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的計算方法
真是新手啊。商業企業不會有生產成本的。
買的東西記入,庫存商品科目,移動平均計價,賬上有數量,有價值。賣的時候,按數量結賬價值記入: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2. 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是怎麼核算的呢
主營業務收入是無法計算主營業務成本的。
1、知道主營業務收入,還要知道毛利,才能計算:
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毛利。
2、知道銷售數量和存貨單價,也能計算:
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成本=銷售數量*存貨單價。
3、知道主營業務收入,還要知道毛利率能計算:
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毛利率)。
4、知道期初庫存金額、期末庫存金額、本期購進金額,也能計算:
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成本=初庫存金額+本期購進金額-期末庫存金額。
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為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經常性活動實現的收入。不同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所包括的內容不同,比如,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包括銷售商品、自製半成品、代製品、代修品、提供勞務等實現的收入。
3. 主營業務成本怎麼算
主營業務成本計算方式:主營業務成本=已實現銷售的產品數量*單位產品生產成本。
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常性活動所發生的成本。企業一般在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或在月末,將已銷售商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轉入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成本按主營業務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期末,將主營業務成本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無余額。
主營業務成本包括支付給營銷員的傭金,業務部門的辦公費、折舊費、水電費、人員工資、福利費、差旅費、交通費、通訊費,以及其他與主營業務直接相關的成本。
投資者首先要明確公司主營業務成本的構成和各部分比例,其次要逐項判斷主要成本構成的變化趨勢。
如對於製造行業而言,人工和折舊成本通常變化不大,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購成本就是重點分析對象,例如占電纜行業主營成本近2/3的精銅價格即便有10%的波動也會對利潤有重大影響。公司可以通過規模效應和內部控制來有效降低主營成本。
4. 商業主營業務成本怎麼核算包括了哪些內容
商業企業的營業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按進價法,一種是按售價法,現在按售價法舉一例:當月購進商品會計分錄(增值稅從略)
借:物資采購 (進價)
貸:銀行存款
商品入庫
借:庫存商品 (售價)
貸:物資采購 (進價)
商品進銷差價(售價與進價之差)
銷售商品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按實際銷售結轉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因為主營業務成本也按售價,所以它是零利潤法,
然後結轉商品進銷差價,沖銷成本
借:商品進銷差價
貸:主營業務成本
商業會計結轉過程基本如此。
5. 主營業務成本是怎麼核算的
主營業務成本,雖然有成本兩個字,但是不屬於成本類科目,而屬於損益類科目,主營業務成本是指公司生產和銷售與主營業務有關的產品或服務所必須投入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工資)和固定資產折舊等。
「主營業務成本」用於核算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實際成本。「主營業務成本」賬戶下應按照主營業務的種類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期末,應將本賬戶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本賬戶應無余額。
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成本就是「產品銷售成本」,是從「產成品」、「自製半成品」、「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生產成本」等科目結轉過來的。主營業務成本反映企業經營主要業務發生的實際成本。
6. 主營業務成本怎麼核算包括了哪些內容
主營業務成本就是銷售商品的成本。一般情況下,成本包括了購進貨物的價格、運費,(如果是工業企業更繁瑣一些)。核算方式要看你採用哪種成本計算方法,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計算出來的當期所銷貨物成本是不同的
7. 主營業務成本的計算方法
商品單位成本乘以銷售數量
8. 主營業務成本如何計算有公式嗎
總共有以下三種計算方法:
分類差價率計演算法(或櫃組差價率計演算法)
綜合差價率計演算法
盤存商品進銷差價率計演算法
以分類差價率計演算法為例:
計算綜合平均差價率。用月末調整前「商品進銷差價」賬戶的余額坦世除以當月已銷售的商品總額加「庫存商品」賬戶當月末余額之和,其計算公式為:
綜合差價率(含稅)=當月末調整前「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余額/(當月末「庫存商品」賬戶余額+當月「商品銷售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100%
計算已銷商品進銷差價。用綜合差價率乘當月已銷售的商品總額,其計算公式為:
當讓漏肢月銷售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含稅) 當月銷售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含稅)=當月「商品銷售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綜合差價率
根據計算出來的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作會計處理:
借:商品進銷差價 ×××
貸:商品銷售成本×××
由於商品進銷差價中包含有增值稅,在分攤結轉商品銷售成本後,企業平時結轉的含稅的售價成本就被調整為不含稅的實際成本,仍然是傳統的售價成本核算方法,並符合增值稅的核算要求。
在正常情況下,當月已銷商品總額按「商品搜悔銷售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計算,但如企業有商品轉批、折價銷售等情況,因其價格不同,應以「商品銷售成本」賬戶的借方發生額計算。
企業的商品進銷差價各月之間如果比較平衡,也可採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但為了真實地反映庫存商品和銷售商品的進銷差價,正確核算盈虧,年末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一次核實調整。
(8)主營業務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編制會計分錄方法
初學者在編制會計分錄時,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
涉及的賬戶,分析經濟業務涉及到哪些賬戶發生變化;
賬戶的性質,分析涉及的這些賬戶的性質,即它們各屬於什麼會計要素,位於會計等式的左邊還是右邊;
增減變化情況,分析確定這些賬戶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增減金額是多少;
記賬方向,根據賬戶的性質及其增減變化情況,確定分別記入賬戶的借方或貸方;
根據會計分錄的格式要求,編制完整的會計分錄。
擴展鏈接:主營業務成本-網路
9. 主營業務成本是怎樣計算的
一、主營業務成本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常性活動所發生的成本。企業一般在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或在月末,將已銷售商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轉入「主營業務成本」。
二、工業企業和商品流通企業計算主營業務成本的方法有所不同。工業企業又分為按實際成本核算和按計劃成本核算兩種情況。現僅介紹工業企業按實際成本核算月末結轉(銷售商品的)主營業務成本的計算方法。
1、計算公式:本月主營業務成本=本月已實現銷售的產品數量*單位產品生產成本
2、下面重點介紹式中的「單位產品生產成本」計算方法。由於每批入庫的完工產品可能生產成本不一樣,企業會計准則規定發出商品的成本可以採用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平均法計算。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先求出在發出商品時「庫存商品」全部產品的平均單位成本,以此作為發出商品和期末庫存商品的單位成本的方法。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產品成本+本月入庫產品成本)/(期初庫存產品數量+本月入庫產品數量)。這種方法計算簡單,多數企業採用這種方法。
3、如果企業採用計劃成本核算,則「庫存商品」賬戶的金額反映的是產品的計劃成本,還應增設「產品成本差異」賬戶,月末在結轉已銷售產品計劃成本的同時,還需計算結轉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把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在此不再詳述。請查閱《會計實務》的相關內容。
三、結轉銷售成本的分錄:
1、採用實際成本核算
借:主營業務成本(實際成本)
貸:庫存商品(實際成本)
2、採用計劃成本核算
借:主營業務成本(實際成本)
貸:庫存商品(計劃成本)
借或貸:產品成本差異(實際大於計劃的差額記貸方,實際小於計劃的差額記借方)
10. 主營業務成本怎麼計算
主營業務成本是指公司生產和銷售與主營業務有關的產虧隱孫品或服務所必須投入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工資)和固定資產折舊等。 「主營業務成本」用於核算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實際成本。「主營業務成本」賬戶下應按照主營業務的種類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期末,應將本賬戶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後本賬戶應無余額。 主營業務成本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月末,企業應根據本月銷售各種商品、提供的各種勞務等實際成本,計算應結轉的主營業務成本,借記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勞務成本」科目。 (二)企業本期發生的銷售退回,一般可以直接從本月的銷售商品數量中減去,也可以單獨計算本月銷售退回商品成本,借記「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三)根據建造合同准則確認合同收入時,按應確認的合同費用,借記本科目,按應確認的合同收入,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按其銷鏈差額,借記或貸記「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 合同完工時,還應按相關建造合同已計提的預計攜森損失准備,借記「存貨跌價准備——合同預計損失准備」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期末,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應無余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