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計劃成本如何分配
擴展閱讀
哪些費用能先計提 2025-05-14 13:40:15
創業租房費用高怎麼辦 2025-05-14 13:40:15

計劃成本如何分配

發布時間: 2022-10-15 10:27:20

『壹』 計劃成本分配法的介紹

計劃成本分配法是指按照計劃成本將費用在各輔助生產車間進行分配和調整的一種方法,又稱「內部結算價格分配法」。具體來說,就是根據各輔助生產車間為各受益車間和部門提供服務的數量,按照計劃單位成本分配給各受益車間和部門(包括受益的其他輔助生產車間),然後將各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實際費用,加上其他輔助生產車間分配來的費用同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分配數之間的差額,對輔助生產車間以外的受益單位進行追加分配,或將其差額全部計入企業管理費。

『貳』 計劃成本法進行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248
基本生產成本4030
製造費用434
管理費用248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4960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440
製造費用4400
管理費用330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供水517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440
-供水248
貸管理費用688

『叄』 計劃成本分配法的方法計算

在生產實踐中,各輔助生產部門發生的實際生產費用與計劃成本存在差異是在所難免的。因此,「計劃成本分配法」的核心問題是「成本差異」的計算。前面資料中規定的計算公式是:成本差異= 各輔助生產部門發生的費用+按計劃成本分配轉入的費用-按計劃成本分配轉出的費用;而案例中隱含的計算公式為: 成本差異=輔助生產實際成本-按計劃成本分配合計。
我們僅就鍋爐車間為例分析本案例的差異計算:鍋爐車間直接生產費用為28 730元;應從機修車間轉入760元(200×3.80);則鍋爐車間輔助生產實際成本為29 490元(28 730+760);鍋爐車間按計劃成本分配合計為30 820元(13 400×2.30,包括機修車間的400×2.30);鍋爐車間最後的「成本差異」為-1 330元。
從鍋爐車間的計算過程中不難發現,本案例是在用一個已經含有計劃成本成分的數字29 490元(28 730+760)和另一個完全為計劃成本的數字相減,來求得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這種做法不但極為繁瑣,又使得「成本差異」成為一個完全虛擬、喪失實際基礎的數字。
筆者認為:輔助生產實際成本就應當為各輔助車間當期發生的直接生產費用,即鍋爐車間為28 730元;而計劃分配成本就應當為按該車間計劃單位成本對「外部使用部門」的分配成本,即鍋爐車間為29 900元(21 850+8050);「成本差異」就應當為各輔助車間生產費用減去對「外部使用部門」分配計劃成本的差,即鍋爐車間為-1 170元(28 730-29 900)。這樣做可以省略不必要的交互分配計算,又使得輔助生產實際成本更為「實際」,才能真正體現簡易分配方法的簡單容易操作。
看出:按計劃成本「對外」分配的輔助生產費用金額仍然為41 300元(31 350+9 950);待分配的「成本差異」仍然為-270元。即計算結果與案例解析完全相同。但本方法會使得計算更為簡便,分配表更為清晰易懂。

『肆』 什麼是計劃成本分配法求大神幫助

計劃成本分配法是指根據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的產品、 勞務數量及其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為各車間、 部門提供服務的產品和勞務數量應分配的費用。 對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 實際成本 與按 計劃成本 計算的分配額之間的差 額,為了簡化核算,可不再按受益比例進行分攤,而直接增加或沖減 製造費用或 管理費用 。

『伍』 成本會計五種分配法怎麼算

成本會計一般核算的是成本在完工產品與未完工的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其分配的方法有7種: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
是指當月發生的成本全部有完工產品負擔,這種方法適合月底在產品數量很小的產品
2按年初數固定計算在產品
按年初數固定計算在產品成本法,是對各月在產品按年初在產品成本計價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各月月末在產品
結存數量較少,或者雖然在產品結存數量較多,但各月月末在產品數量穩定、起伏不大的產品。
採用在產品按年初數固定計算的方法,對於每年年末在產品,則需要根據實際盤存資料,採用其他方法計算在產品成本
,以免在產品以固定不變的成本計價延續時間太長,使在產品成本與實際出入過大而影響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和導致企業
存貨資產反映失實。
3在產品按所耗原材料費用計價法
是月底在產品只計算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不計算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本月發生的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全部由完工產
品負擔);這種方法適合月底在產品數量較多、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產成本中所佔比重較大且材
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就全部投入的產品。
4約當產量比列法
是將月底在產品數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為相當於完工產品的產量,即約當產量;然後按照產成品應負擔的比例來分配;
適用於月底在產品數量較多,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大,且生產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
差不大的產品。
5在產品按固定成本成本計演算法
月底在產品成本固定不變,在年底時應當根據實際盤點的在產品數量,具體計算在產品成本,在以此計算12月份產品成
本。此種方法適用於月底在產品數量較多,但各月變化不大的產品,也適合於月底在產品數量很小的產品。
6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
月底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該種產品本月全部成本減去按定額成本計算的月底在產品成本,余額作為完工產品成
本;這種方法是事先經過調查研究、技術測定或按定額資料,對各個加工階段上的在產品,直接確定一個單位定額成本;這
種方法適用於各項消耗定額或成本定額比較准確、穩定,而且月底在產品數量變化不是很大的產品。
7定額比列法
定額比例法是產品的生產費用按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的比例,分配計算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
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其中,原材料費用按原材料費用定額消耗量或原材料定額費用比例分配;工資和福利費、製造費用等各
項加工費用,按定額工時或定額費用比例分配。
這種方法適用於各項消耗定額或費用定額比較准確、穩定,但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化較大的產品。
輔助生產車間的分配有4種:
1直接分配法
所謂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慮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勞務的情況,而是將各種輔助生產費用直接分配給輔助生產
車間以外的各受益單位的一種分配方法。
這種分配方法最為簡便,但只宜在輔助生產內部相互提供勞務不多,不進行交互分配對輔助生產成本和企業產品成本影
響不大的情況下採用。
2交互分配法
採用交互分配法。需要進行兩次分配。首先,根據各輔助生產車間相互提供務的數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單位成本(費用分配
率),在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進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後,將各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後的實際費用(即交互分配前的費用加上
交互分配轉入的費用,減去交互分配轉出的費用),再按提供勞務的數量和交互分配後的單位成本(費用分配率),在輔助生產
車間以外的各受益單位進行分配。
採用交互分配法,由於輔助生產內部相互提供勞務全部進行了交互分配,因而提高了分配結果的正確性;但由於各種輔
助生產費用都要計算兩個費用分配率,進行兩次分配,因而增加了核算工作量;由於交互分配的費用分配率(單位成本),是
根據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費用計算的,所以據此計算的分配結果仍不十分精確。在各月輔助生產費用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
,為了簡化計算工作,可以用上月的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率作為交互分配的分配率。
3代數分配法
採用代數分配法,應先根據解聯立方程的原理,計算輔助生產勞務的單位成本,然後根據各受益單位(包括輔助生產內部
和外部各單位)耗用的數量和單位成本分配輔助生產費用。
採用代數分配法分配費用,分配結果最正確。但在輔助生產車間較多的情況下,未知數較多,計算復雜,因而這種分配
方法適宜在計算工作已經實現電算化的企業採用
4計劃成本分配法
採用這種分配方法,輔助生產為各受益單位(包括受益的其他輔助生產車間、部門在內)提供的勞務,都按勞務的計劃單
位成本進行分配;輔助生產車間實際發生的費用(包括輔助生產內部交互分配轉入的費用在內)與按計劃單位成本分配轉出的
費用之間的差異,可以再分配給輔助生產以外各受益單位負擔,但為了簡化計算工作,一般全部計入管理費用。
採用按計劃成本分配法,各種輔助生產費用只分配一次,且勞務的計劃單位成本已事先確定,因而簡化和加速了計算分
配工作;通過輔助生產成本節約或超支數額的計算,還能反映和考核輔助生產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此外,按照計劃單位成
本分配,排除了輔助生產實際費用的高低對各受益單位成本費用的影響,便於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單位的經濟責任。但是採用
這種分配方法,必須具備比較正確的計劃成本資料。

『陸』 計劃成本分配法第二步,也就是調整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之間的差額計算方法如何理解

計劃成本分配法是按照確定的產品或勞務的計劃單位成本在各受益車間和部門分配輔助生產費
用的方法。這種方法計算方便、直接,可以簡化計算過程,同時也便於分析和考核各部門單位的經
濟責任。
一、計劃成本分配法的常規做法
是先按輔助生產單位產品或勞務的計劃單位成本和實際供應量,在各受益對象(包括各輔助生產單位在內)之間分配生產費用,再計算和分配輔助生產單位實際發生的費用(待分配費用加上輔助生產單位內部按計劃成本分配轉入的費用)與按計劃單位成本分配轉出費用的差額,即輔助生產單位產品或勞務的成本差異。為了簡化分配工作,輔助生產的成本差異一般全部調整計入管理費用,不再分配給其他各受益對象。[例]某工廠有供電和供水兩個輔助生產車間,本月發生輔助生產用
:供電車間69440元,供水車間35000元,該廠確定的計劃單位成本每度電為0.64元,每噸水為
3.9元,該廠本月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的勞務量如下:(1)供電車間用水800噸(2)供水車間用電
12000度(3)產品生產耗電80000度,耗水6000噸(4)車間一般耗用電12000度;用水1000噸(5)廠部管理部門耗電8000度,耗水3000噸。第一步,按計劃成本將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給全部受益對象
供電車間分得水費
=800×3.9=3
120
供水車間分得電費
=12
000×0.64=7
680
產品生產分得費用
=80
000×0.64+6
000×3.9=74
600
車間一般耗用分得費用
=12
000×0.64+1
000×3.9=11
580
廠部管理部門分得費用
=8
000×0.64+3
000×3.9=18
260
編制會計分錄如下:借:生產成本一一輔助生產成本(供電)3120一一輔助生產成本(供水)7680一一基本生產成本74600製造費用一一基本生產車間11580管理費用16820貸:生產成本一一輔助生成本(供電)71680(112000×0.64)一一輔助生產成本(供水)42120(10800*39)

『柒』 關於計劃成本分配法,請思路清晰的高人幫忙闡述一下

我也疑惑了很久,終於高搞清楚了 。
1.書上內容沒有錯。
2.看會計處理分錄更好理解。
3.輔助生產成本:1200+2400=3600 只分配到輔助生產車間之外的部門,輔助生產成本3600的實際成本與輔助生產車間之外的部門計劃成本之間的差額,計入管理費用。當用計劃成本分配的時候,把輔助生產車間也算進去了,所以當算輔助車間實際成本的時候:分別加上了輔助車間的計劃成本。不然的話,會造成借貸不平。就是這樣的。

4.你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計算輔助生產車間之外的部門的計劃成本:使用量*計劃單位成本,再用實際的輔助生產成本3600分別扣除各部門的計劃成本,注意沒有扣除輔助車間本身的,所以一定有正數差額,然後把正數差額計入管理費用。結果跟機修車間實際成本=1200+472=1672
供電車間實際成本=2400+50=2450 是一樣的。只是方式不同。

『捌』 成本會計12種分配方法

成本會計一般核算的是成本在完工產品與未完工的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其分配的方法有7種: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
是指當月發生的成本全部有完工產品負擔,這種方法適合月底在產品數量很小的產品
2按年初數固定計算在產品
按年初數固定計算在產品成本法,是對各月在產品按年初在產品成本計價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各月月末在產品
結存數量較少,或者雖然在產品結存數量較多,但各月月末在產品數量穩定、起伏不大的產品。
採用在產品按年初數固定計算的方法,對於每年年末在產品,則需要根據實際盤存資料,採用其他方法計算在產品成本
,以免在產品以固定不變的成本計價延續時間太長,使在產品成本與實際出入過大而影響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和導致企業
存貨資產反映失實。
3在產品按所耗原材料費用計價法
是月底在產品只計算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不計算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本月發生的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全部由完工產
品負擔);這種方法適合月底在產品數量較多、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產成本中所佔比重較大且材
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就全部投入的產品。
4約當產量比列法
是將月底在產品數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為相當於完工產品的產量,即約當產量;然後按照產成品應負擔的比例來分配;
適用於月底在產品數量較多,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大,且生產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
差不大的產品。
5在產品按固定成本成本計演算法
月底在產品成本固定不變,在年底時應當根據實際盤點的在產品數量,具體計算在產品成本,在以此計算12月份產品成
本。此種方法適用於月底在產品數量較多,但各月變化不大的產品,也適合於月底在產品數量很小的產品。
6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
月底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該種產品本月全部成本減去按定額成本計算的月底在產品成本,余額作為完工產品成
本;這種方法是事先經過調查研究、技術測定或按定額資料,對各個加工階段上的在產品,直接確定一個單位定額成本;這
種方法適用於各項消耗定額或成本定額比較准確、穩定,而且月底在產品數量變化不是很大的產品。
7定額比列法
定額比例法是產品的生產費用按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的比例,分配計算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
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其中,原材料費用按原材料費用定額消耗量或原材料定額費用比例分配;工資和福利費、製造費用等各
項加工費用,按定額工時或定額費用比例分配。
這種方法適用於各項消耗定額或費用定額比較准確、穩定,但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化較大的產品。
輔助生產車間的分配有4種:
1直接分配法
所謂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慮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勞務的情況,而是將各種輔助生產費用直接分配給輔助生產
車間以外的各受益單位的一種分配方法。
這種分配方法最為簡便,但只宜在輔助生產內部相互提供勞務不多,不進行交互分配對輔助生產成本和企業產品成本影
響不大的情況下採用。
2交互分配法
採用交互分配法。需要進行兩次分配。首先,根據各輔助生產車間相互提供務的數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單位成本(費用分配
率),在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進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後,將各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後的實際費用(即交互分配前的費用加上
交互分配轉入的費用,減去交互分配轉出的費用),再按提供勞務的數量和交互分配後的單位成本(費用分配率),在輔助生產
車間以外的各受益單位進行分配。
採用交互分配法,由於輔助生產內部相互提供勞務全部進行了交互分配,因而提高了分配結果的正確性;但由於各種輔
助生產費用都要計算兩個費用分配率,進行兩次分配,因而增加了核算工作量;由於交互分配的費用分配率(單位成本),是
根據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費用計算的,所以據此計算的分配結果仍不十分精確。在各月輔助生產費用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
,為了簡化計算工作,可以用上月的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率作為交互分配的分配率。
3代數分配法
採用代數分配法,應先根據解聯立方程的原理,計算輔助生產勞務的單位成本,然後根據各受益單位(包括輔助生產內部
和外部各單位)耗用的數量和單位成本分配輔助生產費用。
採用代數分配法分配費用,分配結果最正確。但在輔助生產車間較多的情況下,未知數較多,計算復雜,因而這種分配
方法適宜在計算工作已經實現電算化的企業採用
4計劃成本分配法
採用這種分配方法,輔助生產為各受益單位(包括受益的其他輔助生產車間、部門在內)提供的勞務,都按勞務的計劃單
位成本進行分配;輔助生產車間實際發生的費用(包括輔助生產內部交互分配轉入的費用在內)與按計劃單位成本分配轉出的
費用之間的差異,可以再分配給輔助生產以外各受益單位負擔,但為了簡化計算工作,一般全部計入管理費用。
採用按計劃成本分配法,各種輔助生產費用只分配一次,且勞務的計劃單位成本已事先確定,因而簡化和加速了計算分
配工作;通過輔助生產成本節約或超支數額的計算,還能反映和考核輔助生產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此外,按照計劃單位成
本分配,排除了輔助生產實際費用的高低對各受益單位成本費用的影響,便於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單位的經濟責任。但是採用
這種分配方法,必須具備比較正確的計劃成本資料。

『玖』 計劃成本法計算公式是什麼

計劃成本法計算公式是:

計劃成本分配法的實際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歸集的費用+按計劃分配率分配轉入的費用。

輔助生產成本差異=實際成本-按計劃分配率分配轉出的費用。

若>0,超支差異,轉入管理費用借方。

若<0,節約差異,可以用紅字轉出。

注意事項:公式中不扣除本期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

如果企業的材料成本差異率各期之間是比較均衡的,也可以採用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率分攤本期的材料成本差異。年度終了,應對材料成本差異率進行核實調整。

當企業遇到發出的委託加工物資存在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不符的情況時,發出材料可以直接使用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率進行計算,一般不會等到期末使用當期材料成本差異率。

收回的委託加工物資因其已經轉變為新的材料物資,需要重新確定其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材料成本差異金額,按新材料進行相關的核算處理。

『拾』 計劃成本交互分配三個應該怎麼分配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