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機會成本是什麼意思機會成本有哪些特點
機會成本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於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機會成本有以下特點:
機會是可選擇的項目
機會成本所指的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於決策者的機會。例如某農民只會養豬和養雞,那麼養牛就不會是某農民的機會。
機會成本是有收益
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才是機會成本,即機會成本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某農民只能在養豬、養雞和養牛中擇一從事,若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牛>養豬>養雞,則養豬和養雞的機會成本皆為養牛,而養牛的機會成本僅為養豬。
機會成本與資源稀缺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選擇一種東西意味著放棄其他東西。一項選擇的機會成本,也就是所放棄的物品或勞務的價值。機會成本是指在資源有限條件下,當把一定資源用於某種產品生產時所放棄的用於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B. 機會成本的作用
美國會計學者梅基(Robert.P.Magee)將會計定義為「會計是對影響組織的活動、事件等方面的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加工、報告的活動,這些信息的目的是促進決策者能夠據此有效地分配他所掌握的(或委託給他的)資源。」
因此,隨著經濟活動的發展及經濟組織的復雜化,會計的作用發生了變化。會計已不僅是受決策影響的數據的收集和計算,而是通過計量和計算深入到企業的決策活動中。影響決策(選擇)的機會成本在會計學中有了廣泛的應用。
貼現現金流量法已成為投資決策的主要方法,機會成本成為投資決策中現金流出量測算的重要一項。投資中若利用了企業原有的資產,企業雖然不必動用資金購買該資產,沒有發生現金流出,但該資產的成本必須以現行市價計入現金流出量。因為該資產雖然沒有引起現金流出,但該資產不用於此投資項目就可在市場上出售或出租獲得收入,該資產用於本企業的機會成本是在市場上獲得的收入。因此在項目出策中必須引人機會成本,否則會造成項目評估不準確。投資決策中只將與項目有關的相關成本計算在內,非相關成本不與考慮。在企業的資本成本與資本結構決策中,現代會計學也引入了機會成本,必刪將所有者投入資金的成本計人資率成率。制定部門之間的資產轉移價格時,也使用了機會成本。
C. 什麼是機會成本有什麼用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 你找到一個女孩,和她結婚,在收獲了愛情和婚姻同時你失去了尋找其他好女孩的的機會,你失去的這種選擇機會就是付出的機會成本。
D. 什麼是機會成本並舉例說明其在決策中的應用
機會成本並不是實際發生的成本,而是有限的資源,當你將它用到某一項活動時,而喪失掉的將其用與其他活動的最高收益。
也就是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
舉例說明:當某老闆決定利用自己的錢造一輛汽車時,這就意味著他不可能再利用這些錢來生產200輛自行車。
那麼,可以說,生產一輛汽車的機會成本是所放棄生產的200輛自行車。當一塊土地,你可以用來種糧食,也可以用來開發房地產,若種糧食的收益是100,開發房地產的收益是1000。
那麼你將這塊地用來種糧食時,你的機會成本就是1000,當你將這塊地用來開發房地產時,你的機會成本就是100。
拓展資料:
機會成本(opportunitycost)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
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於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機會成本(opportunitycost)對商業公司來說,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時間(time)或資源(resources)生產一種商品時,而失去的利用這些資源生產其他最佳替代品(substitute)的機會就是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怎麼計算公式:
機會成本=收入凈現值-支出凈現值。
機會成本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成本,因為它不是一種支出或費用,而是在做出選擇時失去的收益。這種收益不是實際發生的,而是潛在的。
例如在投資方案的選擇中。如果選擇了一個投資方案,則必須放棄投資於其他途徑的機會。那麼其他投資機會可能取得的收益是實行本方案的一種代價,被稱為這項投資方案的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概念應用的理財原則是自利行為原則。自利行為原則的一個重要應用是委託—代理理論,另一個應用是機會成本概念。
現金的機會成本,是指企業因持有一定現金余額喪失的再投資收益。再投資收益是企業不能同時用該現金進行有價證券投資所產生的機會成本,這種成本在數額上等於資金成本。
E. 機會成本指的是什麼生活中有哪些機會成本的例子
機會成本指的是為了獲得某個東西或某種利益而放棄另一種東西或另一種收益的機會,這就是機會成本。在生活中,機會成本的案例也是非常多的,比如投資股市、購買車或購買房的選擇等。總的來說,機會成本指的就是在經營一件事情的同時,就放棄掉經營另一件事情所獲得的收益。在生活中,我們能夠看到諸多的案例,如果覺得難以取捨,站在機會成本的角度分析,利益最大化為最佳,也是最優選擇。
F. 機會成本在經濟生活中有什麼作用
生活工作中普遍存在「機會成本」問題。正確分析機會成本,理智做出決策,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生活工作中的「機會」,有兩個特點。
第一,機會是人們在決策時可選擇的項目。客觀上可能存在很多項目,但對某個人來說,有些項目是他無法選擇的,這些無法選擇的項目就不是他的機會。「機會成本」中所指的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決策者不可選擇的項目不是他的機會。
第二,機會之間是不可兼容的,面對多個機會,選擇了一個機會,就只能放棄其他機會。
G. 機會成本的准確定義是什麼主要運用於哪些領域呢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
在生活中,有些機會成本是可以用貨幣來進行衡量的。例如,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雞,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的收益。但有些機會成本往往無法用貨幣衡量,例如,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而機會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選擇後其中一個最大的損失,機會成本會隨付出的代價改變而作出改變,例如被舍棄掉的選項之喜愛程度或價值作出改變時,而得到之價值是不會令機會成本改變的。
而如果在選擇中放棄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首選),那麼其機會成本將會是首選。而作出選擇時,應該要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機會成本最低的選項),而放棄選擇機會成本最高的選項,即失去越少越明智。拿融資租賃和貸款比較誰的融資成本高,如果不把機會成本加進去的話,可能會得出一個不正確的結論。比如人們通常感覺融資租賃的融資成本比銀行貸款高。出現這種認識錯誤的主要在於沒有把機會成本考慮進去。
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例如,當一個廠商決定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經濟資源生產一輛汽車時,這就意味著該廠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經濟資源來生產200輛自行車。於是,可以說,生產一輛汽車的機會成本是所放棄生產的200自行車。如果用貨幣數量來代替對實物商品數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輛自行車的價值是10萬元,則可以說,一輛汽車的機會成本是價值為10萬元的其他商品。
在西方經濟學中,企業的生產成本應該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理解。企業的生產成本可以分為顯成本和隱成本。
「機會成本」的概念告訴我們,任何稀缺的資源的使用,不論在實際中是否為之而支付代價,總會形成「機會成本」,即為了這種使用所犧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夠帶來的益處。因此,這一概念拓寬和深化了對消耗在一定生產活動中的經濟資源的成本的理解。通過對相同的經濟資源在不同的生產用途中所得到的不同收入的比較,將使得經濟資源從所得收入相對低的生產用途上,轉移到所得收入相對高的生產用途上,否則就是一種浪費。
H. 什麼是機會成本及其在生活中的實例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
也指做一個選擇後所喪失的不做該選擇而可能獲得的最大利益。
實例:
你本來買了股票A,後來賣掉了,再買了股票B。結果你買股票B虧了5000元,而如果繼續持有股
票A可以賺2000元。這個時候機會成本=5000+2000=7000元 機會成本一般指喪失的收益。
2.今晚你媽媽叫你去外婆家,說外婆要送你一台筆記本電腦,而你爸爸叫你去奶奶家,說奶奶給你買了一
輛自行車,姐姐叫你吃肯德基去; 總共有3種可能 ,如果你選擇去外婆家,那你就要放棄筆記本電腦和肯德基還有自行車;
你選擇了筆記本電腦,放棄自行車和肯德基,比較後兩者,取價值大的自行車,所以你去外婆家獲得筆記
本電腦的機會成本就是一輛自行車。
3.當一個廠商決定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經濟資源生產一輛汽車時,這就意味著該廠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
的經濟資源來生產200輛自行車。
於是,可以說,生產一輛汽車的機會成本是所放棄生產的200輛自行車。如果用貨幣數量來代替對實
物商品數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輛自行車的價值為10萬元,則可以說,一輛汽車的機會成本是價值為
10萬元的其他商品。
4.某企業有50萬元資金,擬投資快餐業,預計年收益為3萬元。而投資房地產,預計年收益是10萬
元,則投資房地產的機會成本是3萬元。
拓展資料:
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於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機會成本遞增法則是指:在既定的經濟資源和生產技術條件下,每增加一單位一種產品的產量所產生的機會成本遞增,即要放棄更多其他產品的產量。
如果在選擇中放棄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首選),那麼其機會成本將會是首選。而作出選擇時,應該要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機會成本最低的選項),而放棄選擇機會成本最高的選項,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I. 什麼是機會成本試舉例說明
1、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還指廠商把相同的生產要素投入到其他行業當中去可以獲得的最高收益。
2、舉例:你原來開了一個小服裝店,每月可賺1萬元.現在你覺得開個小餐館好,預計每月可賺3萬元,那麼你就要放棄開服裝店所能賺的1萬元利潤,放棄的這1萬元服裝店利潤就是機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