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製造成本法的構成都有哪些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製造成本法的構成都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9-24 02:25:07

Ⅰ 製造企業的製造成本一般包括哪些

產品製造成本按經濟用途可分為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其他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
直接材料是指用來構成產品主要部分的材料的成本。
直接工資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對材料物資進行直接加工,使其變成產品所用人工的工資。
其他直接支出,是指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職工福利費等支出。
製造費用,是指在生產過程中不能直接歸入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及其他直接支出的各種費用。
應答時間:2020-11-1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Ⅱ 施工項目成本按照製造成本法由哪兩部分構成

施工項目成本按照製造成本法由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兩部分構成。

Ⅲ 一級建造師考試中製造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 兩個成本所包含的內容和區別 謝謝

一、採用方法不同

1、製造成本法:製造成本計演算法,是一種傳統的成本計算制度。材料、人工費直接歸集於產品,間接費用使用一些本用於其他目的的分配標准。

2、完全成本法:是在計算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時,把一定期間內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的全部成本都歸納到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中去。

二、理論依據不同

1、製造成本法:製造費用與特定會計期間相聯系,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持續經營期的長短成比例,並隨時間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應遞延到下一個會計期間,而應在其發生的當期,全額列入損益表,作為該期銷售收入的一個扣減項目。

2、完全成本法:固定製造費用發生在生產領域,與產品生產直接相關,其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製造費用的支出並無區別,應當將其作為產品成本的一部分,從產品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

三、產品成本構成內容不同

1、製造成本法:將製造費用中的固定部分視作當期的期間費用,隨同銷售和管理費用一起全額扣除,而與期末是否結餘存貨無關,產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變動製造費用。

2、完全成本法:產品成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的產品成本構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為生產產品而耗費的全部製造費用(包括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成本隨著產品的流轉而結轉。

Ⅳ 製造成本主要構成項目表現為哪三點

製造成本主要構成項目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含福利費用)、製造費用
上述是在製造成本法下的項目構成(也是我國會計制度所採用的)。

Ⅳ 製造成本包括哪些內容

製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燃料和動力、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等成本項目。

依據:財政部關於印發《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的通知(財會〔2013〕17號):

第二十二條製造企業一般設置直接材料、燃料和動力、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等成本項目。
直接材料,是指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材料以及有助於產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輔助材料。燃料和動力,是指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燃料和動力。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從事產品生產的工人的職工薪酬。製造費用,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企業生產部門(如生產車間)發生的水電費、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管理人員的職工薪酬、勞動保護費、國家規定的有關環保費用、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等。

產品成本項目的分類設置

為了便於歸集生產費用,正確計算產品成本,需要對生產費用進行合理的分類。生產費用按經濟用途劃分,可將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分為以下四個成本項目:
(1)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包括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配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資。直接工資包括企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
(3)其他直接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其他支出。
(4)製造費用。製造費用包括企業各個生產單位(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種費用。一般包括:生產單位管理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生產單位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租入固定資產租賃費,修理費,機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費,水電費,辦公費,差旅費,運輸費,保險費,設計制圖費,試驗檢驗費,勞動保護費,季節費,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費以及其他製造費用,包括廢品損失。
將生產費用按經濟用途劃分為成本項目,便於反映產品成本的構成,可以考核各項費用定額或計劃執行情況,查明費用節約或超支的原因,加強對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促使企業更有效地降低成本。

Ⅵ 二級建造師考試中製造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兩個成本所包含

請理解關於一級建造師實務2018年和2018年真題「製造成本」和「完全成本」:2018年案例四的第5小問:工程竣工後,項目經理部按「製造成本法「核算了項目施工總成本,其構成如下:直接工程費4309.20萬元,措施費440.80萬元,規費11.02萬元,企業管理費332.17萬元(其中施工單位總部企業管理費為220.40萬元)問:按」製造成本法「列式計算項目施工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項目施工總成本。******2018年案例四的第2小問:施工總承包單位項目部隊合同造價進行了分析,各項費用為:直接費26168.22萬元,管理費4710.28萬元,利潤1308.41萬元,規費945.58萬元,稅金1130.80萬元問:按照」完全成本法「核算施工總承包單位的成本是多少萬元?******按實務書P309頁,製造成本=完全成本-企業總部的管理費作答如下:2018年題目明確要按「製造成本法計算」:施工直接成本=直接工程費+措施費=4309.2+440.8=4750施工間接成本=規費+企業管理費-企業總部的管理費=11.02+332.17-220.4=122.79項目施工總成本=施工直接成本+施工間接成本=4750+122.79=4872.792018年題目明確要按「完全成本法計算」:施工總承包單位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直接費+管理費+規費=26168.22+4710.28+945.58=31824.08以上答應對否,請指正!謝謝!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二級建造師考試中製造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兩個成本所包含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建築界分享更多干貨

Ⅶ 什麼是製造成本法

製造成本法也稱為製造成本計演算法,是一種傳統的成本計算制度。製造成本法的發明是20世紀早期資本主義公司發展的產物,當時,材料和人工費用是產品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間接費用和維護費用並不重要,且難以計量並直接計入產品成本。
在公司標准成本系統建立後,材料、人工費直接歸集於產品,間接費用使用一些本用於其他目的的分配標准,如直接人工費用、工時數或產品數進行分配。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在當今現代經濟條件下,製造成本法系統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信息扭曲現象,這主要由費用的間接分配引起。當資源消耗數量並不能准確地歸於某個成本中心或產品時,扭曲便會發生。
製造成本法的基本理論
製造成本法仍然從屬於財務會計的范疇,上世紀30年代為了適應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而建立的財務會計體系,產品成本計量(為了計量出期間利潤與期末存貨價值的目的)仍然是財務會計的一個重要領域。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公允性,所有的會計處理事項均應使用會計准則的理念進行指導與制約,而會計准則理念的內核不在於其是否精確,而是在於目前的企業經營環境下,這種理念能否被大家所共同接受(英文上稱之為GAAP,)。製造成本法的理論關鍵在於如何確認產品的成本項目構成,按照企業存在的相關職能部門設置成本項目,應該沒有什麼分歧,但這些成本項目哪些應該作為產品成本的組成項目?哪些應作為期間成本的組成項目?與生產有關的職能部門相關的成本項目是不是將所有成本內容都應進入產品生產成本?還是部分成本內容進入產品生產成本?這些問題也構成了今天製造成本法基本的理論問題。
目前對此理論問題的解釋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1.吸收成本觀點
2.動因成本觀點
其基本原理是衡量此項費用能不能進入產品的生產成本,除了該職能部門要與生產過程相關以外(因為與生產過程無關的職能部門所發生的費用根本不可能進入產品成本的),還要進一步確認其所發生的費用性質與產品的製造過程是否相關,只有在同時符合上述兩種條件時,我們才能將其確認為產品的生產成本,否則,即使發生在與生產過程相關的職能部門,我們也不能將其確認為產品的生產成本。
製造成本法的特點
1.整個工廠僅一個或幾個間接成本集合(如製造費用,輔助生產等)它們通常缺乏同質性;
2.間接成本的分配基礎是產品數量或直接材料成本等,成本分配基礎與間接成本集合之間缺乏因果關系。
製造成本法的優點
製造成本法有利於財務會計報告和企業發展,企業為擴大再生產,一方面需要加大資本投資,另一方面需要加速固定資產折舊;製造成本法下,企業產量越大,單位產品分攤的折舊等固定費用越少,則企業利潤就越大,從而刺激了企業生產經營的不斷發展,為企業提供了長期決策的需求數據。製造成本法有利於國家稅收,它符合稅法的應納稅額的計算規定,保證企業與外部溝通暢通無阻。編輯: 陳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