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β系數怎麼求出來的
影響公司貝塔系數的因素有以下方面:
β系數是度量某種(類)資產價格的變動受市場上所有資產價格平均變動影響程度的指標,是採用收益法評估企業價值時的一個關鍵的企業系統風險系數。評估人員有必要對影響β系數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以恰當確定評估對象的系統風險。
涉及β系數
確定β系數的模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CAPM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也稱證券市場線模型,security market line):E(Ri)= Rf+βi(Rm-Rf) 其中:E(Ri)= 資產i的期望收益率
Rf =無風險收益率
Rm = 市場平均收益率
另一種是市場模型:E(Ri)=αi+βiRm
這兩個模型都是單變數線性模型,都可用最小二乘法確定模型中的參數。在這兩個模型中,β系數都是模型的斜率。當αi = Rf(1-βi)時,這兩個模型是可以互相轉換的。
這兩個模型的假設前提、變數所採用的數據和應用條件都不相同。從理論上說, CAPM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嚴格的假設前提下的均衡模型。其假設前提是完備的市場、信息無成本、資產可分割、投資者厭惡風險、投資者對收益具有共同期望、投資者按無風險資產收益率自由借貸等。
即CAPM模型是描述市場處於均衡狀態下的資產期望收益率E(Ri)與資產風險補償(Rm-Rf)的關系。而市場模團叢虛型是描述資產期望收益率與市場平均收益率之間的關系。市場模型體現的是資產的期望收益率與市場期望收益率之間的關系。
而不論該市場是否處於均衡狀態。其中的β系數體現的是市場的期望收益率變動對資產期望收益率變動影響的程度。
(1)成本分擔契約中的系數怎麼求擴展閱讀:
貝塔系數用途
計算資本成本,做出投資決策(只有回報率高於資本成本的項目才應投資);計算資本成本,制定業績考核及激勵標准。計算資本成本,進行資產估值(Beta是現金流貼現模型的基礎);確定單個資產或組合的系統風險。
用於資產組合的投資管理,特別是股指期貨或其他金融衍生品的避險(或塌燃投機)。Beta系鄭鎮數有一個非常好的線性性質,即,資產組合的Beta就等於單個資產的Beta系數按其在組合中的權重進行加權求和的結果。
B. 約當產量法的成本系數如何制定急需!謝謝
所謂"約當產量比例法",就是把月末在產品的數量按其完工程度,摺合成相當於完工產品的產量(即約當產量),然後把完工產品的產量和在產品的"約當量"相加,構成"約當總產量"。再和發生的生產費用相除,得出費用分配率,用分配率去乘完工產品產量和在產品約當量,從而計算出完工產品應負擔的成本和在產品應留存的成本。簡稱約當產量法。
編輯本段計算公式
從上述概念我們得出計算約當產量可分四步, 第一步、計算在產品約當產量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率(完工程度) 公式1; 第二步、計算費用分配率(即每件完工產品應分配的費用) 費用分配率=(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生產費用)/(完工產品產量+期末在產品約當量) 公式2; 第三步、求出在產品的成本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費用分配率 公式3; 第四步、求出完工產品的成本 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數量×費用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成本=在產品約當產量×費用分配率 公式4
編輯本段實例
例1:某廠生產某產品,月末完工8件,在產品4件,完工程度50%,已知本月生產費用發生1800元,月初在產品200元,請用約當產量法分配月末在產品和完工產品成本。 約當產量=4×50%=2(件) 月初在產品(200)+本月生產費用 (1800)=全部生產費用(2000) 費用分配率 =2000/(8+2)=200 完工產品成本=8×200=1600(元) 在產品成本=2×200=400(元) 從以上可知,約當產量法的實質是把在產品數量折算為產成品數量,換句話說是在產品的數量相當於多少產成品的數量。只要計算出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根據公式2、公式3和公式4就可順利求出在產品成本和完工產品成本。而計算約當產量的關鍵是完工率(根據公式1)。 在計算完工率時,要注意實際生產中在產品耗用的原材料和加工費用(直接工資、製造費用等)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必須分開討論加工費用的完工率和原材料的完工率(也稱投料率,下文用投料率表示)。因此,實際工作中在產品約當產量一般要求分成本項目計算,即算出直接材料的月末在產品和完工產品成本、直接人工的月末在產品和完工產成品成本、製造費用等加工費用的月末在產品成本和完工產品成本,然後匯總得出月末在產品全部成本。即 月末在產品成本=直接材料月末在產品成本+直接人工月末在產品成本+製造費用等月末在產品成本 完局螞工產品成本=月末直接材料完工產品成本 +月末直接人工完工產品成本 +製造費用等完工產品成本 首先我們看加工費用桐空埋的完工率的計算。在產品完工程度的測定,對於費用分配的正確性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問題在於在產品完工程度的確定比較復雜,一般是根據月末在產品的數量,用技術測定或其他方法,計算在產品的完工程度。在具備較健全的產品的工時定額的情況下,可以按每道工序累計單位工時定額除以單位產品工時定額計算求得。 某工序在產品完工程度=(前一道工序的工時定額 + 本道工序的工時定額×本道工序的平均完工程度)/ 工時定額 上列公式中,本工序的工時定額乘以50%,是因該工序中各件在產品的完工程度不同,為虧弊了簡化完工程度的測算工作,都按平均完工50%計算。 例2:長城工廠乙產品的工時定額為40小時,經兩道工序產成,這兩道工序的工時定額分別為24小時和16小時,求兩道工序的完工率。 第1道工序完工率=24×50%/40×100%=30% 第2道工序完工率=(24+16×50%/40)×100%=80% 為什麼第二工序完工率要加上第一序的定額工時呢? 原因是第二工序在產品是第一工序完成加工後轉到第二工序的在產品,所以應該加上,以此類推,假設上例第三工序工時為40,則第三工序完工率: 第3道工序完工率=(24+16+40×50%/80)×100%=75% 其次我們看原材料的投料率(完工率)的計算。 如果原材料在開工時一次投入,那麼在產品耗用的材料同完工產品耗用的相等,即投料率100%。此時費用按完工產品的數量和在產品數量比例分配 如果直接材料分工序在每工序開始時一次投入,則每一工序內的在產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與該工序完工的半成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相同,因而 某道工序在產品完工率 = (前一道工序投料定額 + 本道工序投料定額)/ 材料消耗定額 假定長城工廠丙產品的材料消耗定額為80千克,經兩道工序產成。這兩道工序的材料消耗定額分別為32千克和48千克,直接材料在每道工序開始時一次投入。其完工率計算如下: 第1道工序完工率=32/80 ×100% = 40% 第2道工序完工率=(32+48)/80 ×100%=100% 如果直接材料隨著生產進度陸續投入,且在第一工序也是陸續投入的,則直接材料費用的投料率可按下式計算: 某工序在產品直接材料完工程度 = (前一道工序的投料定額+本道工序的投料定額×本道工序的平均完工程度)/ 材料消耗定額 假定前述長城工廠乙產品的直接材料投入為:第1道工序材料消耗定額32千克,第2道工序材料消耗定額48千克,與加工進度不一致(第1道工序工時定額24小時,第2道工序工時定額16小時)。按材料消耗定額計算的在產品完工程度為: 第1道工序完工率=32×50% / 80 ×100% =20% 第2道工序完工率=(32 + 48×50%)/ 80 ×100% = 70%
編輯本段注意事項
以約當量計算分配費用時,關鍵問題在於在產品分項目的投料和加工程度怎麼確定。一般都按50%來計算,這也有一定道理,產品在不同工序加工時,出來的在產品加工程度有的在50%之前,有的接近100%,對一種產品來說既不以前面完工程度來計算,也不以最後面的完工程度來計算,而採用折中的辦法,那就是以50%以後多加工部分去彌補50%以前少加工的部分。因此,一般都按50%作為在產品完工程度來進行計算的道理就在這里。這樣計算從理論上講是說得通,但在實際工作中情況是千差萬別的,需要具體准確的計算。
投料程度的確定
直接材料的投料程度應根據具體情況分別予以確定。 ① 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的,在產品的投料程度為100%。即完工產品與在產品在一次投料的情況下,不管後面的加工程度如何,但在劃分材料份額時是平分的; ② 原材料在生產過程中是陸續、均衡地投入的,在產品投料程度的計算方法與加工程度的計算方法相同(參考加工程度的計算); ③ 原材料分次投入,並在各工序開始時一次投入。其計算公式如下: 某道工序上的產品投料程度=到本工序為止的累計材料消耗定額/完工產品材料消耗定額
加工程度的確定
參考生產進度、工序等因素確定。 當企業生產進度比較均衡,各道工序在產品加工數量相差很大時,全部在產品加工程度都可以按50%平均計算,否則,各道工序在產品的加工程度應按工序分別測定。在分別工序測定在產品加工程度時,應根據它所經各工序的累計工時定額與完工產品工時定額的比例進行測算的。在產品加工程度的計算公式如下: 某道工序上的在產品加工程度=(前面各道工序的累計工時定額+本道工序工時定額×50%)/完工產品工時定額×100% 上列公式中「前面各道工序的累計工時定額」由於在產品已經完工,所以前面各道工序的工時定額都以100%計入,對於公式中「本道工序工時定額」,由於對本道工序的加工程度一般不逐一測定,而是以本道工序工時定額的50%計入。 月末要計算出完工產品成本時,必須先根據各道工序的月末在產品數量和確定的加工程度,以便計算各工序月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而後求得加工項目的費用分配率,據以分配加工費用。
C. 成本系數怎麼算啊
在產品成本系數=〔(第一生產步驟原材料費用+第一生產步驟其他生產費用÷2)×第一生產步驟生產周期日數+……+ (最後生產步驟原材料費用+上一步驟半成品成本+最後生產步驟其他生產費用÷2)×最後生產步驟生產周期日數〕÷(產品單位成本×各生產步驟生產周期之和)×100%
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產費用不是一次投入的,而是隨生產過程的進行陸續投入的,只有到生產完工時,才形成產品的全部工廠成本。
(3)成本分擔契約中的系數怎麼求擴展閱讀:
在產品的成本計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生產費用合理而簡便地在產成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是成本計算的一項重要工作,在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繫到成本和經營成果的真偽。
目前,在成本核算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在產品庫存量的計算、計量和計價問題.由於行業特點、品格的多少、工藝流程的繁簡程度等不同,在產品的計算方法不能局限在一個模式上,應根據企業的特點制訂不同的計算辦法。
在在產品成本只計算原材料的情況下,成本核算採取的辦法是:"領料不限,月終盤點,以存計耗,定額控制"的十六字法。
D. 求系數怎麼求
系數:單項式中的數字部分 次數: 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和叫做它的次數,如abc的次數是3. 多項式中,次數最高的項的次數,就是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E. 成本系數怎麼計算
成本系數是指同一種原料加工後的成本與加工前的成本之間的比率。成本系數的計算公式:成本系數=原料加工後的成本&pide;加工前的成本。用成本系數法計算加工後原料成本,只適用於出材料相同的食品原料。
擴展:
價值系數是評價系數和“平均數”的比值。
1、在產品成本系數亦稱“費用遞增系數”。在產品的平均成本占產成品單位成本的比率。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產費用不是一次投入的,而是隨生產過程的進行陸續投入的,只有到生產完工時,才形成產品的全部工廠成本。
2、因此,在核定企業生產資金中在產品資金定額時,不應以完工產品成本為依據,而應將產成品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予以折扣,這個折扣就是在產品成本系數。
提高價值系數的途徑有:
1、在保持產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降低產品成本;
2、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提高產品功能;
3、提高產品功能,同時降低產品成本;
4、成本增加不多,產品功能卻有較大的提高;
5、消除過剩功能,同時成本有較大降低。
頻道。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成本系數怎麼計算?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F. 基準價為系數時怎麼計算
基準價為系數時,通常是指以某一標准價格為基礎攜攔橋,按照一定的系數進行計算。例如,一個產品的基準價為100元,如果系數為1.2,那麼實際售價為100*1.2=120元。如果系數為0.8,那麼實衡穗際售價為100*0.8=80元。
在進行基準價系數計算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確定基準價:首先需要確定基準價,這通常是根據市場情況、成本等因素來確定的。
2.確定系數:系數通常是根據市場需求、競爭情況等因素來確定的。不同的系數會影響產品的售價和銷售額。
3.計算實際售價:根據基準價和系數進行計算,得出實際售價。需要注意的是,系數不宜過高或過低,否則可能會影響產品的銷售。
4.不斷調整:基準價系數計算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根據市場情況、競爭情況等因素不斷進行調整,以保持產品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總之,基準價系數計算是企業經營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需要結合辯猛市場情況、成本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以達到最佳效果。
G. 成本系數是用來求什麼值的
成本系數=各個工作預算成本/預算成本總額(精準到個位數)。
企業在產品平均單位成本與產品單位總成本的比值。
在產品成本系數亦稱「費用遞增系數」。在產品的平均成本占產成品單位成本的比率。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產費用不是一次投入的,而是隨生產過程的進行陸續投入的。只有到生產完工時,才形成產品的全部工廠成本。
因此,在核定企業生產資金中在產品資金定額時,不應以完工產品成本為依據,而應將產成品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予以折扣,這個折扣就是在產品成本系數。對於生產過程中原材料分步投入,其他生產費用在各生產步驟中均衡地發生的產品,其計算公式為:
在產品成本系數=〔(第一生產步驟原材料費用+第一生產步驟其他生產費用÷2)×第一生產步驟生產周期日數+……+(最後生產步驟原材料費用+上一步驟半成品成本+最後生產步驟其他生產費用÷2)×最後生產步驟生產周期日數〕÷(產品單位成本×各生產步驟生產周期之和)×100%。
H. 價值工程計算表中的成本系數是怎麼計算來的 注:功能評分和預算成本是已知的
價值工程的目的是力圖以最低的成本使產品或作業具有適當的價值,亦即實現其應該具備的必要功能。因此價值、功能和成本三者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價值=功能(或效用)/成本(或生產費用) 。
價值工程的核心是產品或運營的功能分析。這是必要功能的最低成本計劃(工程預算),以及在設計產品時同時分析產品或工作時要分析的必要功能。
在項目施工期間,應分析施工結構和施工條件,並分解施工計劃及其功能,以確定實現該施工計劃及其功能的最低成本計劃(施工預算)。
(8)成本分擔契約中的系數怎麼求擴展閱讀:
1、通過工程設計分析的價值工程活動,可以更清晰地定義業主單位的要求,對項目所在地的設計要求,結構特徵和自然地理條件可以更加熟悉,更有利於項目的制定。施工圖,更方便組織和控制項目。施工。
2、通過價值工程活動,可以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節省投資,改善功能並降低用戶的生命周期成本,從而贏得所有者的信任。這極大地促進了雙方關系的和諧與合作,同時提高了雙方的社會知名度,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3、通過對工程設計進行分析的價值工程活動,對提高項目組織的素質,改善內部組織管理,降低不合理消耗等,也有積極的直接影響。
I. 製造業成本結算系數怎麼算的
成本系數的計算公式:成本系數=原料加工後的成本÷加工前的成本。
成本系數是指同一種原料加工後的成本與加工前的成本之間的比率。用成本系數法計算加工後原料成本,只適用於出材料相同的食品原料。是在產品的平均成本占產成品單位成本的比率。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產費用不是一次投入的。
工程成本結算是施工企業按規定計算出已完工程的實際成本和預算成本,以考核每個時期降低成本任務的完成情況,以及與同期已完工程的價款進行比較,確定工程結算盈虧的一種方法。
J. 成本系數怎麼算
問題一:在產品成本系數怎麼算啊 所謂系數(或百分比)是指比重。「在產品成本系數」是在產品成本占總產品成本的比重,系數是小數,百分比用%表示(*100%),表示的結果是一樣的。
例如,在產品成本500,總成本2000
在產品成本系數=500/2000=0.25
如果品種較多,使用加權計算。
問題二:請教成本系數、價值系數怎麼求出來的,題目如圖 成本系數=各個工作預算成本/預算成本總額
價值系數=評價(功能)系數/成本系數
看看對不對...
問題三:產品成本比例是怎樣計算的 1、產品成本分為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你在題中提到的部件替代,實際上是在計算計劃成本時的問題,如果這種替換是偶然性的,少數的,那麼計算計劃成本的時候可以忽略這種情況,假如這種情況是正常生產的一部分,經常發生,並且成本差異較大的話,計算的時候應該把這兩種工藝路線生產出來的成品作為兩個成本對象分開計算,這樣便於控制,當然你也可以採取粗放式控制,通過統計兩種部件的大概使用比例,來計算一個平均成本(但是,既然採用計算機管理,那麼就不應該照搬手工處理中的不合理方式,你認為對嗎?)2、實際成本的計算,涉及到生產數據的統計,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單位產品消耗的材料成本、人工費、生產成本分攤(廠房、機器折舊、機器維修、消耗材料、生產人員費用)...,間接費用:管理費用分攤(非生產固定資產折舊、管理人員費用...),粗放式的計算方法是根據某一時間段內(一般是1個月)的完工產品,按產品種類統計材料成本、人工費,按照預先估計的約當系數分攤各項費用,得出產品成本,精細式的計算方法就要統計其中的每一項半成品的成本,並且跟蹤在線產品的成本,從而得出精確的直接成本,然後分攤管理費用,這就需要依賴於完善的生產控制和物流控制系統。
問題四:算沙發成本的系數怎麼算呢,請大家告訴我一下哈 哪一類的沙發
問題五:付現成本如何計算 其實計算這個指標有何意義么?你是想和別人進行比較么?如果不能比較,任何一個孤立指標沒有任何意義。按照字面意思,付現成本可以理解是你的成本中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價值。也就是說成本中的現金流出(cashoutflow)
問題六:單位實際成本怎麼算 應使用標准成本分攤,即
首先計算分攤系數:
實際原材料耗用總量/(產品1數量*產品1單位標准成本+產品2數量*產品2單位標准成本...)
產品耗用原材料合計:產品1數量*產品1單位標准成本*分攤系數
在解題時應注意本期投料是否已全部形成產品,生產產品是否全部銷售,期初產品庫存是否為0,如果不滿足這三個條件,還要考慮產成品和半成品的成本分配問題、期初庫存產品和期末庫存產品的成本分攤問題。
問題七:請教這個成本費用分配表裡面的系數 和 分配率是怎麼確定的啊 謝謝 所求系數=要求的系數的單位成本/按系數為「1」的單位成本
例如2的系數=59.9526/52.59=1.14
分配率=總成本/總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