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檢查公司銷售成本
擴展閱讀
為什麼石油黃金都跌了 2025-05-20 05:44:56
機修工具都有哪些牌子 2025-05-20 05:34:06
羊為什麼成本少營養高 2025-05-20 05:33:32

如何檢查公司銷售成本

發布時間: 2022-09-18 02:14:07

① 財務軟體中如何查詢商品銷售成本

看你用什麼計價方式,如果是移動加權平均,銷售出庫單只要記賬後,就可以在出庫列表裡查,如果是全月平均法,就要到核算里,等月末處理後才能在銷售列表裡查詢。

② 銷售成本的稽查

一是根據「營業費用」的借方發生額,對照有關憑證,稽查開支是否真實合理,有無超過標准列支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二是將本期營業費用與上期營業費用進行比較,並將本期各月的營業費用比較,如有重大波動和異常情況應查明原因作出處理。三是選出重要或異常的營業費用檢查其原始憑證是否合法,會計處理是否正確,檢查有無跨期入賬的現象。四是核對營業費用有關項目金額與累計折舊、應付工資、預提費用等項目相關金額的勾稽關系,如有不符,要查明原因。五是檢查營業費用的結轉是否正確、合規,有無多轉、少轉或不轉營業費用,人為調節利潤情況。

③ 在科目余額表中怎樣查看本期的銷售成本、收入和利潤

銷售成本看本期借方累計發生額;銷售收入看本期貸方累計發生額;至於本年利潤,如果一直是盈利的話,就看本期貸方累計發生額,虧損的話就看本期借方累計發生額。

本期利潤可以這樣看: 本月利潤本期貸方累計發生額-本期借方累計發生額後,如果是正數,則盈利;反之,則虧損。盈利或虧損多少額,就是減出來的數字。

如果每年將本年利潤余額轉入了未分配利潤,在當年度內,本年利潤的科目余額表期末數應該等於報表(利潤表)的本年累計凈利潤。

而資產負債表中的未分配利潤期初數+本年凈利潤=資產負債表未分配利潤的期末數

(3)如何檢查公司銷售成本擴展閱讀:

一是稽查產成品結轉銷售成本的單價,有些企業為了減少產品的銷售利潤,故意提高產品單價結轉銷售成本,降低庫存產品的成本;

稽查時根據「產成品」明細賬把結存產品單價與貸方結轉銷售成本的產品單價進行比較,如果兩者有較大出入,說明結轉銷售成本的單價有問題,需按結轉銷售成本的計價方法進行復核調整。

二是審查結轉銷售數量是否正確。稽查結轉銷售成本計價方法,是在肯定銷售數量正確的情況下計算的,如果結轉的銷售數量不實,企業多轉產品銷售數量,則銷售成本總額亦隨之擴大;稽查時要以「銷售匯總表」中的銷售數量與「產成品」明細賬貸方結轉銷售成本的數量進行對照核查。

三是查看產品差異(採取計劃成本核算的企業)是否在已售產品與結存產品之間合理分攤,轉入銷售成本的差異額是否正確。要驗算結存產成品所負擔的差異率與轉入銷售成本的差異率是否一致,即差異額除以產品結存數量。

④ 抽查結轉銷售成本的憑證一般檢查什麼怎麼檢查

主要是核對
結轉成本
的金額計算。結轉的成本數據是如何計算的。核對結轉的依據-
成本計算
表。

⑤ 我公司本月無生產,但是有銷售,請問怎麼核算本月的銷售單位成本越詳細越好,幫幫忙了

我公司本月無生產,但是有銷售,請問怎麼核算本月的銷售單位成本?
根據你公司銷售的什麼東西做(如材料、庫存商品等),再查看銷售是根據什麼方法結轉成本的(如先進先出,後進先出還是加權平均),報到稅局部門的核算方法。

⑥ 銷售成本在年報中如何看,就是營業成本嗎

銷售成本不一定等於營業成本,關注年報中主營業務收入成本有一定必要。

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或已提供勞務的勞務成本以及其他銷售的業務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兩部分,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業性勞務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材料、出租包裝物、出租固定資產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

營業成本,也稱作運營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的成本。在實際操作中,營業成本應當與營業收入進行比較,從而了解企業是盈利還是虧損。所以,相對於營業收入來說,營業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

所謂主營業務成本,是指公司生產和銷售與主營業務有關的產品或服務所必須投入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如工資)和固定資產折舊等。「主營業務成本」用於核算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實際成本。

其他業務成本是指企業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所發生的成本。比如說,建築裝飾企業在拾撿工地上的鋼材尾料時,聘用了幾位工人,並支付給工人勞務費,那麼支出的這筆費用便屬於營業外成本。

⑦ 怎樣檢查企業賬目

目前,加強財政監督和做好會計檢查工作,是煙草行業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許多基層單位制度上不健全、不完善,甚至有許多漏洞。加強這方面工作是一個長期的艱巨任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廣大企業財會人員應盡的光榮義務。
我在多年的會計實踐和管理工作中對工業企業帳目的檢查,積累和總結了一些不成熟的經驗,簡稱查帳十要。希望通過互相交流,得到更多的會計知識。其十要是:
一對比:就是把企業的主要經濟指標進行對比,以了解企業的基本面貌,再根據所發現的問題進行檢查。企業的經濟指標很多,要選其主要的進行檢查。如選定成本和利潤指標時,要把該指標的基礎數字和國家計劃比、與鄰月鄰季比,與上年同期比,與歷史水平比,這樣就可以比出差距來。如某廠生產基本穩定,產、銷都比較定型,但某個月份或季度,突然發現利潤大幅度下降,成本升高;或利潤驟然增加,成本急劇下降,這說明該企業在本期內銷售價格上或成本攤提上有著非常現象。這種現象合乎制度或是違犯法紀問題,那就要緊接著開展第二步工作分析。
二分析:企業的經營活動變化很多,情況比較復雜。影響成本和利潤較大的客觀因素有產品降價;原材料提價;產品變更;銷售對象轉化;工資調整;政策內一次性開支等等。主觀和人為的因素有:經辦人員會計業務不熟,計算技術不高,錯列、錯轉了成本;工作責任心不強,不按成本結轉規程辦事;弄虛作假,亂支亂攤偽造盈虧。通過分析,弄清問題的實質,才能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帳目:企業帳目是分門別類地反映和監督一切經濟活動的工具。作好帳目檢查,是會計檢查工作的中心環節。可根據情況分重點檢查和普遍檢查兩種。重點檢查的帳目有:
(一)現金、銀行存款帳:此兩個帳戶是企業資金來龍去脈的必經之路,雖然收支繁多,但政策性很強。有些企業由於會計人員變更,存款長期和銀行不對,又沒有調節表,也不知錯在那裡,並且數字相差極大;有些雖然與銀行余額相對,但發生筆數不符,銀行有,企業沒有,這說明利用企業帳戶進行帳外活動。這裡面究竟有沒有問題?也是應該注意的。
(二)費用帳:包括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等支出項目的考核帳戶。要看這些開支是否合乎制度和超越許可權的亂支亂花現象。特別要對修繕費、修理費等分筆檢查,看是否有把基建費用攤入成本。
(三)往來帳:屬於結算帳戶,但有時也會轉化。有些應付款的呆帳,對方即已不存在,就應作為收入上交,決不能挪用或與其他不應開支的項目相抵。暫付或借款,不能非法報銷變相貪污。還有些往來帳,是以條代帳、以單代帳,有些把債權和債務混記一團,核對不清,差額一報了之。這樣最容易製造混亂,使混水摸魚的現象發生。
(四)材料帳:材料的直接運雜費可以加入材料購進成本,可有些為了掩蓋企業管理的實質,把請客送禮、超規定補助、以物換物的差價損失、白條開支等都報入材料帳戶。對此帳戶,不但注意來源,還應注意去向,材料耗用不執行計劃價格核算的,都應按明細帳用先進先出法或加權平均法結轉成本。但有些企業為了製造虛假利潤,任意壓低和提高材料耗用成本。如材料明細帳上,某種材料的數量結存還大量存在,但金額卻發生大量紅字,這說明多攤了成本,成了橡皮成本的調節基地。有的還把這部分款和超定額損耗、非法支出等相抵,或作為小家當留存下來。
(五)其他帳目:往往在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帳戶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如營業外損益、銷售費、各項專用基金開支、未完工程支出等,都需要重點檢查。看是否有不合理開支的現象。對應該收帳的款項,如逾期押金、小工廠收入(要分清性質)、其他收入,都應收歸國家所有。
檢查帳目要對科目,還要注意對應關系,注意帳帳、帳表、帳實的相符。
四單據:原始單據是記帳憑證的基礎。首先要注意單據的齊全,然後再看是否合法和真實。不論外來憑證和自製憑證,都必須合乎制度。一定要注意檢查塗抹、改寫、偽造和白條開支等現象。關於該企業的對外發票、各有價證券,也必須進行檢查。看是否有缺號短頁,大頭小尾,抽梁換柱,塗改偽造,賒銷預付,隱瞞不報等情況。當月收入一定要與銷貨日報交款數相符。
五制度:要根據國家規定的各種政策、法令和制度,對照企業的執行情況。如查看實現利潤是否按時足額入庫,折舊基金是否按規定上交,各種稅金是否按時交納,納稅基數和稅率是否正確,有無截留國家利潤和偷稅漏稅現象。要檢查流動資金、信貸資金及基建資金的使用情況,是否作到了專款專用,有無動用流動資金搞基建的現象和坐支銷售款等等。再者,還要查看各項開支標準的執行情況,有無亂支亂攤和私自提高各項提成、福利補助等標準的事項。
六比率:查對各種比率,是檢查各項制度執行情況的簡捷法和了解企業經營的簡便法。企業常用的各種稅率和利率以及材料成本差異率等,都直接與成本和利潤增減有關,必須按制度規定執行。還有一些比率是供了解企業情況的。如資金周轉率,可比成本降低率等等。必須按規定的計算公式執行。
七資金:檢查企業各種資金的正確運用,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對企業的資金平衡表進行概念性的分析。通過分析,再重點檢查各種資金在使用中的問題。嚴禁販賣生產設備,擴大變價收入和用發展生產的款項興建樓、堂、館、所或用於超越制度以外的福利設施性開支。
八攤提:企業在計算成本時,必須使用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這兩個跨期攤配帳戶。可是在實際工作中,有些企業把它當作任意增高和壓低成本的調節庫,有人說:橡皮成本會松緊,預提、待攤、在產品,這些現象是存在的。檢查時,要逐筆弄清預提、待攤的根據,分攤期限,差異率的變換,在產品庫存的實際情況等,並查清增大或減少利潤的目的。
九帳外:這里所說的帳外,是指企業財務部門直接經管以外的帳項。包括基建、總務、事務、附屬醫院、附屬工廠、經營部、招待所、小賣部等有經濟來往的單位,要查看這些單位領款有無預算、報銷有無決算,決不能一張領據,成千上萬的資金一報了之。還有一些帳外之帳,帳外之款,帳外之物都在企業財務帳之外,這是管理上的漏洞,檢查時決不能遺漏。如在銀行另立帳戶、另立存摺,另外保存現金,這都是不能允許的。
還應該注意的是,有些專項撥款和小型借款的借還和使用本應由財務部門記帳,按會計制度處理。但有的企業財務上就沒此筆帳務,交與基建部門掌握,長期不報決算。有的房屋、機器都用壞了,還不知這些固定資產是怎樣來的。更談不上此項開支是超支或是節余?它的原始單據更不知在哪裡!象這種現象是非常危險的,檢查時不能放過。
十專題:所謂專題,即是專案專查的意思。根據群眾揭發材料受上級委派去查一件有目的的問題,那就要有重點檢查有關帳目,不需全面開花。因為,抓不住中心,會影響工作的進度。如截留國家利潤,要查利潤實現和去向;偷稅漏稅應查各項收入和納稅基數;亂支亂花要查開支的終結科目,貪污盜竊要查與此有關的一些手續。如在專題檢查中,發現問題重大,聯系面廣,也可以根據情況,順藤摸瓜,全面鋪開。
以上所列的十個檢查要點,雖各有側重面,但也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靈活運用。為了便於總結,可用八句話表達上述內容,即:
對比加分析,查帳審單據,
開支按制度,提成對比率,
資金查去向,成本查攤提,
注意帳外帳,專案對專題。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體會。至於作好這項工作,還必須靠企業的領導,靠政策威力,靠群眾智慧。

⑧ 公司的銷售情況和成本情況是不是從賬里都能查到還需要另外做銷售台賬和成

財務系統是無法做到的,除非是有單獨的成本、銷售系統與財務系統無縫集成。一般財務人員需要登記的表格有:銷售統計表(需要與銷售人員半個月或者每月核對一次)、合同台賬、成本支付跟蹤表(控制統計動態成本發生情況)

⑨ 在哪裡可以查詢一個上市公司的銷售成本

有的啊~在中間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