反而忽略隱性成本的支出
顯性成本:如渠道成本、錄用成本、員工推薦獎勵等
隱性成本:如時間成本、選拔成本、管理成本等

Ⅲ 單位招聘成本的影響因素

由於招聘對象和招聘工具的多樣性,單位招聘成本也呈現出多元化特徵,所以很難歸納出一個具體統一的單位招聘成本計算公式,但可以從招聘對象和招聘工具兩方面透視單位招聘成本。
1、招聘對象多元化對單位招聘成本的影響
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主要表現在:職務類別的不同,職位級別的不同,地理分布的不同,填補空缺的緊迫性不同。
單位招聘成本不能在不同級別間比較,高級經理的單位招聘成本不可能同普通職員同一水平;即使級別相同,因招聘的地理位置或工作類型不同,人力資源供求狀況不同,其成本自然不等。
2、招聘渠道多元化對單位招聘成本的影響
候選人資格要求的不同、招聘時限的不同,所採用的招聘渠道也應不同。比如北方地區總經理多由獵頭公司推薦,而後勤人員的招聘採用到普通職業介紹所查詢的方式則最為經濟快捷。
不同的招聘工具使招聘成本不一,以1998年人力資源招聘市場報價為例:國際展覽中心招聘會費用(展位及廣告公司布展費用)1萬元/次;《北京青年報》1/4通欄廣告2萬元/次,獵頭公司推薦成功1名候選人,該職位30%的年薪;名牌大學校園招聘會2000元/校次。
單位招聘成本必須在選擇合適的招聘渠道的情況下方具有可比性,不同的渠道選擇導致的單位招聘成本不同,因為每種招聘渠道的招聘成本構成不同。

Ⅳ 招聘成本從哪幾方面核算

直接招聘成本有兩大塊:渠道成本和人力成本。
1、渠道成本如招聘網站的套餐費、登廣告的費用、招聘會相關支出什麼的
2、人力成本就是為了招聘所設置的人員的薪酬、福利等一系列支出。如果招聘會分擔HR主管的一部精力,這個也應該算在人力成本里。篩選簡歷、面試這些會佔用招聘人員的時間,應該算在人力成本里。
招聘有一個非常大的連帶成本,就是由於人員流失帶來的財務損失,人員流失會導致重復招聘
更重要的是,如果員工在試用期內離職的話(這樣的員工往往創造不了什麼價值),他們的人力成本就是很大的一筆費用。一年算下來,這筆費用比招聘的直接成本還要多得多
如果從學術的角度定義,招聘成本可以分為內部成本、外部成本,內部成本就是內部招聘人員相關的成本,比如薪酬福利差旅什麼的;外部成本就是渠道、廣告、招聘外包這些費用

Ⅳ 招聘員工成本太高,怎麼能降低招聘成本

假如企業自己招聘員工的話,需要的成本是很大的,比如人力成本、時間成本,可能還不穩定,需要重復招聘。如果把一些不重要的崗位外包出去,讓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來做,這方面的問題就可以很好地解決了,因為企業只負責用工,至於員工的招聘工作,工資發放,社保辦理等工作都是由第三方公司完成的,這樣一來就可以節省成本。個人推薦仁聯集團,我們工廠一直是與這家公司合作,對他們家的崗位外包服務挺滿意的。謝謝您能一如既往的採納我的回答

Ⅵ 招聘成本有哪些

招聘的成本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指發布信息、廣告費用等間接成本指招聘人員的差旅費、時間成本、業務經理的時間成本、職位空缺成本等。倫勤系統通過自主開發的人力資源管理工具,幫助企業簡歷高效的招聘管理流程,降低企業的招聘成本,提高企業的招聘效率,最大程度的實現人崗匹配,使招聘變得簡單快捷高速有效。

Ⅶ 招聘成本有哪些

招聘成本所涉及費用其實還蠻多的,如比較常見的人力成本、招聘渠道,甚至連日常列印簡歷所需的紙張也能算在招聘成本里,當然我們在實際中可能不會計算特別細的內容,這里分為幾個方面為大家分享招聘成本包含的內容。

一、代替成本

代替成本常指員工離職後,我們招聘新的員工來代替舊員工所需的成本,這里所涉及到的招聘成本有:

HR對外發布招聘產生的成本費用;
員工內推路徑所需的時間成本;
參加線上、線下招聘會產生相應的費用;
篩選簡歷花費的時間成本;
面試邀請時產生的通話費用;
面試環節中花費的時間成本;
新員工入職後的行政管理成本;
對新員工進行培訓的會議成本;
如果是高端人才,還有相應的獵頭服務費等等。

代替成本應該是招聘成本中,最大一項成本支出了,具統計,代替一名普通員工預估需花費員工全年工資的三分之一。

二、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指招聘新員工所付出的工資成本。在職場中,有一件事很現實。重新外部招聘的員工的工資水平,往往會比離職、老員工的工資水平高。優質的人才,往往薪資要求不低。如果企業給不出這個價錢,就可能會錯失人才。但如果要錄用優質的人才,必然會付出一筆相對高的工資費用,直接導致企業人工成本增加。如果是核心的員工離職,企業又想限制其到競爭對手就業。那企業還要支付一筆競業限制補償金,也是一筆不小的人工成本支出。

三、管理成本

新員工入職時,HR要根據企業的相關制度,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對新員工進行人員管理,這便是管理成本。包含新員工辦理入職手續、熟悉辦公環境、人際關系、各種企業制度等等。

同時,還要為離職人員辦理離職手續,也需要耗費管理上的時間、精力、物力。包括辦理離職手續、開具離職證明、辦理停保手續、修改公司員工花名冊、社保關系轉系、計算有無假期未修、結清工資等等。

四、試用成本

新員工入職後,企業HR需要安排相關的企業文化、企業理念、業務內容等培訓。一般會安排老員工帶新員工,讓離職員工對新員工進行工作交接以及相關培訓。

不管是哪種培訓方式,因培訓而支出的費用是必然產生的。包括:培訓講師的費用、培訓資料的准備成本、培訓中的耗電費用、時間成本等。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新員工也離職了,企業在其身上所投入的費用成本就打水漂了。重新招聘後又重復的培訓費用導致試用期成本上升,形成惡性循環。

五、流失成本

流失成本又稱人才流失成本,旨在招聘新員工代替離職員工後,由於工作能力不夠,導致業績下滑後,企業所損失的利潤。簡單來說,就是新員工在能力、業績上不如上一任員工。當然,如果企業HR剛好招到一位優秀的員工,能力比離職的員工高。那麼企業的流失成本,就能很快的隨著新員工對工作的熟悉度增加而被彌補,反而是一種收獲。

這些基本上就是招聘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成本參考,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涉及以上這些招聘成本,根據自身公司招聘流程參考上述招聘成本即可。

Ⅷ 招聘成本高,怎麼解決

1、首先定位自己招聘的崗位對應的群體大概會分布在哪些渠道,需要先理解自己招聘崗位的實際要求有哪些;
2、如果崗位是大眾的、常見基礎類的崗位,可以選擇注冊一些免費的招聘網站,如:BOSS直聘、58同城、趕集網,在上面發布職位,不過會限制在線的職位數量,這個需要自己把控;
3、如果崗位是實習的、短期的、可兼職的,那麼可以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發布職位需求,請同事、朋友幫忙推廣;
4、如果崗位是稀缺的、專業性強的技術類崗位,那麼可以在專業的技術論壇上(如:GitHub,上面可以找到軟體開發人員)。
招聘是一個專業度很高的技術活,想要不花一分錢招到合適的人,那要靠很大的運氣,在當下人才激烈爭奪的環境下,為合適的人才支付一定的價格是必然的。我想提這個問題的人應該想要解決的是在較低的招聘預算下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招到合適的人員。

Ⅸ 人力資源成本包括哪些方面

人力資源成本可以分為獲得成本、開發成本、使用成本 、保障成本和離職成本等五大類。

1、人力資源的獲得成本

人力資源獲得成本是組織在招募和錄取員工的過程中發生的成本。主要包括招募成本、選擇成本、錄用成本、安置成本等四種。

2、人力資源的開發成本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組織還需要對已獲得的人力資源進行培訓,以使他們具有預期的、合乎具體工作崗位要求的業務水平。

這種為提高員工的技能而發生的費用稱為人力資源的開發成本。人力資源開發成本,是組織為提高員工的生產技術能力,為增加組織人力資產的價值而發生的成本,主要包括上崗前教育成本、崗位培訓成本、脫產培訓成本等。

3、人力資源的使用成本

人力資源的使用成本是組織在使用員工的過程中發生的成本。主要包括維持成本、獎勵成本、調劑成本等。


4、人力資源的保障成本

人力資源的保障成本,是保障人力資源在暫時或長期喪失使用價值時的生存權而必須支付的費用,包括勞動事故保障、健康保障、退休養老保障、失業保障等費用。

5、人力資源的離職成本

人力資源的離職成本是由於員工離開組織而產生的成本,包括離職補償成本、離職前低效成本、空職成本等。

Ⅹ 單位招聘成本的成本分析

通過單位招聘成本分析,可反映企業在某一招聘周期的招聘成本的高低。
招聘成本可分為直接招聘成本和間接招聘成本。直接招聘成本包括開展招聘活動的直接費用,如報紙廣告費、招聘人員差旅費等。間接招聘費用則包括參加面試的面試官的時間成本及為准備招聘而付出的各項時間勞動成本。
招聘有效度可用一個數值反映。一般企業會採用在某一招聘周期的錄用人數作為參考值。但筆者認為,由於錄用人數職位有高下,招聘難度不同,秀難反映真實的招聘情況。所以,用企業在某一招聘周期的所錄用人數的薪金總額作為參考,可更直接而有效的反映出每一個時間段內的招聘有效度。
例1:M公司2007年2月份參加三場招聘會,刊登兩次報紙招聘廣告,其招聘費用合共為64000元。招聘結果如下:錄用財務主管1人,月薪8000元,文員3人,月薪共3300元;技術工人5人,月薪合共4700元。則M公司在2007年2月份的招聘有效值為:(1) 64000元/(1+3+5)=8000元/人。
表示每招聘一人,則須付出招聘成本為8000元。
(2) 64000元/(8000+3300+4700)=4.表示每招聘人工價值為1的成員,須支付的招聘成本為4.
例2:T公司2007年2月招聘情況如下:
(1) 參加一次招聘會,招聘成本(展會費+差旅費)合計為4480元。通過此招聘會,招聘到職技術工人為2人,月薪合計為2800元。
(2) 刊登一次報紙廣告,招聘成本為3000元。通過此廣告,招聘到職文員一人,月薪合計為1200元。
(3) 通過獵頭招聘到一技術研發員,獵頭服務費為12000元,技術研發人員工資為8000元。
則各個崗位的招聘成本可列計如下:
(1) 技術工人:4480/2800=1.6;
(2) 文員:3000/1200=2.5
(3) 技術研發人員:12000/8000=1.5
通過此項分析表明,此次招聘文員的成本為最高。
同時,可計算各個招聘渠道的招聘成本如下:
(1) 招聘會:4480/2800=1.6
(2) 報紙廣告:3000/1200=2.5
(3) 獵頭:12000/8000=1.5
通過此分析表明,在各個招聘渠道中,獵頭這個招聘渠道的性價比是最高的。相反,報紙廣告在各個招聘渠道中是最不經濟、最不劃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