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本、費用、支出三者之間的關系
支出、費用與成本的聯系如下:
1、支出與費用的聯系:支出的范圍比費用大。支出包括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所得稅支出、利潤分配支出和營業外支出五大類支出,但只有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和所得稅支出三類支出可轉化為費用。
2、費用與成本的聯系:費用的范圍比成本大。費用包括期間費用和生產費用,按照成本核算范圍,期間費用不能轉化為成本,只有生產費用才能轉化為成本,依據會計准則,對象化後的生產費用是產品成本。
支出、費用與成本的區別如下:
1、內容不同
企業的支出分為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投資性支出、所得稅支出、營業外支出和利潤分配性支出六大類。
費用是企業為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可劃分為生產費 用、期間費用和所得稅費用三大類。
成本是產品在生產、製造過程中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價值。包括:原材料、 燃料等商品生產中已耗費的勞動對象的價值、折舊費用,工資等。
2、影響因素不同
成本與企業特定資產或勞務相關,而費用則與特定期間相關。成本是企業為取得某種資產或勞務所付出代價的量度,而費用則是為取得收入而發生的資源耗費金額。成本不能抵減收入,只能以資產的形式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而費用則必須沖減當期的收入反映在利潤表中。
3、表現形式不同
費用是會計期間內經濟利益的減少,其表現形式為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權益的減少,但不包括向所有者進行分配等經濟活動引起的所有者權益的減少。成本是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耗的生產資料轉移的價值和勞動者為自己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的貨幣表現。
支出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經常性業務,是為了在室特定的目的而由經濟主體的支付行為而導致的資源的減少。
⑵ 成本與費用的區別與聯系
1、概念不同: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而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特定目的,人們必須消耗一定的資源,這些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為成本。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
2、內容不同:成本是指生產活動中所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也稱為生產費用。企業為生產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耗費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中必要勞動的價值的貨幣表現,是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本是商品經濟中的一個經濟范疇。成本的構成內容應滿足管理的需求,並隨著管理的發展而發展。國家規定的成本構成內容主要包括:原料、材料、燃料等費用,折舊費用,工資等。費用是企業所得稅法中的術語,即納稅人為生產、經營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發生的銷售(經營)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支出即是成本、費用的實際發生時的支付方式。
3、計算期和計算依據不同:費用的計算期與會計期間有關,而產品成本的計算期一般與產品的生產周期有關。費用的計算是以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為依據確定的。產品成本的計算則是以一定的成本計算對象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