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修成本有什麼構成,怎麼控制
大修成本是指為大修設備而支出的各項費用之和。大修成本的構成,一般由下列各項費用構成:
材料費。包括大修中必須耗費的各種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動力、零配件費。
工資費用。包括從事修理作業人員按正常作業應計發的工資、獎勵、津貼。
維修車間(或分廠)經費。包括車間(分廠)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工資,職工福利費、辦公費、保險費、折舊費、修理費、培訓費、差旅費等制度規定列支的費用。這部分費用覆蓋所有修理項目,因此一般採用按各大修項目所耗用的維修工時分攤。燃料動力費不能直接計算的,也可以按維修工時分攤。
外協費。當某些作業自己不能完成,需委託外單位協作完成時,會發生外協費。該費用按會計支付憑證計入相應的大修理費。
大修理成本分單台設備大修理成本和單位復雜系數大修理成本,是確定費用預算和修理價格的重要依據。
大修成本的控制:
①重視設備大修前的大修計劃編制、預算編制工作,因為計劃能使得目標明確化、具體化;是有效成本管理的工具;是控製成本的標准;是評價成本控制業績的依據。
②將大修費用預算表,按成本分類歸集,詳細分析組成成本的各項內容,分析哪些項目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哪些占的比例較大,要知道控制的重點在哪裡。
③庫存成本的控制,往往10%的品種佔了庫存價值的70%;20%的品種佔了庫存價值的20%;70%的品種佔了庫存價值的10%,所以要A、B、C分類管理,還要確定經濟批量訂購量。
④制定一些成本管理的制度來控製成本:鼓勵員工提供降低成本的合理化建議;建立分級控制和歸口控制的責任制度;建立嚴格的費用審批制度;建立原始記錄和數據收集整理制度;建立材料物資計量驗收制度等。
㈡ 施工企業怎麼控製成本
導語:加強施工企業成本管理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之一,也是順應企業發展的需要。成本管理工作核心之一是成本核算,是對企業施工經營中發生的各種耗費進行會計核算和分析。
施工企業怎麼控製成本
一、施工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對成本管理的認識不足
部分人認為成本管理是預算部門、財務部門的事情,技術人員只負責技術和質量,生產部門只負責施工生產和工程進度,材料部門只負責材料采購、保管和發放,導致施工方案是可行的,但不是最經濟的。
(二)成本管理的方法落後
很多施工企業並沒有根據自身特點,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成本管理方法,更多的只是在成本核算和事後反映等方面做文章,缺乏事先規劃、事中控制、事後總結及三者之間的整合。
這種滯後的成本管理方法根本不能及時收集、傳遞、處理、儲存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大量數據信息,不能對成本信息做到正確的選擇與使用;不能及時准確的發現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根本問題及原因,難以採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從而使效益大量流失。
(三)缺乏可操作的工程成本控制依據
產品成本的控制要依據一定的標准來進行。工程作為施工企業的產品,由於其結構、規模和施工環境各不相同,各工程成本之間缺乏可比性。因而,如何針對單體工程項目制定出可操作的工程成本控制依據(目標成本)十分關鍵。很多
施工企業對於工程目標成本的制定過於簡單化和表面化,只是簡單地按照經驗確定一個目標成本,而忽略了該工程的現場環境、施工條件以及工期的要求,項目經理部又將這一目標成本按照工程成本的構成即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費、間接費用等按同比例套算下來,而不管這些成本項目到底有多大的利潤空間。在項目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只有簡單的規章制度,沒有具體實施措施,都是一些空洞的理論性規定,根本無法執行。
(四)缺乏切實可行的成本管理體制
成本管理作為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必須有一套與其相適應的管理體制,才能真正發揮其效果。有些施工項目的規章制度定了不少,但是成本管理的規章制度並不完善,要麼責任分工不明確,造成各部門相互推卸責任;要麼獎罰辦法不得力,難以調動職工對成本管理的積極性。有的項目無論是領導還是職工都沒有嚴格按照章程的.劃分來進行成本管理活動,乾脆將其束之高閣或只用來應付上級的檢查。
二、施工企業成本控制原則
(一)目標管理原則
所謂目標管理乃是一種程序或過程,它是組織中的上級和下級一起協商,根據組織的使命確定一定時期的總目標,由此決定上、下級的責任和分目標,並把這些目標作為組織經營、評估和獎懲的標准。
(二)全面成本控制原則
是指從合理控製成本與增加收入有機結合的角度出發,利用現代化管理原理和技術,以責任成本管理為主線,以改善、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為著力點,根據各部門、各品種、各環節的業務特徵和成本風險收益情況,開展投入產出分析,進行全方位成本調節與成本控制的現代管理方式。它將管理工程學、財務會計學、管理會計學等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擺脫了重核算、輕決策的模式,強調成本管理的完整性與廣泛性、系統性與連續性,是一種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的管理模式。
(三)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
要求做到:①責權利三位一體,責任者既是責任的承擔者也是權力的擁有者和利益的享受者。②責權利互相掛鉤,克服有責無權或有責無利的責權利脫節狀況。③責權利明晰化,使成員知道具體的責任內容、權力范圍和利益大小。
三、加強施工企業成本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將成本管理貫穿於工程項目的全過程
在投標簽約階段,提高中標率、節約投標費用開支,是降低成本開支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次,對投標項目要有所選擇,有把握才能夠投,寧可少而精。在施工准備階段,首先應了解管理當局投標時的策略,對項目能夠創造利潤或容易造成虧損的所在,做到心中有數。
並將目標成本分解到各部門、施工隊伍和班組,落實成本管理責任,這也是對各部門各責任人進行考核、獎懲的依據。施工過程的材料費在施工企業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材料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項目的經濟效益,因此,將材料費控製作為工程成本控制的重點。
(二)目標成本方針體系的實施
建築施工企業在中標後,為了達到預期的利潤,必須確定目標成本,以此為根據去組織施工和經營管理工作,並作為成本考核的標准。任何一個層次或部門都不可能單獨完成對成本的管理控制,只有企業各層次、各部門之間圍繞工程項目成本的優化進行分工協作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在成本管理保證體系中的不同職責,才能在整體上對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實現成本的優化目標。
(三)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責任制
要完善成本管理組織和基礎工作,首先,建立健全專職成本管理機構。把所有的參建人員組織起來,把成本控制放在首位,為節約開支嚴格把關。建立一個嚴密的成本控制責任體系,用統一的規范和責任來約束與指導工程參建人員的工作,保證施工項目達到預期的經濟指標。其次,要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
重點是建立健全工時和材料消耗、設備利用、費用開支、工程量統計、工程洽商變更、工程質量、未完施工盤點等原始記錄的填制、審核、傳遞和保管制度,制定先進合理的內部施工定額,並隨著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定期進行修訂。
㈢ 檢修項目如何做好成本管理和控制
企業的檢修項目是與企業設備完好狀態、使用設備的情況息息相關的。
做好操作工的培訓,確保設備正確地使用
做好設備日常保養計劃和工作
做好設備定期維修計劃和維修工作,確保設備始終處於完好狀態下運轉,保證和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根據設備維修計劃做好設備備件采購工作,保證倉庫合理庫存,在維修時有備件,但備件數量合理不超出最高庫存數,不造成資金積壓。否則緊急采購成本必然加大
做主要設備備件庫存計劃表,避免多餘備件采購回廠或庫存積壓
當維修工提出更改備件時,車間主任進行審查,是否有更改的必要性,以免因維修工貪圖省事而不計成本的更換。
某些備件維修成本大於采購成本或接近采購成本時,就不需維修,直接進入采購,由車間主任進行審核。
報廢設備備件及時進行報廢處理,避免因長久儲存而引起的庫存成本加大。
㈣ 如何控制設備維修費用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1 、加強對維護維修設備的管理,堅持日周月保養制度 修造公司軋材維修作業區對全線設備制定了潤滑保養制度,並定人、定時對設備進行巡 檢,對於設備在使用時所出現的問題盡量以維護的方式將其處理掉,這樣不僅節省了維修費,而且還能防患於未然,及早消除設備的安全隱患。 2 、加強狀態監測,變事後維修為事前處理 改變以時間為基礎的設備維修制度,建立以狀態監測為基礎的自主維修體制。遵循傳統檢測手段與現代儀器檢測相結合,維修車間與主管部門檢測相結合的原則, 利用「看、摸、聽、聞」對設備運轉狀況提前預測,指導維修人員的檢修工作變計劃檢修為預防性維修和狀態維修。因此通過各種監測手段,做好設備故障預測,及時發現問題,及早採取措施,提前整修,由事後修理轉為事前的視情處理,有效地控制了維修費用,避免事後維修的巨額資金支出,為公司的降本增效做出貢獻。 3、把好備品備件的質量關 備品備件的質量直接關繫到備品備件的使用壽命以及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和設備維修范圍。一個品質優良的備件,不僅可以使維修人員能夠迅速及時地解決出現的故障,而且可以提高整個系統的可靠性,提高相關部件的使用壽命,提高設備的整體性能。相反,一個品質低劣的備件,不僅不能解決設備中出現的問題,還可能引發新的故障,降低系統的可靠性,甚至釀成大禍。 4、加強對維修中更換備件的管理 在設備故障的處理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此備件壞卻把彼備件給換掉了或者只是設備調整的故障卻更換了備件,造成備品備件的浪費。造成這種怪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備件的管理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維修工對換下備件的好壞不擔負更換責任所致。為此軋材維修作業區技術人員深入基層現場,認真監督維修人員的過程操作。備件更換後,如有疑問,及時反饋信息,由有關人員組成鑒定組進行審核,對沒有損壞而換下備件的換件人進行必要的考核。 對更換的備件及時填驗更換備件單,同時加強對備件的監督,做好備件的使用記錄,統計出其平均使用壽命,以便於降低備件的貯存量,減少備件的壓庫,並在備件損壞前及時進行采購,以防止備件供應脫節。備件庫建立各班組領用備件台帳,月底對班組領用備件台帳與維修工對班組維修所填寫 的更換備件單進行核對,發現問題及時查找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對下落不明的備件,嚴格追查去向。這樣有效預防備品備件的流失問題。 5、加強維修人員的責任心 隨著設備使用年限的延長,設備日益老化是一個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對老化備件的更換隨時都可能進行,因此,備件的更換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維修工的手上,存在著「許多人為掌握更換的因素」。因此,軋材維修作業區設備技術人員掌握備件的使用情況,大致估算出備件的損壞時間,准備好備件,以在備件損壞前進行及時更換,這樣既減少設備的維修時間,又避免了備件的浪費,降低了倉庫的庫存,達到預防性維修的目的。這就要求維修工有較強的主人翁責任感和較強的責任心,為達到這個目的,軋材維修作業區加強了監督與跟蹤考察,深入了解配件更換原因,及時向公司領導或有關部門反饋信息,以便對做得好的維修工給予精神上或物質上的獎勵,對缺乏責任心,一意孤行的個人行為要決不姑息、嚴肅處理
㈤ 如何控制汽車維修企業的成本
目前,汽車維修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仍舊面臨諸多問題,如何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成本控制是當下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汽車維修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在激烈的競爭之中如何控製成本而獲取更多的利潤,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對於汽車維修行業來說更是如此。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汽車維修企業在成本控制上所面臨的問題依舊十分嚴峻。
(一)成本控制責任體制落後
面對日新月異的市場經濟形勢,大部分汽車維修企業仍舊沿用傳統單一的責任制,造成企業在成本控制中相關工作人員責任意識薄弱,事後難以進行責任追溯,不僅給企業帶來有限資源的浪費,同時還造成企業成本管理的混亂,甚至使得企業經濟效益降低,因此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機制責任體制勢在必行。
(二)缺乏相應成本考核機制
大部分汽車維修企業在控製成本時出現職員消極怠工、一些零部件的成本價格不統一等多種情況,甚至有的企業尚未制定出成本控制目標,這不僅會增加成本控制的工作量,還造成企業在成本控制工作上面臨巨大壓力,致使企業無法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更不利於企業長期發展。
(三)人力資源成本浪費
大多數汽車維修企業人員流動量比較大,新進維修人員專業技能普遍較低,無形之中增加了汽車維修企業人才培養的成本,令有限的企業資源無法合理有效配置,同時高額的人才培養成本加重了企業的負債,甚至會造成企業經營困難,因此人力資源成本亟須合理有效地控制。
(四)成本管理的短期行為
大部分汽車維修企業只根據近期的季報或年報所顯示的業績指標開展相應的成本控制,此種方式的確能夠在短期內收到效果,但是卻無法持久實施,通常情況是本年削減的開支在次年恢復,加上企業管理者成本觀念意識的薄弱,助長企業成本管理的短期行為,使得薪資、培訓費、維修費等多項費用成為企業節約成本的犧牲品,這樣不但阻礙了企業的穩定發展,而且令企業盈利能力降低。
(五)成本管理意識薄弱
在我國,大部分企業上到經營管理者,下至普通員工,均存在成本管理意識薄弱的現象,尤其是汽車維修企業更是如此,這類現象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大部分管理者依舊保持著傳統的成本管理理念,認為「成本控制即是削減支出」;二是某些管理者僅僅看重企業的年度財務報表中的數據,以此為依據對企業進行成本控制;三是員工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識,依舊存在著「成本控制是財務的事情」的觀念,與自身並無關系。成本管理意識的薄弱造成企業需要支付更多的成本維持經營,十分不利於企業長期穩定發展。
二、 汽車維修企業成本控制優化建議
企業經營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汽車維修企業也不例外,而成本控製成為關鍵。倘若這類企業在成本控制上下足功夫,不僅是為企業長遠發展做充足的准備,而且是為企業實現最終目的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構建成本控制多層次責任體系
面對成本控制責任制度單一和事後難以進行責任追溯的困局,汽車維修企業應當以自身組織結構為主,將管理層列為成本控制責任的中心,涵蓋接待、回訪、維修等多個層次的多個業務環節,形成成本控制多層次責任體系,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同時也需要完善相應的企業規章制度,與之相輔相成,共同為企業成本控制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完善相應的成本考核機制
汽車維修企業在進行成本控制之前,應當制定出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成本控制目標,確定其中各個項目的成本指標,例如座套、車膜、地膠等等,使得各個零部件都有自身的成本價格指標,不僅使企業的成本控制更加精確細致,而且提升成本控制效率。同時不定期對成本控制工作進行抽查,制定考核機制並明確獎懲,考核結果與績效掛鉤,不僅促進員工的熱情,而且令各部門通力合作,共同為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而努力奮斗。
(三)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成本的控制
1. 控制人力資源的培養成本
隨著汽車行業的日新月異,對汽車維修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是維修人員的專業技能,還包括維修師的綜合素養,那麼企業需要對專業維修人員進行培養,勢必投入大量的成本,因此企業在這過程之中對培訓的需求、成本、效果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把控,將有限的培養資源最大化利用,達到預期的目的。
2. 控制人力資源的薪酬成本
企業吸引人才的手段之一是職工的薪酬,尤其是對於汽車維修企業而言,需要採取恰當的方法對薪酬成本進行控制,例如宏觀預測法、微觀預測法等,針對維修人員維修汽車所需要的技能高低給予相應的薪酬,同時不斷強化對薪酬的控制,在保證員工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基礎之上給予相應的獎勵,包括上漲薪資、職位調動、績效獎金等,進一步促進員工工作積極性的提升,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3. 控制人力資源的離職成本
對於企業而言,人員的穩定不僅有利於企業的發展,而且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汽車維修企業更是需要注重人員的流動。如果人員流動性過大,不僅會帶走客戶資源、維修技術,而且令企業在市場上的佔有額極速銳減,對企業造成不利影響。因而,企業應當制定相應的方案,保證企業利潤的前提之下,採取一定的方法將人員離職的成本降到可控范圍之內,減少企業損失。
成本控制並不只是財務人員或者是企業管理者的工作,而是與企業的所有成員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不斷提升全員成本控制意識的基礎之上,實行全員參與成本控制,形成自上而下地在日常工作之中控製成本的良好環境,同時員工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將工作之中所遇問題匯總並立即上報,管理層人員及時處理,避免不明損失而造成企業成本增加。
總而言之,汽車維修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之中若要站穩腳跟,關鍵在於企業的成本控制,不僅需要完善相應的考核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還需要構建成本控制多層次責任體制,將責任明確並落實到個人,為企業順利控製成本奠定基礎。同時在人力資源成本上下足功夫,以有效地投入獲取更多的回報,更重要的是不斷更新企業的管理理念,令企業所有成員清楚認識成本控制不是單純地節約成本或是削減某一部分支出,而是需要與企業發展戰略相符合的科學合理手段進行成本控制。此外企業還需要實行全員參與成本控制,讓企業成員明白,成本控制不僅僅只是財務人員或是管理者,而是與所有成員息息相關,這樣一來,不僅實現企業全面控制局面的形成,而且促進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