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芋頭種植收入與開支
芋頭富含澱粉、蛋白質,深受消費者青睞。芋頭喜高溫多濕氣候,生長適溫27℃~30℃,較耐蔭,短日照能促進球莖形成。芋頭穩產高產,耐貯運,在秋淡季上市可獲較高經濟效益,是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好的推廣項目。以下是芋頭的栽培技術要點:
一、芋頭栽培選地
芋頭性喜濕,可選擇水田、低窪地種植。土質以肥沃、 土層深厚、保水保肥力強的黏壤土為宜。芋頭忌連作,連作將大幅度減產,應2~3年輪作一次。
二、整地施肥
芋頭根系分布較深,球莖有向上生長習性,故土地要深翻30厘米以上,做成2米寬的高畦。基肥以腐熟的廄肥、雞鴨糞、草木灰、垃圾等富含有機質和磷鉀的土雜肥為好,利於根系及球莖生長,增加球莖澱粉含量和香氣。一般每667 平方米施土雜肥4000~4500千克,在畦面上按行距80~90 厘米開15~20厘米深的溝,將基肥施入溝中,施後與土摻勻, 整平畦面。芋頭直接植於溝中。
三、催芽
選頂芽健壯、充實、球莖飽滿的子芋作種,每個重50克左右為宜。每667平方米用種量60~100千克。將種芋上千枯的鱗片狀毛和全部側芽摘除,然後放入苗床催芽。方法是在避風向陽處挖一個深25~30厘米、寬1.2~1.5米、長不限的苗床,周圍開好排水溝,床底為硬土層,填入8~10厘米厚的疏鬆細土,項芽朝上密插種芋,用濕潤細土蓋沒芽,適量澆水,蓋上稻草、薄膜,以保溫增濕,保持20℃~25℃的溫度與適當濕度。20~30天後,芽長4~5厘米時揭去覆蓋物, 讓芽見光2~3天後栽植。因此,催芽應在2月底至3月上旬進行。
四、地膜栽植
施入基肥整平畦面後,每667平方米用乙草胺100克對水50千克噴施畦面防除雜草。當土壤不幹不濕時,貼地蓋上寬幅地膜。芋頭栽植時,在畦面施肥溝中按株距30—40厘米破膜栽植,栽植深度為15~20厘米,芋芽朝上,栽沒整個種芋,微露芋芽為宜。栽植後覆蓋細土蓋沒種芽,封死洞穴。
五、田間管理
6月上旬揭去地膜,每667平方米追施復合肥30~40千克,也可施土雜肥,條施於株旁,結合培土將肥埋住。以後每隔15~20天追施一次人糞尿等。8月補施1次鉀肥,以利澱粉沉積,同時結合培土成壟。共追肥3~4次,培土2~3 次,培土厚度15~20厘米。培土可抑制芋芽抽生而消耗養分, 促發不定根,有利球莖肥大,提高產量和品質。若地上部生長過於旺盛,可在球莖膨大期澆施1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每株澆施100毫升左右葯液,抑制地上部生長,促進球莖肥大。 芋頭整個生育期間要保持土壤濕潤,生長前期雨水多,要開溝排水,生長後期要勤澆水,保持壟里有淺水層。
六、病蟲防治
芋頭主要病害是腐敗病、疫病等,發病初期噴波爾多液、 甲基托布津、甲霜銅等葯液防治。蟲害有斜紋夜蛾等,可用敵殺死、速滅殺丁防治。
七、採收及留種
芋頭葉變黃是球莖成熟的象徵,此時採收,澱粉含量高、 食味好、產量高。但為提早上市搶好價錢,可在8月中旬開始採收。如要延後上市,可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採收。
每667平方米產量一般1500~2500千克,高產可達4000~ 5000千克。
種芋需充分成熟,在霜凍前採收。采前數日從葉柄基部割去地上部,待傷口乾燥癒合後選晴天採收,防止貯藏過程中腐爛。種芋採收後,在室內攤放數日,讓其散失部分水分, 再用干沙堆藏至第2年作種。
2. 一畝芋頭大概投資多少錢
忘了農民吧,
3. 一畝芭蕉芋有多少利潤
一畝芭蕉芋有1500元左右利潤。平均每畝生產鮮芋5000公斤。每公斤按0.6元計算,每畝收入3000元,扣除種子、化肥等生產成本,每畝純收入1500元。
芭蕉芋塊莖可煮食或提取澱粉,適於老弱和小兒食用或制粉條、釀酒以及供工業用;莖葉纖維可造紙、制繩。生長於海拔140米至2,0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林緣。原產印度群島、南美洲,中國南部及西南部有栽培。
生產上大都採用塊莖繁殖,用小個塊莖或大個塊莖切成小塊,每塊必須有1-2個芽眼,然後埋於清砂土中催芽,約經半個月後芽長至4-5厘米時定植。用整個小塊莖的可直接種於大田。
栽培技術
1、光照:全日照。生長期要求光照充足,保證每天要接受至少5個小時的直射陽光。環境太陰暗,光照不足會使開花期向後延遲。如果在開花時將其放置在涼爽的地方可以延長花期。
2、溫度:適宜生長溫度15-30℃。開花時為延長花期,可放在溫度低、無陽光照射的地方,環境溫度不宜低於10℃。氣溫高達40℃以上時可將美人蕉移至通風涼爽處。霜降前後可把盆栽美人蕉移至溫5-10℃處即可安全越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蕉芋
4. 芋頭一斤2塊,出廠7兩,包裝420克,成本價多少
變化從成本0.1元/斤,到收購價1.5-2.6元/斤,再到批發價2-3元/斤,直至零售價3-4元/斤,10月份以來小小的番茄批發價和零售價上漲近一倍,是蔬菜中漲幅最快的。
早報調查發現,由於上海7-11月的番茄供應基本來自以遼寧為主的東北三省,但東北7月份遭受特大暴雨襲擊,9月中旬又明顯降溫,致使東北番茄產量降低。同時,山東壽光一直在30℃左右冷不下來,番茄只長苗不結果,導致上海的供應鏈無法銜接,番茄一時洛陽紙貴。由於生產資料價格變化不大,農民收益頗豐,每斤可獲利1.4元;運輸司機利潤沒變;但受成本上漲影響,批發商和零售商獲利不大;超市供貨商則有賺有賠。
在靜安區上班的白領張小姐最近發現,公司食堂的免費湯變化很快,先是番茄蛋湯里沒了番茄,然後索性變成了捲心菜湯。記者發現,近段時間滬上的飯館都在悄然漲價,「番茄炒蛋」更是普漲1元。
究竟這1元是如何漲起來的呢?從成本價0.1元/斤,到零售價3-4元/斤,早報以番茄為例,為讀者揭開漲價的秘密。
[ 飯館樣本 ]
番茄炒蛋普漲1元
11月8日中午12點,江蘇路近延安西路的一家飯館里,人頭攢動,老闆娘正忙著招呼客人。
對於最近的物價上漲,老闆娘顯得很無奈,「番茄炒蛋蓋澆飯原先賣6元,現在賣7元。主要是番茄批發過來就要3.5元/斤,以前2-2.5元就夠了,但還是有很多顧客不理解。」
她在紙上很快給記者算了筆賬,小小一盤番茄炒蛋,漲的不只是番茄:50斤一桶的色拉油,原先200元,現在245元,這還是老客戶去買的優惠價;30斤一箱的雞蛋,原先105元,現在140元;勾芡用的生粉,最近一個星期漲得厲害,原先3.8元/斤,現在7.8元/斤,漲了1倍還多。「這個菜只是做人氣的,沒什麼利潤可賺。」
昭化東路上一家飯店老闆也表示,去年番茄炒蛋的價格是8元,今年上半年漲到了9元,現在正准備提價到10元。「進來的價格在漲,我們也只能跟著漲。」
[ 零售環節 ]
薄利多銷只賺人氣
飯館的「人氣菜」無利可圖,那菜場、超市的番茄有的賺嗎?答案也是否定的。
諸安浜菜場的吳阿姨每天都去批發市場進貨,零賣的番茄質量要求高,進貨時看見好的(番茄)就多進幾個,不好就不進了。
「平時正常賣3.5元/斤,現在都成了進價,賣了10多年的菜,番茄很少這么貴過。」吳阿姨說,「拿來的番茄要損失一些,賣得快還能賺一點,放的時間一長,顧客翻來翻去番茄容易受損,稍微有點傷疤就賣不掉了。這里的攤位費一個月要700元,摺合成番茄的成本費用是0.5-0.6元/斤,再扣除人工費、運輸費,賣4元/斤真的沒什麼利潤。」
在鎮寧路上的一家大型超市,記者看到散稱的番茄價格為4.49元/斤,而包裝好的山東產番茄則為4.38元/300g。據超市工作人員介紹,供應商報價就將近4元/斤,扣去場地、水電和人力經營成本,所剩利潤無幾,薄利多銷只賺人氣。
蔬菜供應商葛先生表示,他們與超市做生意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把蔬菜先送進去(櫃台賣)同時報價,等到蔬菜賣完後,供應商拿報價的75%,另外25%是超市提成;另一種是供應商直接在超市裡銷售,賣之後超市要抽成4%到6%。除此之外,還有增值稅等其他費用。
據葛先生介紹,35%的供應商處於虧損狀態,40%的微賺,15%屬於賺錢的,其餘10%則屬於散戶。「我就屬於虧損的那35%。前幾年賺錢容易,這幾年市場進入白熱化了,大部分供應超市的(供應商)沒賺錢,打平就很好了。」
[ 批發環節 ]
賣得貴但是不賺錢
江橋批發市場是上海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90%以上經營的是客菜。每天下午3點,一天的蔬菜交易迎來了最繁忙的時刻。
38歲的批發商楊風喜來自江蘇淮安,做了15年的番茄生意。「今年的番茄價格是15年一遇的高價。往年最貴時也就上漲0.3-0.5元/斤,但最多不過一個星期就跌下來了。今年從8月15日開始番茄就一直在漲,持續這么長時間的還是頭一回,主要是『後援』來的少啊。」
據他介紹,自己是直接僱人去產地向農民收購番茄的,山東的品種較好,收購價2.6元/斤,批發價3元/斤;遼寧的相對便宜,收購價1.5-1.6元/斤,批發價2-2.1元/斤。
「從8月15日到9月末是賺錢的,其中有幾天最高的利潤可以賺0.8元/斤。但10月初到現在雖然價格賣得貴,卻沒賺什麼錢,除了包裝費、進場費、運輸費在漲,連小工的費用都在漲,以前山東那邊的小工每人每天60元,上海的是80元,而現在,這兩個數字都上漲了20元。番茄這行賣不好還要賠錢,現在能保本就不錯了。」
[ 運輸環節 ]
運輸成本漲幅38.9%
33歲的長途貨運司機劉德剛是遼寧錦州人,做這行5年多了。
據他介紹,從遼寧錦州到上海江橋單程為1700多公里,需要34個小時。燃油費從去年的2600元上升到了現在的3000元,過路過橋費從去年的1000元漲到現在的2000多元,一趟過來就要近5000元的運輸費,比去年猛漲了1400元。
「不僅柴油的費用在漲,還鬧油荒,在高速公路上加不到柴油。有時跑好幾個加油站排個長隊才能加到油,一些加油站還限加200元柴油,只能開不到100公里,想多加一點都不行。我們只好出門前在當地加滿油。」劉德剛有些不滿。
據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的調查數據顯示,近期中國南部已有2000多家民營加油站因缺油而停業,廣東、江蘇、浙江等省數量均高達幾百家。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石油業商會的監測顯示,北京、上海、重慶、大連、合肥、武漢等大城市,也都出現了柴油緊張的局面。
劉德剛向記者坦言,拉一趟番茄可獲利3500-4000元,這個價位和去年沒什麼變化,但每斤番茄的成本上漲了許多。「像我一卡車平均可拉1100-1200箱番茄,每箱重38-40斤,摺合成每斤番茄的運輸成本就是0.125元,而去年的成本是0.09元,漲幅達到了38.9%。」
[ 種植環節 ]
5. 種植芋頭每畝利潤
芋頭種植的成本按照人工、承包費用和澆水等投入來算,一畝地的成本大概就在6000元左右。而種植一畝芋頭的產量品均在2000公斤左右。
假設芋頭的市場品均價格為四元/公斤的情況下,種植一畝芋頭的收益為8000元,刨除種植的成本,一畝芋頭的純利潤為2000元。
而今年某新聞報道說一農戶種植芋頭不賣芋頭賣芋頭苗,芋頭苗都是直接被泡菜加工廠收購,每公斤1.6毛的價格,就按照畝產10000斤計算,畝產值就是8000元。而只產芋頭苗的芋頭非常容易種植,種植成本低,無病蟲害,除掉成本後,可以賺6000多元。
6. 種植芋頭要多少成本
想知道一畝地的蔬菜大棚種植利潤,必然就要先知道成本問題,既然咨詢到了種植利潤,咱就不談什麼補貼什麼的,那不是你種地得來的。沒有政府補貼的問題,我相信大多數種植戶還是按照能省就省的建造原則來選擇蔬菜大棚的建設類型。好,那就是最簡易的普通蔬菜大棚,整體建造成本竹木結構的每平方大約15元左右,也就是8000-10000元一畝地,這種棚大約能用三年左右,膜兩年一換,平均下來,每年的成本大約是5000塊錢;還有一種當下鍍鋅鋼管大棚,這種大棚的造價每平方在40元左右,也就是每畝地接近30000萬元,主體骨架的使用壽命可達8到十年,選擇進口po膜,三年一換。建造成本呢,大約在4000元每年左右吧;好,也就是一個一畝地的普通蔬菜大棚的建造成本是5000元一年。
地是自己家的,我們可以不去考慮成本,但是作為分析,我們知道當下農村一般的蔬菜種植基地現在每畝地的租金大約在800-1000元之間,我們姑且算作800元每年,這樣子就是每畝地的租金成本是800元/年。
人工成本,這個問題一般在農村都是自己種植,所以我們暫且忽略;
蔬菜種植過程中的肥料,農葯,水電,種子以及種植輔助材料,是根據種植作物的不同,產生的費用也會較大,我們姑且取個平均值每年1500元(根據自己的情況具體合算);
以上是一畝地蔬菜大棚的種植成本大約就是5000+800+1500=7300元。
好,計算出了一畝地的常規蔬菜大棚種植成本來了,我們就來看看種植產出:我們知道,蔬菜大棚的優勢就是可以進行蔬菜的反季節種植,早春晚秋等種植,這種情況下常規蔬菜沒有,整個市場價格相對較高,利用這個反季節的時間差,效益往往可觀,北方地區的大棚蔬菜作物往往選擇番茄,茄子,豆角,甜辣椒,黃瓜等大眾需求高的蔬菜進行種植,這種蔬菜的季節性以及每年的市場行情不一,但是平均每年的市場價格都能達到一元到兩元左右的收購價格,我們取中間值1.5元每斤計算,一畝地的大棚蔬菜一般能收獲大約5000斤左右的蔬菜,蔬菜大棚一年常規可以收獲三到四季的蔬菜,也就是大約近兩萬斤蔬菜,按照1.5元每斤,大約可以獲利3萬元左右.
這樣子理論計算可以得出一畝地的蔬菜大棚種植利潤大約是:30000-7300=22500元.
7. 種植魔芋一年可以掙錢多少
一畝地種植魔芋一年收入可以在4500左右。
據人民網2018年03月31日報道,芭蕉鎮黃溪村發展魔芋產業,根據村民王世剛的介紹,王世剛家有兩畝地,把土地流轉出來種植魔芋,每年至少可收7200斤,按照保底收購價格1.25元/斤,一年收入至少9000元。
(7)芋頭種植成本多少錢擴展閱讀:
魔芋是一種類似芋頭的食物,含有35%的澱粉、3%的蛋白質、多種礦物質及維生素,不含膽固醇,它的特點是低熱量、低脂、高纖。
魔芋還含有可溶性膳食纖維,這種纖維對抑制餐後血糖升高很有效,因而魔芋精粉及其製品都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降糖食品。
8. 種紅薯一畝地產量多少能賺多少錢
一般來說,大田種植春馬鈴薯的產量在6000公斤左右,夏馬鈴薯的產量在4000-5000公斤之間。 更難說你能賺多少錢。 如果在市場上出售食用紅薯,數量和價格都很高,可達0.6-1元。 如果是適合加工的澱粉紅薯,一般在0.3-0.5元一公斤。一般每畝利潤在1000元左右,經營好可能會高點。
1. 紅薯,又名地瓜、 、金薯。甘薯是旋花科一年生植物。不同地區的人對紅薯的稱呼不同。河南人叫地瓜,北京人叫地瓜它被稱為紅薯。山東和東北人叫紅薯,上海和天津人叫山葯,蘇南叫山葯,蘇北叫徐州稱白芋,皖西南安慶稱為「紅芋」,皖中南部六安一帶稱為芋,皖北的孝縣、蘇北的碭山、奉賢縣都稱為紅芋。陝西、四川、貴州都稱它為紅薯。浙江人、江西人稱地瓜,福建人稱地瓜或紅薯,河北人稱山葯或紅山葯物。同一地區不同地區的人叫它不同。比如山東大部分地方都叫紅薯,但是魯南棗庄、濟寧附近的當地人習慣稱它為「芋頭」,而真正的芋頭則稱為「芋頭」。旋花科一年生植物。匍匐草本,長2米多,斜平躺在地上。具有地下塊根,塊莖紡錘形。
2. 形態特徵;紅薯的地下部分有圓形、橢圓形或紡錘形塊根。塊根的形狀、皮色和肉色因品種或土壤而異。莖平卧或上升,偶有纏繞,多分枝,圓柱形或角狀,綠色或紫色,疏生柔毛或無毛,莖節易生不定根。葉的形狀和顏色常因品種不同而異,有時同一植株的葉形也不同,有完整或3-5條裂隙,寬卵形、三角卵形或線狀披針形裂片,心形或葉基部近平,頂端漸尖,兩側疏生柔毛或近無毛,濃綠、黃綠色、紫綠色等。頂葉顏色是品種特徵之一;葉柄長短不一,疏生柔毛或無毛。聚傘花序腋生,稍粗壯,無毛或有時疏生柔毛;苞片小,披針形,先端芒尖或尖,早落;萼片長圓形或橢圓形,長度不等長,先端突然具芒尖,無毛或疏生緣毛;外面無毛;包含雄蕊和花柱,花絲基部有毛;子房2-4室,有毛或有時無毛。
3. 生長習性:紅薯喜光、喜溫。它是一種不耐陰的作物。低溫對其生長不利。當溫度下降到15℃時,它停止生長。 9℃以下,馬鈴薯逐漸受冷腐爛;在18~32℃范圍內,溫度越高,紅薯生長速度越快。超過35℃對生長不利。塊莖形成和膨大的適宜溫度為20~30℃,以22~24℃最為適宜。地上地下產量高,莖葉茂盛,根系發達,生長迅速,蒸騰作用強,紅薯需水量大。生長前期和後期土壤相對含水量應保持在60-70 ,生長中期為莖葉生長高峰期和馬鈴薯塊莖膨大期,土壤相對含水量應保持在 70-80 。對土壤適應性強,耐酸鹼性能好,能適應土壤pH值4.2~8.3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