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輕卡國五車每100公里消耗多少尿素
輕卡國五車尿素每100公里的使用量一般為車用柴油的5%,按百公里油耗12L計算,百公里尿素消耗量為0.6L。
全國自2017年7月1日起,所有製造、進口、銷售和注冊登記的重型柴油車(總重>3.5T),須符合國五標准要求。
隨著國五法規實施時間的日益臨近,許多主機廠陸續推出了各自的國五產品。為把握國五產品的競爭力,搶占國五時期輕卡市場的先機。
重汽HOWO輕卡已完成了多款國五、京五一產品的驗證,並已成功上市,在國四切國五的進程中走在了行業前列。
相比國四排放標准,國五發動機尾氣後處理基本以SCR(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系統為主。車用尿素溶液是SCR技術中必須要用到的消耗品。
車用尿素是一種使用在SCR技術中,用來減少柴油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污染的液體。其組成成分為32.5%的高純尿素和67.5%的去離子水。
尿素成為了消耗品,由此帶來的直接影響是用戶用車成本的增加。隨著國五發動機SCR後處理的普及,車用尿素溶液的需求量會大幅提高,尿素價格也會越來越低。
根據車用尿素的最新價格行情,10L裝尿素價格降至20~30元/桶的區間。加上促銷,有些品牌尿素的價格甚至降到了20元/桶以內。
按當前10L裝尿素價格20~30元計算,百公里尿素費用1.2~1.8元,這時候用戶因尿素產生的運營成本已經相當低廉。
相比國四階段主流的EGR+DOC+POC後處理系統,國五SCR系統節油5%-7%。車用尿素溶液最基本的功能是將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轉化成無害的氮氣和水。
而且隨著尿素加註網點的不斷豐富和日益低廉的尿素價格,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用戶不再使用那些「捷徑」。節能又環保,何樂而不。
② 車用尿素的生產成本高嗎
生產一噸車用尿素成本在750元上下,能夠算是非常劃算了。車用尿素的成本往往劃算,是由於它還可以減少尾氣排放氮氧化合物的排出,降低霧霾天氣的造成,是我國環保局全力支持和宣傳的新項目。
車用尿素的劑量非常大,大貨車用完每用100L汽柴油,就必須耗費5L車用尿素。現階段採用的車用尿素液由32.5%車用尿素和67.5%的雙蒸水構成。雙蒸水一噸十元,一噸車用尿素能夠生產出3噸尿素溶液溶液,綜合性成本月750元/噸。大批量售賣,一噸價錢在2000-3500元,銷售市場上售賣的10L裝商品,價錢在20-35元/桶,而成本在11元錢上下。
一般車用尿素溶液對自來水規定特別嚴苛,因為一般飲用水帶有機碳酸鹽、氟化物等營養元素,因而無法同時用於配備車用尿素溶液,務必通過解決做到規定的礦泉水才可以與尿素液配備。一般會應用早已過解決後獲得符合規定的軟化水,或運用純水生產設備生產的純水,再根據EDI設備開展解決能夠獲得生產尿素液所須要的礦泉水。
③ 車用尿素一桶成本價
您說的一桶是多大的一桶呢,現在國內生產設備就分好多種,生產出來的尿素液品質肯定也是有差別的。比如我們這里,買的是進口的生產設備,成本肯定就高了。市場上10kg賣40多的比較常見。至於具體成本,現在還真不確定。不過尿素液的前景是很好的。希望能幫到您。
④ 尿素的成本如何核算
尿素生產成本超過2000元
目前國內化肥生產形勢不容樂觀,因此,在日前召開得常務會議上把切實保證化肥生產所需的煤、電、氣、運等原輔材料的供應列為當前要著力解決好的七大問題之一。而筆者以為,要解決好化肥生產問題,保證化肥生產所需原輔材料供應固然是當務之急,但更重要的是要給化肥企業適當補貼,使其在保證正常生產的情況下有利可圖,以維持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否則所有政策的實施都將大打折扣。
目前,化肥生產所需的原料煤已經實現了市場化定價,隨國際石油價格的攀升而飆升。根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陝西、河南、山東等地近期晉城無煙塊煤到廠價普遍已達1300~1500元/噸,江浙一帶超過1600元/噸。按噸氨耗原料煤1.5噸計算,尿素僅原料成本已超過1320元/噸,加上320元 /噸電力成本、300多元/噸動力成本,以及近100元/噸的人工、安全環保及銷售運輸費用,尿素總成本已超過2000元/噸。而目前國家對尿素出廠價限制在1725元/噸。也就是說,企業每生產銷售一噸尿素,就要虧損近300元/噸。
⑤ 尿素成本價大概是多少
車用尿素溶液最基本的功能是將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轉化成無害的氮氣和水,節能又環保,使車達到國家規定的尾氣排放標准。
通過SCR系統的智能控制,攪拌車當存儲罐內尿素溶液不足的時候,汽車會啟動不起來,為了保證車輛的正常行駛,應備有充足的尿素溶液。
(5)如何計算尿素成本擴展閱讀:
車用尿素是濃度為32.5%且容積為超純水的尿素水溶液,生產原料為車用尿素專用原料和超純水,其關鍵點在於原料純度。從生產工藝來看,雖然車用尿素對原料純度要求高於一般工業用需求,但目前國內工藝已然可以滿足實際應用需求。
車用尿素必須使用電子行業一級超純水。車用尿素的由於SCR催化劑載體極易發生金屬離子中毒從而失去催化效果,因此車用尿素溶液必須使用電子行業一級超純水(電阻率≥18MΩ?cm)。望採納
⑥ 尿素成本價大概是多少
不同品牌成本價各不相同,大概在2000-2500元/噸。
尿素(urea),又稱脲、碳醯胺,化學式是CH4N2O或CO(NH2)2,是由碳、氮、氧、氫組成的有機化合物,是一種白色晶體。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動物和某些魚類體內蛋白質代謝分解的主要含氮終產物。
作為一種中性肥料,尿素適用於各種土壤和植物。它易保存,使用方便,對土壤的破壞作用小,是使用量較大的一種化學氮肥,也是含氮量最高的氮肥。工業上用氨氣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合成尿素。
⑦ 汕德卡百公里燒多少尿素
汕德卡百公里燒大概0.6L尿素。
車用尿素是一種使用在SCR技術中,用來減少柴油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污染的液體。其組成成分為32.5%的高純尿素和67.5%的去離子水。
尿素成為了消耗品,由此帶來的直接影響是用戶用車成本的增加。隨著國五發動機SCR後處理的普及,車用尿素溶液的需求量會大幅提高,尿素價格也會越來越低。
根據車用尿素的最新價格行情,10L裝尿素價格降至20~30元/桶的區間。加上促銷,有些品牌尿素的價格甚至降到了20元/桶以內。
按當前10L裝尿素價格20~30元計算,百公里尿素費用1.2~1.8元,這時候用戶因尿素產生的運營成本已經相當低廉。
⑧ 現在開一個做車用尿素廠子賺錢嗎 一桶10KG的尿素成本有多少利潤有多大求大神指點
賺錢的。一桶10KG的成本在7元左右。
1、小桶,10L/桶,價格20-35元/桶,主要在加油站、汽配城、維修廠等,買車方便,流量大的地方。車用尿素溶液生產成本,車用尿素1750-1900元/噸,去離子水10元/噸。 2、1噸車用尿素加水可生產3噸尿素溶液,綜合成本約600元/噸。 3.5元/桶,人工、電費、包材加起來10L,每桶成本9.5-11元/桶。3、尿素液利潤,市場價:10L,20-35元/桶——11元/桶,成本=利潤約9-24元/桶。大桶2000元/噸-成本650元/噸=利潤1350元/噸 。
拓展資料:
1、為減少汽車尾氣對大氣環境的污染,我國實施了國六排放標准。並逐步落實國家六大標准和國家政策的引導。車用尿素已成為汽車行業關注的焦點。它也成為汽車的必需品。
2、車用尿素原理:車用尿素是指尿素濃度為31.8%~33.3%的尿素水溶液,溶劑為超純水。其原料為尿素結晶和超純水。據了解,重卡、客車等柴油車應符合國六排放標准,尾氣處理應選用合適的選擇性催化還原(SCR)系統。在該系統中,尾氣中的氮氧化物必須經過尿素溶液處理,將發動機高溫尾氣氣化後尿素溶液產生的氨作為還原劑,對柴油機動車尾氣進行選擇性催化還原,從而將尾氣中的氮氧化物轉化為無害的蒸汽和氮氣,減少排放。因此,車用尿素可以說是重卡、客車等柴油車滿足國六排放標準的必備產品。
3、中國是世界第二大汽車市場,其中重卡保有量超過2300萬輛。可見,車用尿素具有較大的市場規模。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幾年車用尿素市場將經歷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假設重卡年銷量為100萬輛,每輛國六標準的重卡每年消耗2噸車用尿素,車用尿素市場需求的增長將是爆發式的。假設未來柴油車國六標准全面實施,理論上每年車用尿素的消耗量將達到10~1500萬噸。
4、另外,據業內人士測算,為使柴油車尾氣排放達到國六標准,車用尿素的消耗量約為柴油消耗量的4%~6%。 2017年我國柴油表觀消費量為2.3億噸。按5%的中值計算,車用尿素年需求量為1200萬噸。目前國內尿素價格在2200元/噸左右徘徊,而車用尿素溶液的售價則在4500元/噸以上。相比之下,車用尿素的利潤可觀。因此,車用尿素被視為既可以控制機動車尾氣,又可以促進氮肥行業轉型升級的好產品。
⑨ 生產尿素的主要原材料是什麼
尿素的生產主要原料是天然氣和煤,即所謂的氣頭和煤頭尿素,在中國,煤頭尿素為主, 國外(主要歐美)則是氣頭尿素為主,氣頭尿素產能的佔比也高達20%以上,涉及1000多萬噸的產能,進口天然氣價格的變動對尿素成本的影響不容小覷。尿素生產成本:尿素的生產成本主要包括原料價格、電費和加工費等。煤頭尿素的生產成本主要由「兩煤一電」組成,成本占尿素總成本的70%左右。氣頭尿素的生產成本主要由天然氣價格、電費和加工費組成。生產一噸尿素需消耗600-800立方米天然氣。
3、尿素產能與產量:2016年起受國家去產能、環保、煤改氣等政策影響,氣頭尿素產能產量進一步下滑。
4、尿素產能分布:我國尿素產量和產能分布大體一致。
5、尿素需求:中國尿素主要下游需求分為農業需求和工業需求。其中農業需求為作物直接施用和製作復合肥,直接施用主要以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為主。
6、尿素流通方式:運輸方式上,我國123家尿素生產企業中,汽車運輸(簡稱汽運)為主要的運輸方式,其所佔比例約56%;鐵路運輸(簡稱火運)比例次之。
7、尿素貿易流向:我國尿素貿易流向總體來看,呈「西向東、北向南」的貿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