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出庫的成本老是大於實際成本這是怎麼
1、主營業務成本的高低是從庫存商品的成本高低而來的,所以你首先可以查看對應的庫存商品的明細賬。
2、庫存商品的明細賬發生額一般和主營業務成本一致,那就查看庫存商品的期末余額和期末單價,和結轉主營業務成本使用的單價是否有差距。
3、如果是個老會計,2中是看不出問題來的,你接著看本月入庫產品對應的憑證,附件應該有本月入庫產品成本核算單。
4、如果你了解本企業的產品,就能從3中的成本核算單看出成本高的原因了。
5、總結:會計是復式記賬,此類科目可以按對應科目往前追查,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⑵ 估價入庫成本偏高 期末成本調整比實際成本高出274600元錢,該如何做會計分錄
借;庫存商品,貸:應付賬款,用紅字做
⑶ 22.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大於實際成本時,對其差額應( )。
當入庫材料的
計劃成本
大於
實際成本
時,對其差額應是
A.借記「
材料采購
」賬戶
E.貸記「
材料成本差異
」賬戶
⑷ 購入庫存商品入庫金額超過實付金額多出部分沖減管理費用如何寫分錄寫分錄
一般入庫時如果商品市場價格高於原支付金額,並且不要求補交款項,就不需要做會計分錄。如果入庫數量也較原來增加,可在成本結轉時調整結轉時的單位成本。
希望幫助到你。
⑸ 材料驗收入庫,按材料實際成本入賬,怎麼做會計分錄
第一步記入在途材料。
會計准則應用指南規定:材料采購核算企業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購入材料的采購成本,在途物資核算企業採用實際成本(或進價)進行材料(或商品)日常核算,貨款已付尚未驗收入庫的購入材料或商品的采購成本。
(不考慮稅金)
借:在途材料-甲材料 160000 (160000*1)
在途材料-乙材料 128000 (80000*1.6)
貸:應付票據 288000
第二步的運費是寫在采購成本里。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購進材料的采購成本由下列各項組成:
⑴買價(不包括增值稅額)。
⑵運雜費,包括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
⑶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
⑷入庫前的抵消選整理費用(包括整理抵消選中發生工、費支出物必要的耗損扣除回收的下肢改變產價值)。
⑸購入材料負擔的稅金和進口貨物的關稅(不包括增值稅、外匯差價和其他費用)。
借:在途材料-甲材料 1040 [(1200+360)/(160000+80000)*160000]
在途材料-乙材料 520 [(1200+360)/(160000+80000)*80000]
貸:銀行存款 1560
第三步,上述購買的材料以入庫,按材料的實際成本入賬。
借:原材料—甲材料 161040
原材料—乙材料 128520
貸:在途材料—甲材料 161040
在途材料-乙材料 128520
⑹ 生產用的原材料超過實際庫存中的原材料該怎麼做賬
要查找原因
1、看原材料是否多結轉到成本、費用中;
2、看原材料是否有未收到發票,沒有估價入賬;。
3、看是否有未做入庫的原材料,已經領用,而財務沒有做原材料入庫;
可能產生的後果
1、利潤不實,不能正確反映企業經營成果;
2、稅務檢查可能會認定為偷稅行為。
⑺ 以材料作價投資,作價高於實際價格,財務怎麼做賬
會計處理如下:
P公司會計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 70,20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A材料 60,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10,200.00
同時結轉相應的成本
收到投投資方會計處理
借:原材料——A材料 60,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60000*17%=10200
貸:實收資本、資本公積——P公司 70,200.00
其他疑問解答:
多數企業,材料都是按照實際成本計價核算;括弧裡面的單獨說明對會計處理沒有影響
延伸閱讀:
1、針對該業務,P公司涉及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問題。按照準則的規定,以存貨換股權,視同銷售。換入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為換出存貨的公允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2、對於接受投資方,按照準則的規定,根據合同約定的協議價作為投資款;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稅金總額70,200.00並不是一定全額計入實收資本,要看投資協議的約定,來確定多少計入實收資本,多少計入資本公積——資本溢價。
⑻ 計劃成本法材料入庫的時候,計劃成本大於實際成本,最後一步分錄為什麼借方是材料采購,貸方是材料成本差異
因為是在計劃成本進行的賬務處理。
是在計劃成本做為入庫材料的入賬價值。
借:材料采購100
貸:材料成本差異20
銀行存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