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稅務籌劃從哪幾方面入手
1、稅收政策籌劃。
影響應納稅額的因素主要為計稅依據和稅率。計稅依據越小,則稅率越低,應納稅額也越小。因此,稅收籌劃一般從這兩個方面著手進行。在企業所得稅中,計稅依據就是應納稅所得額,稅率有3檔。在進行該稅種稅收籌劃時,如果從稅率因素考慮,那麼就有一定的稅收籌劃的空間。
2、辦稅費用籌劃。
辦稅費用包括辦稅人員費用、資料費用、差旅費用、郵寄費用、利息等。盡管辦稅費用在納稅成本中占的份額不大,但仍有籌劃必要。如對企業財會人員進行合理分工,由財會人員兼任辦稅員;通過網上申報降低資料費用等。對於利息費用的降低途徑可以採取遞延納稅的辦法。
3、額外稅收負擔籌劃。
額外稅收負擔,是指按照稅法規定應當予以征稅,卻完全可以避免的稅收負擔。通常有以下幾個項目:
(1) 納稅人兼營增值稅(或營業稅)應稅項目適用不同稅率的,應當單獨核算其銷售額,未單獨核算的,一律從高適用稅率。
(2) 納稅人兼營免稅、減稅項目的,應當單獨核算免稅、減稅銷售額,未單獨核算銷售額的,不得免稅、減稅。
(3) 由於納稅人賬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賬的,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
企業稅收籌劃的時候,除了需要找准入手點,做好籌劃方法選擇之外,還需要把握好籌劃的方向,這是因為選擇對的方向,能夠讓稅收籌劃工作事半功倍。
⑵ 增值稅的稅收籌劃主要從哪幾方面考慮
增值稅在我國是一種較大的稅種,在稅收體系中比較大。 對企業來說,增值稅稅額多也會給企業帶來稅負壓力,下面小編將詳細介紹增值稅的稅務籌劃。
我國增值稅的稅率規定,對納稅人銷售貨物、加工修理等部分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不動產,使用3%-13%的增值稅稅率徵收增值稅。 銷售額不同時分別計算,稅目不同時適用於不同稅率和徵收率。
在我國稅收窪地,由於地區不同,政策也有差異。 企業入駐稅收窪地登記後,可以享受當地的稅收優惠政策。
根據企業的具體運營情況,增值稅和所得稅方面有財政獎勵。
具體稅收優惠政策:
增值稅、地方留存50%,企業進入園區可享受地方留存70%-90%的財政獎勵,企業當月納稅,財政獎勵下月到賬。
所得稅、地方留存40%,企業入駐園區,可享受地方留存70%-90%的財政獎勵,企業當月納稅,財政獎勵下月到賬。
在這里舉個例子吧:
重慶一家公司專門給龍湖等這些房地產企業做營銷策劃,一年增值稅300萬,企業所得稅100萬,通過在園區政策納稅過後:增值稅:300萬*50%*70%=105萬,所得稅100w*40%*70%=32萬,這105+32=137萬就是地方園區政府扶持給企業的返還獎勵。
當然,企業也可以在稅收窪地設立個人獨資企業,合理分包業務,佔一定比例。 這樣,部分稅收可以放在園內區,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個人獨資企業可以確定徵收。 核定徵收對於利潤虛高的企業來說,可以節約企業所得稅,也可以解決成本票的問題。 對企業也非常有利。核定過後綜合稅率在5%以內。
其實不管企業增值稅高還是企業所得稅高,都可通過園區優惠政策合理合規解決,以上只是做個參考,每個行業或者企業都有自身的稅務痛點,要結合實情選擇合適的辦法合理合規解決。當然稅務籌劃都是稅前行為,切記不要稅後找票等方式超越紅線。
⑶ 納稅籌劃費用
稅收籌劃可以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使企業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因此許多企業都千方百計加以利用。但是,在具體操作中,許多納稅籌劃方案理論上雖然可以少繳納一些稅金或降低部分稅負,但在實際運作中卻往往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其中很多納稅籌劃方案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是造成納稅籌劃失敗的原因。納稅籌劃歸根到底是屬於企業財務管理的范疇,它的目標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相同的——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所以在納稅籌劃時,要綜合考慮採取該納稅籌劃方案是否給企業帶來絕對的利益,要考慮企業整體稅負的降低,納稅絕對值的降低。
由於納稅籌劃在降低納稅人稅收負擔、取得部分稅收利益的同時,必然要為納稅籌劃方案的實施付出額外的費用,導致企業相關成本的增加,以及因選擇該籌劃方案而放棄其他方案所損失的相應機會收益。例如,企業運用轉讓定價方式減輕自己的稅負,需要花費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在低稅負區內設立相應的辦事機構,而這些機構的設立可能完全是出於稅收方面的考慮,而非正常的生產經營需要。再如,納稅籌劃是一項技術很強的工作,籌劃人員不僅需要有過硬的財務、會計、管理等業務知識,還要精通有關國家的稅收法律、法規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並十分了解稅收的征管規程及存在的漏洞與弊端,因此,企業在納稅籌劃前需要進行必要的稅務咨詢,有些時候還可能需要聘用專業的稅務專家為企業服務,或直接購買避稅計劃。所以,納稅籌劃與其他管理決策一樣,必須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則,只有當籌劃方案的所得大於支出時,該項納稅籌劃才是成功的籌劃。
⑷ 做稅收籌劃有成本嗎都包括哪些成本
稅收籌劃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時間成本,稅收籌劃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需要收集大量的稅法、會計的資料,同時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咨詢機構或稅務機關溝通,一個成功的稅收籌劃都不是獨立的,需要協調各方面的關系,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在稅收籌劃實施過程中,也需要大量的時間來操作,時間成本的大小取決於稅收籌劃方案的復雜程度。
二、人力成本,稅收籌劃的需要在各個部門進行協調,更需要財務人員進行大量的工作,在方案實施的過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成本。
三、心理成本,許多人在處理稅收籌劃事項時都因擔心籌劃不當而產生焦慮或挫折等心理。
一般會選擇咨詢專業機構或直接請專業機構代理,心理成本很容易成為貨幣成本。
四、貨幣成本,由於一些企業的財務人員的水平並不高,在進行稅收籌劃時往往要求助於專業的中介機構,方式往往是咨詢或代理,這樣產生的咨詢費用和代理費用,以及相關人員的調研、執行過程中的宿費用都將由企業來負擔。
五、風險成本,一個合法有效的稅收籌劃得以進行的前提,一是稅收政策對經濟的導向性,二是各類稅收政策設計本身導致的負擔率的不同,三是一些政策的不嚴謹性。
每個籌劃方案所依據的前提不同,其承擔的籌劃風險也不同,雖然都沒有違反稅法,但也存在風險,而且依次遞升。
風險的增加往往導致稅收籌劃方案的設計更為復雜,這就需要企業付出更多的貨幣成本。
⑸ 稅務籌劃費是多少
1、企業財稅狀況的復雜性。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企業的業務結構簡單,財稅結構不復雜,那麼規劃就不難了。因此,稅收籌劃的成本不會太高,大多在1000元到10000元之間。然而,對於多家關聯公司、控股公司等業務結構復雜的企業,規劃期不僅要考慮企業,還要考慮關聯企業,因此稅收籌劃的難度也相應增加,這對規劃師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規劃期間,人力和物力資源的成本也將增加。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稅收籌劃的成本會更高。
2、公司營業收入。
對於市場上的公司來說,公司的營業額越大,稅收籌劃的成本就越高。目前,幾乎所有第三方稅務機關都將此作為重要的收費標准和依據。由於小企業與大營業額企業的節稅效果不同,規劃難度也不同。因此,稅收籌劃的實際成本自然不同。在大多數情況下,稅務機關將根據公司營業額的一定比例收取稅務籌劃費。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不同營業收入企業的納稅籌劃費用會有具體差異,應根據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確定。
3、稅務代理公司的專業度。
事實證明,企業委託第三方稅務籌劃機構提供稅務籌劃服務,稅務籌劃機構的專業化程度直接影響到籌劃活動的質量。對於正規稅務籌劃機構而言,提供的規劃方案不僅專業化,而且規劃效果會得到更好的保障,服務期內不會盲目收費或提價。然而,對於不太正規的第三方稅務籌劃機構而言,很難確保稅務規劃活動的專業性。在特殊情況下,規劃不當可能給企業帶來稅收風險。因此,企業在稅收籌劃中必須尋求正規稅務籌劃代理公司進行業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