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成本差異與商品的進銷差價的區別與聯系
共同點:都是原料混合結轉的一種方法,在流轉量大,且不具備單獨對原料單獨計價結轉的時候運用。
不同點:材料成本差異應設有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主要用以成本預算管理。換言之企業必須有完整的預算體系和機制才能夠得以實施。
商品進銷差價多用於批發行業,需要有一個基準價。比如圖書,分有碼洋和實洋,碼洋為圖書的定價,而實際為進貨的實際成本價,那麼兩者差額/碼洋,就是進銷差價。不同的品種會有不同的進銷差,分類越細,差價率越准確。
2. 成本價和出廠價的差價什麼意思,出廠價和成本價都懂,可它倆之間為啥有差價求大神
出廠價含利潤和稅金,如果和成本價沒差價,企業要大虧本。
3. 成本與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等於毛利潤。
主營業務成本基本上等於商品進價。
商品銷價基本上就是主營業務收入了
二者不相等的。
4. 材料成本差異與商品進銷差價是否一樣,怎樣做分錄
不一樣,製造業材料用計劃成本核算時用"材料成本差異科目,商業流通企業用售價法核算商品成本時用"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材料成本差異借方登記已入庫材料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超支差異,貸方登記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節約差異及發出材料應分擔的成本差異(超支用藍字,節約用紅字)。
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是實行售價金額核算的企業,正確計算已銷商品進銷差價,存貨金額減去商品進銷差價就是企業的存貨的購進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會計分錄如下:
1、如果你計劃采購金額是10000 實際是9900,會計分錄如下
借:原材料 10000
貸:銀行存款 9900
材料成本差異 100
2、如果沒有採用計劃價法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原材料 9900
貸:銀行存款 9900
商品進銷差價會計分錄如下:
1、購進時的會計分錄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現金
2、銷售時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現金
貸:營業務收入
應稅收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3、結轉時的會計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4)成本與差價都沒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材料成本差異的會計處理
1、本科目核算企業各種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
2、企業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單獨設置本科目;也可以在「原材料」、「包裝物及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設置「成本差異」明細科目進行核算。
3、本科目應當分別「原材料」、「包裝物及低值易耗品」等,按照類別或品種進行明細核算。
4、材料的計劃成本所包括的內容應與其實際成本相一致,計劃成本應當盡可能地接近實際。計劃成本除特殊情況外,在年度內一般不作變動。
5. 材料成本差異與商品的進銷差價的區別與聯系
材料成本差異:購入材料。
計劃成本法下反映已入庫材料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的差額。「材料成本差異」賬戶是「原材料」賬戶的調整賬戶,是「原材料」賬戶的備抵或附加賬戶。
材料的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則為超支,用藍字。
借: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異
貸:材料采購
材料的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則為節約,用紅字。
借:原材料
貸:材料采購
材料成本差異
商品進銷差價:
購入產品:
借:庫存商品
貸:銀行存款/在途物資
商品進銷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