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品多如何能准確核算成本
商品多如何能准確核算成本?
可以用進價金額核算.
1、按實物負責人或商品大類設明細賬.
2、購進商品只按進價金額及庫存商品賬,售出商品按實貨收款作為銷售收入.
3、月末通過實際盤點,按最後進價法或加權平均法算出庫存商品成本,再計算出已銷商品進價,結轉銷售成本.計算公式如下:月末盤存商品進價=∑(月末盤存商品數量*最後一次進貨單價或加權平均單價)
已銷商品進價=月初庫存商品進價+本月購進商品進價-月末盤存商品進價
成本核算方法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成本核算方法計算公式
分配率=待分配費用/(完工產品分配標准+月末在產品分配標准)
本月完工產品成本=分配率*完工產品分配標准
月末在產品成本=分配率*月末在產品分配標准
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月末在產品數量×完工程度
加工成本完工程度的計算
分配工資、福利費和製造費用完工改做程度(累計工時法):
A.通常假定處於某工序的在產品只完成本工序的一半:
某道工序完工程度=(前面各道工序工時定額之和+本道工序工時定額×50%)÷產品工時定額×100%
B.如果考試特指了在產品所處工序的完工程度時,則:
某道工序完工程度=(前面各道工序工時定額之和+本道工序工時定額×本道工序平均完工程度)÷產品工時定額×100%
成本核算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分類法、定額法、標准成本法等.
產品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產品(包括提供勞務)過程中所發弊殲空生的材料費用、職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計入而按一定標准分配計入的各種間接費用.
產品成本核算對象,是指確定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的具體對象,即生產費用承擔的客體.
企業應根據生產經營特點和管理要求來確定成本核算對象.
企業產品成本核算採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一租瞎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在成本核算中,各種會計處理方法要前後一致,使前後各項的成本資料相互可比.
產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進行歸集和分配,最後計算出各種產品的生產成本和各項期間費用的過程.
2. 商品銷售成本的加權平均法怎麼計算
加權平均法又稱「綜合加權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一個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結存存貨成本+購入存貨成本)/(結存存貨數量+購入存貨數量);
庫存存貨成本=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或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收入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例:甲企業採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發計算發出材料成本。2018年3月1日結存A材料200件,單位成本40元,3月15日購入A材料400件,單位成本35元,3月20日購入A材料400件,單位成本38元,當月共發出A材料500件。3月份發出A材料成本
材料單價=(200*40+400*35+400*38)/(200+400+400)=37.2(元/件)
3月份發出A材料成本=500**37.5=18600(元)
結存材料成本=(200+400+400-500)*37.2=18600(元)
(2)怎麼計算多種商品平均成本擴展閱讀
庫存數量加權平均法i根據每種商品的月末結存數量,加權平均計算結存商品價值,倒擠商品銷售成本。其計算方法是:
1、月末結存商品數量相等於或小於最後一次收入數量時,月末結存商品價值等於月末結存商品數量乘最後一次購進商品的單價。
2、月末結存商品數量大於最後一次收入數量但小於全月收入數量時,從最後一次收入數量起,依次向前推算,直司相等於結存數量為止,將相等於結存數量內逐次金額相加,它的總和就是月末結存商占價值。
3、月末結存商品數量超過全月收入數量時,月末結存商品價值等於本月收入;品總金額加超過數量乘以上月結存商品平均單價之和。
其公式如下:本月商品銷售成本=月初結存品金額+月內收入商品金額-月內非商品銷進價金額-月內結存商品金額庫存數量加權平均法既符合先生先出精神,又具備加權平均法的優點。
3. 如何計算各種產品的單位成本
單位成本的計算方法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1、如果以銷售產品數量為單位,其單位成本為:銷售總成本/銷售數量;
2、如果以生產數量為單位,其單位成本為:生產總成本/生產數量;
3、如果要計算銷售成本單位賣價(元)的成本:銷售總成本/銷售收入。
單位成本是指生產單位產品而平均耗費的成本。一般只要將總成本去除以總產量便能得到,是將總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攤給單位產品的費用,它反映同類產品的費用水平。
簡介
企業通常要按月編制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表,分別成本項目反映主要產品的上一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本年份計劃單位成本和本期實際單位成本。
作用
單位成本對於分析企業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為單位成本的高低,反映了企業生產水平、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的好壞。
計算單位成本的目的之一,是為了了解各種產品單位成本和各成本項目計劃的執行情況。利用單位成本可與同行業先進企業或國外先進企業進行比較,找出差距,明確改進方向。同時單位成本也是制定產品價格重要依據之一。
(3)怎麼計算多種商品平均成本擴展閱讀:
總成本
總成本是指企業生產某種產品或提供某種勞務而發生的總耗費。根據成本核算的不同方法,按照其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程序,產品總成本是生產某種品種或數量的產品所耗費的生產資料和人工費用的總和。
通過總成本的計算和分析,可以了解掌握計算期的總支出,將總成本與收入、利潤、凈利潤等比較,能獲得有意義的分析指標。總成本的節約或超支,往往對於分析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有重要意義。
將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相結合,便能進行全面的成本分析。
最小單位成本
最小單位成本(Least Unit Cost):決定批量大小即每次生產或采購數量之方式,發生在持有成本和訂購成本的值很接近時。
單位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隨著業務量的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這里的變動成本是就總業務量的成本總額而言。若從單位業務量的變動成本來看,它是固定的,即它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的影響。
單位變動成本=變動成本/業務量,它是固定的,即它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的影響。
參考資料:單位成本-網路
4. 平均總成本怎麼算
平均總成本 = 平均固定成本 + 平均可變成本。平均總成本的意思是生產商在製造某個產品時平均需要耗費的成本。在實際的生產之中,每個產品所需要耗費的成本都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在全機器生產的情況下,產品的質量、大小都會有細微的差別,因此總成本是由固定的成本和可變的成本構成。
成本簡介
成本指的是人們在生產某樣產品或者經營某項業務時所必須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通俗而言,就是做某件事必須要付出的代價,這個代價可以是時間,也可以是金錢等等。成本可以分成二十幾種類型,比如依照生產經營范圍的不同,可以將成本劃分為成產成本和銷售成本兩種類型;依照數量變化的不同,可以將成本劃分為差別成本、邊際成本和增量成本三種類型,依照形成時間的不同,又可以將成本劃分為未來成本和歷史成本。
5. 計算總成本和平均成本
(1)總成本=10000+20X
平均成本=總成本/產量=(10000+20X)/X
(2)出售總收入=30X
(3)利潤=30X-(10000+20X)
6. 如何計算商品的成本
計算公式如下:
1、存貨單位成本=(原有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次進貨的實際成本)/(原有庫存存貨數量+本次進貨數量)
2、本次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出存貨數量*本次發貨前的實際成本
3、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歲陪
採用移動平均法能夠使企業管理當局及時了解存貨的結存情況,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以及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但由於每次收貨都要計算一次平均單價,計算工作量較大,對收發較頻繁的企業不適用。
移動加權平均法的時值一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的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依據的一種方法。
(6)怎麼計算多種商品平均成本擴展閱讀:
移動加權平均法:返雀絕
移動加權平均法指企業按實際成本進行材料明細分類核算時,以各批材料收入數量和上批結余材料數量為權數,計算材料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計價方法,每購進一批材料需重新計算一次加權平均單價,據以作為領用材料的單位成本。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永續制下加權平均法的稱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加權平均;其計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數量和金額與各次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移動加漏姿權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商品成本比較均衡和准確,但計算起來的工作量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不多、或者前後購進商品的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流通類企業。
7. 多種商品混一起怎麼算成本
可以分別計算成本
也可以取其最大的那個成本與最小的成本,然後取一個均值,作一個平均成本
8. 商品銷售過程中的,成本均價咋計算
商品成本核演算法,有「移動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
1、「移動加權平均」法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成本核演算法,它的成本計算公式為:(x1*y1+x2*y2+…+xn*yn)/y1+y2+…+yn ,(註:x1,x2,…xn代表某商品n次的進貨價格,y1,y2,…yn代表某商品n次的進貨數量)。 如果你使用的是加權平均法,那麼在庫存商品中的商品的成本都是以當前成本均價。
2、「先進先出」法的商品成本是按照該商品庫存中不同的批次計算,出庫的順序以先入庫的商品先出庫。 如果使用的是先進先出、後進先出,你可以在庫存狀況表中通過批次詳情來查詢某一商品不同批次的成本
3、「後進先出」商品成本是按照該商品庫存中不同的批次計算,出庫的順序以後入庫的商品先出庫。
4、「個別計價法」」商品成本是按照該商品就進庫時的實際成本計算。
系統的成本計算方法只能在期初確定,一旦開始使用,不允許再修改。
9. 平均總成本怎麼算
10. 怎麼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平均銷售單價和平均單位銷售成本
你好,關鍵你要理解好加權平均這個概念。通俗地跟你講,對於商品來說一般而言每個月期末都有一個期末余額,每個月都有期初余額,如11月的原材料的期初數量是100件,單價是100元,11月3號購進1批原材料,數量是100件,單價是80,用加權平均法來算那麼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金額((100元*100件=10000)+本期購入金額(100件*80元=8000))/期初庫存商品(100件+購入數量100件)=18000/200=90元 假如11月5號又購進200原材料,單價是150元一件加權平均單價方法如上=期初庫存金額((90元*200件=18000)+本期購入金額(200件*150元=30000))/期初庫存商品(200件+購入數量200件)=48000/400=120咯 平均銷售單價,小學計算題啊,銷售商品的營業收入總額/銷售數量和平均單位銷售成本怎麼算呢?數量*單價數量是本期銷售數量。單價是加權平均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