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轉移為什麼這么便宜
擴展閱讀
依賴石油出口說明什麼 2025-07-28 11:12:22
豆腐價格為什麼上漲 2025-07-28 11:06:24
汽車專用工具sst是什麼 2025-07-28 10:49:27

成本轉移為什麼這么便宜

發布時間: 2022-12-07 03:33:23

Ⅰ 什麼叫轉移成本

轉移成本是指客戶從一個企業轉向另一個企業需要面臨多大障礙或增加多少成本,即客戶為更換企業所需付出的各種代價的總和。

轉移成本可以歸為一下三類:第一類是時間和精力上的轉換成本,包括學習成本、時間成本、精力成本等;第二類是經濟上的轉換成本,包括利益損失成本、金錢損失成本等;第三類是情感上的轉換成本,包括個人關系損失成本、品牌關系損失成本。相比較而言,情感轉換成本比起另外兩個轉換成本更加難以被競爭對手模仿。

(1)成本轉移為什麼這么便宜擴展閱讀:

轉移成本的成因

在網路經濟下,消費者的轉移壁壘或被廠商鎖定的成本很大程度來源於市場網路外部性特徵,即消費者的效用會隨著使用該商品的人數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與之相對應的,消費者在不兼容的品牌之間轉移則意味著網路效用的損失或不同網路效用的替代差異。在網路經濟中,鎖定和轉移成本是規律,而不是例外。

Ⅱ 為什麼中國工人成本低外國人把工廠都開在中國,用中國廉價勞動力,以至於中國變成世界工廠為什麼中國

中國人工成本可不低啊,比東南亞都高了幾倍了,比西非國家更高得多,但國外都在中國開廠的原因並不是看中人工成本,而是中國及其完善的配套與產業鏈,光完善的物流體系都不知道省多少物流成本了,這才是人家所看重的。現在很多媒體都在報道現在外資撤離,工廠都轉移到人工成本更低的國家,但是他們卻從來不報道今年中國的FDI增加了多少?!因為不黑中國的經濟不行啊。
還有你說的為什麼不能讓身價高?當年越南就干過這樣的蠢事,自己的產品沒競爭力卻強行提高身價。所以為什麼中國現在成為山寨大國,從山寨中獲得技術基礎才能有創新的能力,創新不是拍腦門子就能出來的,要長久的技術積累才能下來。
其實現在中國這幾年人工成本不斷在上漲了,政府每年在提高最低工資,所以很多受不住的工廠都倒閉了,上漲始終要有個幅度,不能一步登天。近幾年不是在搞產業升級嗎?提高人力成本就是一個手段,其實政府老早就發現了,當一個企業增加幾個百分點的人力成本就受不了的話,就證明這是一個高耗能低產能的淘汰企業,如果繼續留著這種僵屍企業才是人工成本一直停滯不前的最大阻礙。

Ⅲ 經濟學中的轉移成本是指什麼

轉移成本
轉移成本是消費者在購買一件商品以取代原有商品的過程中,過渡所需要支付的費用。比方說在19世紀的美國,南方使用的是5英尺軌距的鐵軌,而北方使用的是4.85英尺軌距的鐵軌。南北戰爭之後,北方獲得了勝利,所以便決定統一南北方的軌距。如果我們將統一南北方軌距視作是一項消費行為的話,那麼北方用來造新的鋼軌和新的路基的費用屬於消費成本的話,那麼為了使南方的火車能夠適用於4.85英尺軌距的鐵軌而改造火車軌距的費用就屬於轉移成本。

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兩件商品的消費成本一樣的話,那麼消費者傾向於購買轉移成本低的商品。也就是說,如果購買一件商品的轉移成本越高的話,那麼消費者越不願意進行這次的消費行為。還是以上文的美國為例,由於統一軌距的轉移成本很大,所以當時的美國國會遲遲沒有下定決心統一軌距,而是採取了諸多的過渡措施。這么一拖就是三十年,直到1886年,南方超過11000英里的鐵軌才被改變成為標準的4.85英尺的鐵軌。從某種意義上說,提高一件商品的轉移成本有利於提高用戶的忠誠度,使消費者輕易不願意改投它家。

http://ke..com/view/64679.html?wtp=tt

Ⅳ 全部成本轉移價格為什麼存在很多缺點、可能是最差的選擇呢

全部成本法下,管理層為了降低單位存貨成本,增加利潤,過量生產,對企業不利

Ⅳ 什麼是產品轉移成本

產品轉移成本是:「會令用戶變更產品或供應商的行為變得困難或付出更大代價的所有因素」,注意是所有因素。

具體到比如網站、手機等等科技產品的時候,就是會包含「用戶在從一個網站轉換到另一個網站的過程中感知的貨幣成本和感知的時間、精力的損失以及心理上的障礙等非貨幣成本」

這么說很抽象,用樓上的例子來舉例順便做一些誇張的假設,iPhone和Nokia,作為一個Nokia用戶,可能盡管我覺得Nokia體驗極差除了砸核桃沒有其他用處,但我之前被Apple面試拒了,所以我對apple存在極大的偏見,立下毒誓此生不再使用apple的產品。

當然,上面的例子只是為了方便理解。回到定義上來,根據國內外對轉移成本的定義,多數情況下轉移成本會包含以下的三類:程序型、財務型和關系型。

首先,程序型的轉移成本最典型的的比如注冊、填表等諸如此類的paper work,書面意思為:「當顧客要獲得一項產品或服務時,他們必須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這就使得顧客在購買過程中進行更多地投入」。

用校內和微博舉例,我的校內用的好好的,現在讓我去開一個微博,但是注冊的時候一會兒要填身份證、一會兒要填手機號、密碼必須有大小寫數字和符號……這些都增加了微博的轉移成本,亦即要從校內轉移到微博上的成本較高。

其次,財務型轉移成本,我在網吧A充了200塊的會員,網吧B說我這里上網比網吧A便宜五毛錢,對於多數的用戶,是不會放棄網吧A的200塊的,至少是在花完之前。

最後是關系型,這一點其實屬於心理層面的東西。社交網路是個很好的樣本。QQ上有我多數的好友,而微信和QQ關聯之後,只要QQ好友有微信我便可以在微信上找到他,那麼我從QQ轉移到微信的「成本」是很低的。

而如果我這時候去用人人網,可能我剛開始的一段時間一個好友都沒有,那這里損失掉聯系的好友就會很多;當然這個例子有一個硬傷,就是我可以兩個都用。

更直觀的例子是某一個原料換供應商、換采購商的時候,之前合作的越久的供應商和采購商,其關系型的轉移成本就越高,因為如果轉移新的合作夥伴,就需要重新去建立接觸、洽談、信任、默契等等。當然如果通過某些方法比較之後發現盈利會大於這些轉移成本,那也是有可能發生轉移的。

Ⅵ 如何提高大客戶的轉移成本

在與企業的交往中,大客戶通常會發現:如果想要更換品牌或供應商,會受到轉移成本和只能從現在的供方獲得的延遲利益的限制。

這種現象在軟體工業中更為明顯,各公司竟相向客戶提供免費網路軟體,引導其使用他們所提供的軟體。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倘若換軟體,客戶學習新軟體所花的時間就會成為一種轉移成本,這樣,如果新品牌沒有顯著的優越性時,客戶便自願重復使用老牌子。

所以,企業構建轉移壁壘,使大客戶在更換品牌和供應商時感到轉移成本太高,原來所獲得的利益會因為轉換品牌或供應商而流失。這是一個加強大客戶忠誠度的好辦法。那麼,具體該怎麼操作呢?

具體說來,常用的方法有:

(1)利用契約關系鎖定客戶。很多公司使用契約,客戶與公司之間的結構性聯系使客戶很難改變供應商。客戶之所以被鎖定,是因為如果打破這種狀態,成本將得不到補償。

比如,銀行向客戶提供一定期限的住房抵押貸款,規定在到期之前如果客戶要作出更改,就要繳納罰金,這樣就建立了一種結構性的壁壘。

(2)頻數營銷。緊緊拉住客戶,鼓勵客戶的重復購買行為。

比如,只要客戶不斷重復購買或只和這一家公司來往,客戶就可以得到獎賞,包括優惠、額外產品和服務等。

(3)捆綁式銷售。客戶在一家供應商購買所有的產品,可以享受整體費用優惠,實現買賣雙方的效益雙贏。

比如,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和其他電信運營商都採用了捆綁式銷售。聯通將行動電話與固定通信產品進行捆綁,宣傳其全業務的優勢;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對市話和長話業務的捆綁銷售等。這些捆綁銷售起到了穩定客戶的作用,它不但可以使客戶實現一站式購齊,而且捆綁式服務所產生的費用一般相對便宜,能為客戶省錢。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大客戶銷售24大妙招》

Ⅶ 如何最低成本的轉移資產(直系親屬)

1.如果你的公司是有限責任公司,房產和汽車也不是登記在公司的名下,即使公司破產了也不會對這些財產產生任何影響的,也就是說債權人不能以這些財產抵償債務。在有限責任公司的情況下,登記在自己的名下就可以,根本就沒有必須辦理過戶手續。
2.如果將這些財產贈與或者過戶給子女,視為贈與,婚姻法明確規定,在夫妻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或妻一方父母贈與的財產,除非父母明確表明贈與給一方,否則應當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在離婚時作為共同予以分割。

浙江東辰律師事務所01號咨詢員

Ⅷ 什麼叫轉移成本

轉移成本是顧客從一個企業轉移到另一個企業所需支付的各種成本的總和。

轉移成本可以歸為一下三類:第一類是時間和精力上的轉換成本,包括學習成本、時間成本、精力成本等;第二類是經濟上的轉換成本,包括利益損失成本、金錢損失成本等;第三類是情感上的轉換成本,包括個人關系損失成本、品牌關系損失成本。相比較而言,情感轉換成本比起另外兩個轉換成本更加難以被競爭對手模仿。

例如,在19世紀的美國,南部使用5英尺的鐵軌,而北部使用4.85英尺的鐵軌。南北戰爭結束後,北方取得了勝利,因此決定統一南北尺度。

如果將南北軌距統一視為一種消費行為,則北部新建鐵路和新路基的成本屬於消費成本,改造列車軌距使南部列車適合4.85英尺軌距軌道的成本屬於轉移成本。

轉移成本的原因

在網路經濟中,消費者的轉移壁壘或製造商鎖定的成本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市場的網路外部性,即消費者的效用隨著商品使用人數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消費者在不兼容品牌之間的轉移意味著網路效用的喪失或不同網路效用的替代差異。在網路經濟中,鎖定和轉移成本是規則,而不是例外。

當產品和技術的標准化還不完善(或系統間不兼容)時,消費者和製造商如果自願從一個網路(產品)轉移到另一個網路(產品),將面臨許多障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轉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