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交的成本,到底有多大
眾所周知,人是群居動物,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需要依群而居。
而所謂群居,最具體的表現方式就是社交,而社交的本質,則是諸多的人情世故。
也就是說,在人的一生當中,或多或兆畝此少都會有一定的社交,甚至可以說,社交本身就是我們的生活,即當我們為了生活耗盡了所有精力之後,就會發現其實這些損耗的精力本身就是社交的成本。
因此,社交本身,往大的說,就是生活,就是人生,往小的說,就是我們平時交際。
那麼,一個人的一生,其社交成本,到底有多大呢?
其實往大的說,就是人的一生,無法估量。
而往小的說,則需要因人而異。
我們以普通人為例,社交的支出主要是朋友、同事、熟人等之間的交往,如吃飯聚餐、紅白喜事,車油費用等,當然還有一些其它額外的支出,很難統計。
進一步的說,一個人一個星期與他人吃飯聚餐最低的成本,也會有300元,一年下來就是14400元;另外紅白喜事,每個月基本上會保持有500元左右,一年下來就6000元。
因此,光是這兩項,一個人一年的社交成本就需要20000元左右。
當然,這些只是一個普通人最低的社交成本支出。
也就是說,一個人不管你如何省,一年的社交成本,也不會低於20000元,更何況我們所處的 社會 ,不像國外那樣講究AA制,而是搶著買單,換句話說,絕大多數人的社交成本遠超出這個數。
我有一個同學由於平時經常請人吃飯,有時候一個晚上就是這個數。
所以,我們講每年20000元的社交成本支出,其實仍是最低的數目,若是算十年下來,就是200000元。
但是,在整個社交的過程當中,成本支出並不一定就有回報,因為十年下來,有人進,也有出,從此再不聯系的人,大有人在,當然,這些也就是我們常講的無效社交。
盡管社交的目的並不一定需要有所回報,但是,若是再無聯系,那麼,也很難會有什麼友情存在了,換句話說,真正的有效社交,其實是那些留下來的人,正所謂:交往1年,是信譽;交往2年,是感情;交往3年,是信任;交往5年,是責任;交往6年,是價值; 交往8年,就應該請進生命里; 交往10年仍不離不棄的,就是你的後天親人了。
甚至可以說,能夠耐蠢交往到3年以上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交往。
而所謂的有效社交,說的就是那些能夠交往3年以上的人。
從另外方面說,有些人認為自己族迅不需要社交,沒有必要把錢浪費無謂的吃喝以及交際之上,這固然沒有錯,但是當你內心煩悶,難以消解時,你就會知道社交的重要性了,或者說,當你真正遇到事時,找不到人來幫忙,那時你就會知道交往的重要性了,盡管當今是法治 社會 ,但是每一個人都會有束手無策,找不著方向的時候,這時這些社交當中的人,就有可能起到關鍵的作用。
所以,社交的成本雖然很高,但是仍是我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換句話說,人不可能脫離社交而獨立存在,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多賺些錢,否則,連社交最基本的費用都付不起了。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左傳》《韓非子》《列子》《資治通鑒》《道德經》《史記》《論語》《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曾國藩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