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製造業成本計算的一般程序應包括哪幾個步驟
製造業成本計算的一般程序
1. 確定成本計算對象,開設產品成本計算單 成本計算對象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歸集成本費用的實體,是承擔生產費用的對象。確定成本計算對象是進行成本核算、計算產品成本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確定了成本計算對象,才能進行成本的計算和分配。而成本計算單就是根據成本計算對象設立的生產成本明細賬。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注意根據企業的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確定成本計算 對象和選擇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
2. 審核原始憑證,歸集和分配要素費用 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主要就是審核各項費用是否合理,是否在符合成本費用開支的范圍內。在此基礎上,將可以直接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直接計入產品成本,將不可以直接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作為間接費用,先計入其他有關綜合費用項目,然後再採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分配。對於與產品製造無關的要素費用,則應計入期間費用。
3. 正確處理費用的跨期攤提工作 各項生產費用分配於有關費用賬戶後,還要劃清本月生產費用和非本月生產費用的界限。企業應將本月發生的,但應由本月和以後各月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共同負擔的費用,計入長期待攤費用;將以前月份發生的長期待攤費用中屬於本月應攤銷的費用,攤入本月生產成本和期間費用。
4. 歸集和分配輔助生產費用 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各種費用,除對完工入庫的自製材料、自製工具等將其生產成本轉入存貨成本項目外,在月末要根據其提供產品或勞務的數量、發生的費用和各部門耗用產品或勞務的數量,編制「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分配於受益的車間、部門或產品中。
5. 歸集和分配製造費用 基本生產車間在生產多種產品的情況下,應將製造費用明細賬所歸集的費用,採用適當的方法在該車間生產的產品之間,通過編制「製造費用分配表」進行分配。
6. 計算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 通過上述1至5個步驟計算和分配後,企業所發生的用於產品生產的各項費用,都歸集於「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賬戶和各「產品成本計算單」中,這時,應採用適當的方法,將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計算出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