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費用利用率怎麼計算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成本費用利用率怎麼計算

發布時間: 2023-05-11 15:23:43

『壹』 什麼是「利用率」

資本利用率:指每投入一元資本所能帶來的額外業務收入。 資本利用率=年利潤總額/資本總額*100%
成本費用利用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總額
反映每耗費一元所得利潤水平越高,企業獲利的能力越強。

設備利用率(rate of equipment utilization/utilization ratio)
什麼是設備利用率
設備利用率是指每年度設備實際使用時間占計劃用時的百分比。是指設備的使用效率。是反映設備工作狀態及生產效率的技術經濟指標。
在一般的企業當中,設備投資常常在總投資中占較大的比例。因此,設備能否充分利用,直接關繫到投資效益,提高設備的利用率,等於相對降低了產品成本。所以,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在進行生產決策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一般包括:設備數量利用指標―實有設備安裝率,已安裝設備利用率;設備時間利用指標―設備制度台時利用率,設備計劃台時利用率;設備能力利用指標―設備負荷率;設備綜合利用指標―設備綜合利用率。過去,設備利用率一般僅指設備制度台時利用率。
設備利用率的計算公式
設備的利用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計算:
公式一:
設備利用率=每小時實際產量/ 每小時理論產量×100%
公式二:
設備利用率=每班次(天)實際開機時數/ 每班次(天)應開機時數×100%
公式三:
設備利用率=某抽樣時刻的開機台數/ 設備總台數×100%
設備利用率的統計辦法
1、人員及部門
進行設備的統計應該由專人或專門的部門負責,其統計的目的主要是為生產能力設計和生產決策與生產分析提供依據和基礎資料,一般由企業的生產部、主管部或機電部門負責。
2、方 法
進行設備利用率的統計可依據生產報表分析進行,也可以採取實際統計的辦法。對於時產量固定的或產量容易計算的,可採用公式一;對於產量可變或設備較小的,可採用公式二、公式三;統計工作應該認真、嚴肅、長期堅持,只有長期的數據,才是更加准確和實事求是的調查數據。

產能利用率 (Capacity Utilization) ,也叫設備利用率,是工業總產出對生產設備的比率,簡單的理解,就是實際生產能力到底有多少在運轉發揮生產作用。

統計該數據時,涵蓋的范圍包括製造業、礦業、公用事業、耐久商品、非耐久商品、基本金屬工業、汽車業及汽油等八個項目。代表上述產業的產能利用程度。

當產能利用率超過 95% 以上,代表設備使用率接近全部,通貨膨脹的壓力將隨產能無法應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升高情況下,對一國貨幣是利多。反之如果產能利用率在 90% 以下,且持續下降,表示設備閑置過多,經濟有衰退的現象,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降低情況下,對該國貨幣是利空。市場一般最為重視美國的產能利用數據。在美國,一般每月中旬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土地利用率指已利用的土地面積與土地總面積之比,一般用百分數表示。是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數量指標。土地利用率的高低取決於多種因素。主要有:①土地的自然條件。包括地勢的高低,土壤的肥瘠,降水的多少,氣溫的高低,以及動物、植物、礦產的分布情況等。②經濟條件與利用技術水平。土地利用受經濟因素的影響很大,這又和技術水平有密切關系。土地的利用程度可因技術條件改變。技術進步可以使土地利用率提高。目前,有許多土地人類尚不能利用,例如高山、沙漠、峭壁、陡坡、未經風化的岩石、積雪深厚的冰川等。③生產關系與社會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經營制度,地租制等。

衡量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指標有:①農業土地利用率。指一個地區或農業生產單位用於農業生產(包括農、林、牧、副、漁業)的土地佔土地總面積的比例,是衡量一個地區或農業生產單位農業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標;②非農業土地利用率。指一個地區或農業生產單位非農業用地(包括城鎮居民點、工礦、交通、旅遊、軍事等的佔地)占土地總面積的比例,是反映非農業用地佔用土地狀況的指標;③墾殖指數。指已開墾利用的耕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比例,是衡量一個地區或農業生產單位耕地開發利用程度的指標;④復種指數。指一個地區或農業生產單位一年內農作物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的百分比,表明耕地在一年內被重復利用程度的指標。在土地開發利用過程中,必須在不造成水土流失和破壞生態環境的原則下,將一切可以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因地制宜地加以充分合理的開發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原材料利用率:是指生產企業加工成品中包含原材料數量佔加工該成品所消耗原材料的總耗量的比重指標,通常用百分表示,這個指標數值越大說明對原料的利用率越高。

『貳』 售價成本利潤計算公式是什麼

售價成本利潤計算公式: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其他收益。

推導公式:

1、售價=成本×(1+利潤率)。

2、成本=售價÷(1+利潤率)。

打折率=打折後的售價÷原來的售價=成本×(1+後來的利潤率)/成本×(1+原來的利潤率)=(1+後來的利潤率)/(1+原來的利潤率)。

利潤率計算的常用方法:

1、特值法。一般情況下,把未知量成本設為特值,常設為1或100。

2、比例法。根據公式「售價=成本×(1+利潤率)」,當售價一定時,成本與(1+利潤率)成反比。

3、方程法。關鍵是找到等量關系。

4、十字交叉法。利潤率的混合問題,類似於濃度混合問題。

5、分類討論法。

『叄』 固定資產貸款總成本費用怎麼算

銀行貸款成本如何算?

要分成兩部分計算,一是貸款成本,二是存款成本

貸款成本=貸款金額*貸款利率(即LIBOR+300BP,倫敦銀行業同業拆借率加300個基點)

存款成本=貸款金額*40%*公司業務利潤率(即這筆錢不存在銀行而是拿來做業務會賺多少錢)- 貸款金額*40%*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則總成本率=綜合成本(即:貸款成本+存款成本)/ 實際融資金額(即貸款金額*60%)

『肆』 算成本的公式

成本=售出價-利潤。

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

利潤=成本×利潤率。

成本=利潤÷利潤率。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本金×稅率。

藉助成本可以反映國家和企業經濟活動中「投入」和「產出」的關系。它也是衡量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的一項綜合指標,因為它可以反映企業勞動生產率高低,原料和勞動力的消耗狀況,設備利用率,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高低。

(4)成本費用利用率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成本分析:

調研發現,有效的成本分析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功與否的基本要素。不完善的成本分析可導致單純的壓縮成本,從而使企業喪失活力。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成本分析與控制系統,能讓企業的管理者清楚地掌握公司的成本構架、盈利情況和決策的正確方向。

成為企業內部決策的關鍵支持,從根本上改善企業成本狀況。鉑略咨詢認為,正確的成本分析對一家公司是否盈利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成本分析的不利,企業可能因為未將費用合理分攤至不同產品而導致定價失誤,從而長期陷入越賣越虧的怪圈。

『伍』 如何核算人工利用率

(一)核算人工成本的基本指標。包括企業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企業從業人員年人約工作時數、企業銷售收入(營業收入)、企業增加值(純收入)、企業利潤總額、企業成本(費用)總額、企業人工成本總額等。
企業從業人員人均工作時數=(企業年制度工時+年加班工時-損耗工時)/企業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
純收入(1)生產法: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
(2)收入法:增加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人工成本=企業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總額+社會保險費用+福利費用+教育費用+勞動保護費用+住房費用+其他人工成本
(二)核算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指標
1、銷售收入(營業收入)與人工費用比率
人工費用比率=人工費用 / 銷售收入(營業收入)
=(人員費用/員工總數量)/(銷售收入(營業收入)/員工人數)
=薪酬水平 / 單位員工銷售收入(營業收入)
2、勞動分配率
勞動分配率=人工費用 / 增加值(純收入)

『陸』 成本利用率怎麼計算如:投入經費3000元,銷售收益:100000元,該如何計算,單位是什麼,能詳細點嗎

成本利用率=(100000-3000)/3000=約3233%,是百分比沒有單位。

『柒』 簡單的成本計算公式

簡單的成本計算公式有:
1.期初余額+本期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期末在產品成本+本期在產成品成本
2.本期在產成品成本=期初余額+本期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期末在產品成本
3.成本費用=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4.期初在產+本期投產-本期完工=本期在產(生產成本借方余額)
5.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成本: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拓展資料】
分類:
1.按概念形成可分為理論成本和應用成本。
2.按應用情況可分為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產生依據可分為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
4.按發生情況可分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時間可分為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
作用:助成本可以反映國家和企業經濟活動中"投入"和"產出"的關系。它也是衡量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的一項綜合指標,因為它可以反映企業勞動生產率高低,原料和勞動力的消耗狀況,設備利用率,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高低。在產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成本下降,利潤就可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就可以增加,相對的社會積累就可以增加,為逐步降低物價和提高人民生活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