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朱嘯虎回懟「ofo模仿摩拜」,它們到底誰學誰
我認為,回答這個問題要從時間上來看。
首先,從時間上看,最先進入市場上的是ofo小黃車。摩拜成立於2015年1月份,2016年4月開始進入城市共享單車運營。而ofo則是創立於2014年,2015年6月份就推出了共享單車。所以從時間上來看,ofo絕對的比摩拜要早上很多,不排除摩拜是見ofo在市場上賺的盆滿缽滿後眼紅了也進軍共享單車這一市場。
再從後期發展來看。Mobike主要有兩種車型,分別是Mobike單車和Mobike Lite兩款。Mobike單車車型設計初期定位更多的考慮了防盜的功能,降低損失。所以可以說其最大的特點是在車子壓盤的位置內置了GPS模塊。這款車從騎行的感覺來看,最大的弊端就是整體車身太重很不好騎,連車輛的輪胎都是實心的。據官方稱整車重量高達25kg,成本價達到3000-5000元之多。
為了應對用戶普遍抱怨的車身重不好騎的弊端,摩拜又新推出了Mobike Lite款,被稱為「輕騎款」。這款車的車型改變十分明顯:首先是輪胎,增加了許多小孔;車側面原來一大塊的壓盤完全被縮減了;車前側增加了放置物品的置物筐。據官方稱,改造後的輕騎款的重量從先前的25kg減少到了17公斤,造價也控制在了幾百元。
再看ofo,ofo單車和平時所用的普通單車並沒有任何區別,全車沒有任何電子元件,只是加入塗裝和密碼鎖,連車輪都是打氣的。從最初的設計來看,ofo完全沒有任何的用戶設計,無論是針對防盜,防損還是其他。
而針對後期丟失率和損壞率高漲的問題,ofo又推出了改良版,加入了GPS和新的密碼鎖。從這一點來看,ofo又是在模仿膜拜了。
B. 一輛摩拜單車的成本
1. 在ofo和摩拜單車的共享戰爭激烈時期,據說兩家公司已經投入了約100萬輛自行車,並顯示出繼續投入的跡象。
2.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摩拜單車在12個城市擁有1000萬用戶,ofo在40個城市擁有約2000萬用戶,這些數字令人震驚。
3. 騰訊科技的報道顯示,摩拜和ofo兩家公司預計在2017年投入的自行車總量接近2000萬台,生產能力預計達到3000萬台。
4. 面對如此龐大的數量,那麼花費了多少資金,摩拜單車的成本又是多少?
5. 據小編介紹,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共享自行車製造成本最高的是摩拜單車,其成本因採用實心輪胎、內置GPS、鏈式傳動裝置等技術,單價達到2000元,最初成本為6000元。
6. 最便宜的是ofo共享自行車,其製造成本大約在300元左右,但損失率較高。
7. 共享自行車的損失成本非常高,ofo創始人戴威和藍車創始人李剛曾宣稱損失率在1%以內,但這一數字可能存在水分。
8. 數據顯示,摩拜單車和藍車的損壞率在10-20%,而ofo的損壞率最高可達20-40%。
9. 共享自行車成本參差不齊,那麼企業對應的實力又是如何呢?
10. 共享自行車在實際操作中面臨各種問題,但這並不妨礙它們成為資本的寵兒,融資節奏和資金額經常達到頂峰。
11. 2017年3月1日,ofo宣布完成D輪融資,融資金額為4.5億美元。摩拜單車也在今年1月完成了第六輪融資,金額為2.15億美元,融資後摩拜單車的估值達到10億美元。
12. 隨後,優拜自行車和小鳴自行車也宣布完成了數千萬元級的天使輪融資。目前,優拜自行車累計融資已超過2.5億元。
13. 製造自行車的成本如此之高,其他成本又該如何計算?而且,各個自行車企業之間目前還在進行紅包車活動,以爭奪用戶。
14. 小編認為,活動固然很好,但總有一天資金會耗盡,利潤問題始終是所有企業必須面對的。
15. 我相信大家和小編一樣,想知道這么高的成本後,共享自行車的未來利潤模式會如何。
16.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摩拜單車成本的相關信息。希望這些內容對大家有所幫助。
C. 共享單車造價大概是多少錢
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單車很多,功能大同小異。共享單車在通常的自行車組件之外,增加了三個價格較高的部件,一是通訊模塊,二是智能鎖,三是發電模塊。
摩拜重、貴、科技感強並且結實,ofo 輕、成本低,但卻沒有 GPS 和發電系統。Hellobike 與二者相比,屬於折中。在與摩拜保持幾乎同樣配置的前提下,它每輛單車的成本卻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