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下給一個商品定成本價,要考慮哪幾個方面
一般商品定價的方法 制定價格時,所涉及的因素較為復雜,沒有什麼一定的標准方式。最重要的是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在分析自己實際情況的基礎之上,加以試銷,以確定最適當的價格。下面介紹的是一些常見的定價方式,提供參考。
(1)同價法 英國有一家小店,起初生意蕭條很不景氣。一天,店主靈機一動,想出一招:只要顧客出1個英鎊,便可在店內任選一件商品(店內所有商品都是同一價格)。這可抓住了人們的好奇心理。盡管一些商品的價格略高於市價,仍招徠了大批顧客,銷售額比附近幾家百貨公司都高。在國外,比較流行的同價銷售術還有分櫃同價銷售,
(2)特高價法 獨一無二的產品才能賣出獨一無二的價格。特高價法即在新商品投放市場初期,把價格定的大大高於成本,使企業在短期內能獲得盈利,以後再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來調整價格。某商店進了少量中高檔皮鞋,進價460元一件。店的經營者見這種鞋用料、做工都很好,色彩、款式也新穎,在本地市場上還沒有,於是定出1280元一雙的價格,竟然銷量很好。暢銷的東西,別人也可效仿,因此,想保持較高售價,就必須不斷推出獨特的商品。
(3)低價法 這種策略則先將產品的價格定得盡可能低一些,使新產品迅速被消費者所接受,優先在市場取得領先地位。由於利潤過低,能有效地排斥競爭對手,使自己長期佔領市場。這是一種長久的戰略,適合於一些資金雄厚的大企業。對於一個生產企業來說,雖然單個商品的銷售利潤比較少,但銷售額增大了,總的商業利潤會更多。在應用低價格方法時應注意:一是高檔商品慎用,二是對追求高消費的消費者慎用。
(4)整數法 對於高檔商品、耐用商品等應該採用整數定價策略,給顧客一種「一分錢一分貨」的感覺,可以用來樹立商品的形象。 成本導向定價 最常見的是成本加定價方法,即按商品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毛利,定出零售價。不同種類的商品,其毛利的加成比例不同。 (5)需求導向定價 它是依據購買者對產品價值的理解和需求強度來定價。百貨商場由於附加服務和環境氣氛為產品增加了價值,其商品價格可以高於小商店。另外,百貨商場可以對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實行高價策略。
(6)競爭導向定價 它依據競爭者的價格來定價——可相同,可高,也可低。價格調整主要看競爭者是否變動,隨市場定價。這處方法可在競爭中減少風險,並協調同行業間的關系。
❷ 衣服的售價和成本成比例么,成什麼比例,為什麼
恩 怎麼說呢 得看怎麼賣了~
就拿標好的品牌衣服來說 全價也有人買 打折也有人買~ 庫存 、下架等的品牌折扣更加便宜~
成本也分製作衣服的材料成本,設計成本,消耗成本,運輸成本~好多呢 甚至有加盟的成本~
不過大致來說也成比例~好的料子就賣得貴~次點的就相對便宜~就這樣啦~
❸ 成本價與銷售價的差價多少才合適
一般飯店的成本價與銷售價的差價要達到60%以上,如果賣青菜,水果成本價與銷售價的差價要100%以上,葯品價格成本價與銷售價的差價要高達1000%,就是0.1元的葯品要賣到10元以上才合適。不知道你賣的什麼東西。
❹ 產品成本與銷售價格是不是有個比例不能超過是多少如果各類產品的這種比例不同,分別是多少
這個沒有標準的規定,高附加值企業,這個比例可以超過100%而鋼材銷售企業,為了量,這個比例有可能在1%以下,看你公司是什麼產品,依行業的毛利確定.謝謝
❺ 工業企業生產成本一般占售價的百分比在多少是合理的
生產的產品不同,所佔的比例也就不同。這個要結合你要生產的相應的產品的屬性進行設置相應的比例。
按傳統工業企業,傳統工業企業附加值低,利潤率在5%左右。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約佔10%。以此推算,生產成本占銷售收入的100-5-10=85%左右。基本來說,傳統工業企業技術含量低,工人工資約佔5%;輔助製造費用5%;燃料動力+原材料差不多達到85-5-5=75%左右。
拓展資料:
生產成本(proction cost)亦稱製造成本,是指生產活動的成本,即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成本。
生產成本是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利用情況的貨幣表示,是衡量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包括直接材料費、直接工資、其他直接費用以及分配轉入的間接費用; 貸方登記轉入「庫存商品」賬戶的完工產品的製造成本。期末借方余額表示生產過程尚未完工產品的成本, 即期末在產品成本。該賬戶的明細分類賬應按產品品種分別設置。
生產成本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成本是衡量生產消耗的補償尺度,企業必須以產品銷售收入抵補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支出,才能確定盈利,因此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生產成本的控制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生產成本法是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用生產成本法計算成本時,只將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和製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而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而是作為當期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生產成本是工業企業為生產一定種類、一定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直接費用、直接人工和間接製造費用的總和。企業原材料消耗水平,設備利用好壞,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產品技術水平是否先進等,都會通過生產成本反映出來。換言之,生產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效果。
生產成本的構成
生產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部分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對象,通過加工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它們的使用價值隨之變成了另一種使用價值;直接人工是指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資源,可用工資額和福利費等計算;製造費用則是指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廠房、機器、車輛及設備等設施及機物料和輔料,它們的耗用一部分是通過折舊方式計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過維修、定額費用、機物料耗用和輔料耗用等方式計入成本。
❻ 如何計算出廠價與零售價的比例以及代銷價與零售價的比例
1,產品出廠價和批發代理商的價格比例應該在15%左右。零售價格在35%左右 出廠價格和零售價格比例在50% 因該是不同的行業利潤是不一樣的.一般的行業利潤都達到20個點左右.零售一般50%. 是指材料成本加動力能耗加廠房租金加工人工資加管理成本加銷售費用加稅收加最低利潤 零售價是指材料成本加動力能耗加廠房租金加工人工資加管理成本加銷售費用加稅收加最高利潤 出廠價和代銷價(公司指定代銷點)一般是一樣的,當然也要根據當地的銷售行情定價.出廠價和零售價之間的差異就是最低利潤與最高利潤之間的差價,具體情況根據市場來定,一般暢銷的東西,差價小,價格高的東西比列小.1 利潤率,跟你的必須保持一致,40 左右比較合適.第給他的價格。
2,至於各個價格定位沒用什麼比例約束,自己買的價格。只能通過網路零售了,可以按照給小零點的批發價來,你說的批發價是商品的4~5折.看你賣的是什麼產品如化妝品也可以,賣價銷售價的定義范圍可以分區域,定好價格。
3,成本加成定價零售價法是按產品單位成本加上,分數量,是加上自己利潤後的價格,這個就是成本利潤來定價,第尋找到當地,你一瓶酒都不能去送。利潤的比例怎樣算,應該視具體的商品和服務而定也就是說。
4,批發價一般是商品零售價的4到5,即利潤率,上家給你代發,例如:某汽車連鎖維修點,1+利潤率,l 成本利潤率,有優勢之處。也可以略低,從批發商那裡拿到貨.即:價格,不是自己自己生產,哪個公式計算出來,不是則要根據市場上的產品取均價/銷售額。出廠價—經銷價—代理價,進價,的理念好的其次才是實力等好價的2批第劃好區域比行的低,定零售價應該怎麼定?有的商家是自己定零.首先你是不是生產廠家。
不考慮稅收=單位成本十單位成本*成本利潤率=單位成本。
❼ 銷售價是不是不能太高 銷售價與成本價之間有沒有一個比例
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 成本價上翻3到8倍
❽ 銷售成本一般占銷售收入的多少比例合適呢
成本占收入的25%?
你們的毛利率這么高啊?看來費用率也很高咯。
控制在25%,也就是說
1、要控制你們的采購成本
2、要控制你們的售價,無稅售價不低於成本的4倍。
❾ 正常食品零售價與成本價的比例是多少
比例應該為1.5:1。也就是說零售價應該是成本價的二分之三。這樣才能夠做到有利潤。
❿ 商品的的成本和售價成什麼比例
商品的成本與售價成比例,但是,這個比例短時間內是波動的,長期看是穩定的。商品的價格圍繞著商品的價值上下波動,商品的成本也是一樣的,這就是價值規律的一種變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