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質量成本如何進行核算
一、質量成本的定義
質量成本是構成主營業務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實行質量收人核算的同時,要將成本項目中的原材料、燃料、動力、工資、車間費用、管理費用等各種支出正確區分原來必要支出和因質量而影響的支出,將因質量而影響的支出列入質量成本賬戶進行核算。
二、質量成本的核算內容
所謂產品的質量成本,是指為了保證實現產品(勞務)的質量要求而發生的有關支出。筆者認為質量成本是指由於沒有達到產品本身的質量要求而發生的各項產品質量事故損失和為防止產品質量事故而支付的各項預防產品質量成本。另外,質量成本還應包括由於沒有達到產品本身質量特性所需要的各項工作質量而發生的各種工作質量事故損失和為防止各項工作質量事故損失而支付的預防工作質量成本,以及工作人員工作不能勝任、效率低而發生的其它工作質量成本。
從上述概念可知,質量成本應包括產品質量成本、工作質量成本、其它質量成本、預防質量成本四個方面內容。質量成本賬戶的實際核算內容也就應該包括產品質量成本、工作質量成本、預防質量成本和其他質量成本四個方面。在確定具體核算內容時,還應明確各個具體內容的成本開支項目。
(1)產品質量成本:包括不可修復的廢品損失(不可修復的廢品成本與可回收的廢品廢料殘值相減後的余額);可修復的廢品損失(可修復廢品的返修工時工費成本,領用材料成本、停工損失、復試成本和產量損失等相加後的總和);降等、降級產品損失(降等、降級產品的原正品收入與降等、降級產品的實際收入相減後的余額);其他產品質量事故損失,如訴訟費、退貨損失、磨損費、處理費、其他損失等。
(2)工作質量成本:包括設備事故損失(設備事故的維修費。停工損失、其他損失等相加後的總和);安全事故損失(安全事故的停工損失、醫療費、護理費、其他損失等相加後的總和);經濟責任事故損失(經濟責任事故的直接經濟損失,如物資短缺損失、罰款等和其他間接損失相加後的總和);其他工作質量事故,如工作質量事故的復試成本、訴訟費、法律顧問費、退貨損失費、處理費、其他損失等。
(3)預防質量成本:包括檢驗成本,如材料、產品等的檢驗支出;試驗成本,如設備、材料、產品等的試驗支出;檢驗用工具、量具成本;質量管理的活動費、宣傳費、教育費、培訓費、計劃費、設施費、辦公費等;關於質量方面的調查研究費、信息情報費;產品售後服務費;其他預防質量成本等。
(4)其他質量成本:包括生產工人的無效工時工費成本。如等工等料、脫產、生產時間開會等損失;原材料采購、車間費用、企業管理費用的差異(指實際支出大於計劃數的差額)等。
三、質量成本的會計處理方法利用已有的各種原始憑證和會計憑證核算質量成本。如通過供應部門的領料單、勞資部門的工資分配單和財務部門的費用分配單,分別核算領用、檢驗、市場調研、售後服務、質量教育、質量培訓等方面的材料成本、分配的工資支出和費用開支,通過差異單核算原材料采購、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的差異損失等。通過設計更改單、材料改為(或代用)單分別核算設計、材料支出等,以及用料中屬於超計劃的質量成本的經濟損失。
質量成本賬戶可分別按部門或基層單位設立多欄式明細賬,設分類欄、摘要欄和金額欄。分類欄內按質量成本的四個內容分成四大類記入;摘要欄內記入每大類的具體支出內容;金額欄內借方記入質量成本增加數,貸方記入質量成本減少數,各欄首行記入本期目標成數,第二行開始按序時記入本期實際發生的各項質量成本的增減數,這樣既便於掌握全公司及各基層單位本期發生的質量成本動態,又易於與目標成本進行對比。
期初應編制目標質量成本預算表,按月、季、年編制均可。編制的內容應按四大類的要求編制,但上期實際成本與本期目標成本應分別設置金額欄和占總數的百分比欄。期末應編制質量成本報表
,表內格式應設摘要欄、本期目標成本欄、本期實際成本欄、增減欄,後三欄還應分別設金額欄和占總數的百分比欄。
❷ 請教 質量成本中各種項目的計算公式 要具體的
質量成本分析的方法 一、對影響質量成本因素的分析 對質量成本水平分析要深入到質量成本構成的各要素中去,即從質量成本總額中各因素所佔比重來分析質量成本構成及其變化。如圖表12-11所示。 圖3成本與質量水平關系圖 C1──預防成本,C2──鑒定成本 C3──事故成本,C4──基本生產成本 說明: 圖表中C1為預防成本曲線,C2為鑒定成本曲線,C3為事故成本曲線。當產品質量為100%不合格時,其預防費用為零。隨著質量升高,預防、鑒定費用逐漸增高;當質量為100%合格時,預防成本很高。事故成本曲線C3變動規律是:當產品質量較低時,事故損失大;當質量提高到100%合格時,事故損失為零。C4為基本生產成本線,不隨質量成本而變化,屬於不變成本。C為總成本曲線,任一點的總成本為C1、C2、C3、C4之和。當質量水平較低或較高時,總成本都比較高,在M點或M點附近區域總成本最低,它就是最佳質量水平。這里M點與圖表12-10是吻合的。這兩種分析方法,本質也是一致的,只是應用場合不同而需要提供不同成本信息。 根據國內外成功的經驗,質量成本比例最佳值為C3佔50%,C2為40%,C1佔10%,即質量管理成本佔50%,損失成本佔50%為宜。 二、對質量成本效益的分析 質量成本效益分析亦稱考核指標分析。通過產品總成本中質量成本佔用率,可以看出質量成本是否下降;通過商品總產值中質量成本佔用率和質量成本利潤率, 三、對質量成本趨勢的分析 質量成本本身並不能向管理部門提供足夠的資料,以使它與其經營成本同樣得到重視,因此必須通過計算一些基數與質量成本進行對比,從不同角度說明經營情況。這些資料有:工時資料、成本資料、銷售資料、單位試驗和檢驗費用資料以及增值資料,通過這些資料來計算各種基數,其計算公式如下: 提示: 只有保持質量基數的一致性才能成為一種比較的方法。如受到下述情況影響時應對它們進行調整:由自動化代替直接工人時;由於使用代用材料、方法或工藝,使製造成本有了變化;毛利、售價、運費和市場需要的變化;產品組成的變化;上述公式中分子的時間尺度不同於分母的時間尺度等等,都要進行調整,才好比較,比較趨勢時,必須考慮和了解這些因素。 希望能幫上點忙!
❸ 如何計算和降低質量成本
質量成本也稱質量費用。它是總成本的一部分,包括確保滿意質量所發生的費用,以及未達到滿意質量的有形與無形損失。
我們可以把質量成本分成兩個組成部分:控製成本損失成本(或故障成本),控製成本與從生產過程中消除缺陷的活動有關。消除缺陷可以通過預防和鑒定兩種方式來實現。預防成本包括諸如質量計劃、新產品的評審、人員的培訓和工程分析等活動的成本。這些活動發生在產品投入生產之前,其目的是防缺陷於未然。控製成本的另一類型是鑒定或檢驗成本,鑒定或檢驗的目的是在缺陷出現之後,但產品還未交付用戶使用之前消除缺陷。
損失成本,又稱故障成本,可以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內部損失成本或內部故障成本),也可以是在產品發運後產生的(外部損失成本或外部故障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包括不合格品損失費、返修費,質量降級費,機器設備停工損失費。外部損失成本包括理賠費,退貨損失費,折價損失費等。表11-2詳細地列出了所有這些成本。
❹ 質量成本的管理
質量成本核算是以貨幣的形式綜合反映企業質量管理活動的狀況和成效,是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的重要內容,具體包括:
1、質量成本數據的收集和統計。質量成本數據來源於記錄質量成本數據的有關原始憑證,主要指發生在一個報告期內的相關質量費用。具體來說,預防成本的數據由質量管理部門及檢驗、產品開發、工藝等有關部門根據費用憑證進行統計;鑒別成本數據由檢驗和開發部門根據檢驗、試驗的費用憑證進行統計;內部質量損失成本數據由檢驗部門和車間根據廢品報告和生產返工等有關憑證統計;外部質量損失成本數據由市場、銷售服務等部門根據客戶的反饋信息進行統計。
2、質量成本的核算。企業質量成本的核算屬於管理會計的范疇,應該以會計核算為主、統計核算為輔的原則進行。如果企業已經設置比較完善的質量成本科目,即:「質量成本」一級科目和「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二級科目以及二級科目展開的三級科目,則也應同時設立相應的總分類台賬和明細表,即:質量成本總分類台賬、質量成本預提費用明細賬、質量成本鑒定費用明細賬、質量成本內部損失費用明細賬、質量成本外部損失費用明細賬。
企業在進行質量成本核算時,既要利用現代會計制度,又不能幹擾企業會計系統的正常運作,要按規定的工作程序對相關的科目進行分解、還原、歸集。
3、質量成本的分析。質量成本分析是通過分析質量成本的構成比例找出影響質量成本的關鍵因素,主要為質量改進提供信息,指出改進方向,降低產品成本。因此,質量成本分析是質量成本管理的核心內容。質量成本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內容:目標質量成本完成情況分析、質量成本變化情況分析、質量成本結構分析、質量成本與其它相關指標對比分析、質量成本靈敏度分析等。 質量成本考核是實行質量成本管理的必備環節。為了進行有效的考核,一般要建立從廠部到班組直至責任人的考核指標體系,並和經濟責任制、「質量否決權」、「成本否決權」等結合起來,制定相應的考核獎懲辦法,嚴格執行,強化管理,定期進行獎懲,鼓勵先進,鞭策先進,保證質量成本管理的實施和質量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
❺ 如何進行質量成本管理
質量成本是企業管理的經濟表現,是衡量體系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對質量成本的管理有利於控制和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能夠尋求提高產品質量的途徑和掌握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拓寬成本管理的道路。那麼,對企業來說,具體應如何進行成本質量管理呢?
1、建立質量成本宣傳與教育培訓工作
質量成本對大多數員工來說,是一個新課題,而在推行時涉及很多部門與人員,因此,必須加強對公司所有員工包括各級管理者和最高管理者的宣傳、教育和培訓,並考核培訓的效果。
2、建立質量成本管理體系
組織結構的設立與各職能部門的質量成本職責。
質量成本歸集的內容,應具體落實到各成本與費用。
質量成本管理的程序與方法,應遵循PDCA的方法。
實施質量成本管理所需的記錄表格及統計表、報告等。
3、編制質量成本計劃和質量成本目標
質量成本計劃是指為達成適宜的質量成本而策劃的各種措施與方法。質量成本目標應與企業的質量目標一致,並分解到各相關職能部門與層次。質量成本目標應與企
業的質量目標一致,並分解到各相關職能部門與層次。質量成本目標應包括質量成本項目內容、目標值、所採取的的具體措施、考核人及考核頻率等內容。
4、質量成本管理具體措施的實施
各部門包括最高管理層及技術工藝部應嚴格按照質量計劃與質量目標提高企業的鑒定成本和預防成本,盡可能降低內部損失和外部損失成本,加強對質量成本的控制。
5、質量成本檢查與考核
在質量成本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應加強對各部門與層次的檢查與考核,不僅僅是在月末進行考核,在日常工作中應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糾正與糾正措施,這樣才能那有效地對質量成本進行測量與監視。
6、質量成本的記錄、統計及考核
企業應規定月度為質量成本的核算期,各部門或質量部每月月末對本月的質量成本進行統計、核算。
7、編制質量成本報告,進行質量成本分析
採用報表式、圖表式、陳述式或綜合式等形式編寫質量成本報告,並通過對質量成本總額、質量成本構成和質量成本科目與其他基數比較分析等方法進行質量成本趨勢分析,並上報企業的最高領導者。
8、質量成本改進
管理者應根據質量成本報告和分析,對沒有達到質量成本管理目標的採取措施,對已達到質量成本管理目標的進行歸納總結,並形成文件化的工作規范或管理模式。對涉及質量成本管理體系的文件進行及時更改與完善。
以上就介紹了八項企業管理質量成本的具體做法,包括:培訓、建立體系、制定計劃與目標等。企業通過管理質量成本,找到降低生產成本的途徑,從而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
如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網路搜盈飛無限,登陸官網,您可以了解更多關於質量管理的最新資訊。
❻ 濡備綍璁$畻璐ㄩ噺鎴愭湰錛
璐ㄩ噺浠d環鍘熺悊錛歅ONC錛滳OST鈥揈FC鈥揚OC錛屽嵆錛氳川閲忎唬浠鳳紳鎬繪垚鏈鈥撴棤澶辮榪愪綔鎴愭湰鈥撹川閲忔垚鏈銆
璐ㄩ噺鎴愭湰鏄鎸囦負淇濊瘉浜у搧絎﹀悎涓瀹氱殑璐ㄩ噺瑕佹眰鎵鍙戠敓鐨勫叏閮ㄨ垂鐢ㄤ互鍙婅揪涓嶅埌榪欎竴瑕佹眰鏃跺彂鐢熺殑鍏ㄩ儴鎹熷け銆
璐ㄩ噺鎴愭湰鐢變袱閮ㄥ垎緇勬垚錛屼竴閮ㄥ垎鏄涓虹『淇濆拰淇濊瘉婊℃剰鐨勮川閲忚屽彂鐢熺殑璐圭敤錛屽嵆棰勯槻鍜岄壌瀹氭垚鏈錛屼竴鑸灝嗚繖閮ㄥ垎璐ㄩ噺鎴愭湰鐪嬩綔鏄鎶曞叆錛屽彟涓閮ㄥ垎鏄鐢變簬娌℃湁杈懼埌璐ㄩ噺瑕佹眰鎵閫犳垚鐨勬崯澶憋紝鍗沖唴閮ㄥ拰澶栭儴鎹熷け鎴愭湰錛屾湁鏃剁粺縐頒負璐ㄩ噺鎹熷け鎴愭湰銆
鎵╁睍璧勬枡錛
P浠h〃鐢熶駭鐜囷紝Q浠h〃璐ㄩ噺錛孋浠h〃鎴愭湰錛孴浠h〃閫氳繃鏃墮棿鎴栫敓浜у懆鏈熶負浜嗚兘澶熷湪鏈緇忔祹鐨勬按騫充笂騫惰冭檻鍒板厖鍒嗘弧瓚抽【瀹㈣佹眰鐨勬潯浠朵笅榪涜屽競鍦虹爺絀躲佽捐°佸埗閫犲拰鍞鍚庢湇鍔★紝鎶婁紒涓氬唴鍚勯儴闂ㄧ殑鐮斿埗璐ㄩ噺銆佺淮鎸佽川閲忓拰鎻愰珮璐ㄩ噺鐨勬椿鍔ㄦ瀯鎴愪負涓浣撶殑涓縐嶆湁鏁堢殑浣撶郴銆
璐ㄩ噺鎴愭湰鍒嗙被錛
1銆侀勯槻鎴愭湰錛屾槸鐢ㄤ簬棰勯槻涓嶅悎鏍煎搧涓庢晠闅滄墍闇鐨勫悇欏硅垂鐢ㄣ
2銆侀壌瀹氭垚鏈錛屾槸鐢ㄤ簬璇勪及浜у搧鏄鍚︽弧瓚寵勫畾瑕佹眰鎵闇鍚勯」璐圭敤銆
3銆佸唴閮ㄦ崯澶辨垚鏈錛屾槸浜у搧鍑哄巶鍓嶅洜涓嶆弧瓚寵佹眰鑰屾敮浠樼殑璐圭敤銆
4銆佸栭儴鎹熷け鎴愭湰錛屾槸浜у搧鍑哄巶鍚庡洜涓嶆弧瓚寵佹眰錛屽艱嚧緔㈣禂銆佷慨鐞嗐佹洿鎹㈡垨淇¤獕鎹熷け鑰屾敮浠樼殑璐圭敤銆
❼ 怎樣進行質量成本管理
質量成本是20世紀下半葉由美國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費根鮑姆(A.V.Feigenbaum)提出,一般是指企業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或作業質量而發生的一切費用,以及因未達到質量標准而產生的一切損失或賠償費用。質量成本管理是對質量成本進行管理的一種應用管理技術。主要包括:質量成本的統計、核算、分析、考核及質量成本的計劃與控制等。
作業質量成本管理是20世紀後期形成的,是將作業管理與質量成本管理相結合,並以質量作業為核心,將「作業」、「成本動因」等概念引入到質量成本管理中,是質量成本管理的一種方法。目的是為評定質量體系的有效性提供手段,並為企業制定內部質量改進計劃、降低成本提供重要依據。
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形成條件
傳統的質量成本管理是以「產品」為中心。質量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是圍繞一定產品的質量成本而展開的,對質量成本的發生本源及其動因缺乏了解。20世紀80年代以後,在美國出現的以「作業」為核心的作業成本計算(ABC)及其相繼發展的作業成本管理(ABCM),為變革傳統質量成本管理,提出作業質量成本管理提供了重要思路。現代企業制度及其管理現代化的科學管理需要,以及企業的競爭環境為作業成本管理的出現提供了客觀環境和動力。科技的進步,尤其是電子計算技術的發展為其出現提供了技術支持。由此可見,把質量成本管理從「產品」層深入到每一個「作業」層,形成以「作業」為核心的作業質量成本管理體系,是企業在競爭環境下的必然選擇,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形成
1、以「作業 為校心的計算體系和管理體系,是形成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前提。20世紀80年代以後,在美國出現了以 作業」為棱心的作業成本計算(ABC),及其相繼發展的作業成本管理(ABCM),為變革傳統質量成本管理提供了重要思路通過對質量作業的確認和劃分,把質量成本計算和管理延伸到「作業」層次,從而為構建作業質量成本計算和作業質量成本管理新體系提供了理論和實務的雙重前提
2、現代科技進步,尤其是電子計算技術的發展,為作業質量成本管理在實踐中應用莫定了基礎。作業質量成本管理要求通過建立質量作業中心來收集質量作業成本;通過質量作業分析,對質量成本實施動態管理,並接質量作業中心建立科學的業績考評體系為此,需要增大工作量,如果沒有電子計算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支持,在實踐中便難於推行。20世紀80年代後,電子計算和信息處理技術飛躍發展,為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應用莫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3、現代企業制度及其管理現代化的客觀需要,是促成作業質量成本管理形成的現實基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速管理現代化的進程,客觀上需要對企業實行科學的管理,用集約化管理代替粗放型管理。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形成客觀上適應了建立璃代企業制度的特定要求,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管理科學化的進程,叉為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萌生提供了現實的土壤。
4、企業的競爭環境推動著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形成。市場經濟下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殘酷競爭,要求企業不斷改善內部管理,以形成競爭優勢。企業問的競爭主要是成本競爭和質量競爭。而質量成本體現著質量與成本的密切結台,它既涉及產品質量,叉涉及一定質量下的成本,取得質量和成本的競爭優勢,必須考慮恰當的質量成本水平。質量成本管理對質量費用的發生和質量成本的形成進行預測、決策、控制、分析和考棱等環節所進行的一系列組織活動,其目的是為了在質量、成本和效益三者之間取得最佳效果。傳統的質量成本管理是以「產品 為中心,質量成本主要是從產品成本中分離出來。質量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是廚繞一定產品的質量成本而展開的,對質量成本發生的本源及其動因缺乏了解,存在明顯的不足。把質量成本管理從「產品」層深^ 到每一個「作業」層.形成以「作業 為核心的作業質量成本管理體系,是企業在競爭環境下的必然選擇。
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應用
作業質量成本管理是在作業成本計算和作業成本管理的基礎上衍生的一種管理體系,主要包括以作業質量成本計算為中舟的作業質量成本管理。
(一)作業質量成本計算
作業質量成本計算的步驟和方法,原則上藉助於作業成本計算的框槊設計。作業質量成本計演算法的基本原理是 「質量作業」為對象,按照質量作業中心歸集質量作業的資源消耗,計算各個作業的質量成本,並按質量作業動因,將質量作業成本分配到各種產品,以計算產品質量總成本和單位成本。作業質量成本計算的前提是:① 質量作業消耗資源;② 產品捎耗質量作業。在這兩個前提下,根據上述基本原理,可將作業質量成本計算的基本步驟概括為:
1、確認主要質量作業和質量作業中心 質量作業是指企業為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活動的作業,可稱為質量關聯作業。質量成率是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活動而發生的成本,包括質量費用和來達到質量要求而發生的質量損失。從總體上看,質量成本主要與控製作業和控制失效作業兩類質量關聯作業相聯系。控製作業是指企業為預防和檢驗可能存在不良質量而進行的質量保證作業它由預防作業和鑒定作業構成。執行這些作業,以保證產品質量所發生的成本,即為控翩成本,又稱質量保證成車,包括頂防成本和鑒定成本。控制失效作業,即缺骼作業是指企業或顧客對實際存在的不良質量作出反映而執行的作業。根據不良產品是否已交給顧客,可分向內部缺陷作業與外部缺陷作業兩類。前者指企業不良產品尚未進入市場,交給顧客前發現不良質量問題而進行的作業;後者則是不良產品進入市場後被顧客發現質量問題而執行的作業。因缺陷作業發生的支出(損失),稱為缺陷成本,包括內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艘本 在確定主要質量作業的基礎上,劃分質量作業中心,例如,把質量檢驗單位作為中心,它包括與質量檢驗恬動有關的各種檢駐作業 建立作業中心,明確質量成本計算對象,是組織作業廈量成本計算的前提和首驀步驟。
2、將質量作業耗費的資源,按「資源動因」分配到作業中心。作業耗用資源,作業量的多步,決定著資源的耗用量。這種資源耗用量與作業量之間的美系,體現為 資源動因」 它是分配資源耗用量的基礎
3、將各質量作業中心的成本 按照「作業動因」分配到最蝰產品.是質量作業成本計算的最後步驟。倒如,抽樣檢驗作業的成本動因是生產的批次,按生產的批次作為分配抽樣作業成本的標准,將其分配到不同批譙的產品上。在這里產出量(批次)的多少決定著作業的耗用量,這種質量作業耗用與產出量之間的關系就是質量「作業動因」。
(二)作業質量成本管理
作業質量成本管理體系,是在作業質量成本計算框架基礎上的發展和延伸,是作業成本管理在質量成本領域的具體應用,這種瞥理體系的設計 既與作業成本計算體系保持聯系,又與作業成本管理體系保持銜接。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以作業質量成本計算為中舟,通過對各種質量作業活動的動態反映,在分析和優化質量作業的基礎上,對質量作業及其成本進行動態控制以提高作業質量成本管理水平。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過程是對質量成本的形成進行作業控制的動態過程,它包括下基本步驟:
l、質量作業分析。作業分析主要是對質量關聯作業及成本進行分析。從作業定性分析到作業耗費的價值量分析,直到質量作業為顧客提供質量滿意為中心的效果分析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從質量增值作業與非增值作業的鑒定,到作業質量成本分析,直至為顧客提供滿意質量效果的分析體現了質量作業分析的不斷探入 。
從具體質量作業分析演進比按質量作業中心展開分析顯得更為重要。質量作業中心是指圍繞某一重要業務過程的質量關聯作業所組成的集合體。設立質量作業中心應與質量形成過程、組織結構相聯系,井從作業的實際出發。由於產品的形成過程內涵產品質量的形成過程,因而圍繞產品生產活動而設置的各十職能部門,都可能被設置為一個作業中心。比如,將質量檢驗部門(科、室)作為一個作業中心,把與質量檢驗有關的作業集合於這個中心,從而構成質量檢驗作業中心。又如,將質量管理部門作為一個作業中心,把與質量預防有美的作業集台於這個中心,「 構成質量預防作業中心。
從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角度考慮,也可按質量成本的構成,分設預防作業中心、檢駐作業中心、內部缺陷作業中心和外部缺陷作業中心等四個質量作業中心,從而更有利於作業質量成車的分析和管理開展質量作業中心的分析,離不開對主要作業的識別和定位。一般而論,主要作業是對質量成本產生重要影響的作業,比如 頊防作業、鑒定作業和缺陷作業。作為質量保證體系的預防作業和鑒定作業 當然幣完全屬於增值作業 但卻能減少缺碴(損失)及其成本的發生,相對地為顧客增加了價值。顯然,這類作業不能視為增值作業而取消,至於質量保證作業投入多少,則取決於作業優化的情形 即考慮質量與威本的最優化。在識別主要作業時,還必須重視缺陷作業對顧客帶來的負面影響。減少和消除缺陷作業,降低質量成本,相對來講為顧客增加了價值,這是質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戰略目標。
2、成本動因分析。成本動因即推動成本的本源,質量作業成本動因分析是在減少和消除低教和無效作業及因這些作業而耗費的責根,這是從根諑上尋找優化質量作業和質量成本的有效方法。質量作業成本動因分析,可通過「頭腦風暴法 等形式,與該作業過程的相關人員協作,對質量作業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力求捧除各種低技和無效因素的成本動因。成本動因分析是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驟。成本動因決定為實現某一作業所需要的工作負擔和努力因素,它顯示執行作業的原因和為完成作業必須花費的努力程度。例如產品發生大量瑕疵就是一十成本動因 因為它可能增加完成作業所需要的工作努力程度。可見 作業質量成本動因在作業質量成本管理中佔有重要地位。
3、建立績技評價體系。日常質量作業績技的評價是對作業執行效果的測定和評估 其中執行作業的業績計量是評價的基礎。質量作業的業績計量標准必須符合作業成本管理的目標要求,如改進質量、節省成本、用戶滿意、顧客價值最大等。科學評價體系應體現各個作業中心責權利的統一,有利於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持續改善和不斷剖新。以上三個步驟是相互銜接、互為補充的,三者缺一不可。其中,作業分析是基礎,成本動因分析是核心,業績評價是關鍵,它們共同構成質量作業成本管理的基本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