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經濟學中的成本是怎樣定義的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成本往往是「會計成本」,即廠商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作為成本項目計入會計賬目的各項費用支出總和,包括工資、原材料、動力、運輸等所支付的費用,以及固定資產折舊和借入資本所支付的利息等。
經濟學中的成本概念不同於會計成本,是指廠商生產經營活動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支出總和,稱為「經濟成本」。經濟成本除了會計成本,還包括未計入會計成本中的廠商自有生產要素的報酬。這種報酬通常以「正常利潤」的形式出現,主要補償主自有資本投入應獲的利息、主為提供勞務應得的薪金等。在經濟分析中,正常利潤被作為成本項目計入產品的經濟成本之內,又被稱為「隱成本」一它是組織生產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也可理解為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自有生產要素的機會成本。與此相應,會計成本也被稱作「顯成本」。經濟成本等於顯成本與隱成本之和。本章以下若無特別指明,成本的概念均指經濟成本。當商品的銷售收入正好能補償經濟成本時,廠商獲得了正常利潤。若銷售收入超過經濟成本,則廠商可獲得超過正常利潤的經濟利潤,即超額利潤。以上各種涵義的成本及利潤的相互關系可用以下關系式表示:
經濟成本=會計成本(顯成本)+隱成本
經濟利潤=銷售收入一會計成本一隱成本
⑵ 經濟學中的成本有哪些
經濟學家眼中的成本與會計賬戶上規定的成本,即經濟成本與會計成本,二者在含義上存在較大差異。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會計賬戶,它記錄了企業在過去一段時期內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的實際支出,這些支出被稱為會計成本。會計成本常被用於對以往經濟行為的審核和評價。 而經濟學家分析成本的目的在於考察企業的決策,並進而分析資源配置的結果及效率,所以經濟學中對成本的使用重在衡量稀缺資源配置於不同用途上的代價。這涉及使用一項資源或做出一項選擇放棄掉的機會,即機會成本的概念。馬克思曾科學地指出了成本的經濟性質:「按照資本主義方式生產的每一個商品W的價值,用公式來表示是W=C+V+M。如果我們從這個產品價值中減去剩餘價值M,那麼,在商品剩下來的,只是一個在生產要素上耗費的資本價值C+V的等價物或補償價值」。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3-3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⑶ 經濟學中的成本概念指什麼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到總成本的增量。
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
但是,考慮到機會成本,隨著生產量的增加,邊際成本可能會增加。還是這個例子,生產新的一輛車時,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處,所以要盡量用最少的材料生產出最多的車,這樣才能提高邊際收益。
機會成本在經濟學上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既虛既實的一種成本。它是指1筆投資在專注於某一方面後所失去的在另外其它方面的投資獲利機會
⑷ 認識經濟學中的「成本」
學習經濟學之前,需要先理解「成本」這個概念。成本的概念在經濟學里佔有重要地位,如果成本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就可以說,對經濟學已經了解一半了。以下是得到《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中關於成本的讀書筆記。
1.負面的感受不是成本
周末為了緩解工作日的壓力,准備選擇兩種放鬆的方式。一種是去周邊景區旅遊,一種是在家打游戲。去景區旅行可能覺得比較累。但是這不是成本,因為對照成本的定義來看,這不是我們放棄的東西,打游戲才是我們放棄的成本。
旅遊和打游戲可以用數值具象化。比如旅行可以帶給我們的正面感受是100分,累的感覺產生的負面感受是50分,那麼凈幸福值是50分。打游戲的正面感受是50分,負面感受是20分,那麼,打游戲的凈幸福值是30分。可以看出,當我們去旅遊,放棄的代價是打游戲的凈幸福值30分,而不是負面感受20分分。當我們打游戲,放棄的是旅遊的凈幸福值50分,而不是負面感受50分。
2.你的成本由別人決定
如果我們在自己家的門面開一個零食店,可能會想我不用交店租,所以經營這家零食店的成本為0。但是,對照成本的概念,這個想法是錯的。我們的成本是放棄了的其他可能所帶來的最大的價值。比如,我們可以選擇把門店租出去,如果租出去每年可以有10萬的租金,這時候,我們開一家零食店一年的成本就是10萬元。但是,租金是由社會上所有其他人共同決定的。當然,如果我們有其他價值更大的選擇,我們開零食店的成本可能會更大。
做一件事,負面感受並不是成本,只有需要付出的最大代價才是成本。而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有多大,是社會上其他人或者說是市場共同決定的。
3.貨幣成本有別於全部成本
貨幣成本指的是我們所付出的金錢。全部成本除了貨幣成本外,還包括時間成本、注意力成本等等。我們買菜的時候去超市或者菜市場而不是去菜地,是因為我們綜合貨幣成本、時間成本等全部成本,去超市或菜市場比去菜地所支付的全部成本更低。而我們做選擇,權衡的是全部成本,而不僅僅是貨幣成本。
超市比菜地貴,是因為多了中間商,中間商幫助我們節省了時間、注意力等成本。有了中間商貨幣成本往往更高,怎麼才能讓貨幣成本降下去呢?就是增加中間商的良性競爭。中間商可以幫我們減少總成本,而不是增加總成本。中間商之間的競爭,可以讓總成本降低。
4.沉默成本和邊際成本
對於當前來說有選擇就有成本,沒有選擇就沒有成本。沉默成本是發生在過去的,我們沒辦法再做出選擇,所以沉默成本不是成本。對沉默成本過分眷戀,會導致決策或策略的失誤,繼續原來的錯誤,造成更大的損失。
利用邊際成本的思維,思考當前的選擇在投入同等成本的情況下,哪一選擇帶來的價值更大,可以避免掉進沉默成本的「陷阱」。
5.科斯定律
一項有價值的資源,不管從一開始它的產權歸誰,成本如何,最後這塊資源都會流動到最善於利用它、能最大化利用其價值的人手裡去。
比如,我們在淘寶網上的所有行為數據,可以說是我們的隱私,歸我們自己所有,別人不得侵犯。可以說逛哪家店,訪問的數據就應該歸這家店。也可以說這些數據是在淘寶平台上產生的,數據應該歸平台所有。根據科斯定律來看,這些數據不管最開始是由誰產生,最後誰能把這些數據用好,就會為誰所用。回想淘寶目前提供的數據方案來看,用戶本人可以查看自己的瀏覽記錄,查找之前中意的商品。商家可以查看買家的訪問數據,得出各項指標,以優化店鋪銷售策略。平台可以查看買家的行為數據,為買家推薦感興趣的商品,提高買賣之間的效率。
⑸ 經濟學的成本指()。
A機會成本
經濟學所說的成本,與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所說的成本是不同的。我們日常生活里所說的成本,往往是指會計成本,是指歷史成本,是指貨幣支出。可是,經濟學所說的成本,是指收入!是指放棄了的最高收入。因此,經濟學的成本是「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就是你放棄了其它機會,那些機會之中收入最高的一項就是你的成本!也就是說,經濟學的成本是要從放棄的最高收入的角度來看,不同於日常生活里說的成本是支出。正因為經濟學的成本與日常生活里說的成本不一樣,所以教科書上又稱之為「經濟成本」。
⑹ 經濟學中的成本是怎樣定義的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成本往往是「會計成本」,即廠商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作為成本項目計入會計賬目的各項費用支出總和,包括工資、原材料、動力、運輸等所支付的費用,以及固定資產折舊和借入資本所支付的利息等。
經濟學中的成本概念不同於會計成本,是指廠商生產經營活動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支出總和,稱為「經濟成本」。經濟成本除了會計成本,還包括未計入會計成本中的廠商自有生產要素的報酬。這種報酬通常以「正常利潤」的形式出現,主要補償主自有資本投入應獲的利息、主為提供勞務應得的薪金等。在經濟分析中,正常利潤被作為成本項目計入產品的經濟成本之內,又被稱為「隱成本」一它是組織生產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也可理解為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自有生產要素的機會成本。與此相應,會計成本也被稱作「顯成本」。經濟成本等於顯成本與隱成本之和。本章以下若無特別指明,成本的概念均指經濟成本。當商品的銷售收入正好能補償經濟成本時,廠商獲得了正常利潤。若銷售收入超過經濟成本,則廠商可獲得超過正常利潤的經濟利潤,即超額利潤。以上各種涵義的成本及利潤的相互關系可用以下關系式表示:
經濟成本=會計成本(顯成本)+隱成本
經濟利潤=銷售收入一會計成本一隱成本
⑺ 什麼叫成本
在經濟學、商業和會計學中,成本在經濟學中指的是無可避免的最高代價,成本因選擇而起,沒有選擇就沒有成本。
意指為了藉由購買或以物易物的方式獲得某樣物品,或是為了得到他人提供的服務,所花費或付出的金額,其中亦包括預定要花費或是付出的金額,往往和一個商業事件或者經濟交易相聯系。成本也經常被以適用性為標准進行分類。
(7)經濟學中你的成本是什麼擴展閱讀:
會計成本和經濟成本
會計成本或稱實際成本,表示要花的一筆數目的錢或物品的貨幣價值。是在發票和賬本上記著的具體數目。
機會成本或稱經濟成本指除了現在的行動外的最佳選擇能實現的價值。用現有資源做一件事就不能作其他事了,這些資源就是機會舍棄。
如果有個人得到了一份25元/小時的工作,睡覺的會計成本為0,因為他睡覺拿不到錢;而他的機會成本是25元,因為如果他工作就能掙到。
在經濟學理論里,成本如果沒有特殊說明就是指機會成本。
⑻ 怎樣理解經濟學中所說的成本
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
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⑼ 經濟學中的成本概念指什麼
經濟成本是項目的經濟成本指國民經濟為興建和經營某一項目而付出的經濟代價,即所投入的全部物質資源,包括政府負擔的代價也包括私人所花的代價。
經濟成本一般包括投資成本、運營成本和外差成本。經濟成本與財務成本有關。它有三個明顯的特點:宏觀性,即反映宏觀經濟。它從國家或至少從區域的角度衡量國民經濟收入的減少、各種資源的分配和國民收入的可變性。
(9)經濟學中你的成本是什麼擴展閱讀
通過改進運行管理,採用新技術,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固定資產消耗,節約原材料、燃料和輔助材料,提高勞動生產率,實行定額管理,減少人力資源,降低成本,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製造成本,加強預算控制,降低周期成本。全面實施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水平。
經濟成本比會計成本更廣泛、更豐富,經濟成本幾乎涉及到企業的所有業務內容和領域。經濟成本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總成本。有些經濟成本項目是我們不認識的,有些經濟成本項目不是作為獨立的成本項目來分析的,例如組織成本。
⑽ 經濟學有哪些成本
「成本」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每一天我們都在和成本打交道,當你購物時,實際支付的貨幣就是成本。不難理解,它的定義就是進行經濟活動或為了達到特定目的而消耗的資源。
1.邊際成本
Marginal Cost,經濟學家通常將這一概念解釋為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假設你是一個電視機生產商,你生產100台電視機的成本是200000元,你生產101台電視機的成本是200100元,那麼,多生產1台電視機產生的成本100元就是邊際成本。
有的文章稱邊際成本會會隨著產量不斷增加不斷減小,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因為邊際成本的變化可以不斷減小,比如規模經濟帶來成本的下降;但是另一種情況下,當生產能力飽和時,再增加一單位產出要付出的成本就很可能會增加。因此,邊際成本的變化要基於特定的場景分析。
那麼,邊際成本有沒有可能為0呢?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這種可能性,前期獲取流量互聯網企業需要花費高額的成本,隨著流量的上升,邊際成本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當流量爆發式增長,邊際成本很可能下降至臨界值零。
2.機會成本
假設你是一個年薪10萬的白領,如果這個時候你放棄了工作選擇了去讀研究生,那麼你讀研所放棄的10萬年薪就是你當前的機會成本;相反,如果你選擇了工作,那麼你的機會成本就變成了你學習所能帶來的知識和經驗。很多時候我們會把機會成本對象化為貨幣,事實上我們應該把它看作是我們要放棄的東西。比如在課堂上聽課還是玩手機,那麼就是在學到的知識和玩手機的快樂中進行選擇,選擇一樣放棄的另一樣就是當前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利用上面兩個例子能夠很容易理解機會成本,即為了做某一件事或得到某樣東西需要付出的代價。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選擇某一件事會放棄很多其他的事,因為我們會面臨很多種選擇,此時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的能夠獲得最大回報的那個代價。
注意關鍵詞「最大的代價」!
3.沉沒成本
Sunk Cost,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什麼是無關的費用呢?
我們把自己不可控的成本看作是無關的費用,比如明天中午12點前我要完成一份報告,今天白天我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收集資料,對於今晚的我而言,之前白天花費的時間、精力就是我的沉沒成本。無論我的報告是否基於我白天所收集的材料,我都無法控制這些成本。也有經濟學家把沉沒成本歸類到歷史成本。
沉沒成本在我們做決策的時候非常有用,很多時候我們總是過分執著於之前已經投入的沉沒成本,一直向後看自己之前的決策,繼續原來的失誤,造成更大的錯誤。因此,我們在做決策時,要站在當下,分析當前的利弊,避免過分顧忌已發生的成本,不要被「不甘心」這種情緒左右。以上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