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產部和各車間如何計算生產產值,用工成本比例應該多少合適如何計算,望謝謝回答
計算生產總值常用的有以下幾種方法:
1.生產法: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
2.收入法: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用工成本比例多少合適要根據企業的自身實際情況考慮。您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考慮:
勞動分配率:即人工成本總額÷增加值×100%
人事費用率:即人工成本總額÷銷售收入×100%
人工成本占總成本比重:即人工成本總額÷總成本×100%
對人工成本進行分析時,企業一定要多角度分析,將人工成本結構和比率作為主要的考察目標。
如果單純的從人工成本總量出發,盲目降低用工成本比例,企業必定會陷入裁員、降薪,引發內部動盪,核心人員對企業失去信心造成流失,企業不得不花費大量投資來招聘、培養的惡性循環
⑵ 成本費用的分攤方法
第一種,平均分攤法。把一定時間內發生的費用平均攤到每個產品的成本中,它使費用的發生比較穩定、平均。平均費用分攤法是抵消利潤、減輕納稅的最佳選擇。
只需生產經營者不是短期經營而是長期從事某—一種經營活動,那麼將一段時期內(如1年)發生的各項費用進行最大限度的平均。
就可以將這段時期獲得的利潤進行最大限度的平均,這樣就不會出現某個階段利潤額及納稅額過高的現象。
第二種,實際費用攤銷法。根據實際發生的費用進行攤銷,多則多攤,少則少攤,沒有就不攤,任其自然,這樣就達不到避稅的目的。
第三種,不規則攤銷法。根據經營者需要進行費用攤銷,可能將一筆費用集中攤入某一產品成本中,也可能在另一批產品中一分錢費用也不攤。這種方法最為靈活。
企業如果運用得好,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當企業的經營不太穩定,造成利潤每月差別很大時,該方法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利潤高時多攤,利潤低時少攤,從而有效地避稅。
(2)車間成本按什麼比例分配擴展閱讀:
企業在進行費用分攤時應解決以下兩個關鍵問題:
一是如何實現最小利潤支付;
二是在費用攤入成本時如何使其實現最大攤入。
企業費用開支包括勞務費用開支、管理費用開支、福利費用開支、各項雜費開支等。其中,勞務和管理費用開支最為普通,也是企業費用開支中兩項最主要的內容。
勞務費用開支和管理費用開支有多種標准,但最小最低的標准只有一個,即它是由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來決定的。
拿勞務費用開支來說,任何一個企業生產經營中都有一個勞務使用最佳狀態點。在這個最佳點上,勞動力和各種人員配備使企業利益最大而勞務費用最省。
因此,尋找發現這一最佳結合狀態點是使用費用均攤法的基礎。
⑶ 製造費用的分配標准有哪些
製造費用的分配標准有:
一、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
按照各種產品所用生產工人實際工時數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計算公式如下:
製造費用分配率=製造費用總額/車間產品生產工時總額;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該種產品生產工時*製造費用分配率;
二、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
按照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生產工人實際工資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製造費用分配率=製造費用總額÷各種產品生產工人工資總額;
某種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生產工人工資數×製造費用分配率;
三、產品標准產量比例法:
產品標准產量比例法是以各種產品的標准產量為分配標准來分配製造費用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製造費用分配率=應分配的製造費用總額÷各種產品標准產量之和;
某種產品分配的製造費用=該種產品的標准產量×製造費用分配率。
⑷ 生產成本一般採用哪種方法分配
一、在實際工作中,商業零售企業,一般採用哪種方法分配成本?
零售價法是商品零售企業經常採用的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在這種方法下,首先用成本佔零售價的百分比計算出期末存貨成本,然後倒擠出本期的銷售成本。採用這種方法的程序如下:
(1)在商品存貨明細賬上同時按成本價和零售價登記期初存貨和本期購貨,計算出本期可供銷售的存貨的成本和售價總額。
(2)本期銷售的存貨,在其明細賬中只登記售價,不登記成本價,並據此計算出期末存貨的售價。
(3)計算成本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成本率=(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期初存貨售價+本期購貨售價)×100%
(4)計算期末存貨的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期末存貨成本=期末存貨售價總額×成本率
(5)計算本期銷售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銷售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例1】某商店2007年5月份的期初存貨成本為289
480元,售價總額為360
000元,本期購貨成本為620
000元,售價總額為806
000元;本期銷售收入為820
000元。請計算該商店5月份的期末存貨成本和本期銷售成本。
按照前述所列程序,計算結果如下:
本期可供銷售的存貨成本=289
480+620
000=909
480(元)
本期可供銷售的存貨售價總額=360
000+806
000=1
166
000(元)
期末存貨的售價總額=1
166
000-820
000=346
000(元)
本期成本率=(909
480/1
166
000)×100%=78%
期末存貨成本=346
000×78%=269
880(元)
本期銷售成本=909
480-269
880=639
600(元)
目前我國商品零售企業廣泛採用的售價金額核演算法,實際上是零售價法在我國會計實務中的具體運用。售價金額核演算法的具體賬務處理程序如下:
(1)平時商品存貨明細賬的進銷存均按售價記賬,售價與進價的差額記入「商品成本差異」賬戶。
(2)期末,計算進銷差價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進銷差價率=(期初庫存商品進銷差價+本期發生的商品進銷差價)/(期初庫存商品售價+本期發生的商品售價)×100%
具體計算時也可按以下方法計算:
進銷差價率=月末分攤前[「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余額÷(月末「庫存商品」賬戶余額+月末「受託代銷商品」賬戶余額+本月「主營業務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l00%
(3)根據進銷差價率計算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進銷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本期商品銷售收入×進銷差價率
或,
=本期「主營業務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進銷差價率
(4)調整本期已銷商品的銷售成本。
本期已銷商品實際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收入-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
【例2】接例1,本期購銷業務及有關的計算程序,在「售價金額核演算法」下的會計處理如下(有關增值稅的分錄略):
(1)結轉入庫商品成本:
借:庫存商品
80
600
貸:材料采購
620
000
商品進銷差價
l86
090
(2)本期銷售商品:
借:銀行存款
820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820
000
(3)平時結轉商品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820
000
貸:庫存商品
820
000
(4)計算進銷差價率:
進銷差價率=(70
520+186
000)/(360
000+806
000)×l00%=22%
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820
000×22%=180
400(元)
(5)根據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沖轉銷售成本:
借:商品進銷差價
180
400
貸:主營業務成本
180
400
經過調整,本期商品銷售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639
600(=820
000—180
400)元;「庫存商品」的期末借方余額為346
000元,「商品進銷差價」賬戶的貸方余額為76
120元。企業在會計期末編制資產負債表時,存貨項目中的商品存貨部分,應根據上兩個賬戶的期末余額的差額列出。上述兩個賬戶期末余額的差額為269
880(=346
000-76
120)元,該項數額與按存貨成本率計算的期末存貨成本完全一致。
二、產品製造成本構成項目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
(一)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
基本生產車間發生的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材料成本,包括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燃料和動力成本,應專門設置「直接材料」等成本項目。這些原料和主要材料一般分產品領用,應根據領料憑證直接記入某種產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項目。如果是幾種產品共同耗用的材料成本,則應採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分配計入各有關產品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項目。
公式:某種產品材料定額耗用量=某種產品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材料消耗定額
材料分配率=全部產品的材料實際耗用量÷各種產品材料定額耗用量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實際耗用量=某種產品的材料定額耗用量×材料分配率
某種產品應負擔的材料費用(或成本)=某種產品的材料實際耗用量×材料單價
會計處理時,按直接用於產品生產、專設成本項目的各種材料成本,應借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及其所屬各產品成本明細賬「直接材料」成本項目。
企業應根據發出材料的成本總額,貸記「原材料」等科目。
(二)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
直接進行產品生產、設有「直接人工」成本項目的生產工人工資、福利費等職工薪酬,應單獨記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和所屬產品成本明細賬的借方(在明細賬中記入「直接人工」成本項目),同時,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生產一種產品,發生的工資等人工成本直接計入該種產品的「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若生產二種及以上產品,應採用一定方法分配計入各產品的成本中。如,按計時工資分配直接人工成本。
(三)製造費用的分配
在基本生產車間只生產一種產品的情況下,製造費用可以直接計入該種產品的成本。在生產多種產品的情況下,製造費用應採用適當的分配方法計入各種產品的成本。
企業應當根據製造費用的性質,合理選擇製造費用分配方法。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很多,通常採用的方法有: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機器工時比例法和年度計劃分配率法等。
1、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
這是按照各種產品所用生產工人實際工時數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
2、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
這是按照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生產工人實際工資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由於工資成本分配表可以直接提供生產工人工資資料,因而採用這種分配方法,核算工作比較簡便。
3、機器工時比例法
這是按照生產各種產品所用機器設備運轉時間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產品生產的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車間。採用這種方法,必須具備各種產品所用機器工時的原始記錄。
⑸ 企業可以選擇按什麼比例作為製造費用的分配標准
製造費用分配標准
(一)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即按照各種產品所用生產工人實際工時數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計算公式如下:
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生產工人實際工時數×製造費用分配率
(二)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即按照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生產工人實際工資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由於工資成本分配表可以直接提供生產工人工資資料,因而採用這種分配方法,核算工作比較簡便。計算公式如下:
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生產工人實際工資額×製造費用分配率
(三)機器工時比例法,即按照生產各種產品所用機器設備運轉時間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產品生產的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車間。採用這種方法,必須具備各種產品所用機器工時的原始記錄。計算公式如下:
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機器運轉時數×製造費用分配率"
(四)耗用原材料的數量或成本比例法,即按照各種產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數量或成本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製造費用分配率=製造費用總額/耗用原材料的數量(或成本)總數
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數量(或成本)×製造費用分配率
製造成本包括比對產生的所有生產成本的組織和管理直接材料和生產直接勞工成本中的其他一切,包括生產(工廠,工廠)各業務部門的其他生產成本。
(固定資產維修費列羅「管理費用」作坊生產的固定資產和行政部門發生),有以下具體項目:工資管理,員工福利,住房建設成本,勞動保護,季節生產損失和停機維修期間,各生產單位等。
間接製造成本一般都計入成本,通常發生在並不直接歸屬於確定其成本計算對象,因而不能直接計入所生產去的產品成本和地點須提前歸集所發生的成本製造成本,那麼當包含在各成本對象的成本使用分配成本對象間某個方法的月份結束。
(5)車間成本按什麼比例分配擴展閱讀:
分配方法
1、工時比例
生產工時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種產品所耗生產工人工時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一種方法。對於這種分配方法,查賬人員應檢查企業是否有真實正確的工時記錄。
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生產工人實際工時數*製造費用分配率
2、工資比例
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一種方法。採用這一方法的前提是各種產品生產機械化的程度應該大致相同,
否則機械化程度低的產品所用工資費用多,負擔的製造費用也要多,而機械化程度高的產品則負擔的製造費用較少,從而影響費用分配的合理性。
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生產工人實際工資額*製造費用分配率
3、機器工時比例
這一方法適用於生產機械化程度較高的產品,因為這類產品的機器設備使用、維修費用大小與機器運轉的時間有密切聯系。採用這一方法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具備各種產品所耗機器工時的完整的原始記錄。
查賬人員審查採用機器工時比例分配法分配製造費用的賬務時,應首先對被查企業機械化程度及機器工時記錄等情況進行核實,查明該企業是否適用這種分配方法,然後,再復核數字計算的正確性。該方法的計算程序、原理與生產工時比例分配法基本相同。
4、年度計劃分配率
採用這種方法,不論各月實際發生的製造費用多少,每月各種產品成本中的製造費用都是按年度計劃確定的計劃分配率分配。年度內如果發現全年製造費用的實際數和產品的實際產量與計劃數發生較大的差額,應及時調整計劃分配率。
這種方法適用於季節性的生產企業,因為在季節性生產企業中,每月發生製造費用相差不大,但淡季和旺季的產量懸殊卻很大,如果按實際費用分配,各月單位產品成本中的製造費用將隨之忽高忽低,不便於進行成本分析。
⑹ 生產成本分配率怎麼計算
生產成本中有=直接材料(領用材料)+製造費用+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部分一般可以分出。製造費用和不能直接分配的材料和人工一般按兩種產品的產值比例分配。如甲產品的產值是200萬,乙產品的產值是100萬,那製造費用的分配比例就是2:1。
舉例:如本月的製造費用是10000元。按以上的分配比例:甲產品的製造費用應該是6667元,乙產品的製造費用是3333元
借:生產成本--甲產品6667元。生產成本--乙產品3333元。
貸:製造費用10000元。
(6)車間成本按什麼比例分配擴展閱讀:
根據不同的企業,其生產過程有不同的特點,其成本管理的要求,對成本計算的具體方法帶來了的影響。也就是說,只有根據企業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選擇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才能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