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本、費用、支出三者之間的關系
支出、費用與成本的聯系如下:
1、支出與費用的聯系:支出的范圍比費用大。支出包括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所得稅支出、利潤分配支出和營業外支出五大類支出,但只有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和所得稅支出三類支出可轉化為費用。
2、費用與成本的聯系:費用的范圍比成本大。費用包括期間費用和生產費用,按照成本核算范圍,期間費用不能轉化為成本,只有生產費用才能轉化為成本,依據會計准則,對象化後的生產費用是產品成本。
支出、費用與成本的區別如下:
1、內容不同
企業的支出分為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投資性支出、所得稅支出、營業外支出和利潤分配性支出六大類。
費用是企業為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可劃分為生產費 用、期間費用和所得稅費用三大類。
成本是產品在生產、製造過程中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價值。包括:原材料、 燃料等商品生產中已耗費的勞動對象的價值、折舊費用,工資等。
2、影響因素不同
成本與企業特定資產或勞務相關,而費用則與特定期間相關。成本是企業為取得某種資產或勞務所付出代價的量度,而費用則是為取得收入而發生的資源耗費金額。成本不能抵減收入,只能以資產的形式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而費用則必須沖減當期的收入反映在利潤表中。
3、表現形式不同
費用是會計期間內經濟利益的減少,其表現形式為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權益的減少,但不包括向所有者進行分配等經濟活動引起的所有者權益的減少。成本是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耗的生產資料轉移的價值和勞動者為自己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的貨幣表現。
支出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經常性業務,是為了在室特定的目的而由經濟主體的支付行為而導致的資源的減少。
② 支出、費用和成本的區別
支出,包括費用和成本,就是花出去的錢
費用,是指為了服務於主營業務而發生的開支,財務中指的是三項費用。
成本,是主營業務的實際本錢。
如銷售產品,為購進產品發生的開支就是成本,管理商品和銷售商品而發生的支出,就是費用。
如生產產品,為購買原料的開支就是成本,管理商品和銷售商品而發生的支出,就是費用。
補充資料:
支出、費用與成本的區別:
三者的核算對象不同,列支范圍不同。三者各有各的核算內容,既不能互相串用,也不能混淆歸並,更不能互相混淆。在《會計准則》、《企業所得稅法》中,對支出、費用與成本的列支范圍和核算方式,都有嚴格規定。
具體內容如下:
(一)支出是指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發生的開支與耗費。企業的支出分為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投資性支出、所得稅支出、營業外支出和利潤分配性支出六大類。
(二)費用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可劃分為生產費 用、期間費用和所得稅費用三大類。
(三)成本是指產品在生產、製造過程中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價值。包括:原材料、 燃料等商品生產中已耗費的勞動對象的價值、折舊費用,工資等。
二、支出、費用與成本的聯系
(一)支出與費用的聯系:支出的范圍比費用大。支出包括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所得稅支出、利潤分配支出和營業外支出五大類支出,但只有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和所得稅支出三類支出可轉化為費用。
(二)費用與成本的聯系:費用的范圍比成本大。費用包括期間費用和生產費用,按照成本核算范圍,期間費用不能轉化為成本(這里的成本就是產品成本),只有生產費用才能轉化為成本,依據會計准則,對象化後的生產費用是產品成本。
③ 在成本會計中,支出,費用,成本三者的區別,請舉例說明,謝謝
成本和費用的區別:
1、內容不同。費用包括生產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等。工業企業產品成本只包括為生產一定種類或數量的完工產品的費用。不包括未完工產品的生產費用和其它費用。
2、計算期不同。費用的計算期與會計期間相聯系,產品成本一般與產品的生產周期相聯系。
3、對象不同。費用的計算是按經濟用途分類,產品成本的計算對象是產品。
4、計算依據不同。費用的計算是以直接費用、間接費用為依據確定。產品成本是以一定的成本計算對象為依據。
費用,是指除成本外,應該歸屬於當期的支出。
支出,是指發生的所有人力、物力、資金的耗費;支出包括成本和費用。
成本,一般是指計入資產價值的耗費,構成資產的實體。
成本和費用又有很大的區別。費用是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而成本是按一定的產品或勞務對象所歸集的費用。
理解詞語意思:
1、理解詞語的含義,需聯系詞語所處的具體語言環境。
透過詞語的表面義,深刻體味其內涵:理解詞的比喻義則尋找本體釋義,理解代詞義則尋找上句釋義,理解詞的引申義、臨時義、隱含義、概括義,則從整體閱讀出發,結合作者感情、觀點、文章主題,從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對應的闡釋句釋義。
2、「重要詞語的含義」包括這些詞語的基本義、比喻義、語境義。把握詞語的基本義要從分析詞語來源、詞類、結構入手,對概念的理解要准確判斷概念的本質屬性。
④ 簡述成本,費用,支出三者的關系(成本會計)
成本是指可以分配到產品中的費用,這個是產品價值的組成部分;費用是支企業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公司利益流支出;支出是指發生的現金的流出。支出的不一定是費用,但費用一定要支出(但可能時間不一至)。費用不一定是成本,但成本一定是費用。支出是費用的發生形式,成本是費用的結果。
成本會計是基於商品經濟條件下,為求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產成本和費用的會計活動,現代成本會計是為克服通貨膨脹所引起物價變動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弊端,在物價變動情況下,以資產現行成本為計量屬性對相關會計對象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程序和方法。
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針對相關經濟主體在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耗費進行預測、決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價值管理活動。
現代成本會計是在繼承傳統成本會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會計理論,是傳統成本會計在物價變動環境下的延伸和拓展,將成本核算與生產經營有效結合,具有不同於傳統成本的會計程序和會計方法,可隨經濟環境的改變而及時反映資產價值變化,具有高度的決策相關性。
⑤ 按照現代財務制度的規定,哪兒些費用可以列入成本
經營活動各項耗費根據各項財務制度計入成本費用。主要包括營業成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
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費用:
1、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支出;
2、購建無形資產的支出;
3、對外投資的支出;
4、被沒收的財物;各項罰款、贊助、捐贈支出;
5、歸還固定資產投資借款的本金和在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前發生的借款利息和外幣折算差額;
6、在職工福利費中開支的福利費;
7、向股東發放的股利;
8、 償還債務本金;
9、國家規定不得列入成本費用的其他支出。
⑥ 按照現代財務制度的規定,哪些費用可以列入成本
1,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備用配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的原價和運輸、裝卸、整理等費用。
2,企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職工薪酬。
3,固定資產折舊費、租賃費和低值易耗品的攤銷費等。
4,為組織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製造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和所得稅。其中製造費用可計入產品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和所得稅不應計入產品成本,而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費用不計入成本。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總流出。費用包括成本費用(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和營業稅金及附加)和期間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拓展資料:
企業發生下列費用,不應計入成本:
(1)企業為組織、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
(2)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的支出、購入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的支出。
(3)對外界的投資以及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
(4)被沒收的財物以及違反法律而支付的各項滯納金、罰款以及企業自願贊助、捐贈的支出。
(5)在公積金、公益金中開支的支出。
(6)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以外的各種付費。
(7)國家規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成本開支范圍是國家根據成本的客觀經濟內涵、國家的分配方針和企業實行獨立經濟核算要求而規定的。各企業必須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成本開支范圍,以保證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可比性。
⑦ 支出、費用、與成本之間的關系/以及區別
支出是一個會計主體所有資產的流出.它表現為一個特定主體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的耗費和鹼少,它可用貨幣來計量.不論這種支出是否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一般可以把企業的支出劃分為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利潤性支出,營業外支出等四類.
1資本性支出.它是指受益期與若干個會計年度有關的支出.它一般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重大的影響,決定企業的長期生產經營能力,是企業生產經營的物質基礎.
2收益性支出.它是指受益期在一個會計年度內的支出.它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所發生的經常性開支.是維持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進行的必要支出.收益性支出代表著一個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周轉,是企業資產不斷流動的表現.
3利潤性支出.廣義的利潤性支出.是指企業在彌補生產經營中發生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耗費後所剩餘的新增價值中向企業投資人,債權人和國家分配,繳納的利潤,利和稅金.它實質上是列新增價值的分配.由於在會計核算中利息和稅金都可作為費用,從企業收入中干扣除,因而狹義的利潤支出一般僅指向投資人分配的利潤(股利).
4.營業外支出.它是指在企業流出的各項資產中,那些不屬於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和利潤性支出以外的與生產經營活動無關或關聯不大的支出.這些支出在正常情況下一般是不會發生的.它屬於偶然性的支出.如企業違法經營的罰款,滯納金,賠償金和各種非正常損失等.
二,成本在非專業用語時.成本的概念等同於支出,費用.但在會計學上,支出,成本與費用的概念還是有較大差異的.
理論成本.馬克思通過成本的考察,既看到了耗費,又重視補償.認為商品的成本是指商品生產中耗費的物化勞動和勞動的貨幣表現(+).生產成本是維持簡單再生產的補償尺度.若按生產成本提供的補償尺度得不到滿足.企業的簡單再生產就無法進行.馬克思對成本的高度理論概括,是符合客觀經濟內涵的成本.是我國會計學術中成本理論研究的基石,被稱為"理論成本.
2廣義成本.美國會計學會()所屬成本概念與標准委員會對成本的定義為:"成本是指為達到特定的日的而發生或應發生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衡量.也就是說.成本是為實現一定目標而支付的(或應支付的),可以用貨幣衡量的代價.美國會計師協會()1957年發布的(第四號會計名詞公報》對成豐的定義為:成本是指為獲取財貨或勞務而支付的現金或轉移其他資產,發行股票,提供勞務或發生的負債,而以0貨幣衡量的數額."
3.狹義成本.狹義成本實質是已耗成本中與產品生產直接相關的那部分生產費用,及產品的生產成本.
三,費用美國會計師協會發布的(第四號會計名詞公報)對費用的定義為"最廣義的費用系指可由收入中減出的一切已耗成本.在損益表中,已耗成本常有各種不同的名稱.包括成本,費用,或損失,例如:銷貨成本,營業費用,銷售費用及出售資產損失."如果把生產經營費用與產品生產鞋系起來看,費用可以劃分為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兩類.
1.生產費用.它實質就是產品生產成本.也可以叫做製造成本,它是與產品的生產直接相關的成本.包括產品生產中所消耗的直接費用,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費用和製造費用
2.期間費用.它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主要與該會計期間的銷售,經營和管理等活動相關的支出.是生產經營費用中的一部分.由於其一旦支付出去,即已耗用.習慣上稱作費用,如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
四,損失美國會計協會發布的(第四號會計名詞公報)對損失的定義為:"損失系指:(1)就廣義而言,為某期間所有費用超過收入的數額,或(2)當資產出售,廢棄或困意外災害或沖銷而致全部或局部毀損時,其成本超過相關收入的部分.若損失的發生,系困上述(2)的情況時.應列作收入的減項.
困其屬於廣義的費用.損失有兩種情況:一是全面地評價企業總的經營情況時,所有費用超過所有收人的部分,即整個企業的損失(虧損);二是評價某一方面,某一部分的經營情況時.對收入沒有貢獻的部分,或者說沒有收人來補償的部分,如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廢品損失,固定資產清理損失,非正常損失等.
五,支出,成本,費用,損失之間的內在聯系綜上所述,支出,成本與費用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由此產生了如下一些會計核算的基本規定:
(1)應作為資產計價的不能直接計入費用,如固定資產要分期計提折舊,材料要按各期領用額分配材料費用等;
(2)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的攤銷;
(3)預提費用的計提;
(4)產品成本(狹義成本)和期間費用的界限,本期費用與非本期費用的界限等等.這都是成本與費用之間的顯著差別.
在會計實務和教學工作中.准確掌握支出,成本,費用,損失的概念.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與鞋系.有助於准確核算成本費用,正確進行資產的計價和價值的轉移.了解會計學中的假設,要素和重要術語之間的關系,因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⑧ 財務會計中,如何區分費用、成本、支出﹖
在概念上的區別
1.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種耗費;
可以理解為為生產產品而產生的耗費.即生產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固定資產折舊。
2.費用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可能表現為企業負債的增加,或企業資產的減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最終會減少企業的所有者權益。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勞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期間費用。
3.支出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經常性業務,是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而由經濟主體的支付行為而導致的資源減少。包括償債性支出、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權益性支出。
這下,你明白一點了嗎?如果還不清楚,再看一次.還不清楚,看些會計基礎的理論書吧.
⑨ 安全生產費用在成本中據實列支是什麼意思
根據實際發生的安全生產費用列入對應支出項目。 企業應當為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野外、礦井等高危作業的人員辦理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或個人意外傷害保險。所需保險費用直接列入成本(費用),不在安全費用中列支。
安全費用應當按照以下規定范圍使用。
(一)完善、改造和維護安全防護設備、設施支出。
(二)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和現場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物品支出。
(三)安全生產檢查與評價支出。
(四)重大危險源、重大事故隱患的評估、整改、監控支出。
(五)安全技能培訓及進行應急救援演練支出。
(六)其他與安全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
(9)什麼費用在成本中根據事實支出擴展閱讀
冶金企業以上年度實際營業收入為計提依據,採取超額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標准平均逐月提取:
(一)營業收入不超過1000萬元的,按照3%提取;
(二)營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至1億元的部分,按照1.5%提取;
(三)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至10億元的部分,按照0.5%提取;
(四)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至50億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
(五)營業收入超過50億元至100億元的部分,按照0.1%提取;
(六)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部分,按照0.05%提取。
⑩ 名詞解釋:成本費用開支范圍
成本開支范圍,是由國家依據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費用的不同性質,根據成本的內容和加強經濟核算的要求,對計入產品成本的各項支出的內容所作的統一規定。
本開支范圍是國家為了加強成本管理,正確計算成本,防止濫擠成本、亂攤費用,對計入產品成本的各項費用所作的統一規定。
按現行制度規定,應該計入成本的包括下列各項:
(1)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配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的原價和運輸、裝卸、整理等費用。
(2)企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和提取的福利費。
(3)車間房屋建築物和機器設備的折舊費、租賃費、修理費及低值易耗品的攤銷費等。
(4)其他為組織、管理生產活動所發生的製造費用。
企業發生下列費用,不應計入成本:
(1)企業為組織、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
(2)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的支出、購入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的支出。
(3)對外界的投資以及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
(4)被沒收的財物以及違反法律而支付的各項滯納金、罰款以及企業自願贊助、捐贈的支出。
(5)在公積金、公益金中開支的支出。
(6)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以外的各種付費。
(7)國家規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成本開支范圍是國家根據成本的客觀經濟內涵、國家的分配方針和企業實行獨立經濟核算要求而規定的。各企業必須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成本開支范圍,以保證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