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發債不貸款
發債相較於貸款的優勢
企業或個人在資金需求時,可以選擇發債或貸款兩種方式。雖然兩者都能籌集資金,但選擇發債而不通過貸款的原因主要在於其特性及優勢。
一、資金成本較低
發行債券的利息往往較貸款利息更低。這是因為債券的投資者群體廣泛,資金來源分散,因此企業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籌集到大量資金。此外,債券的利息支付方式更為靈活,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支付策略。
二、有利於公司品牌建設
成功發行債券能夠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信譽度。這不僅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也有助於企業在市場上建立穩健的形象。同時,這也反映了企業良好的財務管理能力和未來盈利前景。
三、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
相比於貸款,債券通常具有更長的使用期限。這使得企業能夠在更長的時間內使用這些資金進行投資或運營,有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規劃。此外,債券資金的穩定性也更高,企業不需要擔心短期內還款壓力影響正常運營。
四、更廣泛的投資者群體
債券市場參與者眾多,包括個人和機構投資者。這使得企業能夠面對更廣泛的資金來源,增加籌集資金的渠道和可能性。同時,多樣化的投資者群體也有助於穩定企業的資金流動。
綜上所述,發債相較於貸款在某些情況下具有明顯優勢,如更低的資金成本、有利於品牌建設、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以及更廣泛的投資者群體等。這些優勢使得更多企業選擇通過發行債券來滿足其資金需求。當然,具體情況還需根據企業自身狀況和市場環境來決定。
❷ 試用信息不對稱理論來說明為什麼大部分企業仍然選擇從銀行貸款,而不是發行債券
其實企業發債與向銀行貸款,原因有很多種。國內企業發債,主要圖的是個資金成本低,比銀行貸款往往要低一些。除了成本原因之外,
企業發債還有幾個常見原因:
1、國內企業債標的往往較大,單個銀行難以提供足夠的資金。
2、企業希望通過發債實現債權人的弱監管,以得到資金使用上充分的自主權。銀行比一般債權人要難對付。
3、企業債期限往往較長,超出一般商業銀行的期限管理要求。央行對商業銀行的長期貸款有比例要求,一般商業銀行特別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很少有長期貸款,而國有銀行對長期貸款的限制非常嚴格,除非是非常具有實力的企業或國家重點項目。一些信用度不高、規模不大(相對大型企業而言)的企業,如一些地方上的中小水電站,往往就採取發債的形式。
4、行政干預。一些政府希望一些地方上的項目可以為利用地方資金,並為地方百姓提供一個投資的渠道,往往安排一些可以向銀行借款的企業採用向當地企業或個人發債的形式融資。
另外,國內企業發債要經過一個嚴格的審批程序和較高的操作成本,一般都是通過信託機構、商業銀行等進行,有相當部分並不是信用形式,而是以土地、設備等作為抵押。所以,其實企業發債或向銀行貸款,總體來說只是綜合各種因素後作出的選擇。在國內,如果企業在資金成本相同、銀行又能提供相應數量貸款的情況下,首選就是銀行貸款。如果是向社會發債,一旦項目不成功,那就慘了。
❸ 為什麼利率低意味著發行債券來籌資的成本低
1、因為利率低了,百姓不願意儲蓄,會使銀行的存款額度下降,需要支付的存款利息也會減少。同時,貸款利率也將下降,貸款成功率會提高的。公司發行債券時,會提前規定一個票面利率。當票面利率跟市場利率出現差異的時候,債券的發行價格就可能高於票面價格(溢價發行)或低於票面價格(折價發行)。貸款與發債均為債務,均需償還,但貸款是借當地銀行的錢,門檻相對較低,融資成本(主要是貸款利息)相對高一些;向社會發行債券的門檻相對較高,雖然融資成本(即債券利息支出)較低,但其他費用較高且獲得難度較大。
2、債券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直接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同時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由於債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確定的,所以債券是固定利息證券(定息證券)的一種。在金融市場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債券可以上市流通。在中國,比較典型的政府債券是國庫券。人們對債券不恰當的投機行為,例如無貨沽空,可導致金融市場的動盪。
❹ 一般情況下銀行貸款成本比發行債券成本低
正確的。銀行借款的利息水平是要低於債券的利息水平的,同時銀行借款的發行費用也是低於發行債券的發行費用的。在考慮抵稅影響的前提下,銀行借款的資本成本還是低於債券的資本成本的。主要是因為銀行的風險小,公司的風險相對高一下,進而銀行借款的資本成本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