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有了毛利率和成本怎麼算收入
擴展閱讀
凈水器廠家價格怎麼樣 2025-05-14 00:01:26
物流供應鏈如何降低成本 2025-05-13 23:40:22

有了毛利率和成本怎麼算收入

發布時間: 2022-09-02 09:10:59

① 知道毛利率和銷售成本怎麼算銷售收入

要除去路費:和運費,店裡的人工費與開銷,剩下的就是銷售收入了!

② 已知成本和毛利率如何 計算銷售價格 。 比如成本是1500元

計算公式:
1.售價-成本=毛利;
2.毛利率=毛利/售價;
3.售價=成本/(1-毛利率)
4.舉例:
1.比如進價20,毛利率要在20%,應該賣多少錢?
銷售價:20÷_1-20%_=20÷80%=25
2.比如一桌酒席成本價是1500元,要求毛利%69,這一桌酒席要賣多少錢?
毛利率=0.69,成本率=1-0.69=0.31,售價=1500/0.31=4838.71

(2)有了毛利率和成本怎麼算收入擴展閱讀:
利潤的質量特徵:
(1)一定的贏利能力。它是企業一定時期的最終財務成果。
(2)利潤結構基本合理。利潤是按配比性原則計量的,是一定時期的收入與費用相減的結果。
(3)企業的利潤具有較強的獲取現金的能力。
(4)影響利潤的因素較復雜,利潤的計算含有較大的主觀判斷成份,其結果可能因人而異,因此具有可操縱性。

毛利潤 是一個在商業,實業企業根深蒂固,約定成俗的概念,但也是一個可以自定義的概念。在利潤區間的劃分上並沒有一個統一,清晰的定義。我們通俗的說就的沒有去皮的,沒有去各種小支出的利潤。跟凈利潤相對應。

毛利潤簡介
它一般是指:毛利潤=銷售價格-原料進價-人工費
但也可以計入稅收成本,或房租成本或更多.
影響最終利潤的因素很多,對於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情況下差別很大,毛利潤考慮對於該業務的主要支出,就是小支出還沒有算。
計算毛利潤的意義在於,如果不做該(筆)業務,一些資源就會被浪費或仍然會消耗,利潤就會變成負值;如果做該業務,就可能贏利或減少虧損。
對於效益相當好,資源利用率高的企業,完全可以忽視毛利潤這個概念。

毛利潤就是大概的利潤,是我們判斷營收和虧損的基本判斷。

③ 已知計劃毛利率和計劃成本(不含稅),怎麼算計劃收入

銷售毛利=銷售收入-銷售成本,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收入=(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
那麼,銷售收入=銷售成本/(1-毛利率)。
所以,計劃銷售收入=計劃銷售成本/(1-計劃毛利率)。

④ 知道毛利率35%,成本50,收入如何算

毛利率=(收入-成本)/收入
毛利率=1-成本/收入
1-毛利率=成本/收入
收入=成本/(1-毛利率)

收入=50/(1-35%)=76.92

⑤ 己知凈利潤和毛利率和費用怎麼求收入

在凈利潤和毛利率以及費用三者之間,其實凈利率就已經表示了你的收入,用你的凈利率乘以費用就是你的收入。

收入,會計學術語,會計要素之一,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收入按企業從事日常活動的性質不同,分為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和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收入按企業經營業務的主次不同,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為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經常性活動所實現的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為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與經常性活動相關的活動實現的收入。

確認條件:

2017年7月5日,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以下簡稱「新收入准則」),對收入的確認條件進行了修訂。當企業與客戶之間的合同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時,企業應當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控制權時確認收入:

1、合同各方已批准該合同並承諾將履行各自義務。

2、該合同明確了合同各方與所轉讓商品或提供勞務(以下簡稱「轉讓商品」)相關的權利和義務。

3、該合同有明確的與所轉讓商品相關的支付條款。

4、該合同具有商業實質,即履行該合同將改變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時間分布或金額。

5、企業因向客戶轉讓商品而有權取得的對價很可能收回。

⑥ 已知成本和毛利率如何計算銷售價格

計算公式:
1. 售價-成本=毛利;
2. 毛利率=毛利/售價;
3. 售價=成本/(1-毛利率)
舉例:
1. 比如進價20 ,毛利率要在20%, 應該賣多少錢? 銷售價:20÷_1-20%_=20÷80%=25
2. 比如一桌酒席成本價是1500元,要求毛利%69,這一桌酒席要賣多少錢?
毛利率=0.69 成本率=1-0.69=0.31 售價=1500/0.31=4838.71
拓展資料:
回本周期計算公式是什麼?
回本周期計算公式是:
回本周期就是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應收賬款周轉率=平均應收賬款×360天/銷售收入=平均應收賬款/平均日銷售額。營業周期=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也就是說從取得存貨開始到銷售存貨並收回現金為止的這段時間。投資回收期就是使累計的經濟效益等於最初的投資費用所需的時間。投資回收期就是指通過資金迴流量來回收投資的年限。
標准投資回收期是國家根據行業或部門的技術經濟特點規定的平均先進的投資回收期。
二、成本核算方法:
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成本核算方法,是把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按其性質和發生地點,分類歸集、匯總、核算的方法。成本核算是計算出該時期內生產經營費用發生總額和分別計算出每種產品的實際成本和單位成本的管理活動。
成本核算的基本任務是正確、及時地核算產品實際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提供正確的成本數據,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並藉以考核成本計劃執行情況,綜合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一個合格的企業管理者,需要簡要地了解成本核算的具體方法,為企業的最大效益做出基本的判定。
三、合夥做生意是先回本還是先分紅?
合夥人一起經營的企業,盈利後其分紅一般根據約定比例分配。根據《合夥企業法》規定,合夥企業的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辦理;合夥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夥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夥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分擔;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由合夥人平均分配、分擔。合夥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或者由部分合夥人承擔全部虧損。

⑦ 急!知道毛利率和成本,怎樣推算收入,要公式。謝謝!!

收入=成本/(1-毛利率)

⑧ 已知成本和毛利率,如何計算出銷售價格

一、計算公式:

售價-成本=毛利;

毛利率=毛利/售價;

售價=成本/(1-毛利率)

二、舉例:

某批發公司2008年4月初A類商品庫存50000元,本月購進50000元,本月銷售收入111000元,發生的銷售退回和銷售折讓為1000元,上月該類商品的毛利率為20%,本月已銷售商品和庫存商品的成本計算如下:

本月銷售凈額=111000-1000=110000元

銷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

本月銷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

庫存商品成本=50000+50000-88000=12000元

(8)有了毛利率和成本怎麼算收入擴展閱讀:

毛利率有多種分類方式,按商品大類分,有單項商品毛利率、大類商品毛利率、綜合商品毛利率,按行業分。

有工業企業的產品銷售毛利率、商業企業的商品銷售毛利率、建造施工企業毛利率、交通運輸業毛利率、旅遊飲食服務業毛利率,還有按區域劃分的區域銷售毛利率、按項目劃分的項目毛利率等。

計算毛利率的毛利額和收入額通常指的是指按某種方式劃分的一定期間的毛利額和收入額,與某種劃分方式和一定的期間相對應,在計算毛利率時,收入和成本的計算口徑與會計上的計算口徑一致。

對於工商企業,收入指的是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收入,對於建造施工企業,收入為含稅收入,特別注意的是,商業一般納稅人企業,成本是按不含進項稅額的單價計算確定的。

對於工商企業,毛利額的大小,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數量因素,即銷售數量的多少,另一個是質量因素,即單位毛利的大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毛利率法


⑨ 成本20元毛利率40%怎麼算

毛利率:20×40%=8元。
成本是20元,毛利率是40%,想要算,這件商品的毛利率,實際上,就把它們乘在一起就可以了。
銷售價=成本*(1+毛利率)=20*(1+40%)=28元
毛利=成本*毛利率=20*40%=8元
一、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成本×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從構成上看毛利是收入與營業成本的差,但實際上這種理解將毛利率的概念本末倒置了,其實,毛利率反映的是一個商品經過生產轉換內部系統以後增值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說,增值的越多毛利自然就越多。比如產品通過研發的差異性設計,對比競爭對手增加了一些功能,而邊際價格的增加又為正值,這時毛利也就增加了。
二、計算公式
1、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2、毛利率=(1-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綜合毛利率資產凈利率,是凈利潤除以平均總資產的比率
綜合毛利率計算公式為: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資產凈利率反映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它可分解成凈利潤率與資產周轉率的乘積,這樣可以分析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資產凈利率的增加或減少。
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
三、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從另一個角度成本上講也可以是做出某種選擇必須付出的代價,當人們「舍魚而取熊掌」時「魚」便是人們的成本,當商家投資時,商家的付出貨幣等便是商家投資的成本。
1、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2、成本是為取得物質資源所需付出的經濟價值。企業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購置各種生產資料或采購商品,而支付的價款和費用,就是購置成本或采購成本。隨著生產經營活動的不斷進行,這些成本就轉化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
3、成本是為達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應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計量。
4、成本是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