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觀經濟學:作圖表示典型的總成本曲線、平均成本曲線、平均可變成本曲線、邊際成本曲線之間的關系
1.總成本、總固定成本和總可變成本曲線。
2.平均總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變成本、邊際成本曲線。根據成本函數,也可畫出平均總成本(ATC)曲線、平均固定成本(AFC)曲線、平均可變成本(AVC)曲線、邊際成本(MC)曲線,如下圖所示。平均總成本曲線開始時隨著產量增加而迅速下降,M點是平均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過這一點以後,平均總成本曲線又隨產量的增加而上升。平均可變成本曲線開始時隨產量的增加而逐步下降,M』點是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最低點,過這一點之後,平均可變成本曲線又隨著產量的增加而上升。平均固定成本曲線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減,逐漸向橫軸接近。邊際成本曲線開始時隨產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很快就降到最低點,過最低點以後,便隨著產量的增加而迅速上升,上升的速度比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上升速度更快。邊際成本曲線上升時首先通過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最低點M』,然後又通過平均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M。下圖反映了各種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的變動的規律,以及它們相互間的關系。
平均固定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逐漸減少,是因為固定成本在短期內不變,產量增加,則分攤到每一單位產品上的固定成本就減少了。其變動規律是開始降低幅度很大,以後降低幅度越來越小。
平均可變成本變動規律是,開始隨著產量的增加和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呈降低趨勢,但是當產量達到一定水平後,又呈現出上升的趨勢。
平均總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可變成本變動規律相似,也是隨產量增加先下降後上升。都具有先降後升的U形特徵。
邊際成本與平均總成本之間存在著一種非常明顯的關系,邊際成本曲線與平均總成本曲線相交於平均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M。在M點之前,邊際成本曲線低於平均總成本曲線;在M點之後,邊際成本曲線高於平均總成本曲線。就是說,當平均總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下降時,邊際成本必定小於平均總成本。當平均總成本隨產量增加而上升時,邊際成本必定大於平均總成本。當邊際成本與平均總成本正好相等時,平均總成本處於最低點。
邊際成本與平均可變成本之間也存在著類似的關系,邊際成本曲線與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相交於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最低點M』。在M』點之前,MC曲線低於平均可變成本曲線;在M』點之後,邊際成本曲線高於平均可變成本曲線。而且,無論是上升還是下降,邊際成本曲線的變動都快於平均可變成本曲線。
在以上三條曲線中,邊際成本曲線最早到達最低點。由於平均總成本既包括平均可變成本,還包括平均固定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受固定成本的影響,平均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M點的出現慢於且高於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最低點M』點。當平均可變成本曲線已經到達最低點M』點時,總平均成本曲線還沒有到達最低點M點,也就是說,邊際成本曲線與平均總成本曲線的交點M點的出現慢於邊際成本曲線與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交點M』點的出現。此外,平均總成本曲線的最小值大於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最小值,即M點的位置高於M'點。
3.決定短期成本變動的主要因素。如果我們把生產曲線和成本曲線結合起來考察,就會找出決定短期成本變動的主要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勞動、資本等生產要素的價格。一般說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工資和原材料、機器設備等生產資料的價格以及租金的提高,會導致成本的相應提高。生產率,即總產出對加權平均的投入的比率,可以用勞動生產率和金要素生產率來表示。勞動生產率,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平均產量,即每單位勞動的產量或產出;全要素生產率,就是每單位總投入(包括勞動投入和資本投入)的產量或產出。一般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生產率提高就會導致生產成本的下降,而生產率下降則會導致成本的上升。
以上供參考。
❷ 如何在EXCEL中做折線式趨勢圖
不知道你的基礎表格是怎麼樣的,以表格的列有:年度、產品、價格這三列來說明吧。
1、按照產品、年度進行排序(顯示的圖標更容易查看趨勢)
2、選中全部表格數據,在菜單中選擇插入-圖標-折線圖,並點擊下一步
3、按照提示點擊下一步,直到完成。
做出來的圖標如下圖。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或者提示。
❸ 如何在excel中做一個曲線圖,表示全年1-12個月的每個月生產量的曲線圖,要怎麼製作呢
操作如下:
1、首先填寫數據區域來顯示1到12月及期對應的生產量,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