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庫存成本怎麼算
擴展閱讀
中草葯檢測成本多少 2025-05-29 04:22:43
塗抹工具蒙版在哪裡找 2025-05-29 04:15:26

庫存成本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2-04-24 03:41:09

㈠ 存貨成本計算方法

存貨取得成本計算公式: 存貨取得成本包括訂單成本和取得成本。 訂單成本=固定訂單成本+年訂單數×每單可變成本=固定訂單成本+年庫存需求÷每單訂單訂貨量×每單可變成本 購置成本=年需求×單價
拓展資料:成本核算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 概念:或稱移動平均是指接收貨物的成本加上原存貨的成本除以接收貨物的數量加上原存貨的數量來計算加權單價,而採用發貨存貨的計價方法。特點:它的優點是允許管理人員及時跟蹤庫存余額,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和發放和持有的庫存成本是客觀的。缺點是平均單價需要每次收貨計算一次,計算工作量較大,不適用於收貨頻繁的企業。 適用范圍:是實際工作中使用最廣泛的成本核算方法。
單項計價法 概念:又稱個體鑒定法、具體鑒定法、批量實際鑒定法。該方法假設存貨的成本流與實物流一致,根據各種存貨確定每批存貨的采購批次或生產批次和期末存貨,並根據采購或生產時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出每批出外庫存和期末庫存的成本。 特點:使用這種方法是合理和准確計算即將離任的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但這種方法的前提是確定外向的批次庫存和剩餘庫存批次為了確定收入,所以實際操作的工作負載很重,困難。 適用范圍:適用於易於識別、存貨種類不多、單位成本高的存貨計價,如房地產、船舶、飛機、重型設備、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全月加權平均法 概念:加權平均法是指通過剔除當月收到的總成本和當月的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確定存貨的交貨成本和存貨成本。 特點:該方法僅在月末計算一次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平均單價是在市場價格漲跌時計算的,庫存成本的分配更加均衡。但這種方法通常不能從賬上提供已發行和已關閉存貨的單價和金額,不利於加強存貨管理。 適用范圍:適用於每一時期存貨成本變動不大。

㈡ 存貨的實際成本怎麼算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3

㈢ 庫存相關成本的計算及控制的途徑和方法

摘要 庫存成本指存儲在倉庫里的貨物所需成本,它還包括訂貨費、購買費、保管費。 庫存是供應鏈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指一個組織所儲備的所有物品和資源,庫存成本就是那些物品和資源所需成本。

㈣ 庫存成本核算方法

企業所得稅法第七十三條
企業使用或者銷售的存貨的成本計算方法,可以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中選用一種。計價方法一經選用,不得隨意變更。

企業使用或者銷售存貨,可以選用的計價方法有:
一、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是指材料、商品等在日常收發按實際成本計價 時,對於發出材料、商品等按存貨中最早進貨的那批羊價進行計價的一種計算方法。在發出材料、商品等的數量超過存貨中最早 一批進貨的數量時,超過部分要依次按後一批收進的羊價計算。 例如:存貨中包括第一批進貨200噸,每噸400元;第二批進貨 100噸,每噸420元。現發出250噸,則其中200噸按第一批的羊 價400元計算,其餘50噸要按第二批的羊價420元計算。這一計價方法是建立在假定先入庫的材料、商品先行發出的基礎上的。採用這一方法計價時,要依次查明有關各批的羊價,手續較繁, 一般適用於收、發貨次數不多的企業。採用這一方法的結果是, 耗用材料或者售出商品的成本按存貨中早期進貨的羊價計算,而 期未結存材料、商品等則按存貨中近期進貨的羊價計算。
二、加權平均法。加權平均法,又稱"綜合加權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權平均 法",是指以本月全部收貨數量加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收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 成本,從而確定存貨的發出和庫存成本。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前 後進價相差幅度較大且月末定期計算和結轉銷售成本的商品。其優點是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而且在市場 價格上漲或者下跌時所計算出來的單位成本平均化,對存貨成本 的分攤較為折中。缺點是這種方法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出和結 存存貨的羊價及金額,不利於加強對存貨的管理。
三、個別計價法。個別計價法,又稱個別認定法,其特徵是注重所發出存貨具 體項目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之間的聯系,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未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者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者 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即把每一種存貨的實際成本作為計算發出存貨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基礎。對於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者 製造的存貨以及提供的勞務等,通常採用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 貨的成本。在實際工作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計算機信息系統 進行會計處理,個別計價法可以廣泛應用於發出存貨的計價,並 且個別計價法確定的存貨成本最為准確

㈤ 庫存商品成本怎麼算

成本價*數量=結轉金額;數量 = 月末庫存。

成本價 = 平均成本,每次進貨時更新成本價,新成本價=(舊成本價*舊庫存數 + 本次進貨價*本次進貨數)/(舊庫存數+本次進貨數)。

要加工再銷售的成本:購進半成品成本+加工費+人工費+製造費用+管理費用(還要看你公司的性質,有沒有其他的費用支出,像運費什麼的)加工成品的進入庫存商品科目,金額就是以上總額。

(5)庫存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庫存商品成本注意事項:

按照單位所屬行業正確使用會計科目。

採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成本費用核算,掌握成本費用列支范圍、扣除標准。

熟悉稅收政策、各種稅費的稅率、計提依據等。

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各種賬簿要設置齊全,如總賬、明細賬、日記賬等。

根據轉過來的各種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審核無誤後,編制記賬憑證。

㈥ 打折庫存量如何計算總成本

1、應按此公式進行計算: 該商品加權平均單價=(上月該庫存商品月末余額+本月該庫存商品購進金額)÷(上月該庫存商品月末數量+本月該庫存商品購進數量)
2、經過若干個月後,該加權平均單價會與當期購進單價有差異,這時需要進行調整。應以當期購進單價為准,若差異反映為加權平均單價大於當期購進價格,應進行沖減庫存商品成本的帳務處理,反之,則應進行補計庫存商品成本的帳務處理。商品庫存成本=訂貨成本+購入成本+庫存持有成本+缺貨成本+物流成本。庫存成本是在整個庫存過程中所發生的全部費用。包括:
(1)訂貨成本。
(2)購入成本,即用於購買或生產該產品所支出的費用,與購買量或生產量有關。
(3)庫存持有成本,即為保持存貨而發生的成本,通常指貨物從入庫到出庫期間所發生的成本。
(4)缺貨成本。
(5)物流成本,即貨物從供應商處運到倉庫,以及從倉庫運到用戶手中所需的成本,也可合並到前述的(1)與(2)中。
(6)庫存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隨庫存量增加而上升的費用:
(1) 資金成本。庫存資源本身有價值,佔用了資金。這些資金本可以用於其它活動來創造新的價值,庫存使這部分資金閑置起來,造成機會損失。
(2) 倉儲空間費用。要維持庫存必須建造倉庫、配備設備,還有供暖、照明、修理、保管等開支。這是維持倉儲空間的費用。
(3) 物品變質和陳舊。在閑置過程中,物品會發生變質和陳舊,如金屬生銹,葯品過時,油漆褪色,鮮貨變質。
(4) 稅收和保險。隨庫存量增加而下降的費用:
(1)訂貨費。訂貨費與發出訂單活動和收貨活動有關,包括評判要價、談判、准備訂單、通訊、收貨檢查等,它一般與訂貨次數有關,而與一次訂多少無關。
(2)調整准備費(Setup cost)。加工零件一般需要准備圖紙、工藝和工具,需要調整機床、安裝工藝裝備。這些活動需要的費用。如果花費一次調整准備費,多加工一些零件,則分攤在每個零件上的調整准備費就少。但擴大加工批量會增加庫存。
(3)購買費和加工費。采購或加工的批量大,可能會有價格折扣。
(4)生產管理費。加工批量大,為每批工件做出安排的工作量就會少。(5)缺貨損失費。批量大則發生缺貨的情況就少,缺貨損失就少。

㈦ 商品庫存成本怎麼計算

商品庫存成本=訂貨成本+購入成本+庫存持有成本+缺貨成本+物流成本。

庫存成本是在整個庫存過程中所發生的全部費用。包括:

(1)訂貨成本。

(2)購入成本,即用於購買或生產該產品所支出的費用,與購買量或生產量有關。

(3)庫存持有成本,即為保持存貨而發生的成本,通常指貨物從入庫到出庫期間所發生的成本。

(4)缺貨成本。

(5)物流成本,即貨物從供應商處運到倉庫,以及從倉庫運到用戶手中所需的成本,也可合並到前述的(1)與(2)中。

(7)庫存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隨庫存量增加而上升的費用:

(1) 資金成本。庫存資源本身有價值,佔用了資金。這些資金本可以用於其它活動來創造新的價值,庫存使這部分資金閑置起來,造成機會損失。

(2) 倉儲空間費用。要維持庫存必須建造倉庫、配備設備,還有供暖、照明、修理、保管等開支。這是維持倉儲空間的費用。

(3) 物品變質和陳舊。在閑置過程中,物品會發生變質和陳舊,如金屬生銹,葯品過時,油漆褪色,鮮貨變質。

(4) 稅收和保險。

隨庫存量增加而下降的費用:

(1)訂貨費。訂貨費與發出訂單活動和收貨活動有關,包括評判要價、談判、准備訂單、通訊、收貨檢查等,它一般與訂貨次數有關,而與一次訂多少無關。

(2)調整准備費(Setup cost)。加工零件一般需要准備圖紙、工藝和工具,需要調整機床、安裝工藝裝備。這些活動需要的費用。如果花費一次調整准備費,多加工一些零件,則分攤在每個零件上的調整准備費就少。但擴大加工批量會增加庫存。

(3)購買費和加工費。采購或加工的批量大,可能會有價格折扣。

(4)生產管理費。加工批量大,為每批工件做出安排的工作量就會少。

(5)缺貨損失費。批量大則發生缺貨的情況就少,缺貨損失就少。

㈧ 已知期初庫存,本期收入,本期發出,期末庫存,怎麼算營業成本

毛利率法
本期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
本期銷售毛利=本期銷售凈額×毛利率
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額×100%
本期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毛利率)
本期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售價金額核演算法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初庫存商品的進銷差價+本期購入商品的進銷差價)/(期初庫存商品售價+本期購入商品售價)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進銷差價率
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收入-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商品銷售收入×(1-商品進銷差價率)
期末結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購進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庫存存貨+∑(本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的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移動加權平均法
本次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出存貨的數量×本次發貨前存貨的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
想全面掌握庫存成本核算方法計算公式,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查看存貨成本的核算方法。

㈨ 期末存貨成本怎麼算

10日購入貨後單位成本=(100*23+400*22.5)/(100+400)=22.6(元/件)
12日發出存貨成本=300*22.6=6780(元)
12日發貨後當前存貨成本=(100+400-300)*22.6=4520(元)
20日購貨後存貨單位成本=(4520+200*22)/(200+200)=22.3(元/件)
25日發出存貨成本=300*22.3=6690(元)
25日發貨後當前存貨成本=(200+200-300)*22.3=2230(元)
30日購貨後存貨單位成本=(2230+333*20)/(333+100)=20.53(元/件)
9月末庫存存貨成本=(100+333)*20.53=8889.49(元)
我這樣每筆都給你做了說明,這樣你明白了嗎?
移動加權平均法就是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㈩ 存貨相關總成本的計算公式是怎麼得來的

存貨總成本,是指一定時期內(通常以年為單位,下面表述中的各項成本按年計)與購買和維持存貨有關的成本。總成本=訂貨成本+儲存成本,即T=(A/Q)*P+(Q/2)*C,其中,T-存貨總成本,A-全年需求總量,Q-經濟訂貨批量,P-平均每次訂貨成本,C-單位材料的年儲存成本。
拓展資料:
1、進貨成本:由存貨的進價成本、進貨費用、采購稅金三方面構成。在進貨總量既定的情況下,進價成本和采購稅金保持相對穩定,屬於決策的無關成本;而進貨費用則與進貨次數成正比例變動關系(每一次的進貨費用基本固定不變),固定性進貨費用屬於決策相關成本。儲存成本:因儲存存貨而發生的費用,包括存貨資金佔用費用(機會成本)、存儲費用、保險費用、存貨殘損霉變損失等。其中變動性存儲成本屬於決策相關成本,而固定性儲存成本是決策無關成本。缺貨成本:因存貨不足而給企業造成的停產損失、延誤發貨的信譽損失及喪失銷售機會的損失等。
2、存貨周轉率又名庫存周轉率,是企業一定時期營業成本(銷貨成本)與平均存貨余額的比率。用於反映存貨的周轉速度,即存貨的流動性及存貨資金佔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業在保證生產經營連續性的同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存貨周轉率是對流動資產周轉率的補充說明,是衡量企業投入生產、存貨管理水平、銷售收回能力的綜合性指標。公式有如下:
成本基礎的存貨周轉次數=營業成本/存貨平均余額=銷貨成本
存貨平均余額=(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期末存貨=流動資產-速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比率-速動比率)
收入基礎的存貨周轉次數 - 成本基礎的存貨周轉次數 = 毛利 / 存貨平均余額
也可以通過存貨周轉天數計算,存貨周轉率=計算期天數(365)/存貨周轉天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