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百分之十折舊費怎麼算
百分之十折舊費是指每年折舊百分之10的價值,也就是價值100元的折舊百分之10後剩餘90元。
折舊費指根據企業的固定資產原值,剔除不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因素,按照規定的殘值率和折舊方法計算提取的折舊費用。固定資產折舊費從固定資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按月計提;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從停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提。
折舊是指資產價值的下降。無論在企業核算還是在國民經濟核算中折舊都指:在所考察的時期中,資本所消耗掉的價值的貨幣估計值。在國民收入賬戶中也稱為資本消耗補償。折舊費是定期地計入到成本費用中的固定資產的轉移價值。次月開始計提折舊:借:管理費用/製造費用/營業費用。
固定資產經過使用後,其價值會因為固定資產磨損而逐步以生產;而通過法律以貨幣形式進入產品成本和費用,構成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的一部分,並從實現的收益中得到補償。由於折舊費在產品成本中所佔的比重不大,一般都把它作為間接費用處理。
❷ 折舊費占固定資產的百分比多少合適
占固定資產價值50%以下。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發生的下列支出作為長期待攤費用,按照規定攤銷的,准予扣除:...(三)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九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三)項所稱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支出: (一)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50%以上; (二)修理後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支出,按照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❸ 固定資產折舊與營業收入的比例反映了什麼
反映了比例高則主營業收入的盈利貢獻就低。
主營業務成本率=固定資產折舊/營業收入,衡量的是主營業務收入中主營業務成本佔比例多少。
主營業務成本是指公司生產和銷售與主營業務有關的產品或服務所必須投入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工資)和固定資產折舊等。
❹ 年折舊率怎麼計算,有以下四種方法
1 、 若是按照工作量法計算,年折舊率 = 年折 l 舊額 / 固定資產原值 ;
2 、 若是按照雙倍余額遞減法來計算,年折舊率 =2/ 預計使用年限 ;
3 、 若是使用平均年限法進行計算,年折舊率 = 年折舊額 / 資產原值 ;
4 、 若是按照年數總和法計算,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年數 / 年數總和× 100% 。
折舊率一般是說固定財產的折舊率。固定資產折舊率便是一定時期階段內固定資產折舊額與固定財產原本價值的比例。按計算方式可分成個別折舊率、分類折舊率、綜合性折舊率,按期內計算,可分成年折舊率和月折舊率。以上就是年折舊率怎麼計算相關內容。
折舊率高說明什麼
折舊費的實質是固定財產的損壞磨損價值,因而折舊率便是損壞價值占總額的多少, 以率來表明,如年折舊率 1 為 0% ,便是每一年以總額的十分之一的速率計算 磨損的使用價值,殘值率是固定財產損毀報廢時可回收利用的使用價值占總額的多少。可以看得出,因為固定財產在損毀報廢時可以回收利用一定的折舊,因此,事實上固定財產的折舊費是對於總額拋去折舊後的余額來說的。固定財產的殘值率是按照用戶固定財產到了使用壽命之後,能夠剩下的價值。稅收法律要求,內資企業殘值率是 5% ,外資公司 企業殘值率 是 1 0% 。本文主要寫的是年折舊率怎麼計算有關知識點,內容僅作參考。
❺ 請問研發費用,人工、材料、設備折舊、占營業額的比例是多少
人工費大概只能佔8=10% 材料費40%左右
❻ 銀行的成本收入比是如何計算的大好還是小好
小點好。
1,成本收入比為營業費用加折舊與營業收入之比,不應高於45%。
2,成本收入比率
本指標計算本外幣口徑數據。
計算公式:成本收入比率=營業費用/營業收入×100% 現行人民銀行
計算口徑精確到:
成本收入比=(業務管理費+其他營業支出)/(利息凈收入+手續費凈收入+其他業務收
入+投資收益)×100%
3,指標釋義:
營業費用是指按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要求編制的損益表中營業費用。
營業收入是指按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要求編制的損益表中利息凈收入與其他各項營業收入之和。 成本收入比率是銀行營業費用與營業收入的比率,反映出銀行每一單位的收入需要支出多少成本,該比率越低,說明銀行單位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銀行獲取收入的能力越強。因此,成本收入比率是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4,成本收入比率是銀行營業費用與營業收入的比率,反映出銀行每一單位的收入需要支出多少成本,該比率越低,說明銀行單位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銀行獲取收入的能力越強。因此,成本收入比率是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成本收入比,是經營成本與收入的比率。成本收入比反映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企業獲取收入的能力越強。因此,成本收入比率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成本收入比與毛利率所反應的是同一數據情況。
在計算成本收入比時,各行業對成本的定義不同,所包含的內容及計算方法也各有差別。工業、商業、建築業、運輸業、餐飲業等行業的成本,不包括期間費用。服務業、金融保險業、通訊業、租賃業等行業,成本包括期間費用。
所以,成本收入比,只適用行業內各單位之間的對比或企業自身各年度間的對比。
❼ 折舊率怎麼算
固定資產折舊率與折舊年限相關,所以應該先確定折舊年限.
會計上沒有明確規定固定資產應按多少年計提折舊,原則上說固定資產按幾年計提折舊都不能說是錯誤的.
但是如果會計上的計提折舊年限和稅法上的不一致時,年底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要調整,相對較麻煩,所以最好是按照稅法規定來計提.
稅法規定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如下:
1,房屋、建築物為20年;
2,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3,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殘值率一般為5%。(內資企業5%,外資企業10%)殘值率是固定資產的殘值率。殘值就是固定資產報廢的時候的價值。
比如固定資產的入帳價值為10000元,殘值率為5%,那麼固定資產報廢時的殘值就是500元。
如果按照直線法計提折舊
公式:
折舊率=(買入價-殘值)/(買入價*折舊年限) OR
折舊率=(1-殘值率)/折舊年限=折舊費/固定資本價值原值
殘值率=殘值/買入價
年折舊額=買入價X(1-殘值率)/折舊年限
月折舊額=買入價X(1-殘值率)/折舊年限/12
❽ 折舊率是怎麼計算的
折舊率計算,應該先確定折舊年限。
折舊率是「固定資產折舊率」的簡稱。計算的是固定資產折舊額與固定資產原始價值比率。它反應固定資產價值分攤到成本費用中去的程度。
稅法規定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如下:
1、房屋、建築物為20年。
2、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3、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殘值率一般為5%。(內資企業5%,外資企業10%)殘值率是固定資產的殘值率。殘值就是固定資產報廢的時候的價值。
比如固定資產的入帳價值為10000元,殘值率為5%,那麼固定資產報廢時的殘值就是500元。
如果按照直線法計提折舊
公式:
折舊率=(買入價-殘值)/(買入價*折舊年限) OR
折舊率=(1-殘值率)/折舊年限=折舊費/固定資本價值原值
殘值率=殘值/買入價
年折舊額=買入價X(1-殘值率)/折舊年限
月折舊額=買入價X(1-殘值率)/折舊年限/12
註:
新政策出台,已沒有殘值率。
(8)折舊除以營業成本佔比怎麼才算大擴展閱讀:
根據折舊資產的范圍不同,折舊率有個別折舊率、分類折舊率和綜合折舊率之分。
個別折舊率是根據每一項固定資產的折舊率計算折舊額。
分類折舊率是按照固定資產的類別分別計算折舊率並計算折舊金額,即每嚴固定資產按照同一個折舊率計算折舊。
如我國工業企業財務制度將固定資產分為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和房屋建築物三大類22個小類,共計規定了34項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其中機構設備為10-14年,下面又有車磨刨銑等多種設備。
分類折舊率應當按照加權平均的方法計算,如果全部固定資產均採用直線法,應以年限為權數,如果是加速折舊法,則應當以可折舊的固定資產成本為權數。
綜合折舊率是以企業全部固定資產的加權平均折舊率為依據計提折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折舊率
❾ 計提折舊是怎麼計算的,按多少百分比
計提折舊按照稅法規定採用直線法計提折舊,允許稅前扣除。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折舊年限
預計凈殘值率=凈殘值額÷固定資產原值×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月折舊率。
具體的預計凈殘值和折舊年限請參考《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
第五十九條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企業應當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第六十條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