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哪些不能計入成本開支范圍
擴展閱讀
石油倒貼錢是什麼原因 2025-05-15 07:06:39
石油騷動里鑽石怎麼開采 2025-05-15 07:03:06

哪些不能計入成本開支范圍

發布時間: 2022-10-23 04:51:00

1. 簡述哪些費用能計入產品的生產成本,哪些費用不能計入產品成本

首先,一般情況下,非生產經營活動的耗費不能計入產品成本,只有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本才可能計入產品成本。
其次,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本分為正常的成本和非正常的成本,只有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成本才可能計入產品成本,非正常的經營活動成本不計入產品成本。非正常的經營活動成本包括災害損失、盜竊損失等非常損失;滯納金、違約金、罰款、損害賠償等賠償支出;交易性金融資產跌價損失、壞賬損失、存貨跌價損失、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損失、固定資產減值損失等不能預期的原因引起的資產減值損失;以及債務重組損失等。
再次,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成本又分為產品成本和期間成本。正常的生產成本計入產品成本,其他正常的生產經營成本列為期間成本。

2. 不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是

不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是期間費用,期間費用是指企業日常活動發生的不能計入特定核算對象的成本,而應計入發生當期損益的費用。從定義就可以明顯的知道,期間費用不能計入產品成本費用。

生產費用又叫生產成本,它是指從事經營業務發生的、能夠直接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成本費用一般包括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直接費用是為生產產品而直接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間接費用則是與生產產品相關,但不能直接計入產品成本,而應分配計入各項費用。

(1)計入成本的費用具體包括:直接材料,是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用於構成產品實體及有助於形成產品的各種原材料、燃料等;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從事產品生產工人的工資及津貼等;製造費用,是指個生產單位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費、固定資產折舊費、辦公費、水電費等。

(2)期間費用,它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支出的、與產品生產無直接聯系的各項費用。期間費用雖然與產品生產沒有直接關系,但同會計期間卻直接相關,包括:管理費用,它是指企業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所發生的各項費用;財務費用,是指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等而發生的籌資費用;銷售費用,是指企業銷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勞務的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

以上為[ 不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是? ]的所有答案,如果你想要學習更多這方面的的知識,歡迎大家前往環球青藤教育官網!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不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是?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3. 下列各項中,不應計入產品生產成本的有( )。

根據不同的經濟目的,費用可分為生產成本和期限費用。生產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勞動力和製造業費用;期間費用不能包含在產品的生產成本中,但直接包含在目前的盈利和損失中。
產品成本中不包含的費用是期限費用。期限費用指在特定會計對象中不能包含的企業日常活動所產生的費用,但應包括在目前的盈利和損失中。從定義中顯而易見的是,期間費用不能包含在產品成本中。
拓展資料;
生產成本也稱為生產成本。它是指業務所產生的費用,可以直接包含在產品成本中。成本通常包括直接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指的是直接材料,直接勞動和生產成本用於生產產品;間接成本與產品的生產有關,但不能直接包含在產品成本中,但應分配並包含在各種費用中。
(1)費用中包含的費用特別包括:直接材料指企業使用的各種原料和燃料,以形成產品實體,並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產品;直接勞動是指直接從事產品生產的工人的工資和津貼;製造業費用是指生產單位在組織和管理生產中產生的管理人員的固定資產,辦公室費用,公用事業等的工資,福利費用,折舊費用。
(2)「期間費用」一詞是指企業在生產和運營過程中支付的各種費用,而不是與產品生產直接相關。雖然期限費用與產品生產直接相關,但它們與會計期間直接相關,包括:管理費用,包括企業為組織和管理生產和運營而產生的各種費用;財務費用是指企業產生的融資費用,以提高生產和運營所需的資金;銷售費用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和材料的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費用,並提供勞動服務。
(3)正確地劃分產品成本中包含的邊界,不包括在產品成本中,並確定成本范圍。企業有許多費用。根據世衛組織的原則(或消費)。

4. ()不能計入產品成本的是

不能計入產品成本的是「D」管理費用。

產品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的成本。產品成本應當與所銷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勞務而取得的收入進行配比。產品成本又分為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它們是與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相對應的一組概念。


產品成本是與產品成本直接相關的,已經確定了歸屬期和歸屬對象的各種直接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是指企業本期發生的、不能直接或間接歸入營業成本,而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各項期間費用、不能直接歸屬於某個特定產品成本的費用。

(4)哪些不能計入成本開支范圍擴展閱讀:

成本費用的做賬方法

一、基本建設領用材料,計入產品生產成本

有些企業將不屬於產品成本的費用支出列入直接材料費等成本項目.如企業為調節基建工程成本和產品生產成本,通過人為多計或少計輔助生產費用的錯誤做法,達其目的。

例如某生產企業將自營建造工程領用的材料,直接列入"直接材料費"作"借:生產成本,貸:原材料"的帳務處理,這樣處理,把不應計入成本、費用的支出計入了成本、費用,虛減了利潤,違反了成本、費用開支范圍.

二、福利費用開支記入成本項目

有些企業違反成本、費用開支的范圍,將應由福利費開支的費用列入成本項目,加大成本、減少利潤,如某企業將福利部門人員的工資,列入成本項目"直接人工費".作"借:生產成本,貸:應付工資"的帳務處理.

三、福利部門接受勞務,不作轉帳結算

有些企業將輔助生產車間為職工醫院、食堂、學校等部門提供的水、電、汽、加工修理等費用全部轉嫁給基本生產車間和企業管理部門.如果企業輔助生產車間向職工食堂提供水電,共計50萬元,企業作"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50,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50"的帳務處理,按規定應在"應付福利費"帳戶內列支.這樣一來,使產品成本虛增了50萬元,"應付福利費"帳戶則漏計50萬元.

四、把對外投資的支出計入成本、費用項目中

有些企業以材料物資的方式,向其他企業進行投資時,不反映在"長期投資"科目中,而把減少的材料列入成本、費用項目中.如某機床生產廠以自己的鋼材向某汽車製造廠進行投資,作"借:生產成本,貸:原材料"的帳務處理.這樣,一方面加大了產品成本,減少利潤,少交所得稅;另一方面也隱瞞了投資收益,再次少計利潤,少交所得稅.

五、修理費用,重復計入生產成本

根據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固定資產的修理費採用預提的方法,計入成本費用,但有些企業為控制利潤實現數額,將車間固定資產修理費用重復計入生產成本.例如某企業每月預提3萬元固定資產修理費用計入生產成本,但企業為了壓縮超額利潤,又將實際支出的45萬元設備修理費全部計入生產成本.年終將預提修理費用結轉下年度.這樣處理的結果,使企業生產成本虛增了36萬元,利潤虛減了36萬元.

六、多期材料,一期分攤根據權責發生制的原則

會計核算應正確劃分各月份的界限,但有些企業違反規定,將不屬於本期產品成本負擔的材料費用支出一次全部列入本期成本項目.例如,某企業1999年3月購入原材料100噸,計12萬元.當月領用該原材料2.5噸,但企業卻將12萬元全部計入產品成本,由此造成該企業少計當月利潤的後果.

七、虛計費用,調節成本

有些企業為了調節產品成本和當年利潤,有意將不應計入本帳戶的費用計入本帳戶或者將應計入本帳戶的費用轉移計入其他帳戶.如某企業為了壓縮當年利潤,於12月份以修理車間的名義,虛領材料,計入製造費用帳戶,月份終了分配計入產品成本.由此行為,造成企業本期利潤虛減的結果.

八、回收物資,帳外處理

有些企業將回收的廢料收集起來,不去沖減當月的領料數,而作為帳外物資處理.這樣的結果使企業不僅沒有如實反映產品生產中材料的實際消耗,而且也相對加大產品的直接材料費成本,少計利潤,少納稅金.例如某企業將職工交回加工後餘下的邊角余料,不辦理交庫手續,不填廢料交庫單,不沖減當月的領料數.

九、生產費用分配,張冠李戴

有些企業為了調節當年損益,將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在盈利產品和虧損產品之間進行不合理分配,造成盈虧不實.例如某服裝廠生產男裝、女裝和童裝,1999年10月該企業女裝和童裝的銷售要好於男裝,該企業在分配間接費用時,按規定的分配標准計算出各種產品應分配數額後,有意將應分配計入虧損產品的製造費用,加計在盈利產品中.

十、未用材料,不作退庫

有些企業為了調節本期損益,對車間領用原材料採用以領代耗的辦法,將投入產品生產的材料全部計入產品成本,期末有剩餘材料,不管下期是否需用,均不作退庫處理.如某企業基本生產車間10月份多領用原材料20多萬元,期末車間未辦理材料退回和"假退料"手續,財會部門也未作扣減材料費用的帳務處理.由此,該企業造成多計費用少計利潤的結果.

十一、改變分配方法,調節當年盈虧

企業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目標在產品費用和本月發出的生產費用,應在各種產品的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合理的分配,企業應當根據產品生產的特點選擇適合本企業的分配方法,但有的企業為了調節本期盈虧,往往改變已經選用的分配方法,並且在會計當期不作披露.

十二、虛估約當產量,調整本期損益

有些企業利用約當產量估算的特點,採用多計(少計)在產品數量的手法,虛增(或虛減)利潤,來調節當年損益,例如某製造企業年末在產品300件,在產品完工程度為60%,約當產量為180件,但在分配費用時約當產量僅為200件,相應地使完工產品少計成本,隨著產品的銷售,也就自然少轉了產品銷售成本,導致利潤增加.

十三、期間費用計入生產成本,或生產成本計入期間費用

有些企業為了調節當年利潤,將發生的費用計入生產成本;或採用將應計入生產成本的費用計入期間費用.例如某企業為了實現計劃利潤目標,12月份將應計入"管理費用"帳戶的10萬元無形資產攤銷擠入了"製造費用"帳戶,月末分配製造費用時,將上述費用全部分配計入了"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帳戶,由完工產品和在產品共同負擔,這樣,就造成少計期間費用,虛增利潤的結果.

十四、已銷產品不結轉成本

有些企業對已銷產品不作成本結轉,只記收入不記成本;或者相反,對未銷售產品視為銷售、多轉成本.例如某企業2000年5月銷售產品1萬件,成本80萬元,銷售收入100萬元,該企業財務人員在進行帳務處理時,只記收入100萬元,不轉成本80萬元,由此造成虛增利潤80萬元.

十五、隨意改變結轉產品銷售成本的方法

根據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在某一個會計年度內,一般只能確定一種計價方法.方法一經確定,不能隨意變更.如確實需要改變計價方法的,必須在會計報表附註中進行披露.有些企業出於調節當年損益的需要,在年度中間隨意改變既定的計價方法。

例如,某企業發出商品一直採用先進先出法,但在11月份時,材料市場價格上漲,該企業為了壓低年末利潤,遂改用後進先出法核算出庫產品的實際成本,並且在年末的會計報表附註中並未披露.

十六、隨意調節成本差異率

有些採用計劃成本核算的企業,在結轉產品成本差異時,通過調高或壓低成本差異率的方式,多計算或少計算結轉的產品成本差異,以達到虛減或虛增利潤的目的.例如某企業為了壓低利潤,有意提高產品成本差異率,多轉產品銷售成本,以達到虛減利潤的目的.

十七、不按比例結轉成本

根據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採用分期收款銷售方式銷售產品,按合同約定日期確認銷售收入,在每期實現銷售的同時,應按產品全部銷售成本與全部銷售收入的比率,計算出本期應結轉的銷售成本.有些企業為了調節當年損益,在分期收款銷售的產品實現收入時,人為地確定結轉產品銷售成本的比率,多轉或少轉銷售成本,以虛增或虛減利潤。

如某企業年初銷售一批產品價款500萬元,成本400萬元,在一年內分四次收款,每次收款比率為25%,按季度收款,在4月份本應收取款項125萬元,結轉成本100萬元,但該企業為了體現上半年的利潤,採用人為少轉成本的方法,結轉成本80萬元,來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

十八、任意擴大開支范圍,提高費用標准

按照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各項開支均有標准,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存在著許多亂花、亂攤、亂計費用的問題.有些企業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違反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任意擴大開支范圍和提高開支標准,從而提高企業費用水平,減少當期利潤.如某企業領導人將其家屬的"遊山玩水"費用列為本單位職工的差旅費來報銷,使該企業虛增管理費用,虛減利潤.

十九、期間費用,轉作待攤處理

有些企業為了實現既定利潤目標,就採用將本期發生的期間費用總額中,轉出一部分數額列作待攤費用的作假手法來達到目的.如某企業年計劃利潤300萬元,1-11月份已實現利潤270萬元,尚需實現30萬元的利潤才可達到計劃,但該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預計12月份至多能實現利潤20萬元.為了完成300萬元的利潤目標,該企業財務人員從管理費用中轉出10萬元計入"待攤費用"帳戶,並結轉下年度掛帳,從而使當期利潤達到既定目標.

二十、利用"匯兌損益"帳戶人為調節利潤水平

會計制度規定對外幣帳戶,應採用月初或業務發生當日市場匯率作為記帳匯率,由於匯率變動而引起的匯兌損益,可以採用集中結轉法或逐筆結轉法進行計算結轉,一種方法選用後1年內不得變更.但有些外幣業務較多的企業,為了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採用多種方法人為調整匯兌損益.例如某企業為了調低年末利潤,就有意在期末按低於帳面匯率的期末匯率計算期末人民幣余額,使當期發生匯兌損失,減少當期利潤等.

二十一、混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根據財務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向銀行借款用於購建固定資產,對固定資產尚未交付使用前而支付的借款利息記入財務費用.企業用借款進行在建工程,在固定資產尚未交付使用前發生的貸款利息,應計入固定資產的造價.但有些企業,為了調節利潤,故意混淆記入成本與費用的界限。

例如某企業1999年1月1日向銀行借款用於自營營業大廳,期限3年,該營業廳於2000年1月1日竣工並交付使用.但企業在2000年2月的帳務處理中,依然作:"借:在建工程,貸:長期借款"的會計分錄,少計財務費用,以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

二十二、將利息收入轉作"小金庫",不沖銷財務費用

財務費用包括利息凈支出,匯兌凈損失以及金融機構手續費以及籌集生產經營資金發生的其他費用等.但有些企業在實務操作中,違反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將利息收入轉作"小金庫",不沖銷財務費用,而虛增期末利潤.如某企業出納人員將每期的利息收入不作帳務處理,不在"銀行存款"與"財務費用"帳簿上進行反映,而是提取後存入部門"小金庫",留待日後部門搞職工福利之用.

二十三、不按規定攤銷無形資產和開辦費

根據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的無形資產和開辦費的攤銷都應記入"管理費用",作"借:管理費用,貸: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的帳務處理,但有些企業為了調節期末利潤,人為地多攤或少攤無形資產(或開辦費),從而多計或少計費用,以達到其目的.

二十四、壞帳損失不按規定提取

根據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採用備抵法核算壞帳損失的企業,應於期末計提壞帳准備,計入管理費用.作:"借:管理費用,貸:壞帳准備".有些企業為了調高或調低期末利潤,就會於期末人為地提高(降低)提取比例,或變動提取依據(應收帳款)的數額,以增加或減少期間費用,來達到目的的.

二十五、把應計入成本的運輸費列入期間費用

按照有關規定,企業購入固定資產、專項投資用的材料和設備的運輸費應計入設備或材料的成本,作為其原值的組成部分;但有些企業卻將這部分運輸費列入期間費用而增大了本期利潤.

二十六、職工醫葯費、記入管理費用

根據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職工醫葯費開支應在"應付福利費"列支,有些企業為減少福利費開支,往往將部分葯費擠入管理費用.從而虛減了當期利潤.如某煉鐵廠自1999年12月份開始在報銷職工醫葯費時,作"借:管理費用,貸:現金"的帳務處理,將醫葯費全部擠入了管理費用,違反了國家有關制度的規定.

產品成本----網路

5. 下列支出中,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是:A 營業外支出 B 資本性支出 C 生產性支出 D其他業務支出

下列支出中,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是營業外支出,資本性支出,其他業務支出。

1、產品成本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產品成本是企業在生產單位(車間、分廠)內為生產和管理而支出的各種耗費,主要有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生產工人工資和各項製造費用。廣義的產品成本包括生產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等。

2、營業外支出是指除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支出等以外的各項非營業性支出。要設置「營業外支出」賬戶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核算。企業發生各項營業外支出時,記入這個賬戶的借方;期末結轉損益時,從貸方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借方,結轉後該賬戶無余額。

3、資本性支出是指通過它所取得的財產或勞務的效益,可以給予多個會計期間所發生的那些支出。因此,這類支出應予以資本化,先計入資產類科目,然後,再分期按所得到的效益,轉入適當的費用科目。

4、其他業務支出是指除主營業務以外的其他銷售或其他業務所發生的支出,是指企業取得其他業務收入相應發生的成本,「其他業務收入」的對稱。包括其他業務的銷售成本、提供勞務所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等。

所以,營業外支出,資本性支出,其他業務支出不應計入產品成本。

(5)哪些不能計入成本開支范圍擴展閱讀

產品成本項目:

費用按經濟用途分類,首先要將企業發生的費用劃分為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和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兩大類。對於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還可以根據管理需要進一步劃分為若干項目,這在會計上成為產品成本項目。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包括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配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資

直接工資包括企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

3、燃料動力

它是指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各種燃料和動力費用。

4、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包括企業各個生產單位(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種費用。

一般包括:生產單位管理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生產單位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租入固定資產租賃費,修理費,機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費,水電費,辦公費,差旅費,運輸費,保險費,設計制圖費,試驗檢驗費,勞動保護費,季節費,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費以及其他製造費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產品成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產性支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其他業務支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資本性支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營業外支出

6. 企業哪些開支不得列入成本費用

經營之外的開支,不是正式發票的憑證,不得列入成本費用

7. 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有哪些

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有: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三項期間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

8. 關於鄉鎮企業成本開支范圍的規定

第一條工業企業下列費用開支,列入成本:
(一)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各種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的原價和運輸、裝卸、整理等費用,外購動力費用;
(二)採掘、採伐企業按產量提取的維簡費和更新改造費;
(三)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租賃費和修理費,無形資產的攤銷;
(四)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新產品試制所發生的不構成固定資產的費用,購置樣品樣機和一般測試儀器的費用;
(五)簡易倉棚費;
(六)企業生產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基本工資、工資性質的各項獎金、津貼及其他工資;
(七)根據《鄉鎮企業財務制度》規定按工資總額一定比例提取的福利基金、獎勵基金、教育基金及按在冊人員提取的文體費;
(八)產品包修、包換、包退的費用,廢品的修復費用或報廢損失,停工期間支付的工資、職工福利費、設備維護費和管理費;
(九)報經主管部門批准並徵得財稅部門同意核銷的壞帳損失和削價損失;
(十)財產和運輸保險費,契約、合同公證費和簽證費,生產技術、企業管理咨詢費,專業技術使用費,排污費,法律顧問費等;
(十一)銀行(信用社)生產費借款利息,按國家有關規定的社會借款集資利息;
(十二)銷售產品發生的包裝費、運輸費、廣告費和銷售機構的管理費等;
(十三)辦公費、差旅費、會議費、勞動保護用品費、冬季取暖費、消防費、檢驗費、倉庫經費、商標注冊費、展覽費等;
(十四)經主管部門批準的材料、產成品的超定額盤虧;
(十五)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鄉鎮企業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審查批准列入成本的其他費用。第二條農業企業的下列費用開支,列入成本;
(一)生產經營過程中消耗的種子、種苗、幼畜、飼料、餌料、肥料、農葯、獸葯、燃料、修理用零件、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的原價和運輸、裝卸、整理等費用,外購動力費用;
(二)支付的農業機械作業費、畜力作業費、運輸費、灌溉費;
(三)產役畜攤銷費、經濟林木折舊費和本規定第一條第(三)至(十五)項所列有關的費用。第三條商業企業的下列費用開支,列入商品流通費:
(一)購進、儲存、銷售商品和物資的過程中發生的運雜費、廣告費和保管、養護、檢驗、整理、轉庫的費用,包裝、改裝或組裝商品的費用,以及定額內和經過主管部門批準的超定額商品損耗的損失;
(二)固定資產的折舊費、保養修理費、租賃費和傢具用具攤銷費;
(三)委託代購、代銷、代儲、代運、代辦的手續費;
(四)本規定第一條第(四)至(七)項、第(九)至(十三)項和第(十五)項所列有關的費用。第四條交通運輸企業的下列費用開支,列入成本:
(一)生產營運過程中所消耗的各種原料、油料、材料、輪胎、輪箍、墊倉材料、備品配件、燃料、裝卸工器具、低值易耗品的原價和運輸、裝卸、整理等費用,外購動力費用;
(二)裝卸費、港口費、代理費、養路(河)費、營運業務費;
(三)本規定第一條第(三)至(十一)項和第(十三)、(十五)項所列有關的費用。第五條建築安裝企業的下列費用開支,列入成本:
(一)建築安裝生產過程中消耗的各種主要材料、結構件、機械配件、其他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的原價和運輸、裝卸、整理、保管等費用,外購動力費用;
(二)本規定第一條第(三)至(十三)項和第(十五)項所列有關的費用。第六條下列費用開支不得列入成本:
(一)應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列支的費用;
(二)應在銷售收入中列支的費用;
(三)應在營業外支出中列支的費用;
(四)應在利潤中分配的支出;
(五)應在各項專用基金中列支的費用;
(六)與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其他費用。第七條其他企業的成本開支范圍,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鄉鎮企業主管部門與財政部門根據有關規定另行制定。

9. 不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是什麼

管理費用。

產品成本應當與所銷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勞務而取得的收入進行配比。產品成本又分為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它們是與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相對應的一組概念。

產品成本是與產品成本直接相關的,已經確定了歸屬期和歸屬對象的各種直接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是指企業本期發生的、不能直接或間接歸入營業成本,而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各項期間費用、不能直接歸屬於某個特定產品成本的費用。

(9)哪些不能計入成本開支范圍擴展閱讀:

費用按經濟用途分類,首先要將企業發生的費用劃分為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和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兩大類。對於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還可以根據管理需要進一步劃分為若干項目,這在會計上成為產品成本項目。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包括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配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資

直接工資包括企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

3、燃料動力

它是指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各種燃料和動力費用。

10. 下列各項中,不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是

下列各項中,不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是( )。 A.輔助車間管理人員工資 B.直接材料費用 C.車間廠房折舊費 D.廠部辦公樓折舊費
答案選D.廠部辦公樓折舊費
1.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屬於期間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產品成本是指與產品生產直接相關的成本,包括產品生產過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製造費用。一般以製造產品的成本計算為例。在製造產品成本的過程中,會有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生產成本是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材料、人工、燃料、動力和製造成本,一般指基本生產車間的生產成本,輔助生產車間的生產成本為輔助生產成本。
2.生產成本,又稱生產成本,是指企業的經營成本,可以直接計入產品成本。成本一般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直接用於生產產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成本;間接成本與產品的生產有關,但不能直接計入產品成本,應分攤到成本中。計入成本的費用包括:直接材料,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產品實體並有助於產品形成的原材料和燃料;直接勞動是指直接從事產品生產的勞動者的工資和津貼。
3.製造費用,是指生產單位為組織、管理生產而發生的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費、固定資產折舊費、辦公費、水電費等。正常情況下,非生產經營活動的消耗不能計入產品成本,只有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本才能計入產品成本。成本可以計入產品成本,異常業務活動成本不計入產品成本。非正常經營成本包括災害損失、盜竊損失和其他非正常損失;滯納金、違約金、罰金、損害賠償金等賠償費用。
拓展資料:因非預期原因造成的資產減值損失,如交易性金融資產減值損失、壞賬損失、存貨減值損失、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持有至到期投資、固定資產減值損失等;以及債務重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