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國看病的費用很高,那麼美國人都看得起病嗎
病有所醫,是每個人最基本的願望和需求。
人們的期望是醫者個個都能懸壺濟世,妙手回春,包治百病。而臨床醫學卻流傳著這樣一句名言,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時能治癒,經常能舒緩,往往能安慰。)
不僅醫生面對復雜的病症是能力有限的,高額的醫療費也不是每個人都付得起的。一個人得了一場重病,一家人可能都會一夜返貧。我今天看到了一個研究,即使在醫療水平全球領先的美國,人民破產的第一大原因竟然也是無力支付醫療費用。
不過奧巴馬醫改努力了四年,被川普一上來就推倒重來,可見美國想推行全民醫保之困難,涉及到的利益群體之大之廣。
那我國是怎麼做到社保作為主要支付方的呢?
早年中國的醫療資源都很落後,先要讓大部分人病有所醫才是重點,所以國有化統一調控合理地實施了。改革開放以後,為了社會穩定,醫療也不敢隨意市場化價格,個別部分市場化了就變成了我們現在詬病的莆田系。同時,商業保險推行比較吃力,因為中國人普遍是不願意為未知的需求買保險的,而沒有保險,純自費很多人都受不了,如果沒有社保,影響到的群體將是千千萬萬的老百姓。
雖然社保是一大優點,但中國醫療體系並非沒有問題。一味地限價,會使得人工費用在醫療費用中比重太低,幾塊錢一次的掛號費,對醫生來說太微薄了,從而催生了「以葯養醫」的現象,也就是俗稱的拿回扣。
全世界想看病都一樣難,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醫療價格和醫療質量永遠是矛盾體,就像打麻將的時候,總有人輸有人贏,或者大家都不賺錢,但不可能所有人都賺錢。珍惜現在相對廉價和易得的醫療資源吧,當然最重要的是保重身體,盡量別生病。
『貳』 普通美國人一年花多少錢在醫療上
我在這里用一個例子解釋自付額 / 共同保險 / 自付上限的意思。
牛嫂在 2016 年生了牛娃,生孩子的醫院是內網醫療提供者,假設前前後後的賬單共計$35,556,打 10%的折扣後計$32,000。
牛嫂的單人自付額是$2,000,也就是說,牛嫂需要自己支付醫療賬單的前$2,000。
超過$2,000 的那部分賬單由牛嫂和保險公司共同支付,牛嫂負責的那部分叫做「共同保險」,占餘下賬單的 20%,也就是
($32,000-$2,000)*20% = $6,000
到目前為止,牛嫂一共累積了$8,000 的自付款項,但是,她的單人自付上限是$6,000,所以她不必支付超過單人自付上限的那部分賬單。
歸根結底,牛嫂需要支付$6,000,就算生個孩子需要一百萬美元,她還是只需要支付$6,000。
比較燒腦的部分來了,以上費用都是花在牛嫂身上的,牛娃出生後也會產生一些醫療費用,我們在計算牛娃應付的賬單時要考慮家庭自付額和家庭自付上限。
假設,牛娃出生後接受了一些需要付費的檢查,賬單總計$1,000,由於牛嫂已經自付了$6,000,超過了家庭自付額($4,000),牛娃只需要支付 20%的共同保險,也就是
$1,000 * 20% = $200
假設,牛娃需要接受大量醫療,花費上百萬美元,他最多也只需支付$6,000,因為他的個人自付上限是$6,000。
再假設,在牛嫂生完孩子之後,阿牛自己也做了手術,花費巨大,他不需要再支付任何費用,因為他的家庭自付上限($12,000)已經達到了。
值得注意的是,自付額和自付上限每年一月一日清空,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比如,阿牛,不,這里換個人倒霉,比如,阿馬生了一場大病,需要做兩次手術,每次手術需要花費十萬美元,他一定希望兩次手術發生在同一年,這樣他只需要支付一次自付上限。如果一個手術發生在去年 11 月,一個手術發生在今年 2 月,那麼他就需要支付兩次自付上限。
生孩子也是一個道理,最理想的情況是一月 / 二月懷孕,十一月 / 十二月生孩子。
『叄』 美國醫療賬單有多貴
根據我們自己在美國訪學期間的經歷,雖然該醫院所在的洛杉磯地區醫療平均收費在全美是最高的,但這份賬單基本上處於美國醫療收費的正常價位上。我們自己還有朋友因為被松鼠咬了一口自行去醫院打狂犬病疫苗而被開出了1800美元的賬單,這可是在中西部地區一個小鎮上啊。
保險提供保障與你支付的保險金有關,貴的保險保障就高。怎樣買當然是個人自由,但我還是忍不住要嘮叨幾句:請仔細考慮你自己和同伴的身體狀況、行程安排以及生活習慣等因素,謹慎估計風險大小,因為美國醫療費用實在是太高了,尤其是有老人和孩子的情況下,不要為了省錢而購買過於廉價的保險,否則面對巨額賬單再哭就來不及了。
最後,遵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的的原則,我們再一次強調:
出國(管你是旅行、探親還是留學),一定一定要買保險!
『肆』 美國的醫療費用真的有這么貴嗎
美國醫療帳單確實看著嚇人,但有保險最後交的並不多。但美國確實是比歐洲日本花費多,因為美國是唯一一個沒有全民保險的。另外美國相當於承擔了全世界的醫療,因為大多數特效葯由美國生產,從研發到臨床投入大自然貴,其它國家的醫療是由國家承擔的可以議價,更有印孟仿葯生產。美國醫療沒有網上說的可怕,他們有家庭醫生可以醫大部分小病,治不了家庭醫生會給你建議和負責聯絡專門醫院,比我們患者家屬自己上網查方便多了。
『伍』 去美國看病醫療費用要多少
通常,在美看病,回國治療的話費用在2.5~5萬美金
留在美國本土治療的話在15~20萬美金。更高的也有。給你做個參考
你可以咨詢悅生
『陸』 出國看病的國外醫療費用是多少
患者選擇出國看病,費用問題是最關注的,下面就是出國看病所需費用的說明,也希望大家能夠明白。每位患者在出國之前,醫院會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狀況,做出費用的預估,保證在出國之前能夠做好經濟上得准備。
美國的治療費用要遠遠高於中國的治療費用,尤其是部分檢查費用,比如做一個腸鏡可能需要6000多美金,而在中國可能只要1000-2000人民幣。但是對於一些患者,美國醫院會根據情況考慮一定的折扣。更為重要的是在美國治療,各項檢查、治療都是在需要的時候才會去做,不存在過度醫療的現象,人們看病可以更放心。
所以可以根據經濟情況和預算來選擇去哪個國家看病,如果是想去美國的話,首選好醫友這個平台吧,赴美就醫這塊非常厲害的,簽約的都是美國一線的頂級專家,你可以去詳細了解一下。
『柒』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做手術收到千萬元天價賬單,為什麼美國醫療這么貴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院一名「裸保」女留學生接受心臟手術。手術後不久她就出院了,最後收到了170萬美元的賬單。為什麼美國的醫療費用這么貴?目前,尚不清楚她在進行什麼樣的手術。如果這是一個復雜的新型心血管手術,可能確實非常昂貴。但如果是普通的常規手術,比如普通的心臟支架,應該是幾萬元。
在美國,許多醫生選擇開設自己的診所。美國是一個法制社會。對普通民眾來說,法律是嚴格的。如果私人診所的醫生不討好保險公司和律師,你應該等著和病人打官司。因此,他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應該用來支付高額的律師費和保險費,而這些費用又進一步增加了。醫生的花費提高了醫療費用。
『捌』 普通美國人一年花多少錢在醫療上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美國2016年的人均GDP為57,466美元(約為38萬人民幣),其中人均醫療支出為9,403美元,大約6.2萬人民幣。美國2016年家庭收入的中位數為57,617美元(亞裔最高,80,720美元),平均一戶家庭有2.53個人。所以簡單算一筆賬,9403*2.53/57617=41.3%,按照美國家庭中位數收入來算,人均醫療支出要佔掉家庭收入的41.3%。當然現實中肯定沒有這么誇張。由於高昂的醫療價格,富人群體的醫療支出佔去了大頭。大多數平頭老百姓,在這個生活的叢林里,也就只能自求多福而已。美國的貧富差距在發達國家裡是數一數二的,這種財富的不平等在醫療支出上更加體現得淋漓盡致。
『玖』 去美國看病,不同醫院費用有多大差異是不是越貴就越好
不同醫院的費用差距不大,我覺得不是越貴越好。
假葯可能是最具中國特色的發明之一,出國去美國看醫生從來不必擔心假葯。在美國,葯物治療很昂貴,但是它不會任意收取費用,並且通常不會為患者開出不必要的葯物。在美國診所,你的隱私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作為患者,值得稱贊的是得到醫生的尊重和隱私保護。此外,美國醫院的警察都配備了槍支。如果不滿意,可以提起訴訟,但醫療事故很少發生。與人滿為患的國內醫療環境相比,美國的醫療環境更加舒適。
『拾』 在美國,聽說醫療費用很高是真的么
有同學問,在美國看病是不是很貴?不是很貴,是超級貴。很多人出國前會聽到網上有人抱怨美國的醫療費用高,那美國看病到底貴的有多誇張呢?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么個梗吧:就是「在美帝暈倒前最後一句話:千萬別叫救護車!!」。
加油站
如果身體突發不適,附近又一時找不到上述售葯的店面,不要急,您可以到附近的加油站去看看。美國加油站都設有便利店,常常是24小時營業,清晨或夜晚來這里買東西很方便,而且價格也並不太貴。加油站便利店除了賣咖啡、飲料、食品、香煙以及機油、防凍液等汽車用品外,一般都賣常用的非處方葯。
詳情請戳大連學為貴訂閱號(dlgui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