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要結轉銷售產品的銷售成本
因為只有結轉了銷售成本,才能計算出銷售利潤。沒有成本,就計算不出真實的利潤
庫存商品結轉走了,下次銷售的時候,就在進貨啊
企業利潤的形成過程:進貨——存入倉庫——銷售產生收入,同時結轉銷售成本——形成利潤,銷售的企業的利潤都是這個過程在循環
❷ 銷售收入確認後為什麼還要結轉成本
收入-成本費用才能確定利潤。
期末要結出本年利潤數,有了收入就要根據收入結轉出相應的成本。
如銷售10噸貨物,將這10噸的收入轉入本年利潤
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本年利潤
同時,這10噸貨物的成本,這樣處理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再轉入本年利潤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最後根據本年利潤的貸方數與借方數比較,貸方余額則為盈利,反之,虧損。
我只是說了一部分,要轉入本年利潤的收入還有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等。
從貸方轉入本年利潤的還有其他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所得稅費用等。
❸ 月末為什麼要結轉成本怎麼結轉
月末有兩項成本需要結轉,一個是結轉已完工產品,一個是結轉已銷產品成本.目的是正確計算企業的產品成本,核算企業的盈虧,編制財務報告.具體結轉的方法如下:
1、結轉製造費用,期末計算成本之前將製造費用余額全部轉入生產成本,分錄為: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2、結轉完工產品成本,將完工產品負擔的生產成本轉出,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3、結轉銷售成本,將銷售出去的產品的庫存成本結轉,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4、以上所有完畢之後,月末結轉,先結轉收入類,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
貸:本年利潤
5、再結轉費用成本類,分錄為: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支出/營業外支出/營業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
6、最終將本年利潤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可在年終時做),分錄為:
盈利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虧損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本年利潤
❹ 為什麼會計分錄銷售商品要同時結轉成本
銷售只說明你取得了收入,不結轉成本就不能體現所售商品的成本,更不能計算利潤了(收入減成本=利潤).所以必須要結轉成本.
書上,一般是隨銷售隨結轉即在商品銷售的同時結轉成本,實務中,是定期結轉一般在月終一次結轉成本。
❺ 銷售業務為什麼要結轉銷售成本
這是按匹配原則要求,要銷售商品取得
銷售收入時,應該相應結轉銷售商品的成本,以正確反映銷售商品的利潤。
收入-成本費用才能確定利潤。
期末要結出本年利潤數,有了收入就要根據收入結轉出相應的成本。
如銷售10噸貨物,將這10噸的收入轉入本年利潤
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本年利潤
同時,這10噸貨物的成本,這樣處理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再轉入本年利潤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最後根據本年利潤的貸方數與借方數比較,貸方余額則為盈利,反之,虧損。
上面只說了一部分,要轉入本年利潤的收入還有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等。
從貸方轉入本年利潤的還有其他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所得稅費用等。
❻ 庫存商品為什麼要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
庫存商品在生產過程中已經進了成本,這是進了生產成本。這個成本是用來歸集商品的生產費用的。
商品完工後,該成本全部轉入庫存商品裡面,形成資產,反映存貨的成本價值。已銷售的庫存商品要結轉入主營業務成本,這個成本是銷售成本。商品銷售,形成收入,按照配比原則,與該部分商品相對應的存貨成本應予以抵銷,才能計算出來利潤。主營業務成本,是損益類科目。
(6)會計銷售後為什麼要結轉成本擴展閱讀
在結轉成本時,應根據「主營業務成本計算單」作如下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對於零售商品,在實際工作中一般採用售價金額核算方式。
月終,為計算出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必須按一定的方法計算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
(1)綜合差價率計演算法;
(2)分類差價率計演算法(或櫃組差價率計演算法);
(3)盤存商品進銷差價率計演算法。
❼ 為什麼會計分錄銷售商品要同時結轉成本
銷售只說明你取得了收入,不結轉成本就不能體現所售商品的成本,更不能計算利潤了(收入減成本=利潤).所以必須要結轉成本.
書上,一般是隨銷售隨結轉即在商品銷售的同時結轉成本,實務中,是定期結轉一般在月終一次結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