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述運輸合理化的措施
1.提升運輸工具的實載率。實載率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單車實際載重與運距的乘積與標定載重的比值,用於評估裝載效率;二是車船在一定時期的實際貨物周轉量(以噸公里計)與載重噸位和行駛公里的乘積之比。提高實載率意味著充分利用運輸工具的額定能力,減少空駛和不滿載的情況,從而降低浪費,實現運輸的合理化。例如,我國鐵路運輸曾提倡滿載超軸,即在機車能力允許的情況下,增加掛車數量,提高運輸量。當前,配送形式通過配裝多家需要的貨物和一家需要的多種貨物,提高容積和載重的利用效率,實現了運輸合理化。鐵路運輸中,整車運輸、合裝整車、整車分卸及整車零卸等措施,都有助於提高實載率。
2.實施減少動力投入、增加運輸能力的措施。這種合理化的核心是少投入、多產出,走高效益之路。在設施建設已完成的情況下,盡量減少能源投入,以降低運輸成本。國內外有效的措施包括:滿載超軸,提高機車能力的利用;水運中的拖排和明檔拖帶法,利用物資的浮力,減少動力消耗;頂推法,提高內河貨運效率;汽車掛車,增加運輸能力。
3.構建社會化的運輸體系。運輸社會化旨在發展大生產優勢,實現專業分工,打破自成體系的運輸模式。社會化運輸體系可以統一安排運輸工具,避免不合理運輸形式,追求規模效益。火車運輸的社會化體系已較完善,而公路運輸中,小生產的運輸方式亟待轉變為社會化運輸體系。我國通過聯運實現社會化運輸體系,為穩定運輸提供了保障。
4.推進中短距離鐵路公路分流,實行以公代鐵的運輸。在公路運輸經濟里程范圍內,利用公路進行運輸,可以緩解鐵路運輸壓力,提高運輸效率。山西煤炭外運經技術經濟論證後,採用公路運輸是合理的。
5.發展直達運輸。直達運輸通過減少中轉過載換載,提高運輸速度,降低裝卸費用和中轉貨損,實現運輸合理化。直達運輸在批量較大時效果顯著,但需根據實際情況綜合判斷。
6.實施配載運輸。配載運輸是充分利用運輸工具的載重量和容積,合理安排裝載貨物及方式的一種運輸形式,有助於提高實載率。
7.推行四就直拔運輸。四就直拔減少了中轉環節,通過預先籌劃,直接將貨物分送給用戶,避免了不合理的運輸。
8.發展特殊運輸技術和工具。科技進步有助於運輸合理化,如專用散裝及罐車、袋鼠式車皮、滾裝船、集裝箱船等,都提高了運輸效率。
9.通過流通加工實現運輸合理化。對產品進行適當加工,可以解決運輸難題,如干紙漿、輕泡產品、水產品和肉類的預先加工,都能提高運輸效率和降低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