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房地產成本管理三大階段及趨勢
第一章 走向控制與策劃的耦合管理時代
第一節 房地產成本管理三大階段及趨勢
高房價、超高利潤的房地產時代,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國房地產企業對成本管理的重視,也催生了房企普遍「重開源(營銷)、輕節流(成本)」的短視觀念,導致目前國內房地產成本管理水平整體相對落後。不過,國內也有一大批標桿房地產企業在成本管理中進行了極深的探索和實踐,走出來一條創新之路,並經歷了中國房地產成本管理的三大典型階段:2003~2006年的以成本核算為主的階段、2006~2010年的以成本控制為主的階段,以及從2010年起開始逐步流行的成本策劃階段。
這三大階段的成本管控各有側重:成本核算階段重在核算,屬於事後管控型,追求算得快、算得准;成本控制階段強調對目標成本的過程進行嚴控,希望通過多版本目標成本、合約規劃、成本預警強控、動態成本管控等手段,保障目標成本不被突破,屬於典型的事中管控型;而成本策劃階段強調的是成本投放效果最大化,通過項目成本、建造成本的合理策劃,保證成本收益的最大化,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好鋼用在刀刃上」 「花小錢辦大事」,追求成本結構的最優化。
一、成本核算階段——關注造價,強調算得快、算得准
之所以當前很多房地產企業的成本管理還停留在財務核算的初級階段,除了整個行業對成本管理的重視度不夠外,更直接的原因是,缺乏一批真正具備先進管理經驗的成本管理人才。目前,國內大多數成本管理人員源自工程造價領域,主要進行目標成本階段的成本測算、過程變更簽證的算量核價、結算過程中的成本核算等工作,純粹是以管控工程量、單價為主;另外,這與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存在很大的關系,房地產行業上游施工單位的內部管理水平以及房地產行業的整體監管水平都有很大的規范空間,所以,導致成本管理人員的日程工作都是在於施工單位和其他供應商玩「貓捉老鼠」的游戲,不斷的基於多變的圖紙和現場施工狀況來算量、核價,最終導致成本管理一度陷入了「懂技術比懂管理更重要」的怪圈。
成本核算階段的成本管理以建安成本為主要管理對象,以核算為重點,強調算得快、算得准,對預算人員的造價能力要求很高。同時,處於此成本管理階段的成本管理人員受制於圖紙多變、錯漏碰缺多、現場變更簽證多、合同結算扯皮多等問題,從而在審量、核算工作中耗費了巨大的精力。業內有首打油詩可以形象地形容此階段成本從業人員的工作窘境:「鋤禾日當午,預算真辛苦;對著施工圖,一算一下午;算了一下午,圖紙還在補;圖紙剛補完,方案又重組,苦苦苦!」受制於這一點,成本從業人員很難再有多餘的精力從更高的層面來統籌整體的成本管理,從而使得目標成本的合理性考量不足,同時,過程中也缺乏有效的手段對成本進行事前管控,導致風險無法提前預判,進而使得成本容易失控。成本核算階段是很多企業的必經之路,一般而言,項目個數不多,且公司整體運營管理處於剛起步階段的房地產企業經常會採用這種管理模式。
成本核算階段的成本管理特徵:
優缺點:1、操作簡便,成本核算準確,利於數據沉澱;
2、定位和設計環節對成本的影響失控,對風險沒有預判;
3、簽了合同再拆分得出動態成本,過程式控制制滯後
4、不能提供全局性成本信息供經營決策使用。
關鍵點:成本管理與執行核算人員為主,以建安成本為對象,以核算為重點。
約束條件:1、業務能力:預算人員的造價能力、圖紙解讀能力要強;
2、運營管理:施工圖出圖要和招標、開程開工銜接好;
3、協同機制:設計部門的出圖時間要能夠得到保障。
❷ 房地產企業成本核算的特點
房地產開發成本核算程序
房地產開發成本的核算是指企業將開發一定數量的商品房所支出的全部費用按成本項目進行歸集和分配,最終計算出開發項目總成本和單位建築面積成本的過程
開發產品成本的核算程序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核算開發產品成本時應遵循的步驟和順序。其一般程序是:
1、歸集開發產品費用 由於開發規模的不同,房地產開發的成本歸集對象也是不同的。對於小規模的開發,如單幢或幾幢房屋的開發,這個問題比較容易解決,可以將全部開發量作為成本歸集對象,設立一個成本核算單位。但是對大規模的開發,如街坊改造或小區開發,就必須科學地確定成本歸集對象。在這種情況下,成本核算不能過細(台以單幢為單位),因為許多直接開發費用很難分攤到每幢房屋,這樣做勢必會增加工作量,使核算工作繁瑣化。相反,成本核算也不能簡單地以小區為核算單位,因為一個小區從開始建設到完全建成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而其中所開發的商品房卻是陸續完工出售的,這樣做勢必使成本核算資料滯後,失去其成本結算和管理上的作用。本文以為:應該以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工程內容和工期進度作為確定成本歸集對象的主要依據,對大的開發項目應該按不同的開發期進行分塊,便於費用的歸集和成本結算,充分發揮成本核算的作用。 (1)在項目開發中發生的各項直接開發費用,直接計入各成本核算對象,即借記「開發成本」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貸記有關賬戶。 (2)為項目開發服務所發生的各項開發間接費用,可先歸集在「開發間接費」賬戶,即借記「開發間接費」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貸記有關賬戶。 (3)將「開發間接費」賬戶歸集的開發間接費,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計入各開發成本核算對象,即借記「開發成本」總分類賬戶和明細賬戶,貸記「開發間接費」賬戶。 通過上述程序,將應計人各成本核算對象的開發費用,歸集在「開發成本」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之中。
2、正確劃分成本項目 客觀地反映產品成本的結構,便於分析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徑。按現行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制度規定,「開發成本」作為一級成本核算科目,企業應在該科目下,根據自己的經營特點和管理需要,選擇成本項目,並據此進行明細核算。選擇成本項目不能太多,對於發生次數較少、特別是單筆發生的費用,應盡量合並。而對金額較大、並陸續發生的費用應單獨設立科目核算。
為核算開發企業的開發成本,企業可根據其本身經營開發的業務要求,設置下列賬戶: (1)「4301開發成本」賬戶。 本賬戶核算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土地、房屋、配套設施和代建工程的開發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費用。本賬戶借方登記企業在土地、房屋、配套設施和代建工程的開發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費用,貸方登記開發完成已竣工驗收的開發產品的實際成本。借方余額反映未完開發項目的實際成本。本賬戶應按開發成本的種類,如「土地開發」、「房屋開發」、「配套設施開發」和「代建工程開發」等設置二級明細賬戶,並在二級明細賬戶下,按成本核算對象進行明細核算。
(2)「4302開發間接費」賬戶。 本賬戶核算房地產開發企業內部獨立核算單位為開發產品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工資、福利費、折舊費、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勞動保護費、周轉房攤銷等。本賬戶借方登記企業內部獨立核算單位為開發產品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貸方登記分配計入開發成本各成本核算對象的開發間接費。月末本賬戶無余額。本賬戶應按企業內部不同的單位、部門(分公司)設置明細賬戶。 按現行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制度規定,間接費用應作為期間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本文認為,這樣處理,對部分費用來說,有悖於會計的配比性原則。該原則要求:企業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聯的成本、費用,應當在同一會計期間內予以確認和計量。比如,為項目貸款而支付的利息以及項目的前期銷售費用,這些費用的特點是數額較大、受益對象明確,如果在受益對象實現銷售之前,就將其列入損益類科目進行核算,勢必會形成虛假的財務成果,不能客觀地反映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
3、計算並結轉已完開發產品實際成本 計算已完開發項目從籌建至竣工驗收的全部開發成本。並將其結轉進入「開發產品」賬戶,即借記「開發產品」賬戶,貸記「開發成本」賬戶。 4、按已完開發產品的實際功能和去向,將開發產品實際成本結轉進入有關賬戶。 即借記「經營成本」、「分期收款開發產品」、「出租開發產品」、「周轉房」等賬戶,貸記「開發產品」賬戶。 房地產開發成本核算的最終目的是計算出項目的總成本和單位可銷售面積的開發成本,以便企業結出經營利潤。可是現在房地產開發企業較普遍存在的現象是重視工程決算而忽視項目決策,因為工程決算在施工完成後進行,時間性比較明確,而且涉及到工程款的支付,比較實際,不易拖拉,而項目決算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顯得遙遙無期,比如小區個別配套沒有完成(不影響銷售),計劃中的公建設施暫時不能實施,或者押金的收回久拖不決等等,這些都會影響整個開發項目的完全建成,進而影響項目決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本文以為完全可以通過「預提費用」科目將尚未實施的工程預算預提計入成本,以便項目決算能按計劃進行,以後待工程完成後再按實際支出調整項目成本。由於這部分工程內容通常在項目總投資中所佔的比例很小,所以對項目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一般不會造成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