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誰能告訴我隱性成本和顯性成本有哪些
老鼠都是生活在地下、黑暗的角落。隱性成本顧名思義,也不易發現。我們不妨給「老鼠」畫個像,來認識一下。
什麼是隱性成本呢?我們先說說相對應的顯性成本。顯性成本是指計入賬內的、看得見的實際支出,例如支付的生產費用、工資費用、市場營銷費用等,因而它是有形的成本。一般成本會計計算出來的成本都是顯性成本,銷售收入減去顯性成本以後的余額稱為賬面利潤。從某種角度講,顯性成本反映的是實際應用成本,可以在產品價值中得到反映並具有可直接計算的特點。
但是,從現代經濟學和現代管理學更加開闊的視野來分析企業成本,就會發現許多成本尚未被管理者重視,如管理層決策失誤帶來的巨額成本增加、領導的權威失靈造成的上下不一致、信息和指令失真、效率低下等,相對於顯性成本來說,這些成本隱蔽性大,難以避免、不易量化,我們把它稱為隱性成本。
隱性成本是一種隱藏於企業總成本之中、游離於財務審計監督之外的成本。是由於企業或員工的行為而有意或者無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隱蔽性的將來成本和轉移成本,是成本的將來時態和轉嫁的成本形態的總和。
按「老鼠」的長相分,隱性成本按照隱蔽方式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潛移性的隱性成本,即甲主體將自己的成本負擔以隱蔽的方式轉移給乙主體或整個企業負擔,自己不負擔或者只負擔其中的平均數。比如,企業中的業務部門派出一個小組開拓新的區域市場,項目進展順利,一舉成功。於是小組成員借機在外旅遊購物一番,回去以後把所有費用都算到公關出差裡面由整個企業負擔。由於項目成功,企業也不會太在意稍顯高昂的公關費用,但實際的情況在以後看報表的時候是看不出來的。
第二類是遷延性的隱性成本,即為了彰顯績效或維持自己存續期間的利益而將已經發生的成本隱蔽、積累下來。這兩種情況:
一是主體行為具有主觀故意性,為了某種特定目的將已經發生的成本隱瞞下來,有意識地製造虛假繁榮,導致將來成本增大。比如為了使當年的數據更好看,該更換的設備等到下一年再換;該進行的市場培育、客情維護和技能培訓拖到以後等等。甚至有的市場人員會為了完成業績指標獲得獎勵避免懲罰,不惜投入地讓經銷商提前大量進貨。這樣的結果就是數據上非常漂亮,但實際則隱藏了很多的未來成本。企業決策者不了解其中的內情,看到預定目標輕易實現,便提高生產計劃,擴大采購,引進設備來滿足市場需求。但那些提前大量進貨的經銷商肯定會在一段時間內「消化不良」,不再進貨,勢必為企業造成大量的物料和產品積壓。甚至有的經銷商可能由於產品積壓時間過長而採取低價拋售回籠資金。這樣不僅對產品的價格體系形成巨大沖擊,降低渠道對品牌、對企業的信任,同時對於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也會造成負面影響,並造成一系列的顯性與隱性成本增加。
二是主體行為沒有主觀故意性,由於其認識能力有限或市場環境的復雜而導致的對真實後果的判斷失誤,從而使將來成本增大。比如在快速消費品行業,曾經屢屢發生過兒童因吞咽小杯裝果凍造成窒息死亡的事件,此事定會引起國家相關管理機構的重視。如果哪個企業不對此事採取相關營銷策略調整,繼續加大市場和設備投入,當國家出台關於杯形凝膠果凍的直徑最小不小於3.5厘米,長杯形凝膠果凍和條形凝膠果凍的長度不能小於6厘米的規定時,大量的小杯裝果凍定會被市場淘汰,給企業造成的巨大損失可想而知。
第三類是結構性失真成本。例如將高額的送禮、公關花費以市場開拓費用做賬;實際用於A產品的宣傳推廣費而計入B產品的宣傳推廣費;將本該用於產品廣告宣傳的費用而挪做用到產品促銷等等,這都掩蓋了企業總成本費用構成的真實性。當企業需要進行總體費用核算和成本控制,並以次為依據進行決策的時候,就會失去判斷的准確性,很容易造成決策失誤。結果是該省的地方不省,該加大投入的地方卻被削減預算。因此很有可能造成對管理和產品營銷的重大影響,形成不良團隊氛圍,後果不堪設想。
❷ 什麼是隱成本
隱性成本是相對於顯性成本而言,是一種隱藏於經濟組織總成本之中、游離於財務監督之外的成本。是由於經濟主體的行為而有意或無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隱蔽性的將來成本和轉移成本,是成本的將來時態和轉嫁的成本形態的總和。
❸ 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區別是什麼
顯性成本原指涉及現金流出的成本,也指資產態顯示可否再生值的成本,其內涵功能和外延效能指可確定軟硬績效利用比值狀況的多種分類能否再生值的成本。
隱性成本是相對於顯性成本而言,是一種隱藏於經濟組織總成本之中、游離於財務監督之外的成本。是由於經濟主體的行為而有意或無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隱蔽性的將來成本和轉移成本,是成本的將來時態和轉嫁的成本形態的總和。
隱性成本原指雖不需要有現金的流出,可由於各類資產利用值價比等相關因素連帶的成本,或者因原以貨幣形式由所值性並存,如利用效率和利用值價比不同(前者可由技術因素來達到,後者卻可以用非技術因素達成),在」多值鏈成本收益」價值分析看來,不能被最佳對應選擇利用的那部分就屬於隱性成本。
拓展資料:
1、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2、成本是為取得物質資源所需付出的經濟價值。企業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購置各種生產資料或采購商品,而支付的價款和費用,就是購置成本或采購成本。隨著生產經營活動的不斷進行,這些成本就轉化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成本是為達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應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計量。成本是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經濟價值。
❹ 什麼是隱含成本 最好是舉例說明下
隱含成本是相對於顯性成本而言,指企業本身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比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不僅會雇傭工人,從銀行貸款,而且有時還利用自有的土地和資金,並親自管理企業。當企業使用自有要素時,也要向自己支付利息、地利和薪水。所以這筆價值也應當計入成本之中。由於這類成本不如顯性成本那麼明顯,故被稱為隱含成本。
舉例
比如汽車質量,因質量問題出現大批量的召回,相應的運輸費、賠償、修理等成本就屬於隱性成本(相對於該汽車出廠時成本而言)
隱性成本一旦確立(能夠合理估計),就變為顯性成本。
❺ 隱性成本的隱性成本內容簡介
隱性成本指公司損失使用自身資源(不包括現金)機會的成本。相對於顯性成本(explicit cost)而言,指廠商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企業生產的隱成本是指廠商本身自己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例如,為了進行生產,一個廠商除了僱傭一定數量的工人、從銀行取得一定數量的貸款和租用一定數量的土地之外(這些均屬於顯成本支出),還動用了自己的資金和土地,並親自管理企業。 作為成本項目記入賬上的廠房,機器設備等固定設備的折舊費;
廠商自己投入的資金的利息,企業主為該廠提供的勞務應得的報酬。其中第二部分又被稱為正常利潤。正常利潤之所以作為產品的一項成本,是因為從長期來看,這筆報酬是使得企業主繼續留在該行業(從而該產品得以被提供出來)的必要條件。否則,假如廠商產品的售價僅能補償工資,原料和固定資本的折舊費,企業主將會把它的資金轉移到別的行業,該產品將不會再被提供給市場。所以包括正常利潤在內的成本,具有產品得以被提供出來所必須支付的代價的含義。
隱性成本最令人迷惑的地方是它冠以「成本」的稱謂。然而,隱性成本並不是成本。
成本,本質上就是付出。但是,隱性成本是廠商自己給自己的利息,自己給自己的地租,自己給自己的薪水,這些支付都是自己支付給自己,不涉及到所有權轉移問題。如果真正要將之作為一種支付,那麼它同時也是一種收入,是廠商的一種收益。
如果廠商使用他人的資本和土地和管理才能,他人是希望利息地租和薪水越高越好。同樣,廠商給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水,也應該是越高越好。從心理學的角度和理性人的假定來看,廠商沒有理由希望給自己支付的利息地租和薪水越少越好。假如廠商為了謀求成本的降低而減少隱性成本,就意味著廠商為了生產產品將自己對自己的待遇降到最低程度,廠商為何要虐待自己呢?
這樣一來,就會在廠商一貫堅持的規則之間產生矛盾,也就是說,隱性成本既是收益的一部分,又是成本的一部分,那麼廠商在希望利潤最大時所導致的兩條方法即「減少成本,增加收益」之間就面臨著兩難決策了,利潤最大化原則就無法在隱性成本這個概念上得到體現了,無論是增加還是減少隱性成本都說不過去。
總之,所謂的隱性成本,就是固定設備的折舊費和我們稱之為正常利潤的總和。
❻ 何為企業隱形成本
隱性成本是相對於顯性成本而言,是一種隱藏於經濟組織總成本之中、游離於財務監督之外的成本。是由於經濟主體的行為而有意或無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隱蔽性的將來成本和轉移成本,是成本的將來時態和轉嫁的成本形態的總和。
隱性成本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決策者權威失靈成本
(二)信息失真成本
(三)人力資源成本
(四)影響力成本
我們知道,企業是一種經濟組織,這種經濟組織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是它實現以最小的投入而取得最大的收益。要實現這一目標,企業內部就必須具備高度地協調性、統一性和計劃性。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由高層決策者的意志來統一、協調和指揮整個企業。也就是說,企業的高層決策者必須有權威。一個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內部,權威必然是健康有效的。但是,有時這種權威在企業里可能失靈,由此造成不同程度的混亂,給企業帶來損失,甚至會使企業誤入困境。這種因權威失靈而增加的支出稱為決策者權威失靈成本。
所謂信息失真,即信息不符合實際情況或對實際情況反映不完全。而信息失真成本就是由於信息不符合實際情況或對實際情況反映不完全而給企業現在和未來的生產經營帶來的耗費或損失。信息失真成本應包含於信息成本中,屬於信息成本的一方面。信息失真成本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依據不同的標准可分成不同的類型。從造成信息失真的原因來看,分為企業內部信息失真形成的成本和企業外部信息失真形成的成本;從信息失真發生的頻率看,分為經常性信息失真成本和偶發性的信息失真成本;從信息失真的可控性來看,分為可控制的信息失真成本和不可控制的信息失真成本等。
企業總是通過控制企業的人員來調配和生產企業的物質資源和信息資源的。但企業大多隻把物質資源和信息資源的耗費作為企業的成本來進行核算,而忽略了企業控制企業人員付出的成本。而企業要想控制企業人員就需要很多投資。人力資源隱性成本可以給企業造成更大的危害,其主要的表現就是人員離職成本和企業人才的浪費。
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時,其內部結構復雜、矛盾交織,這時處在不同部門的中層管理負責人之間沖突自然形成了。他們為了部門的小范圍利益(有時是個人利益)把自己相當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游說企業高層主管以及建立人際關系網等非生產性活動上,以期按照自己的利益去影響企業高層決策,這種成本經濟學上稱為影響力成本。
相對於成本制度中規定的原材料、工資、各種費用等顯性成本來說,決策者權威失靈成本、信息失真成本、人力資源成本、影響力成本等這些成本隱蔽性大、難以避免、不易量化,經濟學上稱為隱性成本。這些關繫到企業長期發展的隱性成本具有隱蔽性、爆發性和擴大性等特點。忽視隱性成本的後果,將會導致企業的遠期的個體成本增大,或者是遠期的企業生態系統惡化,造成企業的大廈傾塌於一瞬的現象。因此,以關注企業長遠發展為主題的企業戰略管理,首先要把企業隱性成本的預防和控制納入重要的管理事項中。
❼ 經濟學: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區別
經濟學中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區別為:
1、顯性成本只能通過會計學的方法計算出來,而隱性成本則不能通過會計學的方法直接算出。
2、經濟學家在分析經營活動時往往採取定性分析的方法,對經營前景進行方向性的前瞻性的分析,為經濟發展提供宏觀決策。會計師在分析經濟活動時,往往通過具體的財務數據計算而得出企業或經濟體在一段時期內經濟活動的基本情況,就此對企業經營活動提出管理上及經營上的改進,會計師的分析往往針對具體的企業經營活動,通過具體的數據及會計學知識得出結論,往往對微觀經濟決策提出指導性建議。
❽ 舉例說明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區別是什麼
1.顯性成本比如說是買狀態的錢,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即企業支付給企業以外的經濟資源所有者的貨幣額。例如支付的生產費用、工資費用、市場營銷費用等,因而它是有形的成本。一般成本會計計算出來的成本都是顯性成本,銷售收入減去顯性成本以後的余額稱為賬面利潤。從某種角度講,顯性成本反映的是實際應用成本,可以在產品價值中得到反映並具有可直接計算的特點。
2.隱性成本(Implicit cost)比如說,為了買裝備而放棄的買資料的成本,是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是一種隱藏於企業總成本之中、游離於財務審計監督之外的成本。是由於企業或員工的行為而有意或者無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隱蔽性的將來成本和轉移成本,是成本的將來時態和轉嫁的成本形態的總和,如管理層決策失誤帶來的巨額成本增加、領導的權威失靈造成的上下不一致、信息和指令失真、效率低下等。相對於顯性成本來說,這些成本隱蔽性大,難以避免、不易量化。 隱性成本指公司損失使用自身資源(不包括現金)機會的成本。相對於顯性成本而言,指廠商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拓展資料:
1.現行成本是指取得同一資產或其等價所需要的交換價格。現行成本會計中的現行成本通常指重置成本,即重新購置同樣的資產或重新生產同樣的產品所需的全部成本。 現行成本會計 一種以現行重置成本為基礎,對按歷史成本表述的財務報表進行調整重新表述,以消除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影響,正確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方法。
2.現行價值會計的一種。其程序為: (1) 確定資產等項目的現行重置成本。 (2) 對資產負債表項目和收益及留存收益表項目進行調整,以現行成本來表示。 (3) 計算資產持有利得或損失,在現行成本模式下,資產在持有期間按重置成本計價,其與歷史成本相比增加的價值,就表現為各該期間的未實現和已實現的持有利得,計算時先匯總計算有關項目的歷史成本與現行成本之間的差額 (即資產持有利得或損失),然後匯總已實現和未實現的資產持有利得或損失。 (4) 重編現行成本基礎的財務報表。該方法的缺陷是,確定各個項目的現行重置成本比較困難。
❾ 隱性成本有哪些例子
隱性成本是指未能計入的成本,以及不可預料的開支,,,形式很多,,對於普通企業,最常遇到的隱性成本有:
風險成本(比如,員工工傷開支,火警損失,地質災害)
無形資產(比如,企業自行開發的技術或商標,如果轉讓可以得到利潤,而企業自用就沒有計算其實際構成的成本)
自有資金利率
地產或其它固定資產增值帶來的利潤(它可以算作是利潤也可以看作是隱性成本,如果轉讓以後,就變成了利潤,未轉讓就構成了隱性成本,,,這個是很多種類隱性成本的特性)
某些老闆不領工資的私人企業中老闆的人工成本
當然,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隱性成本的存在有時很難明確的界定,種類千奇百怪,有些特殊行業會有很多最特的項目,,,
只有一個原則:如果企業一旦不運營就能顯現的價值就是隱性成本。
❿ 機會成本與隱性成本的區別是什麼
一、形成原因不同
1、機會成本,是由人的不同選擇產生的。由於資源在同一時間只能發生一種用途,因此該種資源用於某種用途時而放棄的「其他用途的最高收益」,就形成了該資源在這種用途下的機會成本。
2、隱形成本,是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比如由於管理者的決策失誤造成的成本增加、由於組織結構不合理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等等,是由於企業或員工的行為,有意或者無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隱蔽性的將來成本和轉移成本。
二、性質不同
1、機會成本,一定是「沒有發生的成本」。
2、隱形成本,是一種隱藏於企業總成本之中、游離於財務審計監督之外的成本。
三、舉例說明
1、小明在畢業找工作時面臨4個工作機會(只考慮工資收益):A月薪4000,B月薪5000,C月薪6000,D月薪7000.那麼他選D的機會成本是C,選其他選項的機會成本是D。
2、如果他最終選擇了D工作,但是D的工作地點離他住的地方很遠,那麼他上下班的交通費、路上消耗的時間,就是這份工作的隱形成本。