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物品成本價怎麼計算
1、成本價只計算買入的成本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持股期間不考慮賣出股票有盈利;計算公式:成本價=買入金額/持股股數成本價計算持股期間賣出股票盈虧: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如持股期間賣出股票有盈利,則買入金額需要扣除這些金額;計算公式:成本價=(買入金額-盈虧金額)/持股股數說明: 1.公式中的盈虧金額包括賣出股票的盈利或虧損金額; 2.如盈虧金額為負值,即為虧損,公式中減負值則為加正值,因此公式中的分子比買入金額大,成本價增加;反之當賣出股票盈虧,盈虧金額為正值,則公式中的分子比買入金額小,成本價減小。
2. 成本價怎麼算 公式
一、成本價怎麼算公式
股票的成本一般包括股票的買成本和交易費用這兩部分
即股票的成本價=(股票的買入成本+交易費用)/股票數量
某股票市價為50元的時候,買入1000股,傭金費用按照成交額的萬分之三收取,則投資者的股票成本價=(50×1000+50×1000×0.03%)/1000=50.015元
賣出成本價計算公式:股票成本價=(所有買入股票的成交金額+所有買賣交易手續費-平倉賣出股票的成交金額)/剩餘的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以50元的價格購買某股票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52元時,再賣出500股,其中手續費為30元,則投資者賣出後的成本=(1000×50+30-52×500)/500=48.06元,與原來50元相比,其成本下降了1.94元,在盈利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賣出操作,可以降低投資者的成本價。
不斷買入成本價計算公式:股票成本價=(每次買入股票的成本之和+交易費用)/股票數量。
比如,投資者以50元的價格購買某股票1000股,當股價上漲到52元時,再買入1000股,其中手續費為30.6元,則股票成本價=(1000×50+52×1000+30.6)/2000=51.02元,與原來50元相比,其成本上升了1.02元,在股價上漲過程中,不斷的買入,其成本價會相應的提高。
二、買入均價和成本價的區別是
1、含義不同:
成本價是指投資者多次買入賣出這只股票後,手中剩下的這部分股票的持倉成本價;而買入均價是指每次買入後的算術平均價格。
2、計算方式不同:
成本價計算方式:在不賣出的情況下,成本價=買入均價+手續費,但是如果賣出後,持倉成本就會變化。
如:10元買進,在10.5元賣出,賣出後系統的會低於10元,因為將價格上漲後的0.5元收益平攤到剩餘的股份上,使其成本下降。
反之如果是9.5元賣出了一筆,虧損後賣出則系統會將虧損也會平攤到剩餘的股份上,使其成本價提高。
買入均價計算方式:是計算多次買入,不包括賣出。
如:投資者在10元的時候買入某股票1000股,在11元的時候,買入手續費用為5元,再次買入1000股,買入手續費用為5元,則投資者買入該股的買入均價=(10×1000+11×1000)/2000=10.5元
3. 賬面成本和賬面價值有什麼區別怎麼計算
1.
賬面價值是指賬面余額減去其備抵科目後的余額。備抵科目,一般是指累計折舊(攤銷)、資產減值准備等。
2.
對固定資產來講:
賬面價值=固定資產的原價-計提的減值准備-計提的累計折舊。對無形資產來講:
賬面價值=無形資產的原價-計提的減值准備-累計攤銷。所以。賬面價值的計算公式是:賬面價值=賬面余額-累計折舊(攤銷)-減值准備。
3.
賬面成本是指在賬面登記的成本,它包括賬面記錄的產品生產的實際成本。賬面成本應以扣除其備抵後的凈值來反映。
4. 什麼是成本價,折扣價
成本價,就是商品生產出來的成本價。折扣價就是比市場價低的價格。
5. 一個物品成本價怎麼計算
不同成本價,其計算公式不同,具體如下:
【買入均價】是一種不計任何手續費、只算凈成本的一種成本價類型。買入均價是日終清算計算的,即當日買入均價無變動,下一交易日才顯示新買入均價。只有買入時的買入均價計算公式:買入均價=歷史成交金額\持倉股數,有買有賣時的買入均價計算公式為:買入均價=[(買入後數量-買入數量)*變化前買入均價+買入數量*買入價格]\買入後數量。
【持倉成本】是只計算買入手續費,不計算已發生賣出手續費,也不預估剩餘持倉賣出手續費的一種成本價類型。只計買入,不計賣出,不受買賣先後順序影響。持倉成本計算公式為:持倉成本=(歷史買入清算金額+當日買入清算金額)\(歷史買入數量+當日買入數量)。
【攤簿持倉成本】是計算了客戶實際已發生的買入和賣出的手續費,但不會預估剩餘持倉賣出手續費的一種成本價類型。如果中途有賣出一部份,該部份盈虧會攤薄到剩餘持倉的成本中,即未清倉情況下,若盈利賣出部分持倉,攤薄持倉成本會攤低,若虧損賣出部分持倉,攤薄持倉成本會攤高。攤薄持倉成本計算公式為:攤薄成本=(歷史買賣清算金額差+本日買入清算金額-本日賣出清算金額)\(歷史買賣數量差+本日買入成交數量-本日賣出成交數量)。
【保本價】計算原理同攤薄持倉成本。
6. 賬面成本和賬面價值有什麼區別怎麼計算
賬面成本和賬面價值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賬面成本是指在賬面登記的成本,它包括賬面記錄的產品生產的實際成本,也指一項資產賬面上反映的獲取成本。
賬面價值是指按照會計核算的原理和方法反映計量的企業價值。《國際評估准則》指出,企業的賬面價值,是企業資產負債表上體現的企業全部資產(扣除折舊、損耗和攤銷)與企業全部負債之間的差額,與賬面資產、凈值和股東權益是同義的。
2、表現形式不同
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
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3、計算方法不同
資產的賬面成本一般是其賬面價值,如各項存貨的賬面成本和各類固定資產的賬面成本等。如有備抵賬戶的,其賬面成本應以扣除其備抵後的凈值來反映。如固定資產賬面原始成本減去累計折舊後的余額、稱為賬面凈值,或賬面凈成本等。
存貨的賬面價值=賬面成本—計提的存貨跌價准備金額。
資產的賬面價值=資產賬面余額-資產折舊或攤銷-資產減值准備。
(6)面價和成本價怎麼換算擴展閱讀:
分類
對於股份公司來講:賬面價值又稱股票凈值
對固定資產來講:賬面價值=固定資產的原價-計提的減值准備-計提的累計折舊(即:固定資產凈額)。賬面余額=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價;賬面凈值(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的折余價值=固定資產原價-計提的累計折舊。
與此相關的還有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即「固定資產凈值」與「固定資產凈額」。它們之間的關系用公式表示為: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原價-累計折舊;固定資產凈額=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對於企業其他的資產,只涉及賬面價值和賬面余額的概念。賬面價值都是減去計提的減值准備後的金額;賬面余額都是各自賬戶結余的金額。
債券賬面價值是:指債券持有人的實際投資額,等於價格扣除應計息票收入,即債券的賬面余額減去相關備抵項目後的凈額,所以債券投資的賬面價值是:賬面余額扣減減值准備後的金額。
7. 1斤麥子1.2元,出麵粉0.6斤 出麩皮0.38斤,怎麼計算麵粉、麩皮的成本價
設麵粉成本價為a元/斤,則麩皮的成本價為:
(1.2-0.6a)/0.38元/斤
任意指定麵粉的成本價,得到一個麩皮的成本價。
8. 成本價怎麼求要公式
這是一道數學題:
1、買入成本=買入單價*買入數量*(1+手續費費率+印花稅稅率),目前,買入的印花稅為0;如果是多筆,請將每筆相加;
2、賣出成本=賣出單價*賣出數量*(手續費費率+印花稅稅率),目前,賣出的印花稅為0.1%;如果是多筆,請將每筆相加;
3、將1+2,得到總成本,除以單只股票的總數量,得到成本價。
4、電腦軟體顯示的成本價,由於股票的現價一直在變,因此賣出費用一直在變動,所以成本價一般在變動,通常進行了如下處理較多:不計入賣出成本,賣出時才計費;或者買入時的單價統一計算成本,賣出時按照實際費用清算。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9. 知道售價怎麼算成本價
只知道售價怎麼求成本呢?
比如有件物品,我賣成30元/個,你能算出成本價嗎?
成本價可能是10元,可能是20元。。。
如果還知道利潤(賺了多少錢),或者是利潤佔了成本的百分比,那就可以求成本價。
售價=成本價+利潤
售價=成本價(1+利潤占成本價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