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洋務運動時期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有什麼區別
1、創辦時期不同
洋務運動的軍事工業是在前期創辦的,而民用工業則是洋務派如族後期創辦。
2、創辦形式不同
洋務運動的軍事工業經費由清政府調撥,產品分配給軍隊使用。
洋務運動的民用工業投資大多採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渣核弊形式,產品主要作為商品投放市場。
3、管理性質不同
洋務運動的軍事工業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門式的,本質上屬於帶有資本主義因素的封建官辦氏仿企業。
洋務運動的民用工業管理上採取勞動僱傭制,其本質上屬於帶有封建因素的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
② 來來來,討論下軍工成本算入GDP嗎
一艘軍艦,對於國家來說,購買價就是成本,這是軍隊的購買成本實際也是屬於政府采購,對於造船廠來說,國家的成本也就是國家的購買價是包含了利潤的,這裡面就有增加值,一艘護衛艦造價20個億的話,這是對國家而言,這是國家的成本,對於企業來說這20億是成本。
③ 中國能趕超日本或者德國的機床工業水平嗎
人家研發生產和市場環境都比我們好,知識產權保護到位,技術迭代,資本積累的良性循環,關鍵是沒有惡性競爭,這些我們國家到現在都沒做到或者意識到,拿什麼跟人家比?
關鍵是中國人口眾多,又是後發國家,必須有計劃的從低端至中端直至高端步步推進。參加國際競爭,必須有競爭力。要物美價廉。這幾十年來,功夫不負苦心人,航天航空高鐵超高壓真流輸電樣樣都走在世界的前列。讓西方人感到擔心,其實也是正常反應。有競爭,自然會有壓力,落後就會落伍。
如果技術更新換代的夠快,你看客戶要不要換新?什麼機床用很久,所以需求不大。這句話我真的想笑。比如你現在可以同時加工五個面,兩年時間就技術升級到同時可加工七個面,精度更高,效率更快,你看客戶他換不換新。軸承是一方面,主要還是在控制系統方面也是落後於日、德、美,日本的發那科和三菱的數控還有德國的西門子數控系統是世界領先地位,日本的山崎馬扎克1919年成立。這些,我們在五年內可趕上和超越?當然,現在我們國家發展的也很快,希望在未來幾年能趕超歐美,繁榮昌盛!
④ 軍工科研院所改制對科研院所是好事嗎
對科研院所應該是利大於弊。
科研院所改制是發展方向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軍工產業在配置方面效仿前蘇聯,採用了「研究所+工廠」的科研生產模式。隨著我國國防工業的發展,軍工產業的組織形式經歷了一系列歷史沿革,最終發展成為當前的十大軍工集團,並正在逐步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現代化企業制度。基於歷史格局和行業的特殊性,我國軍工產業呈現出獨特的發展軌跡。一方面,軍工廠走在改革前列,基本完成了企業化改制,成立了股份制公司,加入到市場經濟的大潮;另一方面,軍工研究所的改革卻進展緩慢,當前依然在事業單位的體制內,依靠國家財政撥款,在一定程度上獨立於市場經濟之外。軍工研究晌爛跡所和軍工廠的不同體制導致了兩部分資產無法進行整合,研究所和工廠並存的狀態一直延續至今。
當前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軍工企業的股份制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如今,十大軍工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已達到70多家。十大軍工集團向上市公司注入了大量的軍工資產,從最初只注入民品業務,逐步發展為注入部分軍品配套業務,到目前已經開始陸續注入核心軍品業務。然而,注入資產的性質卻主要都是軍工企業資產,也就是最初以生產製造業為主的軍工廠資產,最核心、最優質的軍工研究所資產由於其事業單位的屬性,目前仍不具備注入上市公司的條件。
研究所資產無法資本化的現狀,嚴重製約著各大軍工集團資產證券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研究所資產佔比較高的航天和電子系軍工集團的資產證券化水平只有20%左右,遠低於佔比相對較低的航空和船舶系軍工集團(資產證券化水平已達到50%左右)。當前,各大軍工集團的企業資產已大部分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並注入到上市公司。未來,研究所的改制和資產注入,將是新一輪軍工體制改革的關鍵。
改制的積極意義
軍工科研院所的轉企改制,將對軍工行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激發活力,促進創新。
研歷罩究所模式下的科研生產是計劃經濟的產物,以完成任務為目標,與市場嚴重脫節,從而導致創新力的嚴重缺失。研究所改制後,將直接面向市場需求,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業績的壓力將有利於激發經營生產的活力,促進科技創新、產品創新,對武器裝備的升級換代起到推動作用。
優化資源配置。在研究所和工廠並存的模式下,同一行業內往往存在著大量的重復性資產,但由於廠所體制不同,同行業的資產無法進行整合,造成資源極度浪費。研究所改制將使廠所間資產的合並重組成為可能,有利於同行業廠所的融合發展,為優化資源配置提供了便利宴並條件。
提高國家投入資金的使用效率。研究所的經費主要來源於國家財政撥款,產品研發通常「只論成功、不計成本」,導致了研究所高成本低產出的現狀。研究所改制後,將引入成本控制機制,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從而提高國家投入資金的效率。
促進軍民融合,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軍工研究所以軍品業務為主,民品體量很小,大量軍工技術難以向民用轉化。研究所改制後,為了開拓市場,必將積極拓展民品業務,加速軍用技術民用化,促進軍民融合發展,從而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提升軍工企業競爭力,抵禦風險。軍工研究所改制,將進一步打開軍工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的空間。一方面軍工企業可以藉助資本市場進行融資,擴大規模,提升競爭力,以便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另一方面,資本市場也可以起到分擔風險的作用。
改制面臨六大問題
軍工研究所改制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當前,軍工研究所改制面對著眾多錯綜復雜的問題,尤其是以下四大問題突出,需要各級部門群策群力,合力解決。
第一,軍工研究所屬事業單位,資產由財政部進行管理,而軍工企業由國資委進行管理,研究所轉企改制涉及大量國有資產的移交,首先需要在頂層設計中理清資產的所屬關系。
第二,軍工研究所既有「重設計、輕資產」的特點,又有「高成本、低產出」的特點,轉企改制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資產估值帶來的影響,估值方法選取不當,將有可能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第三,軍工研究所人員屬於事業編制,軍工企業人員屬於企業編制,轉企改制後將面臨著事業編制人員和企業編制人員之間養老金和社保雙軌制的問題。是採取事業單位人員全部轉企,還是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需要相關的政府部門制定頂層解決方案。
第四,軍工研究所多數都是涉密單位,並且具有很高的涉密等級,之前都是採取內部審計的方式,但轉企後,需要接受外部審計,保密工作將更加嚴峻,需要與時俱進,制定新的保密措施。
第五,軍工研究所不納稅,但轉企後就要納稅,對企業的盈利能力有很大影響。對於一些盈利能力較差的研究所,轉企後反而有可能不利於將來的發展。如何同時兼顧公平競爭和對軍工研究所轉制後的適度保護,是稅收政策方面的一個難題。
第六,軍工研究所轉企改制後,還要面對很多企業內部需要預防和解決的其他問題。比如,如何進行經營管理體制、財務管理體制、人力資源管理體制的轉變;既要建立現代企業管理體制,又要兼顧軍工行業的特點;又比如,如何解決產研結合問題,避免轉企後為了追求企業利益而忽略研究所一直承擔的技術創新職責。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從黨中央到國資委、國防科工局以及各大軍工集團都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正在積極推動軍工研究所改制工作。未來,軍工研究所改制的成功將開啟我國軍工資產整體上市的大門,加速國防工業的發展。藉助於資本市場的力量,我國將會涌現出一批巨型軍工企業,在世界范圍的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為國防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
⑤ 不計成本是啥意思不計成本的手工業怎麼會發達
不計成本是因為我國古代以自然經濟為主。自給自足的。說我國古代的手工業不就是不計成本的,是這個意思。
而且我國古代手工業的手工藝品多半是供給皇帝奢侈享受用的,商業不發達所以老百姓買的少。
手工業發達是因為我國的農業在迅速發展,有了較多的剩餘勞動產品,就可以用於交換,於是商業才開始漸漸發展起來,而且古代對商業是要徵收重稅,為了增加稅收收入皇帝也會讓手工業有一定的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