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觀經濟學中為什麼邊際產量遞減導致邊際成本增加
邊際產量遞減與邊際成本增加是同時發生的,不存在因果關系。
邊際產量遞減與邊際成本增加同時發生的原因是:
邊際產量是指增加一單位生產要素所增加的產量,邊際成本是指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邊際產量遞減說明增加一單位生產要素所增加的產量增加了,同時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也就增加了,故二者同時發生。
邊際產量是指增加一個單位可變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用MP表示。即:增加一個單位的勞動投入所帶來的總產量的增加量。
邊際產量的計算公式是:MP=總產量的增加量Q/勞動的增加量L
邊際成本是指廠商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成本,用MC表示,即:增加一個單位的產量所消耗的成本增加量。
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是:MC=總成本的增加量C/產量的增加量Q
2. 【西方經濟學】邊際成本為什麼是遞增的
和邊際消費傾向的概念很類似,就是國民收入增加一個單位時進口需求增加的數量……
3. 在網路經濟學中為什麼說「邊際成本遞減、邊際收益遞增」
在經濟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最後一件產品的生產對於總成本的增加量。相似,邊際收益指的是最後一件產品的生產對於總收益的增加量。
由於網路經濟學中,用戶需要獲取的最重要「商品」為信息,而同一條信息對於不同消費對象而言是不需要成本增加的。也就是說,當網路中的「商品」誕生時,它的主要成本就已經消耗完成,繼續利用該「商品」不需要增加新的邊際成本。所以說網路中的邊際成本不僅僅是遞減,甚至可以說幾乎為零。邊際成本降低,自然會引起邊際收益的遞增。
4. 為什麼隨著產量的增加,邊際成本先下降後上升
因為在一定范圍內固定成本不變,可是變動成本卻是在變的。也就是說,產量增加,變動成本也會增加。
在一定時期內,產量的增加,會降低產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因而會使平均成本下降。這就是所謂的規模效應,但這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一定產量范圍內」。由於產量的增加,同時會使變動成本增加。特別是由於邊際成本遞增現象的存在,產量增加時,平均可變成本也會上升。
把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變動成本結合起來,在產量上升時,平均固定成本下降,平均變動成本上升,兩者相互抵銷。當平均變動成本的上升超過平均固定成本的下降時,平均成本就會上升。
邊際成本的作用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邊際成本的變化規律:
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5. 簡述邊際產出遞減原理是什麼
簡述邊際產出遞減原理是:開始的時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後來,收益值就越少。用數學語言表達:x是自變數,y是因變數,y隨x的變化而變化,隨著x值的增加,y的增加量在不斷減小。
隨著可變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變要素投入量與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間的比例在發生變化。在可變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階段,相對於固定要素來說,可變要素投入過少,因此,隨著可變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邊際產量遞增,當可變要素與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當時,邊際產量達到最大。
如果再繼續增加可變要素投入量,由於其他要素的數量是固定的,可變要素就相對過多,於是邊際產量就必然遞減。
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
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邊際成本率=總成本的變化量/產量變化量。
邊際成本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邊際成本遞增的根本原因就是邊際產品的遞減原則。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
6. 邊際成本為什麼是遞增的求答案
新的成本分類方法:
總成本 = 固定成本 + 可變成本
可變成本 = 直接可變成本 + 間接可變成本
固定成本,指的是廠房,設備,辦公室。
直接可變成本,指的是原材料費用。
間接可變成本,指的是管理費用,運輸費用,銷售費用。
如果在原有產量的基礎上,只多生產一件產品,那麼增加的成本基本就是原材料的費用(直接可變成本)。但當邊際產量逐漸增加,那麼「間接可變成本」就不會不變了,而是也逐漸增多,以便配合新增加的產品數量。這就是說,隨著邊際產量的增加邊際成本會變得越來越高。而增高的極限就是邊際產量達到固定資產所能容納的極限。
7. 邊際成本為什麼會遞增
要回答你的問題,首先必須說清楚成本、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這三個概念。
所謂成本,是指生產活動中投入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成本通常包括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平均成本是指單位產品的成本,它等於一定產量水平上的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變動成本的總和。
邊際成本是指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成本。
好了,現在我們來回答你的問題。
顯然,在一定時期內,固定成本是不變的。也就是說,在一定范圍內,產量的增加,只會增加變動成本,不會增加固定成本。因此,在一定的范圍內,產量增加時,每單位產品分攤到的固定成本(因而也是總成本)會變小。這就是你所說的「擴大生產規模會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的原因。這並沒有錯。
但是,請注意,擴大生產規模會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的原因,是因為在一定范圍內固定成本不變。可是變動成本卻是在變的。也就是說,產量增加,變動成本也會增加。比方說,1件產品用1份原材料,10件產品就會用10份原材料。但能不能因此得出結論,產量增加時,變動成本同比增加,從而平均變動成本不變呢?
不能。因為變動成本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勞動成本。在一定時期內,機器廠房數量不變,工人增加時,產量固然會增加,但由於每個工人使用的機器設備少了,影響了勞動生產率,單位勞動所生產的產量或說勞動的平均產量會減少。如果單位勞動的價格不變,則每單位產量上的勞動成本就會增加。這樣,產量增加時,平均可變成本就上升了。
由此,我們知道,企業的資本設備不變時,勞動等生產要素的投入如果增加,每增加一單位生產要素所增加的產量在一定階段以後會出現遞減現象。這種現象叫做邊際產量遞減。在勞動價格不變時,勞動的邊際產量遞減會使產品的邊際成本遞增。
可見,在一定時期內,產量的增加,會降低產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因而會使平均成本下降。這就是所謂的規模效應。但這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一定產量范圍內」。由於產量的增加,同時會使變動成本增加。特別是由於邊際成本遞增現象的存在,產量增加時,平均可變成本也會上升。把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變動成本結合起來,在產量上升時,平均固定成本下降,平均變動成本上升,兩者相互抵銷。當平均變動成本的上升超過平均固定成本的下降時,平均成本就會上升。
這樣說來,生產規模也不是越大越好。企業與經營決策中,不僅要考慮平均成本,更要考慮邊際成本。
自己不懂,找個答案給你參考,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