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覺得在農村辦一個什麼樣的廠子比較好
你覺得農村辦一個什麼樣的廠子好?
現在的農村,基本上已經跟上了社會發展的步伐,農村人已經不全是文盲。有很多青年人都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智能手機,而且也有很多人會使用微信,所以在農村辦廠子也是不錯的選擇。至於辦什麼廠子,筆者認為辦勞動型工廠較好,想要依靠農村人坐在辦公室裡面上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會使用電腦的人也不多。下面就跟隨筆者,一起探討在農村辦勞動型工廠的利弊。
在農村辦廠的話,不能辦依靠高新技術的工廠,一般都是勞動型工廠,造紙廠,服裝廠,養殖場都是可以的,基本上只需要一些技術員就可以支撐起來,交通問題以及工人的教育問題也很關鍵,要考慮好,但是優勢也很明顯,農村人踏實肯干,只要耐心教導,會很努力的工作,以上都是個人經驗,知道以上的內容還只是冰山一角,很多問題還需要自己去面對。
㈡ 幫我寫些『能力』更重要的邏輯或例子
在離廣西貴港市區30公里的瓦塘鄉,鄧曉東毫無學歷,就靠著一股拼勁,一種韌性,給一位專家打下手多年,獲得了專利技術,打開來了一條致富的大門。並登上的中央電視台的熒屏:
http://www.cctv.com/program/zfj/20050815/101485.shtml
2005年7月30日,在離廣西貴港市區30公里的瓦塘鄉,鄧曉東的竹林里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貴港市民:「我們聽說這里有一種奇跡,在竹子裡面能夠提取水分,我們想來看一下。」
竹子裡面能取出水來,而且只能在夜晚進行,這確實讓人覺得有些神奇。他們的這次戶外活動就是要親眼見識一下竹子采汁的過程。
貴港市民:「 哇! 水流出來了。好多好多!」
鄧曉東:「這是竹子的精華。」
貴港市民:「有一點甜甜的味道,很好喝。」
鄧曉東:「這個汁不是竹筒裡面的水,是竹肉裡面的水,活體。不砍掉竹子的前提下,就像人體取血一樣,叫做活體取汁。」
等到天亮的時候,鄧曉東將把這些採集下來的竹汁送到工廠里加工製成竹汁飲料。
這片能流出飲料的竹林是鄧曉東1999年種下去的。當年種竹子的時候,鄧曉東也不知道竹子裡面的竹汁能做飲料。當時,鄧曉東看中的是竹筍。
在這些年輕人眼中,竹子裡面流出來的都是滾滾財源,只有鄧曉東自己才知道,他為這些竹子流過汗也流過淚。
1999年的秋天,當他回到家鄉博白縣菱角鎮綠湖村要引種這些竹子的時候鄧曉東的這一舉動在村裡引起的轟動,不亞於他8年前在村裡第一個考上大學。鄧曉東當時還是廣西貴港地稅局的一名幹部。
鄧曉東的大哥 鄧強:「時常懷疑他。」
記者:「懷疑他什麼呢?」
鄧強:「懷疑他是不是在工作方面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鄧曉東的二哥 鄧立才:「我爸爸說今後你回來就不理你了。」
父親一直為兒子感到驕傲,已經當上科長了,今後還大有前途。可是鄧曉東偏偏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幹要去種什麼竹子,這讓他的父親怎麼也想不通。這些自生自滅的竹子,村裡人都是用來編織用具的,鄧曉東是怎麼就被這些竹子鬼迷了心竅呢?
鄧曉東:「這種筍的品質非常好。初衷想家鄉比較閉塞,家鄉本身竹子比較多,從家鄉來這里發展的話,可以辦一個很大的竹筍加工廠。」
鄧曉東看好的這些竹子,一公斤竹筍能賣2元錢,一畝竹林每年能賣兩噸竹材,算下來一畝的收入就是2000多元,而且種植這種甜竹十分簡單,就是要擴大種植也沒有什麼成本。
鄧曉東:「這種竹子很特別,如果要擴種 ,只要這個芽,像今年出來的這個芽,把它從這里剪下來。」
對於家鄉,鄧曉東總是很難過。家鄉人均只有1分地,經常還遭受洪災,有的家裡連鹽都賣不起。如果自己能闖出一條路來,家鄉的人們也會增加一些收入。
鄧曉東:「你看,臟兮兮的。我們這個村,應該有三分之一沒有到過縣城。隨便問一下他們,真的沒到過縣城。我一出來,看到外面的世界這么好,吃得這么好 ,穿得這么好 ,每天生活得這么好,就跟家裡面的反差太大了。」
1999年,鄧曉東不顧家裡人的反對,在貴港市瓦塘鄉以每畝15元的價格承包了300畝的坡地種植甜竹,竹苗都是從老家運過來的。
在瓦塘鄉,農民都是在坡地上種植果樹,鄧曉東承包300多畝的坡地卻用來種竹子,當地人覺得莫名其妙。栽下去的竹苗慘遭噩運。
鄧曉東 :「剛種下來沒有一個星期,放牛的那些農民就把竹苗拔了丟掉了。」
記者:「為什麼會拔了丟掉?」
鄧曉東:「因為擋住他放牛,這里的每家每戶都養很多牛。」
貴港市橋圩鎮下李村主任 廖海昌:「把他的竹子毀了很多,周圍的毀了大概有三分之一都不止。」
種下去的300畝的竹苗成活的不到200畝。但是就是這不到200畝的竹林,第二年長出來的竹筍賣出了1萬2千多元錢。就在周圍的人覺得鄧曉東會大有發展時,2002年,鄧曉東卻想放棄這片竹林。
鄧曉東:「那時候偷得非常嚴重,拿麻袋來裝。」
村主任 廖海昌:「見到他種的竹子好,農民還有菜吃」
鄧曉東:「又想種但是又種得不好。」
記者:「種得不好不是自己種得不好。」
鄧曉東:「對。又不是自己種不好。所以特別不是滋味。」
竹筍能當菜吃,還能賣錢,一時間,去竹山挖竹筍,砍竹子的農民越來越多。
在鄧曉東的竹林裡面,竹子長得都是東倒西歪的,人們都以為這是為了取竹汁的需要,實際上這都是被人為破壞的結果。
看到自己千辛萬苦種下的竹林成了這個樣子,鄧曉東也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接著種下去前途未卜,但是放棄又不心甘,鄧曉東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何去何從?
2002年6月,鄧曉東從一個老鄉那裡得到了一個消息,說農業部里有一位叫王貞良的廣西博白籍專家發明了一種和竹子有關的技術。
鄧曉東:「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一根稻草,很興奮。我感覺我這300畝竹林有救了。」
幾經周折,鄧曉東在博白老家找到了這個專家的弟弟,一了解,這個項目讓他大吃一驚。
鄧曉東:「當時我一聽,竹汁飲料?因為一點概念都沒有,竹汁可以做飲料嗎?肯定不相信。」
盡管自己並不相信,但是鄧曉東還是決定連夜趕到王貞良位於深圳的實驗室。
王貞良的弟弟 王貞育:「我就和他到我大哥那裡去。我大哥就把竹汁飲料配置出來了。綠色的,又很清的。 喝起來喉嚨感覺比較清爽。」
王貞良的竹汁飲料讓鄧曉東大開眼界。
過去人們也用火烤、蒸煮、磨屑等方法來提取竹汁,這些方法不僅破壞了竹子的生長,而且成本高,數量少。這種活體竹提取竹汁的技術,既不破壞竹子的自身生長,而且一棵活體竹每年能提取20多公斤竹汁。
竹汁能做飲料,最好的竹子就是甜竹。鄧曉東300畝竹林里種的全部都是甜竹。聽到王貞良的介紹,鄧曉東對300畝竹林又充滿了希望。
但是王貞良開出的條件讓他望而卻步。
鄧曉東:「他看看我,然後對我說,這個項目是個好項目,不過你有沒有錢哪。這個要好多錢的喲。「
王貞良:「就是你現在要和我談,如果是取竹汁的技術的話,我都要10萬、20萬。光是取竹汁的技術,給你使用權。如果加工技術的話,那起碼是100萬到200萬以上。」
200萬的專利轉讓費,對鄧曉東來說是個天文數字,但對許多廠商而言並不算什麼。自從1996年開始,王貞良先後和30多批客商進行過洽談,但是沒有一家成功的。
王貞良:「有償轉讓。但是有償轉讓我是有條件的。我的看法重點還是打出品牌,然後產業化。帶動西部適宜生長竹子的地方的農民致富。」
在許多人眼中,王貞良是一個怪人,轉讓專利要考察對方的人品,而且要進行監督,這讓很多合作者難以接受。但這在鄧曉東看來是一個機會。
作為王貞良的老鄉,鄧曉東希望用家鄉的親情和自己的真情去打動王貞良。如果他能得到這項技術,他的300畝竹林不僅有救了,而且還是一個聚寶盆。就是自己不能辦企業,最起碼還有另外一條路可以走。
鄧曉東:「只要其他老闆和他合作成功的話,我都有機會,最起碼說我可以提供原材料。」
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鄧曉東把王貞良的事業當成了自己的事,王貞良也把鄧曉東的竹林作為了他的基地。
寒來暑往,四年過去了,王貞良除了在竹林裡面採集竹汁,給鄧曉東的什麼都沒有,鄧曉東一次次從希望走向失望。
投入了感情,耗費了時間和精力,就是石頭也捂熱了,可自己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周圍的人也紛紛勸他,世界上的項目成千上萬,為什麼要守著竹汁不放?
鄧曉東:「只要他肯給這個項目給我做,我寧願跪在他面前求他,就到了這個地步。感覺我自己,他不願意給我做,我也不具備這個條件。他跟人家合作,又合作不成。所以說感覺到確實是好難。」
盡管自己覺得非常委屈,但是經過四年交中,鄧曉東理解了王貞良對竹汁的良苦用心。
鄧曉東:「他花了十幾年的心血來研究,他一生中最看好的就是這個項目。」
交往了四年,王貞良也考察了鄧曉東四年。
王貞良:「鄧曉東主要是他的真誠 他的積極還有他的活力,這三點打動了我。因為我們共鳴點就是對竹汁的感情的投入
竹汁讓他們兩人找到了共同語言。2004年10月,王貞良決定將技術無償轉讓給鄧曉東,自己以技術入股的方式和他共同開發竹汁飲料。
鄧曉東:「感覺就像是我的竹山裡面長出了一棵筍一樣。沖破了重重阻力,終於長出來了。讓我看到了希望。」
靠著從朋友那裡借來的16萬元錢,鄧曉東在貴港市西江農場租賃、改造了一家閑置的牛奶加工車間,在這里他要生產讓他夢想了四年的竹汁飲料。
在王貞良的指導下,鄧曉東將取出的竹汁和竹葉提取液進行配比,再按照工藝進行加工。2005年2月。第一批2萬瓶竹汁飲料終於問世了。鄧曉東認為,這種沒有任何防腐劑、添加劑的天然竹汁一定會引起轟動。
顧客:「淡淡的,沒味道。當時他送給我一瓶兩瓶給我喝試試看。當時我認為這個連味道都沒有,能賣得掉嗎?」
產品不被認可,鄧曉東認為是顧客不清楚竹子是怎樣加工成為飲料的。沒有資金做廣告,他決定通過網路宣傳他的產品。他在網上給自己的飲料增加了一個名稱,叫做神水。他沒有想到自己會把貴港的網路鬧得沸沸揚揚。
浪子 網管:「對神水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認識。對神水這個詞比較反感。」
鄧曉東:「神水不是我說的。是本草綱目裡面真的是這樣寫的,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午時,取出的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面把它稱為神水。」
網路上的神水之爭直到現在還在繼續,有人反對,也有人建議多支持本土的企業發展。更多的人開始關注他的神水,關注他能流出神水的那片竹林。
到了周末,城裡的人紛紛把露營地選在了他的竹林。他們就是要親眼看看竹子怎樣取出竹汁來,要親口嘗嘗原汁原味的竹汁。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竹汁飲料,鄧曉東每天生產的1噸飲料供不應求。能用竹子加工飲料,還引起了一些國外客商的興趣。為了擴大市場,鄧曉東決定申請國家標准認證,沒想到通過了貴港市衛生、質量監督等部門檢驗合格的竹汁飲料會在QS認證上遇到麻煩。
國家認證集團廣西辦事處主任 蔣福林:「現在這個竹汁飲料是個新產品。新產品的話,國家在國標方面、在衛生方面。還來不及制訂相應的標准。 它是一個國際標准,更加全面更加細致。」
現在,鄧曉東正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進行HACCP認證,通過認證後竹汁飲料就可以漂洋過海了。
要擴大生產就要擴大種植,再過一個月,就到了甜竹種植的季節了,在鄧曉東的竹林里來了許多附近的農民,這些過去毀過他的竹林的農民現在都想跟著他去種竹子,他們以後採集的竹汁鄧曉東將暢開收購。
村主任:「一噸竹汁鄧老闆收400多元錢。我們這個地方現在對鄧老闆的評價又不一樣了。過去說他是發瘋,現在他不是發瘋,他現在是真真正正是把這一方帶富起來。」
鄧曉東:「現在放心多了,心裡也踏實了很多。」
記者:「這種踏實是為什麼?」
鄧曉東:「他們理解了。因為我認為這個是好東西,是金子它有一天總會閃光的。」
按照鄧曉東的計劃,他將在2年時間內,在當地和他的家鄉建設5000畝甜竹基地,建成年產10000噸竹汁飲料的生產流水線,到那時,竹農將人均增收260元錢。
㈢ 浙江什麼地方有竹筍廠最多
浙江地區有竹筍廠最多的可以在沿海地帶去找尋一下給你截圖,你可以看一看。
㈣ 養竹鼠的成本大概是多少
養殖竹鼠利用農村舊房子改造、次品瓷磚建欄舍,這樣投入成本就非常低,幾千塊到一萬多看養殖數量多少,再找個專業場家引種、學習技術,至於養殖成本就很低了,竹鼠吃一些竹子、甘蔗、蘆葦桿等,這些幾乎都不要成本。
㈤ 急!種子能不能作為企業固定資產
各種樹苗和各種種子不能記為固定資產,我提供給你就全知了。
林業生產成本的核算
(一)成本核算對象
林木生產包括種子、苗木、木材生產等,其主要產品有種子、苗木、原木、原竹、水果、乾果、干膠(或濃縮膠乳)、茶葉、竹筍等。林木按生產階段一般可分為種苗、造林撫育、采割三個階段,不同階段的林木也應分別核算其成本。
1.種苗成本核算對象:種子應按樹種分別歸集費用,核算種子成本;育苗階段應按樹種、育苗方式、播種年份分別歸集費用,核算育苗成本。
2.造林撫育成本核算對象:消耗性林木資產和公益林根據企業管理的需要,可按照小班、樹種等歸集費用,核算造林撫育成本。
3.木材生產成本核算對象:按木材採伐運輸方式、品種、批別及其生產過程等,根據企業管理的需要歸集費用,核算木材生產成本。
4.其他林產品成本核算對象:按照收獲的品種、批別、生產過程等,根據企業管理的需要歸集費用,核算收獲品的成本。
(二)成本計算期
各階段林木及林產品的生產成本計算:育苗階段算至出圃時;造林撫育階段,消耗性林木資產和公益林算至郁閉成林前;采割階段,林木採伐算至原木產品,橡膠算至干膠或濃縮膠乳,茶算至各種毛茶,其他收獲活動算至其他林產品入庫。
(三)成本項目
林業企業的成本項目可按照種植業企業的生產成本項目設置,也可根據管理需要自行設置。
㈥ 有沒有高人,想請問一下,我想開個竹筍廠,請問出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書以外還需要辦理什麼
沒有了!就看你怎樣經營了! 竹筍軟包裝調味筍技術,符合現代城鎮快節奏的方便消費傾向。可採用新鮮筍,保鮮筍,罐藏筍作原料,適合中小規模的企業經營。竹筍脫水加工技術利用產筍高峰期的竹筍,進行廉價的加工保藏,適合中小企業和家庭經營。
鮮筍活體冷藏保鮮,冬筍保鮮儲藏技術適合從事竹筍生產和銷售的農戶,企業和超市採用。保鮮日期在2周。竹筍熟筍保鮮適合中小規模加工廠和農戶,用來簡易儲藏再加工的原料,或在竹筍淡季直接供應市場,投資少,見效快,是目前竹筍初加工的主要形式。
筍脯,調味筍乾等休閑竹筍製品的加工技術,能滿足休閑食品市場的要求,適合中小食品企業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