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自己讀大學的機會成本怎麼算
擴展閱讀
基金費用是怎麼扣的 2025-05-20 07:46:41

自己讀大學的機會成本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2-09-18 01:31:36

① 大學學習的成本是多少

大學成本構成有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其中,顯性成本由學費、考試報名費、醫療費、食宿費、娛樂費等組成。除了顯性成本,讀大學還有隱性成本。如果不讀大學,高中畢業後直接外出務工,按照每月2000元,4年的收入一共是9.6萬。讀大學等於是放棄了這部分收入,再加上大學的4年花費14.7萬元,合計共支出24.3萬。「學生們每年在學校上課的實際天數為160天,4年640天,折算下來每天消費是380元!」

② 什麼是機會成本分析你上大學的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於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以下面的例子作為計算例子:
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其他家禽,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或養鴨等的收益。假設養豬可以獲得9萬元,養雞可以獲得7萬元,養鴨可以獲得8萬元,那麼養豬的機會成本是8萬元,養雞的機會成本為9萬元,養鴨的機會成本也為9萬元。
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那麼在圖書館看書學習的機會成本是少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享受電視劇的機會成本是失去了在圖書館看書學習所得到的東西。
假若一人擁有一所房子,那人選擇自住的機會成本就是把房子租給他人所能擁得的收入。因為這機會成本並不牽涉實際金錢交易,所以也可成為隱含成本。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代表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2-2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③ 大神來,用經濟學回答,你要完成大學學業有哪些機會成本,注意是完成大學學業

機會成本=四年的學費+四年可能的高薪收入(如果沒讀大學去找工作)+學費和薪水蘊含的投資增值。

在生活中,有些機會成本可用貨幣來衡量。例如,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雞,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的收益。但有些機會成本往往無法用貨幣衡量,例如,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

而機會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選擇後其中一個最大的損失,機會成本會隨付出的代價改變而作出改變,例如被舍棄掉的選項之喜愛程度或價值作出改變時,而得到之價值是不會令機會成本改變的。

如果在選擇中放棄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首選),那麼其機會成本將會是首選。而作出選擇時,應該要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機會成本最低的選項),而放棄選擇機會成本最高的選項,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是要研究一個經濟社會如何對稀缺的經濟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問題。從經濟資源的稀缺性這一前提出發,當一個社會或一個企業用一定的經濟資源生產一定數量的一種或幾種產品時。

這些經濟資源就不能同時被使用在其他的生產用途方面。這就是說,這個社會或這個企業所獲得的一定數量的產品收入,是以放棄用同樣的經濟資源來生產其他產品時所能獲得的收入作為代價的。由此,便產生了機會成本的概念。

④ 一定上大學嗎算算上大學的機會成本

有人會列出一個算式:上大學的成本=學費+住宿費+伙食費+教材及資料費……其實,上大學還有另外一種成本———機會成本。如果沒有選擇上大學,而是選擇參加工作,那麼,在四年上大學期間參加工作預期能夠賺到的錢,就是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面臨許多選擇,而由於資源是稀缺的,把資源投入到一種選擇上,就不得不放棄其他選擇。機會成本就是指在資源稀缺的條件下,由於作出一種選擇而放棄的最優替代物或失去的最好機會的價值。當人們作選擇時,不管有沒有意識到,機會成本都會影響你的決策。個人在選擇是上大學還是參加工作時如此,作經濟決策也是這樣。企業經營者在決定上什麼產品時,必然要考慮其機會成本———把同樣的資源用於開發、生產其他產品的預期收益。 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方式具有作出收益最大化的選擇的內在機制,也就是說,資本的趨利性使經濟主體在決策時有足夠的動力比較各種備選方案的收益,將資源配置到收益最大的領域;而一旦實踐證明該決策並非最優,則決策者具有調整決策的內在驅動力。非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方式則缺乏這種內在機制,但是,即使在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中,非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方式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比如,對農業進行補貼是各國比較普遍的做法,但以什麼方式進行補貼,卻很有講究。在東亞一些國家,政府更多的是以投資於不可分割的基礎設施(如灌溉系統和交通運輸系統)的方式,對農業進行補貼;在拉美和非洲,則是對可分割的商品(如農業機械、化肥等)給予補貼。實踐的結果證明,前者普遍提高了農業生產力,而拉美的補貼則主要被地主集團所佔有,非洲的補貼主要被政治上有影響的部落所佔有,結果並沒有帶來預期的農業生產力的較大提高。兩相比較可以看出,拉美和非洲的農業補貼決策的機會成本十分高昂,基本相當於東亞農業生產力普遍提高的收益。這啟示我們,要盡量減少對資源配置的行政干預,必不可少的資源行政配置也一定要引入機會成本分析。掌握資源配置權的政府決策者在決策時,不僅要考慮實際將要發生的成本,還要考慮機會成本;不僅要把資源投向有效益的領域,而且要努力投入到最有效益的領域。 但是,僅靠決策者的自覺,一時可能靠得住,長期就靠不住;少數人可能靠得住,相當多的人恐怕靠不住。這不是貶低人們的覺悟和道德水平,而是說制度比人強。人們為什麼會選擇上大學而放棄參加工作的機會呢?就是因為人們預期上大學———進行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大於參加工作的收益。如果在一個社會中,人們的收益不取決於其人力資本的積累,而是取決於其他因素,比如說誰先參加工作,那麼,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就會過高,選擇上大學的人就會大大減少。在人力資本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的情況下,這對社會經濟發展無疑是非常有害的。同樣,如果作決策的人的收益不取決於其決策為社會帶來的收益,那麼,他就沒有動力把稀缺資源用於對社會最有益的用途,從而導致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這樣看,草率決策、盲目上馬新項目,甚至屢屢出現「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也就不足為奇了。可見,一方面,要盡量把配置資源的功能交給市場,並確保市場有效,防止市場信號被人為扭曲,以避免出現類似很多人不選擇上大學的情況;另一方面,必不可少的資源行政配置,必須解決好對決策者的監督和激勵問題。

⑤ 你自己讀大學的機會成本應該怎麼計算

機會成本是指做一個選擇後所喪失的不做該選擇而可能獲得的最大利益。簡單的講,可以理解為把一定資源投入某一用途後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利益。
你自己讀大學,你學到的是知識與一個人的內心修養;如果你當初不選擇這條路,你可以有換回的3-4年的時間及金錢,金錢方面當然不能總的來計算,將你的金錢分成6-8份,每半年一次,選擇你投資的項目,或選擇創業的道路,成功系數可根據自己能力來預計,以及預計你3-4年後期發展結果指數.預計這事情太懸了.其實針對這個問題,我想只有少數人會說自己的選擇是錯的,或許你家已經太有錢了,或許你當初自認為自己發現了什麼好的商機,現在你仔細關注身邊的一切,其實商機仍不段,只看你有沒慧眼了.

⑥ 用西方經濟學原理怎樣計算自己讀大學的機會成本

首先,你得知道你擁有的機會N。其次,保證能夠確定每個機會的收益X和成本Y。再次,計算上大學的收益P和成本Q。最後,總機會成本M=(X-Y)-(P-Q),恩,好了

⑦ 試分析你上大學的機會成本並談談你從機會成本中收到的啟發

摘要:現在社會上流行著「上大學無用論」,因此很多勉強供得起大學生或者供不起大學生的家庭就選擇讓孩子放棄上學而直接就業。這種決策是否合理呢?現在就從經濟學的機會成本這一角度來分析一下。
關鍵詞:上大學:機會成本論;利益;最大利益

由於我國人口眾多,每年從高校畢業的應屆畢業生的數量遠遠大於社會工作崗位的需求量,從而導致就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的大學生剛畢業就面臨失業。即使找到了工作,獲得的相對收益也遠遠低於人們的預期。所以現在社會上流行著「上大學無用論」,因此很多勉強供得起大學生或者供不起大學生的家庭就選擇讓孩子放棄上學而直接就業。這種決策是否合理呢?現在就從經濟學的機會成本這一角度來分析一下。
那麼先讓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指做一個選擇後所喪失的不做該選擇而可能獲得的最大利益。簡單的講,可以理解為把一定資源投入某一用途後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利益。而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就是不用四年大學時間來讀書而去工作所得到的收入。但要注意的是機會成本並不是生產活動中的實際貨幣支出,而是根據這些資源在其他用途上可能產生的最好收益來衡量。我們在理解機會成本這一概念時要注意,機會成本不同於實際成本,它是一種觀念上的成本或損失。在經濟分析中,可以採用機會成本來判斷一種生產資源的使用是否經濟合理,如果它的實際收益大於或等於機會成本時,資源的配置才達到最優狀態,否則,資源配置沒有達到最優狀態。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面臨許多選擇,而由於資源是稀缺的,把資源投入到一種選擇上,就不得不放棄其他選擇。機會成本就是指在資源稀缺的條件下,由於做出一種選擇而放棄的最優替代物或失去的最好機會的價值。當人們作選擇時,不管有沒有意識到,機會成本都會影響你的決策。其實對於每一個來說,選擇就意味著放棄。做出充分的判斷,做出正確的選擇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上大學的收益是獲得了知識的積累和日後更好的工作機會,失去的是更早的工作機會和工資,或者說是時間,因為我們把好幾年的時間都花在了學業上,這就是上大學最大的單項成本。那麼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們放棄的東西和得到的東西是不是平衡的呢?
現在就來以我個人為例大體計算一下我讀大學的機會成本:首先來計算一下我讀四年大學所付出的顯成本:大一一年的學費是4200元、住宿費1200元、書費等400元、生活費8000元,共計13800元,以此作為每年的平均成本,四年就是55200元,加上買電腦、手機等,差不多總成本為125200元。
如果我沒有選擇上大學而是用這四年時間來工作的話,每月按沒有本科學歷的一般工資水平來算,每月工資約為1500元,每年收入為18000元,加上獎金、補貼等其他收入,每年收入約為20000元,四年總收入就是80000元,這也就是我讀大學的機會成本。換句話說,如果我沒有上大學而去工作,不僅可以節約23200元,而且還可以多賺56800元,所以從這個層面上看起來放棄上大學而去工作就顯得是很合理的決策了。
不過就目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具有較高學歷的人具有相當較高的競爭力,一般而言學歷越高,其薪金也相對較高。也就是說,當四年大學畢業以後,我們工資的一般水平會高於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假定每月工資為3000元,每年的收入約為36000元。這時我們來比較一下,四年前的每年平均機會成本是20000元,四年後每年的平均機會成本為36000元,相當於四年前的兩倍。只要再經過6年時間我們就會彌補上大學的成本並且開始比沒有上大學的人多獲得一些收入,而且時間越長,優勢越明顯。
機會成本對個人而言更多的表現為個人的時間價值。例如演藝明星,他們的每年的收入超過上千萬,他們的時間價值(也就是機會成本)就比我們一般人要高得多,他們停下工作去學習所付出機會成本就遠遠高於我們一般人,因此對他們而言放棄深造選擇工作就是明智的。而對於我們一般的高中畢業生而言,機會成本很低,選擇繼續深造,在大學裡面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和能力培養,可以提高我們的機會成本,換句話說就是可以在以後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
人們預期上大學進行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大於參加工作的收益。如果在一個社會中,人們的收益不取決於其人力資本的積累,而是取決於其他因素,比如說誰先參加工作,那麼,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就會過高,選擇上大學的人就會大大減少。在人力資本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的情況下,這對社會經濟發展無疑是非常有害的。同樣,如果作決策的人的收益不取決於其決策為社會帶來的收益,那麼,他就沒有動力把稀缺資源用於對社會最有益的用途,從而導致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可見,一方面,要盡量把配置資源的功能交給市場,並確保市場有效,防止市場信號被人為扭曲,以避免出現類似很多人不選擇上大學的情況;另一方面,必不可少的資源行政配置,必須解決好對決策者的監督和激勵問題。
我想我們應該從在大學四年中我們可以把自己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才,在相同的大學中,我們同樣讀著大學,但是我們的機會成本卻有些人很高而有些人卻很低,這就涉及到了我們在大學中要如何把握時間,把自己培養為尖端,從而減少我們的機會成本了。這也讓我們想到了自己,我們享受著大學生活,但是我們卻同時都有付出沉重的機會成本的可能,因為在這所大學里,我們有些人都是在輕松的享受著自己的大學,而卻沒有想到自己在四年後自己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才,沒有想到四年後自己會付出什麼樣的機會成本,不可否認的是有很多人都是可以在四年後可以以極低的機會成本換取高昂的大學生涯所帶來的收益的,但也不可否認我們中有些人的機會成本也是有點超了,所以我在此想向大家提出一個忠告,要想讓我們的機會成本降低,我們就應該把握好我們的每一天,好好地培養自己,讓自己成為社會所需求的人才,只有這樣,我們的機會成本才會最低。這也就是讀大學給我們的一種獨特的吸引力,不過我想讀大學也是一種風險投資,因為它的機會成本是不固定的,不過機會成本的高低卻也掌握在我們的手中,就看我們如何利用這種權利。
我認為人的眼光應該長遠一些,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人的一生至少有30年在工作,我們不能只看重前10年的成就來決定一生的命運。而且人一生中學習效率最高的時間是青年時期,機會成本也最低。
綜上所述,從長遠來看,一般的高中畢業生選擇繼續學習深造才是明智之舉。

⑧ 上大學的機會成本

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如下:

1、考慮上大學的決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為即使不上大學,也要租房和吃飯。最大的成本是時間,如果把上大學的時間用於工作,能賺到的工資就是上大學最大的單項成本。

2、對於一般人來說上大學機會成本一是四年學費20000元;二是不上大學你去找分穩定工作,月預估可凈賺1500元,那麼四年就是可收入72000元;三是較低的存款利率回報。而讀大學的話,由於掌握了一門比較專業的技術和知識,若一個月可凈賺的金額可以達到3000,那麼他僅僅需要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可以賺到100000元。

機會成本的定義:

機會成本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機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