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從資本運做的角度回答,紙幣造價成本比硬幣的低很多,為什麼兩者要共同存在貨幣市場呢
存在自然就有存在的道理。
硬幣存在是市場需要,硬幣可以無限次流通,而紙幣則不行的。硬幣大都是小面額的,便於找零,也便於識別回收。
市場上有很多地方需要硬幣的,無人售票車,地鐵,自動售貨機。。。這些地方光靠紙幣是不行的
希望能幫助到您!
『貳』 做一元硬幣和一元紙幣哪個成本高
硬幣成本高
1元硬幣的成本大概在1.5元左右,1元紙幣也是在9角多一點。 一元的硬幣成本要比一元紙幣成本高,而且佔用大量資源
人民幣(縮寫:RMB;ISO 4217代碼:CNY;符號:¥)是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後於1948年12月1日首次發行的貨幣,建國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至1999年10月1日啟用新版為止共發行五套,形成了包括紙幣、硬幣和塑料鈔、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
四套不同的是,第一套人民幣上「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字的排列為自右向左,而1952年毛主席審閱票版時,提出人民幣行名排列應由左向右,所以自1953年起,人民幣上「中國人民銀行」的排列一律改為由左向右了。[
『叄』 硬幣為什麼越做越小呢
硬幣為什麼越做越小呢?
一、硬幣小一點方便攜帶,而太大的不好攜帶。隨著現在物價的上漲,小一點,身上就可以多帶一些硬幣。
5角硬幣
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硬幣是越來越小,這是因為以前硬幣做小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隨著科技的發展,硬幣做小越來越成功和便利。
三、硬幣做小是為了減少原材料,減少成本,現在物價飛漲,硬幣的原材料不知道漲了多少倍,硬幣做小是為了控製成本。
『肆』 人民幣,特別是硬幣,為什麼不用金銀材質製造
主要的原因是為了節約發行成本。
解答
貨幣是商品交換過程中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一開始的貨幣,全世界幾乎所有的文明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兩種金屬作為貨幣:黃金和白銀,黃金和白銀難於獲得,不易腐壞,比較軟易切割,完美貨幣。
但是黃金和白銀的數量畢竟稀少,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物資越來越豐富,黃金和白銀不夠使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通貨緊縮,錢不夠了,於是由政府出面,用其他金屬鑄造貨幣,銅錢出現。
『伍』 為什麼硬幣只能是小額的呢為什麼不能有大額硬幣
在以前的金本位下,面額同材質的重量是相關的,2兩金幣要比1兩重一倍。但在紙幣體系下,印刷的成本幾乎是相同的,50元紙幣不會比100元紙幣成本小。所以從印刷成本上看,央行印刷更高額度的貨幣是一種節約行為。當然,這種節約不僅是紙張印刷成本上的,也包括更為廣義的社會成本,比如點鈔、運輸、儲藏等的成本。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貨幣面額就可以無限放大。
除了辛巴威、朝鮮等個例之外,目前世界上就連經濟發達的美國,其最大面額的貨幣也只是100美元。而我國目前經濟穩定,通貨膨脹壓力不大,現有的貨幣面額足以應付支付需要,在這種背景下發行大面額貨幣,除了使用不便、偽幣容易引發更大規模損失等問題之外,還可能會有反效果——易造成百姓恐慌,使得他們產生預期通貨膨脹的誤解。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原因並不簡單是因為公眾看到了大面額貨幣,而是因為大面額貨幣發行後,小面額貨幣的使用量一定會相應降低。這不是無中生有,已經有相關的研究表明,大額紙幣具有明顯的「強替代性」。舉例來說,我國的第五套人民幣發行中增加了20元紙幣,而後就能夠發現,10元紙幣的數量出現了大規模收縮,大量退出流通領域。而與此相對應的,第五套人民幣取消了2元紙幣和2角紙幣的發行,對舊版2元只收不付,這就直接導致了1元幣和1角幣的數量急劇擴大,這其實增加了流通中貨幣的總張(枚)數,非常顯著地增加了清點和銷毀的工作壓力。
那麼小面額紙幣和硬幣又是以什麼樣的標准設定的呢?
通常來說,貨幣面額的搭配是為了讓支付和找零變得方便,而增加硬幣對紙幣的取代,主要是為了避免小面額紙幣在頻繁使用過程中的損耗成本,特別是在氣候潮濕的國家更是如此。
最重要的是,其實硬幣的發行與一國的通脹水平,有著非常有意思的聯系。
顯而易見的是,因為重量的差別,硬幣的攜帶成本比紙幣高,並且也容易丟失。在通貨膨脹的時候,由於價格普遍偏高,小額貨幣使用的機會比較少,即人們攜帶的機會也比較小,所以硬幣通常在通脹時期難有用武之地。
而另一方面,在通貨緊縮的時候,價格普遍比較低,人們使用小面額的貨幣的機會就比較多,硬幣的攜帶成本將會與小面額紙幣趨同。也就是說,通貨膨脹率的狀況使小額貨幣的使用頻率發生變化,人們在不同通貨膨脹條件下攜帶1元面值貨幣的成本不一致,人們就會通過改變貨幣的形態,使自己攜帶貨幣的總成本大致保持一致。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國最大面額的硬幣是1元幣,正是在通貨膨脹最厲害,也是在「零錢荒」最厲害的時候出現的。
從世界大趨勢來看,我國的硬幣供應量仍然較低。2000年,以生產入庫量計算,我國硬幣人均不足80枚;按市場流通量計算,人均僅十多枚。而日本人均擁有硬幣達700多枚,英國人均800枚,德國人均780枚。當然,這與我國國內相應的硬幣消費設施——投幣地鐵、自動售貨機、投幣電話亭的普及力度較低有關。不過,雖然我國目前的硬幣供應量仍然較低,但並不意味著就應該毫無節制地發行硬幣。從貨幣流通的角度來說,硬幣、紙幣的偏好有著「存在即合理」的情形。也就是說,我國當前的經濟狀況和居民消費習慣,並沒有為硬幣預留更多的空間。這種情況下,盲目擴大硬幣發行規模,只會造成大規模的浪費。
總地來看,我國曾經也有過取消分幣和印製500元面額紙幣的討論,但這些激進的「用鈔經濟學」並沒有最終得到央行的肯定。或許未來500元面額的紙幣將面世,甚至5元硬幣、10元硬幣也將進入流通領域,但從之前分析的種種緣由來看,這必然將是一個經過多重權衡之後的結果,同樣也需要中國的經濟與消費模式發生結構性變化。客觀來說,如果保持當前的通脹水平不變,這種趨勢應該會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陸』 硬幣攜帶起來不方便,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
因為硬幣的可流轉次數多!
一般一張紙幣流通60次左右就要報廢了,而硬幣至少可以流通1000次。因此盡管硬幣的單枚鑄造成本高但是每次流轉的成本低。此外硬幣也方便自動化售貨投幣用。因此一般小額面值的多採用硬幣!
『柒』 為什麼貨幣中製造硬幣的成本遠高於紙幣卻還要製造
硬幣主要是做為輔幣使用。由於輔幣使用次數多,數量大,在使用過程中易磨損,而硬幣耐磨損,在使用中可以多次使用,結果是使用成本反而低。
『捌』 一毛錢的硬幣和一毛錢紙幣哪個製作成本更高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單一地做成本低的那一種呢
您好,一角紙幣和硬幣的成本幾乎等同,但硬幣可使用10年,而紙幣的壽命僅為10個月,所以從2005年開始逐漸加大硬幣投放量,逐步取代紙幣,實現低面值貨幣硬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