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怎麼算投入產出比成本
擴展閱讀
依賴石油出口說明什麼 2025-07-28 11:12:22
豆腐價格為什麼上漲 2025-07-28 11:06:24
汽車專用工具sst是什麼 2025-07-28 10:49:27

怎麼算投入產出比成本

發布時間: 2023-02-14 09:13:51

㈠ 投入產出比計算公式

 

投入產出比的計算公式是:R=K/IN。其中R是投入產出比,K是投入資金總額,IN是項目周期內每一年的產出增加值的總和。

投入產出比是指項目全部投資與運行壽命期內產出的工業增加值總和之比。它適用於科技項目、 技術改造項目和設備更新項目的經濟效果評價指標。其值越小,表明經濟效果越好。

產出/投入從某種方面來說也就是效果/資源,從公式的角度應該叫產出投入比更恰當,大部分情況下,投入產出比是越高越好。比如現在投了100元,買了一隻股票,最後賺了10塊錢,那你投入產出比就是(100+10)/100\*100%=110%,如果虧了50元,那投入產出比就是(100-50)/100\*100%=50%。

進行投入產出分析是項目決策的必須條件。因為一個項目可以不進行包裝,但是不能不算賬。投資者的決策最終取決於老百姓掛在嘴邊的那句話:合算不合算,畢竟對於投資者來說利潤的最大化才是最重要的。而根據所處的行業不同,投入產出比的差距很大,如果單價比較低利潤點比較高,當然可能投入產出比1:2就有利潤了。但是如果是單價比較高的產品,投入產出比做到1:5也不一定有利潤,所以單獨比較投入產出比沒有意義。

㈡ roi投入產出比計算公式是什麼

投資回報率(ROI)=年利潤或年均利潤/投資總額×100%。

從公式可以看出,ROI計算公式等於收益/投資×100%,或者ROI=(成本降低+收入增長)/總成本。ROI的結果通常用百分比來表示,即投入產出比,簡單來說就是企業所投入資金的回報程度。

提高roi的方法:

1、投放時間優化。

首先,我們應該對具體類目進行具體分析,通過分析成交的高峰期,或根據主要成交詞的高轉化時間段,做好分時段的折扣的時間優化。

根據大數據分析,下午三點和晚上七到十點的轉化較高,那麼我們就可以在這兩個時間段高提高分時折扣,在其他時間段降低分時折扣,或直接關閉不投放。

2、投放地域優化。

從大部分類目來看,在投放地域方面我們可以從累積地域數據和主要成交詞的流量解析中分析數據,進而得出結論,找出高轉化高ROI的地域,從而進行投放。

㈢ 產出比是怎麼計算的

投入產出比計算方法:

用公式表示就是:R = K/IN = 1/N

「投入產出比」中的「投入」是指項目全部靜態投資額;「產出」是指項目全部運行壽命期內各年增加值的總和。K為投資總額,IN為項目壽命期內各年增加值的總和,N = IN/K,N值越大,項目經濟性越好。

投入產出比是指項目全部投資與運行壽命期內產出的工業增加值總和之比。它適用於科技項目、技術改造項目和設備更新項目的經濟效果評價指標。其值越小,表明經濟效果越好。

市場衡量

使用「投入產出比」的目的是為了方便而直觀地表示項目的經濟性和判別該項目在經濟上是否可行。而動態經濟效果指標已經能夠實現這些目標。所以,建立二者之間的函數關系和數量關系,有利於更恰當更准確地使用投入產出比指標。

在動態經濟效果指標體系中,最能直接體現資金使用效率的指標是內部收益率。下面推導在已知項目建設期nc(年)、運行壽命ng(年)、建設期年均投資k和運行期年均增加值in時,投入產出比Roi與內部收益率IRR之間的函數關系。設年均投資k和年均增加值in的現金流量圖如圖1所示。

市場活動的短期投入產出比可以通過利潤計算,但不是所有的短期收益都能回收投入成本。衡量市場活動的投入產出比(營銷ROI)也歷來是各大企業的難題。

㈣ 投入產出比怎麼算公式是什麼

投入產出計算中的核心是針對不同的費用類型,其所對應的市場活動,得到的回報是不一樣的;因此不同的費用類別具有不同的投入產出比。

計算公式為:收益/投資×100%

㈤ 投入產出比怎麼算公式是什麼

投入產出比計算方法:

用公式表示就是:R = K/IN = 1/N

「投入產出比」中的「投入」是指項目全部靜態投資額;「產出」 是指項目全部運行壽命期內各年增加值的總和。K為投資總額,IN為項目壽命期內各年增加值的總和,N = IN/K,N值越大,項目經濟性越好。

投入產出比是指項目全部投資與運行壽命期內產出的工業增加值總和之比。它適用於科技項目、技術改造項目和設備更新項目的經濟效果評價指標。其值越小,表明經濟效果越好。

(5)怎麼算投入產出比成本擴展閱讀:

投入產出比實際應用:

在投資項目、科技項目的立項評價指標中,除了凈現值、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投資收益率等眾所周知的指標外,還有一個被立項管理部門經常使用的指標,這就是「投入產出比」。

「投入產出比」 作為經濟效果評價指標在各種經濟管理類著作中都未見介紹。但是由於它的含義比較直觀化、 易於理解而深受一些投資決策機構和決策者的偏愛。很多投資決策機構和決策者在使用「投入產出比」時,把它的含義理解為「項目投入資金與產出資金之比,即項目投入1個單位資金能產出多少單位資金」。其數量常用「1∶N」的形式表達,N 值越大,經濟效果越好。

投入產出比雖然是一個靜態指標,但當項目建設期和運行壽命期確定之後,投入產出比與內部收益率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故可根據基準內部收益率估定基準投入產出比。基準投入產出比為1:3,小型項目可略低一些,大型項目可略高一些。

㈥ 投入產出比怎麼算

投入資金與其所產生的收益的比值關系,為投入產出比。在此就介紹一下投入產出比怎麼算

方法

  • 1/3

    計算公式為:收益/投資×100%,或
    投入產出率 = 所獲得的產出總收入/所投入的總成本 × 100%。

㈦ 投入產出比怎麼算

計算公式:

投入產出比 = 投資總額 / 項目壽命期內增加值的總和

值越大,項目經濟性越好。統計指標是這么解釋的:

總產出是由C+V+M組成,其中C是物質消耗價值,V是人工價值,M是剩餘價值,其凈產值是總產出減去C 物質消耗價值,即V+M

投入產出比=(V+M)/(C+V+M)投入產出計算中的核心是針對不同的費用類型,其所對應的市場活動,得到的回報是不一樣 的;因此不同的費用類別具有不同的投入產出比。根據投入直接計算產出,可以計算出費用的效率;當邊際效益為零的時候,就達到了利潤的最大化。

(7)怎麼算投入產出比成本擴展閱讀:

投入產出比是指項目全部投資與運行壽命期內產出的工業增加值總和之比。它適用於科技項目、技術改造項目和設備更新項目的經濟效果評價指標。其值越小,表明經濟效果越好。

投入的計算期是指項目的建設期(或改造期),這一點沒有疑義。而產出的計算期也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產出」計為項目投產後達到正常產量時的一年收益或凈收益;另一種觀點認為,「產出」應計為項目全部運行壽命期內收益或凈收益的總和。

顯然,後一種觀念是符合「投入產出比」內涵的。因為不同項目的運行壽命有長有短,只用一年的收益或凈收益是不能表明其收益水平的。

「投入產出比」中的「投入」是指項目全部靜態投資額;「產出」 是指項目全部運行壽命期內各年增加值的總和。用公式表示就是:R = K/IN = 1/N

上式中,K為投資總額,IN為項目壽命期內各年增加值的總和,N = IN/K,N值越大,項目經濟性越好。

在投資項目、科技項目的立項評價指標中,除了凈現值、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投資收益率等眾所周知的指標外,還有一個被立項管理部門經常使用的指標,這就是「投入產出比」。

「投入產出比」 作為經濟效果評價指標在各種經濟管理類著作中都未見介紹。但是由於它的含義比較直觀化、 易於理解而深受一些投資決策機構和決策者的偏愛。很多投資決策機構和決策者在使用「投入產出比」時,把它的含義理解為「項目投入資金與產出資金之比,即項目投入1個單位資金能產出多少單位資金」。其數量常用「1∶N」的形式表達,N 值越大,經濟效果越好。

投入產出比雖然是一個靜態指標,但當項目建設期和運行壽命期確定之後,投入產出比與內部收益率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故可根據基準內部收益率估定基準投入產出比。基準投入產出比為1:3,小型項目可略低一些,大型項目可略高一些。

產出是生產者向社會提供有形的物資產出和無形的服務產出,有形的物資產出包括食品、機器設備、日常用品等;無形的服務產出包括醫療、信息服務、金融服務、旅遊服務等。

產出是企業獲得銷售收入的基礎。產出是文學詞語,動詞是「生產出」的意思,名詞是「產出量」的意思。

產出的分類物質投入產出,投入「硬體」建設如購置文件設施、電教器材等產出直接經濟效益。精神投入產出,投入精神層面的教育,產出人們的社會價值觀。

投入產出分析自提出以後 ,經歷了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其發展的特點是:

①由封閉式發展為開啟式,即由把居民消費看成是勞動力再生產的投入,把居民收入看成是勞動力的產出,並假定二者之間存在線性函數關系,發展為將中間產品作為內生變數,將投資、政府消費和居民消費或增加價值作為外生變數的模型。

②由靜態模型發展為動態模型,即由不考慮時間因素,將投資作為最終產品的一列,發展為將投資從方程式的右邊移到左邊,擴展為一個或幾個矩陣,計算增加單位產值所需的投資,並將其內生化的模型。

③由單一的投入產出模型發展為與現代科學管理方法相結合,即投入產出模型與經濟計量方法、最優控制理論等的結合。

㈧ 如何計算人力成本投入產出比

1、 人力資源的取得成本
人力資源的取得成本是企業在招募和錄取職工的過程中發生的成本。具體包括以下幾項:(1)招募成本,它是為吸引和確定企業所需人力資源而發生的費用,包括對企業內外的廣告宣傳費用。(2)選擇成本,是企業為選擇合格的職工而發生的費用。(3)錄用成本,是企業為取得已確定聘任職工的合法使用權而產生的費用。(4)安置成本,是企業將被錄用的職工安排在確定工作崗位上的各種行政管理費用;錄用部門為安置人員所損失的時間費用;為新職工提供工作所需裝備的費用;從事特殊工種按人員配備的專用工具或裝備費;錄用部門安排人員的勞務費、咨詢費等。
2、 人力資源的開發成本
人力資源的開發成本是企業為提高職工的生產技術能力,為增加企業人力資源的價值而發生的費用。具體包括以下幾項:(1)上崗前教育成本,是企業對上崗前的新職工在思想政治、規章制度、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等基本方面進行教育所發生的費用。(2)崗位培訓成本,是企業為使職工達到崗位要求對其進行培訓而發生的費用。(3)脫產培訓成本,是企業根據生產加工作的需要,允許職工脫離工作崗位接受短期(一年內)或長期(一年以上)的培訓而發生的成本,其目的是為企業培養高層次的管理人員或專門的技術人員。
3、 人力資源的使用成本。
人力資源的使用成本是企業在使用職工的過程中而發生的成本。具體包括以下幾項:(1)維持成本,是保證人力資源維持其勞動力生產和再生產所需的費用。(2)獎勵成本,是為激勵企業職工,使人力資源發揮更大作用,對其超額勞動或其他特別貢獻所支付的獎金。(3)調劑成本,是調劑職工的工作與生活節奏,使其消除疲勞而發揮更大的作用,滿足職工必要的需求,穩定職工隊伍,並吸引外部人員進入企業工作而發生的費用。
4、 人力資源保險成本
人力資源保障成本是保障人力資源在暫時或長期喪失使用價值時的生存權而必須支付的費用。具體包括以下幾項:(1)健康事故保障成本,是企業承擔的職工因工作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健康欠佳不能堅持工作而需給予的經濟補償費用。(2)勞動事故保障成本,是企業承擔的職工因工傷事故應給予的經濟補償費用。(3)退休養老保障成本,是社會、企業及職工個人承擔的保證退休人員老有所養和酬謝其辛勤勞動而給於的退休金和其它費用。(4)失業保障成本,是企業對有工作能力但因客觀原因造成暫時失去工作的職工給於的補償費用。
5、 人力資源的離職成本
人力資源的離職成本是由於職工離開企業而產生的成本。包括以下幾項:(1)離職補償成本,是企業辭退職工或職工自動辭職時,企業所應補給職工的費用。(2)離職前低效成本,是職工即將離開企業而造成的工作或生產低效率損失費用。(3)空職成本,是職工離職後職位空缺的損失費用。
人力資源成本項目的內含確認之後,就要選擇一定的計量基礎和計量方法,將人力資源成本加以量化,應根據人力資源成本項目各自不同的特點,把各個項目所涉及的費用直接或經計算相加。在本文中對此處不再詳加說明。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核算分為帳戶設置、帳務處理與財務報告三部分。在帳戶設置方面,由於人力資源本身是一種特殊的資源,相應地決定了人力資產不同於其他資產的特性,所以帳戶設置便不同於傳統會計中成本項目的帳戶設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科目:人力資產、人力資源、取得成本、人力資源開發成本、人力資源保障成本、人力資產費用、人力資產攤銷、人力資產損失准備、人力資產損益。
勞動分配率=人工成本/工業企業增加值
人事費用率=人工成本/銷售收入
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職工人數
人工成本產出系數=增加值/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銷售收入系數=銷售收入/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總成本
人工成本工資含量=工資總額/人工成本
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企業增加值/職工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